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学会观察》【2022新课标】课件(共51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写作《热爱生活,学会观察》【2022新课标】课件(共51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3 18:27:53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七上第一单元写作
同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对着题目发呆,不知道如何下笔……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大家的生动写照:
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
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
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
横批:写不出来
新课导入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试一试,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加上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就会很放松,不觉得难了。
敢写——能写——会写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事令我们刻骨铭心,有些事只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有些人,虽然陌生,却会在我们的心湖荡起涟漪,有些人,虽然熟悉,却总是被我们忽略。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是因为太无足轻重了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太熟悉。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或者熟悉的人、生活中的小事。
1.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课文中借鉴写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2.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信心。
核心素养
第一课时
热 爱 生 活, 学 会 观 察
任务一:看一看,
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心打磨,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锦 囊
小结: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多观察。要留心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提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处动人的景致……这些内容都值得写。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①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
②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在家时,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我妈一边为我拍脊背,一边说:“慢点慢点,别噎着”;送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①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
②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
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
语 段 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视觉角度
语 段 二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嗅觉角度
语 段 三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听觉角度
语 段 四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刘湛秋《雨的四季》)
多角度描摹
小结:细心观察,调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景物。
如何积
累素材?
留心观
察生活
摘抄
多读
多记
有灵感时
随身记
……
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
大:
空:
俗:
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选取的材料陈旧
①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
②运用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③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选材的注意事项:
任务二:读一读,
从阅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何以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广泛地阅读能拓宽视野,进而提高文学素养。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内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通过课内阅读,可以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鉴赏其语言风格;其次,要拓展课外阅读。除了教科书,我们还可以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散文小说等,课外阅读时要做好摘抄、圈点批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美的语段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在品读中锻炼遣词造句和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语 段 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选自朱自清《春》)
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从触觉上写春风的气韵。然后,作者又以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写春风中的乐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很扎实。
春(朱自清)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花的色彩多么美丽。
花的味道多么怡人。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怀。
语 段 二
任务三:想一想,
从感悟中写出意义
“真情妙悟铸文章”,对身边景、人、事多一份思考,用心感受,便会收获一份情感上的感动、事理上的感悟,从而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者如何由“形”及“神”,融入自我情感,生发感悟的?
语 段 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根据触觉,感悟到母亲的温柔,使春风更具人情味。
语 段 二
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刘湛秋《雨的四季》)
根据雨的特点,提炼出丰富的感悟。
语 段 三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于听雨中触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回乡不得的凄凉之情,自然的“冷雨”与内心的凄冷达成了一致,于是,全文给人一种凄清迷离之感。
小结:不仅仅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思考、去剖析生活,进而去联系、去假设、去体会、去反思,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A
多角度观察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多方面观照、多角度描摹。
B
多角度感受生活,彻底融入生活,去体会、去反思,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C
多方面积累素材,关注平凡的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
本课小结
热爱生活,学会观察
看一看,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读一读,从阅读中积累语言
想一想,从感悟中写出意义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热 爱 生 活, 学 会 观 察
一 片段写作。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 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到生 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描述这些变化。
分小组讨论: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任务一:
提示: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先积累下来。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写作实践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可爱
秀气
淡雅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绿

对济南无限热爱之情。
写景方法点拨:
1. 善于观察和发现。
①多角度观察。
②注意观察的顺序。
③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并能动静结合。
④调动多感官体验景物。
2. 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可从景物本身的色、形、味等方面描写其特点,也可从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3. 情景交融。可直抒胸臆,也可融情于景。
4. 运用恰当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摇来摇去,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涛,真让人喜爱!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灿烂啊!①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张张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黄澄澄的鸭梨上面小,下面大,仿佛是一个金葫芦;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笑破了肚子;芒果乐弯了腰。②乡间的秋天是多么可爱呀!
乡间的秋天
①首段运用两个感叹句,直接抒情。
②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秋天果实累累的胜景。
范文引领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远远望去,那仿佛就是画家用彩色画笔给大地画的一层花地毯。③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美丽呀!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秋景的美丽。


乡间的秋天美丽迷人,可描绘的美景数不胜数。小作者观察细致,选材独特,并且善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个灿烂、可爱、美丽的乡间秋天展现了出来。文段语言优美,比喻生动贴切。
升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想必有许多新的见闻。试着做一番观察,拿起笔,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全新的校园环境、不一样的课堂活动、初次见面的老师和同学…… 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内容。要试着打开思路,扩展视野,丰富自己观察的角度。
2.印象之所以“深”,想必是因为这些见闻带给了你不一样的触动。在讲述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你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3.写完之后与同学分享,看看各自的所见所感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你不仅会结识新朋友,也会在如何观察和思考方面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任务二:
写人, 一般写人的容貌、穿着、举止、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等,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环境,不用面面俱到,抓住其突出特点,如“有趣”
“美丽”“幽静”等。
写见闻,要有细节,融入自己
的感受。
友情提醒: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七年级。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它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难忘。②
那节课我们并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和老师一起聊起了语文。③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是语文的“趣”。
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①
①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
②点题,同时点明初中第一节语文课的有趣和难忘。
③第一堂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聊语文,够新鲜!
