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滨江区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新生素质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滨江区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新生素质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23 17:10:40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滨江区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新生素质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观察到厨房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面包发霉 C.榨取果汁 D.菜刀生锈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现象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长石 B.石英 C.云母 D.铁
【答案】B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 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α-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β-石英)和柯石英等。主要成分是SiO2,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解答】 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石英;
故答案为:B
3.(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指的是生物具有(  )现象.
A.同化 B.选择 C.变异 D.遗传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解答】 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所以“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指的是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故答案为:C
4.(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北极星属于(  )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天鹰座 D.天琴座
【答案】B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解答】根据对星座的认识,北极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
故答案为:B。
5.(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用棒状材料,搭建了个镂空的塔台,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是能增强它的(  )
A.抗震能力 B.抗风能力 C.承重能力 D.观赏度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 通过创造复杂的图案和形状,镂空建筑物可以让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同时也可以在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节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镂空建筑物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和住宅建筑等领域。 它们可以被用来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标志性的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 在热带地区,使用镂空建筑物可以帮助建筑物保持凉爽,降低室内温度,节省空调费用,有防风的设计;
【解答】 晓明用棒状材料,搭建了个镂空的塔台,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是能增强它的抗风能力;
故答案为:B
6.(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在给植物分类时,将白杨、油松、樟树归为一类,而把水稻、荷花、凤仙花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根或无根 B.草质茎或木质茎
C.有种子或无种子 D.水生或陆生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A.这些植物都是有根的,A错误;
B. 白杨、油松、樟树归为一类 ,属于木质茎; 水稻、荷花、凤仙花归为一类 ,属于草质茎,B正确;
C. 白杨、油松、樟树 ,水稻,荷花,凤仙花都有种子,C错误;
D. 白杨、油松、樟树 、 水稻是陆生,荷花和凤仙花是水生,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B.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制冷设备的使用 D.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解答】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
故答案为:D
8.(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它遇到敌害时,身体立即倒立不动,像一种植物,从而有效地躲避敌害,这种现象称为(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适应
【答案】C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拟态:拟态是生物体通过模仿环境中其他物体的颜色、形状或者纹理,从而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中更难以被探测到或者更难以被识别。警戒色:警戒色是一种醒目的颜色模式,通常鲜艳而对比强烈,用于引起掠食者或其他生物体的警觉。保护色:保护色是生物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模式,从而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中更加融入或者隐蔽的颜色模式。
【解答】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它遇到敌害时,身体立即倒立不动,像一种植物,从而有效地躲避敌害,这种现象称为拟态;
故答案为:C
9.(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排队站齐后,前面所有同学反射的光被一位同学挡住,自己就看不到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当时所描写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朔)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盈凸一满(望)月一亏凸一下弦月一残月一新(朔)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该诗句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初三,此时形成的月相是娥眉月,A图正确,故答案为A。
1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将筷子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透明杯中,从杯外侧面观察筷子,会发现(  )
A.筷子变大了 B.筷子变小了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解答】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2.(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上没有生命 B.月球上不存在会振动的物体
C.月球离地球太远了 D.月球上没有空气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D。
13.(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面的实验研究中,一般要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的是(  )
A.地球运动 B.动植物 C.简单机械 D.岩石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型:指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样板、模板或标准,用于表示某种物体或事物的一般特征,并可以用来预测或估计其他类似物体或事物的特征。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模拟:指用计算机程序或数学模型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某种现象或过程。模拟可以用来预测未来趋势、测试不同的假设和方案、优化决策等。
【解答】下面的实验研究中,一般要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的是地球运动,地球太大,不方便研究,只能做成模型缩小研究,BCD都是可以现实中取物研究;
故答案为:A
14.(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
A.异花传粉 B.自花传粉 C.人工授粉 D.风力传粉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 自花传粉:植物本身的花粉落到自己的柱头上,完成自交。即花中雄蕊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接受其他个体的花粉,完成杂交。即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解答】 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自花传粉;故答案为:B
15.(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是(  )
A.南北极的冰川 B.陆地上的江河湖泊
C.地下水 D.海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冰川水是最多的淡水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归根结底都依赖于淡水。
【解答】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是南北极的冰川;海水是最大的咸水,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浅层的地下淡水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故答案为:A
16.(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表示开关,表示电灯,若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
A. B. C. D.和
【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各用电器首位相连为串联电路。
