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学案 (无答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学案 (无答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3 17:00:05

文档简介

1.3运动的快慢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
在春季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激烈地进行中,观众是看谁跑在前面,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观众和裁判各用的什么方法来得出结论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相同 比时间,用时 的运动得快;
二是相同 比路程,路程 的运动得快。
知识点二 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作速度。
3.计算公式: 。变形式:s= ;t= 。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m/s= km/h。 例如:某飞机在5 s内匀速飞行了1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 m/s,合 km/h。
5.甲同学100 m跑的成绩为15 s,乙同学50 m跑的成绩为8 s。要知道他俩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
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 且 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 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4.观察课本甲乙辆车运动情况,说明甲车做 运动,乙车做 运动,速度为 。
5.图像
2.课本题目练习
(1)某老师晨练时,在45 min内快步行走4.5 km。他在这段时间内行走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相当于多少米每秒
(2)图1.3-2中显示此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若按此速度匀速行驶10 km,则汽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分
(3)在平直的公路上,某同学观察到大巴车上的车速显示屏始终显示72 km/h。他用电子表测出大巴车由第1根路灯杆行驶到第6根路灯杆的时间为10 s。若路灯杆之间是等距的,则相邻两根路灯杆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二、追踪测试
1.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在学校田径运动会1000 m比赛中,甲、乙两同学前150 s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同学在100~150 s内的速度为 m/s,此后甲同学保持此速度直到终点,乙同学若要在到达终点前赶上甲同学,则他在150 s后的速度至少为 m/s。
21.4 运动的测量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______。
(2)该实验原理是 ______ ;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 (选填“陡”或“缓”)一些;
(5)实验中,经过路程s1所用时间为t1,经过路程s2所用时间为t2,则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前半段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后半段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 v2、v3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 。
(7)思考: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计算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
2.课本题目练习
(1)要测量某同学从滑梯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用什么测量工具
(2)某同学利用如图1.4-5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并记录小球在A、B、C三个位置的时刻。小球在AB、BC、AC各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3)在用图1.4-2中的装置测量小车的速度时,甲同学测得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速度v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速度v,不同;甲同学和乙同学用同一装置测得的v,也不同。请写出以上两种情况中测得的速度不同的原因。
(4)已知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为l,你能利用手表估测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ü吗 根据步行速度v,你能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吗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请你用字母表示,并用它们写出v和s的表达式。
(5)有些公路旁每隔1 km就立着一个里程碑。请你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速度,写出你的估测方法。
二、追踪测试
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______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__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___ m/s.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_____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_____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_____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____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_____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_____ m/s
21.2运动的描述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 。
思考:你现在在做机械运动吗? 举几个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举几个不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知识点(二) 参照物
3.阅读课本21页下面两段话,完成: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参照物。
②以_________ 为参照物时,你现在是运动的。
③以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时,你现在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由
________来决定的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阅读课本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一般也不同,例如: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如果以________ 为参照物,则汽车是运动的;如果以 ________ 为参照物,则汽车是静止的。所以一个物体既可以描述成运动的,又可以描述成静止的,这完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讨论:课本21页‘想想议议’
课本题目练习
(1)若分别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请写出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时,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参照物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参照物是运动的。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
(3)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转位后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图1.2-5 ),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夭实验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对接完成后,仍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若以地面指挥中心为参照物呢
(4)当你乘坐观光电梯观察电梯外的建筑物时,你是如何判断观光电梯是在上行还是在下行的 请利用参照物的概念,说出你判断的根据。
二、追踪测试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2.周末,明明与爸妈自驾出游,汽车行驶中,明明与妈妈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明明是 的。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2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堂学习任务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根据经验和课本提示填写
活动一:单位换算
1km=__m 1m=__dm
1dm=__cm 1cm=__mm
1mm=__μm 1μm=__nm
故1km=__m=__mm=__μm__nm
活动二:长度估测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活动二:
观察你手边的直尺: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它能测量的范围是多少
它的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是多少
活动4:用刚刚使用完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注意阅读课本:正确使用刻度此)
活动5:人体有某些部位可以作为“尺”,比如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cm。2、一掌宽度约为10cm3、成人一步大约是75cm。4、“一拃”的长度为15-20厘米。5、“一庹”(双臂伸直)大约与升高一致,尝试用人体的“尺”估算客厅的长、宽,门的高度
知识点(三) 时间的测量
活动6:单位换算
1h=__min 1min=__s
使用:
一调:按下归零按钮,使指针指在“0”处
二按:按动停表控制按钮开始计时
三停:计始结束时,要按动停表控制按钮,这时停表会停在最后计时处
四读:停表上秒针和分针对应的时间值,相加为测量值
读数:
2.课本题目练习
(1)请测量自己的身高和脚长,算一算你的身高是脚长的几倍。
(2)如何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 请写出两种。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其中“一年”等于多少小
时 “一日”等于多少秒
(4)在一条细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
当摆动角度很小时,小铁块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摆的周期)是一定的。如何准确测量摆的周期 写出你的方法。请你尝试制作一个周期为1s的摆,并测(5)量小铁块的中心到悬挂点的总长度。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1.1-9所示。请指出他的测量有哪些错误。如果改正了这些错误,是不是就没有误差了 为什么
二、追踪测试
(一)、单选题
1.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4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其实就是错误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去测量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4.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地面的高度是(  )
A.1.5m B.2m C.3.2m D.10m
4.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35cm、3.36cm、3.50cm、3.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3.405cm B.3.36cm C.3.38cm D.3.41cm
二、填空题
5.如图,长木条的长度是 cm.
6.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秒表的读数为 s。
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