范文引领
“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一聊语文的乐趣吧。” ④老师发话了。“我觉得汉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学发言了。“好,那么请同学们写写‘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我们一听,兴致盎然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大家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同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对,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处。不同的部首往往决定了字的不同意思,这是汉字构造的基本特点之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汉字很有趣呢?” ⑤老师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说得我们一个劲儿地点头。
④从语文的“乐趣”开始“聊”,意在激趣。
⑤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形象。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白字法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讲的是一个白字法官因弄错囚犯名字而闹出笑话的故事。⑥结果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但笑完之后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因没学好语文而闹出的笑话吗?⑦
⑥看似在讲笑话,实则与语文关系密切,再次显示了语文老师的教育智慧。
⑦运用反问句式,强调笑话与语文的关系,也说明“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最后,老师又与我们一起聊起了学好语文的意义。⑧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跟外界的交流更通畅、方便。”“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我觉得……”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精彩至极。
不知不觉,我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兴致勃勃的“聊”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让我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⑨
⑨收束全文,自然扣题,简洁明了。
⑧至此才点明学习语文的意义,水到渠成。


本文选择了“我”步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来写,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没有按照通常的写法写老师如何生动地讲课,而是写老师与“我们”“聊”起了语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幽默风趣却又充满教育智慧的语文老师的形象,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 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 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回忆当时的情景,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生活中让你动情的事可能有好几件,要从中选择一件让你最受触动的事情来写。可以先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同学们听,看看他们的反应,然后再落笔。
2.在记叙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让记叙眉目清楚。
3.除了记叙经过,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可以开门见山或篇末点题,也可以与记叙相结合来表达。
任务三:
所写内容可以是一次严格的军训、照顾生病的妈妈、被好朋友误解……
要紧扣“成长”的主题,表达出此事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比如更能理解父母的 苦心了,明白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
友情提醒:
无论将来在何方,无法忘怀的总是那缕淡淡的油墨香。①
——题记
合上书,那篇文章久久在我心头萦绕。那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写了作者自己做厨师的父亲身上总带着一股油烟味,小时候作者总刻意躲避他的怀抱,但当父亲逝去后才明白——那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②
想起了那淡淡的油墨香
①采用题记开篇,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由文章内容引出回忆,点题立意,自然恰切,别具匠心。
范文引领
那我的父亲呢?③
他在印刷厂工作,身上常年一股油墨的味道,指甲缝总是被油墨填得黑黑的。记得小时候他抱我去买东西,我总是捂着鼻子抱怨道:“好难闻的味道呀!”④爸爸总是泯然一笑。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好心酸,那该多伤一个为人父者的心啊!
③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引起读者注意,自然导入下文的回忆。
④欲扬先抑,先交代油墨难闻,与后文的转变形成对比。
“吱——”爸爸推门走进来,“走,我送你去上学。”我抽了抽被子,压住了床头的那本书——我怕他看了伤心。提起书包,拉起他的手就走了出去。
他用摩托车载着我,风吹着树枝哗啦啦地响。我轻轻揽住他的腰,看着他开始变得斑白的头发,我心里酸酸的,我不正像那位作者一样吗?难道我也要等到他离去的那天才能学会感恩吗?我把头轻轻抵在他的肩头,虽不宽阔,但却让人温暖、心安。⑤
⑤由文章的作者想到自己,进一步引发联想。
掀开记忆的相册,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从眼前闪过:那是他陪我放风筝,那是他陪我看动画片,那是他给我买衣服,那是他风雨无阻接我上学,那是他……想着,想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窝却潮潮的。怕被他从后视镜中看见,我埋下头,轻轻吸了一口气,却不是那熟悉的油墨香,而是一股浓稠的桂花香——难怪他那天买了那么多香水……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任那滚烫的液体流到脸颊。⑥
⑥感悟到父亲的不易,留下了愧疚的泪、感动的泪。
车停了,我擦干了泪水,下了车,然后拉着他的衣襟,轻轻地说了一句:“其实,那,那份油墨香挺好闻……”我没有勇气说下去,低低的声音像蚊子的嗡嗡声,我不知道他是否听见,我只知道我怀念那份温馨的油墨香……⑦
⑦结尾点题写“油墨”好闻,是扬,表现了作者对父爱的理解。


淡淡的油墨香,是父亲的味道,更是小作者品味到父爱的触发点。文章从阅读开始,展现父爱,没有面面俱到展现父爱的浓情,而是抓住父亲身上的“油墨香”作为触发点,用细腻的心理,展现父亲对自己的那份情感,独到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牵动读者的情思,更在阅读之后让读者对亲情获得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同学们,希望你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上好写作课,写好每一篇作文,写作原本就是这么简单。记录令人感动的瞬间,搜寻过往的时光,写下喜怒哀乐,道出所思所想,不为写作而写,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习惯与乐趣!