【解答】若要使两灯串联,则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故只需要闭合S3就可以,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7.(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都是混合物;乳浊液、悬浊液都不稳定,时间一长会分层,固体会下沉,液体会上升;溶液稳定,不会分层;溶液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溶解在液体中;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悬浊液是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解答】 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食用油,食用油属于乳浊液,是液体小液体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
故答案为:B
18.(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现象与科学规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相应的科学规律。
【解答】A、火山喷发与人造卫星没有关系,故A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实现了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吊灯的摆动从而研究摆钟的运动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对表面及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过苹果落地现象以及其它类似现象,得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19.(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对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C.取放砝码时应用手轻拿轻放
D.托盘天平使用前,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盘左侧,调平时应将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外旋
【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使用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要与液柱凹面相平。
(2)由于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水的沸点是100℃。
(3)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
(4)称量物品时,要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
【解答】A、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底部相平,故A错误。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
C、取放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砝码,故C错误。
D、称量物品时,要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在调节平衡时,平衡螺母采用左偏右调的法则进行调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草←鼠←蛇←鹰 D.细菌→草→鼠→蛇→鹰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和地衣。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和病毒等。分解者,亦称还原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解答】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草是生产者,鼠蛇鹰属于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B
2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要使跷跷板平衡,必须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答】要使跷跷板平衡,必须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F2L2。
即m1gL1=m2gL2,所以,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B.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C.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整理信息
D.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观察与实验——得出结论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A
23.(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质量单位 B.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当物体的数量级达到纳米后,即达到人的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级别,即1nm=10-9 m。
【解答】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1nm=10-9 m,所以nm是一种长度的单位;
故答案为:B。
24.(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的是(  )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 、一只大公鸡的质量在2kg=400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只鸡蛋在50g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张课桌的质量在20kg=20000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5.(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爆炸了是化学变化
C.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D.面粉与水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物是化学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解答】A. 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俗称,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B. 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爆炸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 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D. 面粉与水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A。
二、探究简答题(每空1分,共25分)
26.(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水银体温计。
(1)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3)这个体温计破损后,它归属的垃圾类别是   。
【答案】(1)热胀冷缩
(2)37.8
(3)有害垃圾
【知识点】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读数时注意分度值的大小,根据液柱的液面位置读取数值。
(3)金属水银如果流到地上,则为有害垃圾。
【解答】(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是37.8℃。
(3)这个体温计破损后,有碎玻璃和水银,是有害垃圾,要及时处理。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有害垃圾。
27.(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下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   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答案】(1)蒸发
(2)液化
(3)重力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很快的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小水滴。
(3)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解答】(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
(2)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故答案为:(1)蒸发;(2)液化;(3)重力。
28.(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乘高铁时观察到了下列现象,请帮助做出解释:
(1)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仍能继续行驶,是由于列车具有   ;
(2)列车车身线条流畅优美,车头颇像子弹头是为了   ;
(3)车体采用中空型材铝合金的优点是   。
【答案】(1)惯性
(2)减小空气阻力
(3)密度小
【知识点】惯性;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列车采用线条流畅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3)列车采用铝合金材料,利用铝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的性质。
【解答】 (1)关闭发动机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
(2)列车车身线条流畅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3)车体采用中空型材铝合金,铝合金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减轻重力,减小对铁轨压力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空气阻力;密度小。
29.(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观察显微镜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图,结构A是   ;结构E是   ;
(2)显微镜观察“P”字玻片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10×”转向“40×”,这时视野内细胞大小和数目变化正确的是____
A.变大、变多 B.变小、变多 C.变大、变少 D.变小、变少
(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____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答案】(1)镜筒;反光镜
(2)d
(3)C
(4)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1) 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图,结构A是镜筒;结构E是反光镜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显微镜观察“P”字玻片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d ;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10×”转向“40×”,放大倍数扩大了,所以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变少了,细胞的体积变大了;故答案为:C
