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第三中学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历史 课题: 戊戌变法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主备人: 高军 主审人: 段素凤 编号:
能力情感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技能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 点
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难 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 法
启发式、合作交流式、问答式
学 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自测:(学生自学课文查找主要知识点填空)
1、1895年春,《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康有为 和 梁启超 邀请各省举人联名上书 光绪帝 ,请求 变法图强 ,史称 公车上书 。
2、公车上书失败后, 康有为 、 梁启超 创办《 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变法;他们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定期讲演。随后把《 万国公报》改名为《 中外纪闻 》,作为机关报。维新派 政治团体 形成。21世纪教育网
3、公车上书以后, 康有为 又三次上书光绪帝。 光绪帝表示不做“ 亡国之君 ”,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4、从1898年 6 月至 9 月光绪帝 按维新派意图,发布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等 。这次变法称 戊戌变法 。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 百日维新 。9月,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杀害 谭嗣同 等六人,戊戌变法失败。
二、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各组形成答案)
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成果交流(学生代表根据预习和讨论交流情况回答基础知识和主要问题)
四、教师点拨(教师补充或纠正学生疏漏或答错的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师生回顾总结)
六、巩固练习(课堂或课后完成)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 C、创办《中外纪闻》 D、组织成立保国会
2、为变法而甘愿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3、公车上书发生于(B )
A、1898年 B、1895年 C、1894年 D、1896年
4、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A )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光绪缔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5、下列时间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公车上书 ②百日维新 ③创办《万国公报》 ④组织强学会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七、教师反思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在教学中要突出戊戌变法的性质、内容及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