老师寄语
审:看、读
审题:看清、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条件要求。
文题:“呀!我上初中了!”
信息:“呀”:
“上初中”:
表达感情----高兴、惊喜、兴奋
指明写作对象范围
1.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2.字数不少于500字。
审题
当堂作文
立 意
概念:
就是确立中心思想。通俗点讲,就是指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
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取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呀!我上初中了!”
立意: 表达“我”对新学校新阶段的憧憬;
“我”对自己又长大一点的激动、兴奋。
主旋律:积极昂扬,充满正能量。
选材范围
“我”身心的变化
学校环境的变化包括学校设施、老师、同学、课程……
“我”刚刚跨进初中大门的感受
“我”对未来三年生活的设想
内容上可以从进入初中所见所闻所感入手:
1. 我所见到的新学校;
2. 我结交了新同学;
3. 我认识了新老师;
4. 我见识了新课程;
5. 我在学习上的新进步;
6. 我对未来的新憧憬……
下笔成文
呀! 我上初中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课文中借鉴写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2.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信心。
【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任务一:读一读,从书中获得启发
阅读教材,把课本强调的重点内容画在书上,说一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
探究案
★任务二:看一看,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1.我们先看一个故事,看能从故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锦 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心打磨,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获得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
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观察角度: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观察角度: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观察角度:______________
语段四: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刘湛秋《雨的四季》)
观察角度:_____________
★任务三:读一读,从阅读中积累语言
3.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语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选自朱自清《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想一想,从感悟中写出意义
4.“真情妙悟铸文章”,对身边景、人、事多一份思考,用心感受,便会收获一份情感上的感动、事理上的感悟,从而写出有意义的文章。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者如何由“形”及“神”,融入自我情感,生发感悟的?
语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二: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刘湛秋《雨的四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三: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领案
★任务一:片段写作,范文悟读批注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摇来摇去,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涛,真让人喜爱!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灿烂啊!(①首段运用两个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__。)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张张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黄澄澄的鸭梨上面小,下面大,仿佛是一个金葫芦;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笑破了肚子;芒果乐弯了腰。(②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间的秋天是多么可爱呀!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远远望去,那仿佛就是画家用彩色画笔给大地画的一层花地毯。(③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美丽呀!