(4) 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
故答案为:(1)镜筒、反光镜(2) d (3) C (4) B
30.(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现有两个电磁铁,铁芯大小相同,线圈匝数分别是100和200,他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去吸引大头针,并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了如下数据:(表格中“A”为电流单位“安培”的字母表示)
100匝的线圈 200匝的线圈
实验顺次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A) 1.1 1.5 1.8 1.1 1.5 1.8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 9 12 16 16 22 28
(1)实验中晓明是通过电磁铁   来判断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实验记录,会发现   相同时,   ,磁性越强;
(3)分析第   次和第   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电流相同时,   ,磁性越强。
【答案】(1)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线圈匝数;电流越大
(3)1;4;线圈匝数越多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是否有铁芯。电流越大、匝数越多、有铁芯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解答】 (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磁性的强弱。
(2)实验1、2、3的线圈匝数相同,电流增大,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实验1、4(或2、5或3、6)的电流相同,匝数增多,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电磁铁磁性增强。
故答案为:(1)吸引大头针的数目;(2)线圈匝数;电流越大;(3)1;4;线圈匝数越多。
3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神舟十六”发射当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处在图1中的   段;(填“a”、“b”、“c”、“d”)
(2)这天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3)一年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填节气);
(4)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   运动相关;
(5)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图2中①②③④所处标注的地名),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   ,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   。
【答案】(1)b
(2)昼长夜短
(3)夏至日
(4)公转
(5)④;②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 “神舟十六”发射当天,即2023年5月30日,位于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地球公转轨道上对应的位置是b段。
(2) 5月30日接近夏至日(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接近北回归线,北半球(包括杭州)的白昼时间逐渐增长,而夜晚时间则相应缩短,这天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杭州市的白昼也最长。
(4) 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的公转运动相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且保持不变的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影响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
(5) 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其中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④文昌。文昌位于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航天发射场,因此也是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②太原。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越往东的地方越早看到日出,太原相对于其他三个发射场来说更靠东,因此会先迎来黎明。
1 / 1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滨江区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新生素质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观察到厨房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苹果腐烂 B.面包发霉 C.榨取果汁 D.菜刀生锈
2.(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长石 B.石英 C.云母 D.铁
3.(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指的是生物具有(  )现象.
A.同化 B.选择 C.变异 D.遗传
4.(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北极星属于(  )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天鹰座 D.天琴座
5.(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用棒状材料,搭建了个镂空的塔台,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是能增强它的(  )
A.抗震能力 B.抗风能力 C.承重能力 D.观赏度
6.(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在给植物分类时,将白杨、油松、樟树归为一类,而把水稻、荷花、凤仙花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根或无根 B.草质茎或木质茎
C.有种子或无种子 D.水生或陆生
7.(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B.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制冷设备的使用 D.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8.(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它遇到敌害时,身体立即倒立不动,像一种植物,从而有效地躲避敌害,这种现象称为(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适应
9.(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现象的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10.(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当时所描写的月相是(  )
A. B.
C. D.
1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将筷子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透明杯中,从杯外侧面观察筷子,会发现(  )
A.筷子变大了 B.筷子变小了 C.没有变化 D.无法确定
12.(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  )
A.月球上没有生命 B.月球上不存在会振动的物体
C.月球离地球太远了 D.月球上没有空气
13.(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面的实验研究中,一般要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的是(  )
A.地球运动 B.动植物 C.简单机械 D.岩石
14.(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
A.异花传粉 B.自花传粉 C.人工授粉 D.风力传粉
15.(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是(  )
A.南北极的冰川 B.陆地上的江河湖泊
C.地下水 D.海水
16.(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S表示开关,表示电灯,若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
A. B. C. D.和
17.(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
18.(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自然现象和发明创造不相关的是(  )
A.火山爆发——人造卫星 B.水沸腾顶起壶盖——蒸汽机
C.吊灯的摆动——摆钟 D.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
19.(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对下列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C.取放砝码时应用手轻拿轻放
D.托盘天平使用前,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盘左侧,调平时应将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外旋
20.(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草←鼠←蛇←鹰 D.细菌→草→鼠→蛇→鹰
2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22.(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B.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C.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整理信息
D.猜想与假设—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观察与实验——得出结论
23.(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质量单位 B.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24.(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下列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的是(  )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25.(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爆炸了是化学变化
C.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D.面粉与水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物是化学变化
