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失意的境遇,诗意的人生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群文对比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命的自由之歌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 溪。谢公 宿sù处今尚在,渌 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 谢公屐jī ,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zhuǎn 路不定,迷花倚yǐ石忽已暝míng。熊咆龙 吟yín殷yǐn岩 泉 ,栗lì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dàn 兮生烟。列缺 霹雳,丘峦luán 崩摧。洞天石扉fēi ,訇hōng 然中开。青冥míng 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ní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sè 兮鸾
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j 以魄动,恍 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 jiào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任务一:初读正音,吟咏诗韵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 白
吟咏诗韵
本诗五字句多为“三二”式,如“海客/谈瀛洲”。 六字句多为“一二三”式,如“忽/魂悸/以魄动”。 七字句多为“四三”式,如“云霞明灭/或可睹”。
带“兮”字句,多在“兮”后停顿,且“兮”要拖长音节。 此外,全诗换韵共11次,分别押:
“ou”“u”“eng”“ue” “i” “ing”“uan”“ai” “ia
”“ui”“an”韵,诵读的时候,韵字要拖长。
文本段落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具体内容 梦游之因 梦游之景
梦游之感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抒情
虚实 现实 幻想
现实
梦境起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境止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任务二:朗读诗歌,围绕“梦”,快速梳理 概括诗歌的内容
任务三:缘景明情赏诗境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 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读时请 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哪几幅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 么特点 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示例:
图景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 字、手法)
表达情感
月夜飞渡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 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月、湖、影、猿 啼 炼字:“飞”“送” 手法:拟人 李白式浪漫主义的思维 方式
轻松愉悦
无所束缚
向往自由
任务三:缘景明情赏诗境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 合的世界。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读时请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哪 几幅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感受诗人
图景 意境
情感
月夜飞渡图 寂静清幽
愉悦神往
著屐登山图 壮观绚丽
迷醉神荡
山中夜景图 险怪神奇
悸动惊恐
仙人盛会图 富丽缤纷
惊叹艳羡
的情感。
任务四:解梦(小组讨论)
活动1: 对于此诗中的梦境历来众说纷纭,有美梦说,有
恶梦说,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活动2:结合全诗看,除了表达现实的不满还有表达了什 么样的人生追求。
活动3: 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虚构的梦是现实 的写照。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谈谈,此梦与其经 历是否有某种契合。
活动4: 通过解梦,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人才依 附封建王朝,而李白粪土权门、蔑 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 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 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 己的独立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 处,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 龚自珍曾评价:“李白兼具了庄子 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 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 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的文化性 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
“诗仙”生平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病逝当涂
14岁
25岁
42岁 44岁 54岁 56岁
61岁
62岁
第二课时:《登高》
——生命的悲怆之歌
47岁担任唐肃宗左拾遗,后被贬华州
司功参军,冬弃官入川,建草堂。
46岁—47岁创作“三吏”“三别”。 49岁创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待。(李林甫)。
43岁回家,安史之乱爆发(755.12— —763.2)。
44岁投奔肃宗,途中被抓,囚禁长安。
35岁举进士不第(李林甫),困居长安。52岁担任严武参谋,人称杜工部。
39岁得到玄宗赏识,参加考试,赋闲等53岁严武去世,离开成都。
7岁写诗《凤凰吟》
19岁开始壮游(山东、吴越) 24岁举进士不第,齐赵之游。
32岁与李白同游梁、宋。
54岁四月到达夔州
55岁重阳节创作《登高》
58岁离开夔州,冬江舟长逝
“诗圣”生平(712-770)
写景诗的鉴赏方法: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1)空间角度顺序
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等
(2)时间的角度(顺序)
(3)色彩角度(暖色——欢乐、愉悦 冷色——悲伤、萧瑟 )
(4)感官角度——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描写方式——白描、细描(工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三、表现手法
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zhǔ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 潦 liáo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找到诗歌的诗眼,并结合诗句 简要概括诗歌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 有人认为“秋”字贯穿全 诗,谈谈自己的理解。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身世飙零之苦
羁旅行役之悲 老病孤愁之痛 国势衰微之帻 壮志未酬之慨 穷困潦倒之叹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家之秋
任务2: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价此诗颈联十四字之间含 有八意,即八重悲。你读出来了吗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 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思乡怀人