★任务二:话题作文,范文悟读批注
友情提醒:
写人, 一般写人的容貌、穿着、举止、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等,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环境,不用面面俱到,抓住其突出特点,如“有趣”“美丽”“幽静”等。
写见闻,要有细节,融入自己的感受。
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
(①题目交代了__________。)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七年级。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它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难忘。(②第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节课我们并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和老师一起聊起了语文。(③第一堂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聊语文,够新鲜!)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是语文的“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一聊语文的乐趣吧。” (④从语文的“乐趣”开始“聊”,意在_____。)老师发话了。“我觉得汉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学发言了。“好,那么请同学们写写‘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我们一听,兴致盎然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大家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同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对,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处。不同的部首往往决定了字的不同意思,这是汉字构造的基本特点之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汉字很有趣呢?” (⑤典型的_____描写,刻画出一个___________的语文老师形象。)老师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说得我们一个劲儿地点头。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白字法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讲的是一个白字法官因弄错囚犯名字而闹出笑话的故事。(⑥看似在讲笑话,实则与语文关系密切,再次显示了语文老师的教育智慧。)结果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但笑完之后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因没学好语文而闹出的笑话吗?(⑦运用_____句式,强调笑话与语文的关系,也说明“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最后,老师又与我们一起聊起了学好语文的意义。(⑧至此才点明学习语文的意义,水到渠成。)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跟外界的交流更通畅、方便。”“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我觉得……”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精彩至极。
不知不觉,我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兴致勃勃的“聊”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让我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⑨本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写“成长”类的主题文,范文悟读批注
友情提醒:
所写内容可以是一次严格的军训、照顾生病的妈妈、被好朋友误解……
要紧扣“成长”的主题,表达出此事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比如更能理解父母的 苦心了,明白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
想起了那淡淡的油墨香
无论将来在何方,无法忘怀的总是那缕淡淡的油墨香。(①采用题记开篇,点明文章的__________。)
——题记
合上书,那篇文章久久在我心头萦绕。那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写了作者自己做厨师的父亲身上总带着一股油烟味,小时候作者总刻意躲避他的怀抱,但当父亲逝去后才明白——那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②由文章内容引出回忆,点题立意,自然恰切,别具匠心。)
那我的父亲呢?(③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引起______________,自然导入_______________。)
他在印刷厂工作,身上常年一股油墨的味道,指甲缝总是被油墨填得黑黑的。记得小时候他抱我去买东西,我总是捂着鼻子抱怨道:“好难闻的味道呀!”(④__________的手法,先交代油墨难闻,与后文的转变形成______。)爸爸总是泯然一笑。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好心酸,那该多伤一个为人父者的心啊!
“吱——”爸爸推门走进来,“走,我送你去上学。”我抽了抽被子,压住了床头的那本书——我怕他看了伤心。提起书包,拉起他的手就走了出去。
他用摩托车载着我,风吹着树枝哗啦啦地响。我轻轻揽住他的腰,看着他开始变得斑白的头发,我心里酸酸的,我不正像那位作者一样吗?难道我也要等到他离去的那天才能学会感恩吗?我把头轻轻抵在他的肩头,虽不宽阔,但却让人温暖、心安。(⑤由文章的作者想到自己,进一步引发______。)
掀开记忆的相册,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从眼前闪过:那是他陪我放风筝,那是他陪我看动画片,那是他给我买衣服,那是他风雨无阻接我上学,那是他……想着,想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窝却潮潮的。怕被他从后视镜中看见,我埋下头,轻轻吸了一口气,却不是那熟悉的油墨香,而是一股浓稠的桂花香——难怪他那天买了那么多香水……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任那滚烫的液体流到脸颊。(⑥感悟到父亲的不易,留下了愧疚的泪、感动的泪。)
车停了,我擦干了泪水,下了车,然后拉着他的衣襟,轻轻地说了一句:“其实,那,那份油墨香挺好闻……”我没有勇气说下去,低低的声音像蚊子的嗡嗡声,我不知道他是否听见,我只知道我怀念那份温馨的油墨香……(⑦结尾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操案
★任务: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审题:看、读
看清、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条件要求。
文题:“呀!我上初中了!”
信息:“呀”:表达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
1.概念:就是确立中心思想。通俗点讲,就是指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
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取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立意: 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材范围
“我”身心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包括学校设施、老师、同学、课程;“我”刚刚跨进初中大门的感受;“我”对未来三年生活的设想。
内容上可以从进入初中所见所闻所感入手:我所见到的新学校;我结交了新同学;我认识了新老师;我见识了新课程;我在学习上的新进步;我对未来的新憧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课文中借鉴写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2.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信心。
【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任务一:读一读,从书中获得启发
阅读教材,把课本强调的重点内容画在书上,说一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
探究案
★任务二:看一看,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1.我们先看一个故事,看能从故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锦 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心打磨,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获得的启发: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2.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
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观察角度:视觉角度
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观察角度:嗅觉角度
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观察角度:听觉角度
语段四: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刘湛秋《雨的四季》)
观察角度:多角度描摹
★任务三:读一读,从阅读中积累语言
3.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语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选自朱自清《春》)
答: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从触觉上写春风的气韵。然后,作者又以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写春风中的乐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很扎实。
★任务四:想一想,从感悟中写出意义
4.“真情妙悟铸文章”,对身边景、人、事多一份思考,用心感受,便会收获一份情感上的感动、事理上的感悟,从而写出有意义的文章。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者如何由“形”及“神”,融入自我情感,生发感悟的?
