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课题:《外婆的澎湖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如同来自海边的一阵清风,带着阵阵海的气息和阳光的味道。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情笔调,表达了对美丽澎湖湾的赞美,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这首旋律流畅、易于哼唱的歌曲,是台湾校园民谣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珍藏的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旋律大多耳熟能详,但对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表达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切分节奏和节奏型编配也缺乏经验。
一、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沉浸在歌曲轻快、愉快的旋律中,感受歌曲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
理解歌曲的二段体结构,感受歌曲情感的层层递进。
2. 艺术表现:
用准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
用自然、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的怀念融入歌声中。
3. 创意实践: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让歌曲更加生动有趣。
4.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叶佳修,体会歌曲背后的故事。
了解台湾校园民谣的特点和发展,感受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情感变化,并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
2. 教学难点:
演唱小切分节奏,并体会这种节奏带来的独特韵律感。
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赏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视唱练耳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音准和节奏。
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课件
打击乐器:三角铁、木琴、沙锤等
歌曲音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 轻柔地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片段,并提问:
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你们对这首歌曲有什么印象?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介绍台湾校园民谣,并讲述叶佳修和《外婆的澎湖湾》的故事:
分享叶佳修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以及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人文故事,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 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歌曲中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歌曲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歌曲的旋律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再次聆听,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结构和情感变化: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歌曲中哪个乐段的旋律更舒展,哪个乐段的旋律更欢快?
哪个乐段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哪个乐段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
歌曲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
(二)探究
1. 揭开小切分节奏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小切分节奏?
如何演唱小切分节奏?
小切分节奏带给你什么感受?
2.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片段,并讲解小切分节奏的运用。
3.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小切分节奏,并相互纠正,感受小切分节奏带来的韵律感。
(三)示范
1. 教师示范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讲解简单的节奏型编配方法:
选择适合歌曲风格的打击乐器。
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编配简单的节奏型。
2. 学生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发挥他们的创意,让音乐更具活力。
环节三:巩固延伸
1.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伴奏,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2. 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进行改进,让歌曲的演唱和伴奏更加和谐。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外婆的澎湖湾》,还学习了小切分节奏,并尝试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我们也了解了台湾校园民谣的魅力,感受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音乐的世界,并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故事。
作业:
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演唱《外婆的澎湖湾》,并进行录音,记录你的进步。
尝试为其他歌曲编配简单的节奏型,并进行演奏,发挥你的音乐创意。
七、设计意图
(1)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歌曲片段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情感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他们用心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讲解小切分节奏,并引导学生练习演唱,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细微变化。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尝试,引导学生探索歌曲的节奏型编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让他们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3) 巩固延伸环节:
通过分组演唱和演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让他们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通过教师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生的音乐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热爱音乐。
八、板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
叶佳修
校园民谣
二段体结构
小切分节奏
打击乐伴奏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较高。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歌曲片段和简单介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情感和结构。在探究环节,通过讲解和小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小切分节奏的演唱技巧。在示范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尝试,帮助学生学习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尝试编配简单的节奏型。在巩固延伸环节,通过分组演唱和演奏,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讲解小切分节奏时,可以采用更多直观的例子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进行节奏型编配时,可以提供更多参考方案,并进行引导和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