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天鹅舞曲》教案
课题: 《四小天鹅舞曲》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四小天鹅舞曲》选自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充满童趣的舞曲。乐曲以八分音符为主,节奏干净利落,旋律流畅优美,由双簧管、长笛等乐器演奏,塑造出小天鹅天真可爱的形象。乐曲结构为三段体结构 (ABA'),第一、三段旋律相同,第二段引入新的旋律,丰富了音乐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音乐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唱唱、跳跳、玩玩、笑笑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四小天鹅舞曲》的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童话色彩。
辨别乐曲中不同乐器的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 艺术表现:
模仿乐曲节奏,用拍手、敲击等方式表现乐曲的律动。
通过踮脚、舞蹈动作等方式展现小天鹅活泼可爱的形象。
3. 创意实践:
根据音乐特点,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表现音乐内容。
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或编创简单的节奏型。
4. 文化理解:
了解《四小天鹅舞曲》的创作背景,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知识。
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的童话色彩,感受乐曲的情绪。
了解乐曲故事背景,体验乐曲的故事情感。
2. 教学难点:
在欣赏乐曲过程中,把握乐曲节奏,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游戏法
律动法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
双响筒、三角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1. 热身: 跟钢琴拍手,问好歌。
2. 出示课题: 《四小天鹅舞曲》。
3. 故事导入:
讲述艾莎公主和她的三位朋友被巫婆施魔法变成天鹅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天鹅的想象。
引导学生思考天鹅的形象,为欣赏乐曲做铺垫。
环节二: 讲授新课 (20分钟)
(一)感知
1. 观看《四小天鹅舞曲》片段: 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感受乐曲情绪。
2. 芭蕾舞教学: 讲解芭蕾舞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踮脚"的动作。
3. 随音乐做“踮脚”动作: 感受乐曲的活泼、轻快。
4. 模唱主旋律: 引导学生模仿主旋律,感受旋律的优美流畅。
(二)探究
1. 分段聆听乐曲,介绍演奏乐器 (双簧管、长笛、小提琴等),引导学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 讲解三段体结构 (ABA'),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
(三)示范
1. 老师示范用拍手、敲击等方式表现乐曲的节奏型。
2. 老师示范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表现音乐内容。
环节三: 巩固延伸 (15分钟)
1. 节奏游戏:
学生用拍手或敲击桌面的方式练习节奏型。
小老师加入打击乐器 (双响筒、三角铁) 进行节奏练习。
随音乐打节奏,并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音乐内容。
2. 完整动作: 将 "乐器演奏动作"、"踮脚"、"打节奏哼唱" 等动作结合起来,完整感受乐曲。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5分钟)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四小天鹅舞曲》的感受。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作业:
课后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演奏或编创简单的节奏型,并与同学们分享。
查阅资料,了解《天鹅湖》的故事。
七、设计意图
(1)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故事导入和观看舞曲片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通过芭蕾舞教学和 "踮脚" 动作,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轻快活泼。
(2) 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分段聆听乐曲,介绍演奏乐器,引导学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通过讲解三段体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3) 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节奏游戏和完整动作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对节奏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通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四小鹅舞曲》
音乐特点: 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童话色彩
乐器: 双簧管、长笛、小提琴等
结构: 三段体结构 (ABA')
动作: 踮脚、打节奏、乐器演奏动作
感受: 欢快、愉悦、天真可爱
九、教学反思
本教案注重学生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故事、舞蹈、节奏游戏等融入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可以尝试将音乐与美术、舞蹈等学科结合起来,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