语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答:根据触觉,感悟到母亲的温柔,使春风更具人情味。
语段二: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刘湛秋《雨的四季》)
答:根据雨的特点,提炼出丰富的感悟。
语段三: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答:余光中于听雨中触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回乡不得的凄凉之情,自然的“冷雨”与内心的凄冷达成了一致,于是,全文给人一种凄清迷离之感。
引领案
★任务一:片段写作,范文悟读批注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摇来摇去,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涛,真让人喜爱!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灿烂啊!(①首段运用两个感叹句,直接抒情。)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张张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黄澄澄的鸭梨上面小,下面大,仿佛是一个金葫芦;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笑破了肚子;芒果乐弯了腰。(②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秋天果实累累的胜景。)乡间的秋天是多么可爱呀!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远远望去,那仿佛就是画家用彩色画笔给大地画的一层花地毯。(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秋景的美丽。)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美丽呀!
点评:乡间的秋天美丽迷人,可描绘的美景数不胜数。小作者观察细致,选材独特,并且善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个灿烂、可爱、美丽的乡间秋天展现了出来。文段语言优美,比喻生动贴切。
★任务二:话题作文,范文悟读批注
友情提醒:
写人, 一般写人的容貌、穿着、举止、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等,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环境,不用面面俱到,抓住其突出特点,如“有趣”“美丽”“幽静”等。
写见闻,要有细节,融入自己的感受。
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
(①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七年级。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它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难忘。(②点题,同时点明初中第一节语文课的有趣和难忘。)
那节课我们并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和老师一起聊起了语文。(③第一堂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聊语文,够新鲜!)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是语文的“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一聊语文的乐趣吧。” (④从语文的“乐趣”开始“聊”,意在激趣。)老师发话了。“我觉得汉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学发言了。“好,那么请同学们写写‘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我们一听,兴致盎然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大家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同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对,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处。不同的部首往往决定了字的不同意思,这是汉字构造的基本特点之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汉字很有趣呢?” (⑤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形象。)老师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说得我们一个劲儿地点头。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白字法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讲的是一个白字法官因弄错囚犯名字而闹出笑话的故事。(⑥看似在讲笑话,实则与语文关系密切,再次显示了语文老师的教育智慧。)结果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但笑完之后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因没学好语文而闹出的笑话吗?(⑦运用反问句式,强调笑话与语文的关系,也说明“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最后,老师又与我们一起聊起了学好语文的意义。(⑧至此才点明学习语文的意义,水到渠成。)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跟外界的交流更通畅、方便。”“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我觉得……”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精彩至极。
不知不觉,我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兴致勃勃的“聊”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让我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⑨收束全文,自然扣题,简洁明了。)
点评:本文选择了“我”步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来写,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没有按照通常的写法写老师如何生动地讲课,而是写老师与“我们”“聊”起了语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幽默风趣却又充满教育智慧的语文老师的形象,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任务三:写“成长”类的主题文,范文悟读批注
友情提醒:
所写内容可以是一次严格的军训、照顾生病的妈妈、被好朋友误解……
要紧扣“成长”的主题,表达出此事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比如更能理解父母的 苦心了,明白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
想起了那淡淡的油墨香
无论将来在何方,无法忘怀的总是那缕淡淡的油墨香。(①采用题记开篇,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题记
合上书,那篇文章久久在我心头萦绕。那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写了作者自己做厨师的父亲身上总带着一股油烟味,小时候作者总刻意躲避他的怀抱,但当父亲逝去后才明白——那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②由文章内容引出回忆,点题立意,自然恰切,别具匠心。)
那我的父亲呢?(③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引起读者注意,自然导入下文的回忆。)
他在印刷厂工作,身上常年一股油墨的味道,指甲缝总是被油墨填得黑黑的。记得小时候他抱我去买东西,我总是捂着鼻子抱怨道:“好难闻的味道呀!”(④欲扬先抑,先交代油墨难闻,与后文的转变形成对比。)爸爸总是泯然一笑。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好心酸,那该多伤一个为人父者的心啊!
