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第三中学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历史 课题:第2课 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华罪行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王俊英 主审人: 高军 班级 姓名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皇家宫苑被付之一炬,主权丧失,土地被割占,以及农民起义军反抗的历史史实。
方法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国家强大发奋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法
引导预习、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预习导航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
2、时间: 1856年 10 月至 1860年10 月,
3、主凶是: 英法 帮凶是: 美俄
4、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5、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两大侵华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俄国强占中国大片领土 。(本课重点即两大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掌握基础知识)
(1)背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人民反抗 清朝 的斗争风起云涌。
(2)过程: 1851 年,农民革命领袖 在 广西桂平金田村 发动起义,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 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政权。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 洋枪队 ,由 华尔 统领。8月在 青浦 太平军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在 慈溪战役 。击毙华尔。
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法国)维克多·雨果
(1)上述材料记述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场侵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是谁?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侵略者对这个地方做了什么事? 圆明园,火烧圆明园
(3)为什么这些侵略者能在中国犯下如此罪行?
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两方面分析
(4)这些历史事件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启示?
再次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御辱必先自强
四、巩固练习
1 .右图铜猪首、铜虎首、铜牛首、铜猴首四件国宝是2003年10月我国有关方面用高价从拍卖市场买回来的国宝。你知道这四件国宝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吗( B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B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通过巩固训练,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64年,由于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
二、合作探究
1、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既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变式拓展
1.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B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右图中B处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迫割让给俄国的(B )
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主要依据是 ( B )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理解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沙俄割占我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A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 ②③④
五.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历史场景“火烧圆明园”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