感时伤怀
流寓他乡
羁旅行役
八重悲
①
②
③
④
任务4:结合你对《登高》的理解,说说此诗如何体现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沉郁
音韵节奏上,本诗用灰韵 “ai”“a” 的开阔,是雄壮, “i” 的细薄, 最后归于压抑,雄壮和压抑在一起,形成沉郁的情感基调。
内容主题上,无论是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还是后两联写登高所感, 诗人均将个体生命与时空交构,置于时间的无限绵延及空间的无边无际 中,深沉的宇宙意识,强烈的时空感受,蕴涵其中。其次,诗人将对个 体生命的慨叹纳入国家、黎民的视野,大大削弱了一己之私的内涵,从 而具有了更为深沉的情感内涵。悲秋而不孱弱,悲中有壮。
任务3:缘景明情析诗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 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在诗歌前两联 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悲”的呢 请具体分析。
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 鸟、落木、长江八种意象,描绘了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景图,营造了沉郁悲 凉、雄浑开阔的意境氛围,为后文抒登高深沉之感,写内心浓郁之愁做铺 垫。
意象 意境
首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空旷寂寥凄清萧条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滚滚来。 苍凉肃杀沉郁悲壮
(2)顿挫
音韵节奏上,本诗共31个平声字,25个仄声字,其中, 10个入声字,入声字是短音,有顿挫凝滞之感,使 得 整首诗的音调声情,起伏叠变。
篇章结构上,前两联写景气魄宏大,第三联直截了当 抒写个体的“潦倒”命运,格调由深沉浑厚转向低沉, 境界由大到小,由开到合,给人“顿挫”之感。
推荐作品:
●冯志《杜甫传》
●纪录片《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
琵 王王
行
生 命
的
共
鸣
元和十年,予yú 左迁九江郡jùn司马。明年秋,送客溢pén 浦pǔ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zhēng 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 chāng 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gǔ人妇。遂
suì 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 piāo沦憔 悴 ,转zhuǎn 徙xǐ于江湖间。予yú出官二年,恬tián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意。因为wéi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 《琵琶行》。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 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 饮无管弦xián。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 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chóng 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琶半遮面。转zhuǎn 轴zhóu 拨弦xián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 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 lǒng慢捻niǎn抹mò复挑tiǎo , 初为《霓ní裳cháng》后《六幺》。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 莺语花底滑,幽咽yè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sè 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zhà破水浆jiāng迸bèng , 铁 骑qí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bó 。东船西舫fǎng 悄qiǎo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cháng 起敛liǎn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 在虾há蟆má 陵下住。十三学得琵pí琶pa成,名属教jiào坊fāng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 数。钿 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 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ān马稀,老
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 事,梦啼妆泪红阑lán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 唧唧j。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zhé居卧病浔xún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 闻丝竹声。住近溢pén 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xuè 猿哀鸣。春江花朝
zhāo 秋月夜,往往取酒还huán独倾。岂无山歌与村 笛 呕ōu哑yā嘲zhāo 晰zhā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 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 《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 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任务一:初读文本理诗脉
1.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自由诵读序言部分,疏通文意,思考小序有
什么作用
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 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心 情 :孤寂伤感,凄凉落寞。
● 萧瑟秋景惹愁思
● 悲戚曲调牵哀肠
● 歌女倾诉身世苦
● 同病相怜伤迁谪
2.请同学们诵读全诗,思考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又是如何 引发的呢 试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任务二:阅读课文第三段, 概括梳理琵琶女的生平经 历及人物形象。
琵琶女
时间 当年
如今
身份 京城名倡
委身商人
容貌 艳盖群芳
年老色衰
亲朋 门庭若市
门前冷落
心情 春风得意
孤苦寂寞
处境 盛极一时
漂沦憔悴
歌女倾诉身世苦:“诗言志,歌咏怀。”琵琶女从起伏变化的琵琶曲调中, 想抒发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慨呢 请同学们诵读相关文本具体分析。
对比、反衬
任务三:阅读课文第四 段,试分析白居易与琵 琶女的相似之处。
白居易
时间 当年
如今
身份 京师才俊
江州司马
仕途 才高位显
谪居卧病
物质 丝竹不绝
有酒无乐
宴饮 高朋满座
送客惨别
心境 其乐融融
其情凄凄
●同病相怜伤迁谪:为什么诗人会跟一个萍水相逢的歌伎产生共鸣呢 请 同学们诵读第四段,概括原因。
名动京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漂沦憔悴
任务四:文中第二段有 特别精彩的音乐描写, 试着赏析作者描写音乐 的功力。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一阶段:调弦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悲戚曲调牵哀肠:请同学们理清琵琶曲调的旋律变化过程并分析其曲调 特点和描摹音乐的手法。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幽愁暗恨