“吱——”爸爸推门走进来,“走,我送你去上学。”我抽了抽被子,压住了床头的那本书——我怕他看了伤心。提起书包,拉起他的手就走了出去。
他用摩托车载着我,风吹着树枝哗啦啦地响。我轻轻揽住他的腰,看着他开始变得斑白的头发,我心里酸酸的,我不正像那位作者一样吗?难道我也要等到他离去的那天才能学会感恩吗?我把头轻轻抵在他的肩头,虽不宽阔,但却让人温暖、心安。(⑤由文章的作者想到自己,进一步引发联想。)
掀开记忆的相册,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从眼前闪过:那是他陪我放风筝,那是他陪我看动画片,那是他给我买衣服,那是他风雨无阻接我上学,那是他……想着,想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窝却潮潮的。怕被他从后视镜中看见,我埋下头,轻轻吸了一口气,却不是那熟悉的油墨香,而是一股浓稠的桂花香——难怪他那天买了那么多香水……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任那滚烫的液体流到脸颊。(⑥感悟到父亲的不易,留下了愧疚的泪、感动的泪。)
车停了,我擦干了泪水,下了车,然后拉着他的衣襟,轻轻地说了一句:“其实,那,那份油墨香挺好闻……”我没有勇气说下去,低低的声音像蚊子的嗡嗡声,我不知道他是否听见,我只知道我怀念那份温馨的油墨香……(⑦结尾点题写“油墨”好闻,是扬,表现了作者对父爱的理解。)
点评:淡淡的油墨香,是父亲的味道,更是小作者品味到父爱的触发点。文章从阅读开始,展现父爱,没有面面俱到展现父爱的浓情,而是抓住父亲身上的“油墨香”作为触发点,用细腻的心理,展现父亲对自己的那份情感,独到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牵动读者的情思,更在阅读之后让读者对亲情获得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实操案
★任务: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审题:看、读
看清、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条件要求。
文题:“呀!我上初中了!”
信息:“呀”:表达感情----高兴、惊喜、兴奋;“上初中”:指明写作对象范围
立意
1.概念:就是确立中心思想。通俗点讲,就是指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
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取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2.立意: 表达“我”对新学校新阶段的憧憬;“我”对自己又长大一点的激动、兴奋。主旋律:积极昂扬,充满正能量。
(三)选材范围
“我”身心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包括学校设施、老师、同学、课程;“我”刚刚跨进初中大门的感受;“我”对未来三年生活的设想。
内容上可以从进入初中所见所闻所感入手:我所见到的新学校;我结交了新同学;我认识了新老师;我见识了新课程;我在学习上的新进步;我对未来的新憧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
《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从课文中借鉴写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2.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3. 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更深层次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信心。
【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说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对着题目发呆,不知道如何下笔……下面这副对联就是大家的生动写照:上联: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联:愁事愁情愁眉苦脸。横批:写不出来
作文真的那么难写吗?
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试一试,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加上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就会很放松,不觉得难了。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事令我们刻骨铭心,有些事只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模糊的影子;有些人,虽然陌生,却会在我们的心湖荡起涟漪,有些人,虽然熟悉,却总是被我们忽略。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是因为太无足轻重了吗?我想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太熟悉。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身边写起,写眼前之景,眼前之事,或者熟悉的人、生活中的小事。
教学新课
(一)我们先看一个故事,看能从故事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
锦 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心打磨,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
预设: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师补充: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多观察。要留心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提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处动人的景致……这些内容都值得写。
(二)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取材料。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在家时,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我妈一边为我拍脊背,一边说:“慢点慢点,别咽着”;送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①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
②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①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
②关注社会生活,多读书,听广播,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
(三)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
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老舍《济南的冬天》)
预设:视觉角度
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预设:嗅觉角度
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预设:听觉角度
语段四: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刘湛秋《雨的四季》)
预设:多角度描摹
小结:细心观察,调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景物。
(四)避免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五)选材的注意事项。
1.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
2.运用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
3.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师: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何以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广泛地阅读能拓宽视野,进而提高文学素养。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内阅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美文,通过课内阅读,可以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鉴赏其语言风格;其次,要拓展课外阅读。除了教科书,我们还可以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散文小说等,课外阅读时要做好摘抄、圈点批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优美的语段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在品读中锻炼遣词造句和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语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选自朱自清《春》)
预设: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出对春风的描写,接着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从触觉上写春风的气韵。然后,作者又以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写春风中的乐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很扎实。
语段二: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的色彩多么美丽。)花里带着甜味儿,(花的味道多么怡人。)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预设: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怀。
师:“真情妙悟铸文章”,对身边景、人、事多一份思考,用心感受,便会收获一份情感上的感动、事理上的感悟,从而写出有意义的文章。
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者如何由“形”及“神”,融入自我情感,生发感悟的?