二、探究简答题(每空1分,共25分)
26.(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水银体温计。
(1)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3)这个体温计破损后,它归属的垃圾类别是   。
27.(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下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   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28.(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乘高铁时观察到了下列现象,请帮助做出解释:
(1)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仍能继续行驶,是由于列车具有   ;
(2)列车车身线条流畅优美,车头颇像子弹头是为了   ;
(3)车体采用中空型材铝合金的优点是   。
29.(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观察显微镜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图,结构A是   ;结构E是   ;
(2)显微镜观察“P”字玻片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10×”转向“40×”,这时视野内细胞大小和数目变化正确的是____
A.变大、变多 B.变小、变多 C.变大、变少 D.变小、变少
(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____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30.(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晓明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现有两个电磁铁,铁芯大小相同,线圈匝数分别是100和200,他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去吸引大头针,并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了如下数据:(表格中“A”为电流单位“安培”的字母表示)
100匝的线圈 200匝的线圈
实验顺次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A) 1.1 1.5 1.8 1.1 1.5 1.8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 9 12 16 16 22 28
(1)实验中晓明是通过电磁铁   来判断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实验记录,会发现   相同时,   ,磁性越强;
(3)分析第   次和第   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电流相同时,   ,磁性越强。
31.(2023七上·滨江开学考)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神舟十六”发射当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处在图1中的   段;(填“a”、“b”、“c”、“d”)
(2)这天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3)一年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填节气);
(4)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   运动相关;
(5)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图2中①②③④所处标注的地名),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   ,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现象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 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一般指低温石英(α-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β-石英)和柯石英等。主要成分是SiO2,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
【解答】 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石英;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变异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育种的根源,包括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解答】 变异在生物体上泛指生物种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异,包括形态、生理、生化以及行为、习性等各方面的歧异,所以“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指的是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解析】【分析】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解答】根据对星座的认识,北极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 通过创造复杂的图案和形状,镂空建筑物可以让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同时也可以在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节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镂空建筑物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和住宅建筑等领域。 它们可以被用来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标志性的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内部环境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 在热带地区,使用镂空建筑物可以帮助建筑物保持凉爽,降低室内温度,节省空调费用,有防风的设计;
【解答】 晓明用棒状材料,搭建了个镂空的塔台,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是能增强它的抗风能力;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 A.这些植物都是有根的,A错误;
B. 白杨、油松、樟树归为一类 ,属于木质茎; 水稻、荷花、凤仙花归为一类 ,属于草质茎,B正确;
C. 白杨、油松、樟树 ,水稻,荷花,凤仙花都有种子,C错误;
D. 白杨、油松、樟树 、 水稻是陆生,荷花和凤仙花是水生,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解答】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拟态:拟态是生物体通过模仿环境中其他物体的颜色、形状或者纹理,从而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中更难以被探测到或者更难以被识别。警戒色:警戒色是一种醒目的颜色模式,通常鲜艳而对比强烈,用于引起掠食者或其他生物体的警觉。保护色:保护色是生物体通过与其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模式,从而使自己在生态环境中更加融入或者隐蔽的颜色模式。
【解答】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 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它遇到敌害时,身体立即倒立不动,像一种植物,从而有效地躲避敌害,这种现象称为拟态;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排队站齐后,前面所有同学反射的光被一位同学挡住,自己就看不到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朔)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盈凸一满(望)月一亏凸一下弦月一残月一新(朔)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该诗句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初三,此时形成的月相是娥眉月,A图正确,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
【解答】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D。
13.【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型:指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样板、模板或标准,用于表示某种物体或事物的一般特征,并可以用来预测或估计其他类似物体或事物的特征。模型可以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型等。模拟:指用计算机程序或数学模型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某种现象或过程。模拟可以用来预测未来趋势、测试不同的假设和方案、优化决策等。
【解答】下面的实验研究中,一般要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的是地球运动,地球太大,不方便研究,只能做成模型缩小研究,BCD都是可以现实中取物研究;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 自花传粉:植物本身的花粉落到自己的柱头上,完成自交。即花中雄蕊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接受其他个体的花粉,完成杂交。即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或一朵花的花粉传到不同植株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解答】 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自花传粉;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淡水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冰川水是最多的淡水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三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归根结底都依赖于淡水。
【解答】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是南北极的冰川;海水是最大的咸水,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浅层的地下淡水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各用电器首位相连为串联电路。
【解答】若要使两灯串联,则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故只需要闭合S3就可以,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都是混合物;乳浊液、悬浊液都不稳定,时间一长会分层,固体会下沉,液体会上升;溶液稳定,不会分层;溶液是固体或液体或气体溶解在液体中;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悬浊液是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解答】 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食用油,食用油属于乳浊液,是液体小液体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