第四阶段: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阶段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激越奔涌 高亢雄壮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阶段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摹音乐的方法(正面描写)
①比喻。
以声喻声,以形喻声,多种比喻,
形成博喻。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 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微妙的音响变化。 赋予抽象的音乐以具体可感的声、色、 形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②叠词。
“嘈嘈”、“切切”叠词的使用, 直接模拟声音,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 节奏感。
比喻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沉重舒长
小弦切切如私语
轻细急促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滞塞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奔涌
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戛然而止
凄厉悲愤
悲愤 呐喊
粗重急促
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 错落有致 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窘迫 凄凉
请同学试着画出琵琶曲音乐旋律的曲线变化。
冰泉冷涩
花下莺语
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轨迹:
声暂歇
幸福 欢乐
悠扬婉转 悦耳动听
水浆迸刀枪鸣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低沉凝涩
第一次演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三次演奏: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听者沉浸在余韵之中, 默默无言,像被磁石吸住了般不 可动弹。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 烘托出了听者因沉浸于乐曲旋律 而心神凝聚的情态,衬托出了乐 曲余音绕梁的强大艺术感染力。
侧面描 写,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 效果。
③侧面描写。
《琵琶行并序》的线索有什么特点
双线结构,一明一暗。
明线:琵琶女弹奏
暗线:诗人的感受
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作业:
到底是音乐打动了白
居易,还是故事打动了白 居易
(结合文本分析并说明理由, 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作文)
第四课时: 失意的境遇,诗意的人生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篇目 关 键 句 ( 诗 眼 ) 情感
寄情方式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蔑视权贵 向往自由
通过梦游天姥山的幻境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羁旅离愁 疾病之苦 垂老之感 寂寞之意 家国之忧
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
《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对琵琶女的同情 仕途失意的苦闷 沦落天涯的伤感
通过感慨倡女悲凉身世
任务一:三首诗都是诗人的失意之作,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说三首诗分 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失意之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失意之情的。
篇目 诗人形象
诗中相关词语
梦游天姥吟留别 飘逸长者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
登高 衰病老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 浊酒杯
琵琶行 失意士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任务二: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与《琵 琶行并序》,对比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形象。
任务三:对比阅读,感知异同
三首诗歌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代表作品,试结 合诗句分析其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①李诗采用杂言歌行体,完全打破诗歌 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风格飘逸奔放, 并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李白对权 贵的蔑视;所写内容想象丰富,具有 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呈现出鲜明 的浪漫主义特色。
② 杜诗是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四联句句押韵,
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 律”。所写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
③ 白诗是句式整齐的歌行体,把写景和抒情穿 插到叙事中,语言流转自然,通俗易懂,刻 画形象生动鲜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把封建社会底层艺伎的痛苦 生活与正直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相提并论共 表同情,表现了作者极强的人民性。全诗具 有现实主义特色。
诗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朝代
作者
题材
体裁
创作背景
节奏韵律
艺术手法
思想情感
风格
任务四:请同学们合作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并交流展示。
诗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朝代 盛唐 中唐
中晚唐
作者 李白(701-762) 诗仙 杜甫(712-770) 诗圣
白居易(772-846)
诗魔
题材(内容) 游仙诗 写景抒情诗
叙事诗
体裁(形式) 古体诗(吟) 近体诗(律诗)
古体诗(行)又属于乐府诗
创作背景 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返回 东鲁。此诗作于745年左右李白离 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告别东鲁朋 友所做。 767年漂泊夔州居无定所 生活困窘。
815年白居易因藩镇势力派刺客在
长安街头刺死宰相,白居易坚决
主张讨贼。有人说他官小言微,
擅越职分,被贬为江州司马。816
年秋作此诗。
节奏韵律 杂言歌行体,完全打破诗歌创 作的一切固有格式。 格律严整的律诗,其四 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
句式整齐的歌行体
艺术手法 以虚衬实、对比、夸张、衬托 (正衬)、想象、虚实结合、 拟人、用典、比喻、直抒胸臆、 设问、反问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工笔、夸张、 直抒胸臆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渲染、
互文、顶真、比喻、通感、对
比 、借 代 、直抒胸臆
思想情感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忧国忧民、老病孤愁
同情底层人民,感叹自身不幸。
1.独立完成练习作业。
2.背诵三首诗。
3.拓展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蜀 僧潜弹琴》比较这两首诗与《琵琶行并序》中音乐 描写的部分有何异同。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