语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预设:根据触觉,感悟到母亲的温柔,使春风更具人情味。
语段二: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刘湛秋《雨的四季》)
预设:根据雨的特点,提炼出丰富的感悟。
语段三: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预设:余光中于听雨中触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回乡不得的凄凉之情,自然的“冷雨”与内心的凄冷达成了一致,于是,全文给人一种凄清迷离之感。
师小结:不仅仅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思考、去剖析生活,进而去联系、去假设、去体会、去反思,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1.多方面积累素材,关注平凡的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
2.多角度观察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多方面观照、多角度描摹。
3.多角度感受生活,彻底融入生活,去体会、去反思,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本课任务:
1.学习、讨论“写作实践”。
2.研读范文。
3.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打草稿)
二、教学新课
(一)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 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到生 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描述这些变化。
提示: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可以先积累下来。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二)分小组讨论:在第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1.经典回顾。
《济南的冬天》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清
2.写景方法点拨。
(1)善于观察和发现。
①多角度观察。
②注意观察的顺序。
③观察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并能动静结合。
④调动多感官体验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可从景物本身的色、状、形、味等方面描写其特点,也可从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3)情景交融。可直抒胸臆,也可融情于景。
(4)运用恰当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三)范文引领
乡间的秋天
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子成熟了。秋风吹来,稻子摇来摇去,像海洋里翻腾的波涛,真让人喜爱!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灿烂啊!(①首段运用两个感叹句,直接抒情。)
秋天,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张张小姑娘羞得通红的脸;黄澄澄的鸭梨上面小,下面大,仿佛是一个金葫芦;红彤彤的柿子高挂在枝头,好似节日里挂的灯笼;石榴笑破了肚子;芒果乐弯了腰。(②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秋天果实累累的胜景。)乡间的秋天是多么可爱呀!
秋天,梧桐树那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的叶子被风一吹,像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打着转儿飘落下来,贴在地面上。远远望去,那仿佛就是画家用彩色画笔给大地画的一层花地毯。(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秋景的美丽。)乡间的秋天是多么美丽呀!
点评:乡间的秋天美丽迷人,可描绘的美景数不胜数。小作者观察细致,选材独特,并且善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个灿烂、可爱、美丽的乡间秋天展现了出来。文段语言优美,比喻生动贴切。
(一)升入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想必有许多新的见闻。试着做一番观察,拿起笔,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全新的校园环境、不一样的课堂活动、初次见面的老师和同学…… 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内容。要试着打开思路,扩展视野,丰富自己观察的角度。
2.印象之所以“深”,想必是因为这些见闻带给了你不一样的触动。在讲述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你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3.写完之后与同学分享,看看各自的所见所感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你不仅会结识新朋友,也会在如何观察和思考方面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二)友情提醒:
写人, 一般写人的容貌、穿着、举止、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等,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环境,不用面面俱到,抓住其突出特点,如“有趣”“美丽”“幽静”等。
写见闻,要有细节,融入自己的感受。
(三)范文引领
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
(①题目交代了主要事件。)
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七年级。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它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难忘。(②点题,同时点明初中第一节语文课的有趣和难忘。)
那节课我们并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和老师一起聊起了语文。(③第一堂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聊语文,够新鲜!)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是语文的“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聊一聊语文的乐趣吧。” (④从语文的“乐趣”开始“聊”,意在激趣。)老师发话了。“我觉得汉字的字形很有趣。”有同学发言了。“好,那么请同学们写写‘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我们一听,兴致盎然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大家看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部首不同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对,这就是古代造字的妙处。不同的部首往往决定了字的不同意思,这是汉字构造的基本特点之一。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汉字很有趣呢?” (⑤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形象。)老师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说得我们一个劲儿地点头。
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白字法官的故事。这个故事特别有趣,讲的是一个白字法官因弄错囚犯名字而闹出笑话的故事。(⑥看似在讲笑话,实则与语文关系密切,再次显示了语文老师的教育智慧。)结果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但笑完之后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因没学好语文而闹出的笑话吗?(⑦运用反问句式,强调笑话与语文的关系,也说明“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最后,老师又与我们一起聊起了学好语文的意义。(⑧至此才点明学习语文的意义,水到渠成。)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使我们跟外界的交流更通畅、方便。”“我觉得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我觉得……”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精彩至极。
不知不觉,我步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这兴致勃勃的“聊”中结束了。这堂语文课,让我真正领悟了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⑨收束全文,自然扣题,简洁明了。)
点评:本文选择了“我”步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来写,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没有按照通常的写法写老师如何生动地讲课,而是写老师与“我们”“聊”起了语文,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典型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幽默风趣却又充满教育智慧的语文老师的形象,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一)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 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 程中,有什么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回忆当时的情景,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生活中让你动情的事可能有好几件,要从中选择一件让你最受触动的事情来写。可以先把这件事讲给身边的同学们听,看看他们的反应,然后再落笔。
2.在记叙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让记叙眉目清楚。
3.除了记叙经过,还要抒发自己的感受。可以开门见山或篇末点题,也可以与记叙相结合来表达。
(二)友情提醒:
所写内容可以是一次严格的军训、照顾生病的妈妈、被好朋友误解……
要紧扣“成长”的主题,表达出此事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比如更能理解父母的 苦心了,明白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
(三)范文引领
想起了那淡淡的油墨香
无论将来在何方,无法忘怀的总是那缕淡淡的油墨香。(①采用题记开篇,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题记
合上书,那篇文章久久在我心头萦绕。那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写了作者自己做厨师的父亲身上总带着一股油烟味,小时候作者总刻意躲避他的怀抱,但当父亲逝去后才明白——那是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②由文章内容引出回忆,点题立意,自然恰切,别具匠心。)
那我的父亲呢?(③一个问句独立成段,引起读者注意,自然导入下文的回忆。)
他在印刷厂工作,身上常年一股油墨的味道,指甲缝总是被油墨填得黑黑的。记得小时候他抱我去买东西,我总是捂着鼻子抱怨道:“好难闻的味道呀!”(④欲扬先抑,先交代油墨难闻,与后文的转变形成对比。)爸爸总是泯然一笑。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好心酸,那该多伤一个为人父者的心啊!