故答案为:B
18.【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现象与科学规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相应的科学规律。
【解答】A、火山喷发与人造卫星没有关系,故A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顶起壶盖,实现了内能到机械能的转化,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发明了蒸汽机,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吊灯的摆动从而研究摆钟的运动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对表面及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的作用,通过苹果落地现象以及其它类似现象,得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19.【答案】D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1)使用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要与液柱凹面相平。
(2)由于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水的沸点是100℃。
(3)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
(4)称量物品时,要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
【解答】A、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底部相平,故A错误。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
C、取放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砝码,故C错误。
D、称量物品时,要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在调节平衡时,平衡螺母采用左偏右调的法则进行调整,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0.【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和地衣。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和病毒等。分解者,亦称还原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解答】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草是生产者,鼠蛇鹰属于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B
21.【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要使跷跷板平衡,必须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答】要使跷跷板平衡,必须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F2L2。
即m1gL1=m2gL2,所以,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与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A
23.【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当物体的数量级达到纳米后,即达到人的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级别,即1nm=10-9 m。
【解答】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1nm=10-9 m,所以nm是一种长度的单位;
故答案为:B。
24.【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 、一只大公鸡的质量在2kg=400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只鸡蛋在50g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张课桌的质量在20kg=20000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5.【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解答】A. 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俗称,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B. 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爆炸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C. 吃食物时,牙齿咀嚼、肠胃蠕动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D. 面粉与水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答案为:A。
26.【答案】(1)热胀冷缩
(2)37.8
(3)有害垃圾
【知识点】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读数时注意分度值的大小,根据液柱的液面位置读取数值。
(3)金属水银如果流到地上,则为有害垃圾。
【解答】(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是37.8℃。
(3)这个体温计破损后,有碎玻璃和水银,是有害垃圾,要及时处理。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有害垃圾。
27.【答案】(1)蒸发
(2)液化
(3)重力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很快的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冷又会液化成小水滴。
(3)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解答】(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
(2)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故答案为:(1)蒸发;(2)液化;(3)重力。
28.【答案】(1)惯性
(2)减小空气阻力
(3)密度小
【知识点】惯性;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 (1)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列车采用线条流畅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3)列车采用铝合金材料,利用铝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的性质。
【解答】 (1)关闭发动机后,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列车仍能继续行驶。
(2)列车车身线条流畅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3)车体采用中空型材铝合金,铝合金的密度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减轻重力,减小对铁轨压力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空气阻力;密度小。
29.【答案】(1)镜筒;反光镜
(2)d
(3)C
(4)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1) 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图,结构A是镜筒;结构E是反光镜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显微镜观察“P”字玻片时,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d ;
(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10×”转向“40×”,放大倍数扩大了,所以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变少了,细胞的体积变大了;故答案为:C
(4) 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
故答案为:(1)镜筒、反光镜(2) d (3) C (4) B
30.【答案】(1)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线圈匝数;电流越大
(3)1;4;线圈匝数越多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是否有铁芯。电流越大、匝数越多、有铁芯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解答】 (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反映磁性的强弱。
(2)实验1、2、3的线圈匝数相同,电流增大,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3)实验1、4(或2、5或3、6)的电流相同,匝数增多,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电磁铁磁性增强。
故答案为:(1)吸引大头针的数目;(2)线圈匝数;电流越大;(3)1;4;线圈匝数越多。
31.【答案】(1)b
(2)昼长夜短
(3)夏至日
(4)公转
(5)④;②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 “神舟十六”发射当天,即2023年5月30日,位于春分(3月21日)和夏至(6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因此地球公转轨道上对应的位置是b段。
(2) 5月30日接近夏至日(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接近北回归线,北半球(包括杭州)的白昼时间逐渐增长,而夜晚时间则相应缩短,这天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杭州市的白昼也最长。
(4) 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的公转运动相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且保持不变的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影响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
(5) 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其中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④文昌。文昌位于海南省,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航天发射场,因此也是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②太原。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越往东的地方越早看到日出,太原相对于其他三个发射场来说更靠东,因此会先迎来黎明。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