“吱——”爸爸推门走进来,“走,我送你去上学。”我抽了抽被子,压住了床头的那本书——我怕他看了伤心。提起书包,拉起他的手就走了出去。
他用摩托车载着我,风吹着树枝哗啦啦地响。我轻轻揽住他的腰,看着他开始变得斑白的头发,我心里酸酸的,我不正像那位作者一样吗?难道我也要等到他离去的那天才能学会感恩吗?我把头轻轻抵在他的肩头,虽不宽阔,但却让人温暖、心安。(⑤由文章的作者想到自己,进一步引发联想。)
掀开记忆的相册,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从眼前闪过:那是他陪我放风筝,那是他陪我看动画片,那是他给我买衣服,那是他风雨无阻接我上学,那是他……想着,想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眼窝却潮潮的。怕被他从后视镜中看见,我埋下头,轻轻吸了一口气,却不是那熟悉的油墨香,而是一股浓稠的桂花香——难怪他那天买了那么多香水……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任那滚烫的液体流到脸颊。(⑥感悟到父亲的不易,留下了愧疚的泪、感动的泪。)
车停了,我擦干了泪水,下了车,然后拉着他的衣襟,轻轻地说了一句:“其实,那,那份油墨香挺好闻……”我没有勇气说下去,低低的声音像蚊子的嗡嗡声,我不知道他是否听见,我只知道我怀念那份温馨的油墨香……(⑦结尾点题写“油墨”好闻,是扬,表现了作者对父爱的理解。)
点评:淡淡的油墨香,是父亲的味道,更是小作者品味到父爱的触发点。文章从阅读开始,展现父爱,没有面面俱到展现父爱的浓情,而是抓住父亲身上的“油墨香”作为触发点,用细腻的心理,展现父亲对自己的那份情感,独到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牵动读者的情思,更在阅读之后让读者对亲情获得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
老师寄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上好写作课,写好每一篇作文,写作原本就是这么简单。记录令人感动的瞬间,搜寻过往的时光,写下喜怒哀乐,道出所思所想,不为写作而写,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习惯与乐趣!
当堂作文
以“呀!我上初中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一)审题:看、读
看清、读懂题目,明确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内涵,条件要求。
文题:“呀!我上初中了!”
信息:“呀”:表达感情----高兴、惊喜、兴奋;“上初中”:指明写作对象范围
立意
1.概念:就是确立中心思想。通俗点讲,就是指写文章的目的,回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问题。
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中取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以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2.立意: 表达“我”对新学校新阶段的憧憬;“我”对自己又长大一点的激动、兴奋。主旋律:积极昂扬,充满正能量。
(三)选材范围
“我”身心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包括学校设施、老师、同学、课程;“我”刚刚跨进初中大门的感受;“我”对未来三年生活的设想。
内容上可以从进入初中所见所闻所感入手:我所见到的新学校;我结交了新同学;我认识了新老师;我见识了新课程;我在学习上的新进步;我对未来的新憧憬……
(四)下笔成文
任务一:看一看,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任务二:读一读,从阅读中积累语言
任务三:想一想,从感悟中写出意义
任务一:写作实践一,片段写作
任务二:写作实践二,写人写见闻
任务三:写作实践三,写“成长”类的主题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