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4 10: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 1 1 课 古 代 日 本
学 习 目 标
1.掌握大和统一日本;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知道大 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2.理解中华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3.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 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概括六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大和
国的统治者、部 民)
找出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背景、时 间、人 物、内 容、历史作用)
说说武士和武士集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理解幕府和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
自学指导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2-54, 用笔划出关键词
02
王光 公元
国 人自
武帝 赐以印纹。
— 《后汉书 ·东夷列传》
“倭女王(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遣大 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于朝献。” ——《三国志 ·魏志 ·乌丸鲜卑东夷传》
岁时来献贝 元 倭
92
大和政权 实现统一
5世纪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100多个 小国
1-2世纪
史书里的中日交流
发展历程
志》
土地私有制
最高统治者:大

王室 贵族
私有领地 私有领地
组织形式——部
(田部、海部、锦织部、锻冶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 有 民,地位 近似于奴隶。主要来自被征服 者、中国和朝鲜的移民,战俘 和罪犯较少。这些人只能用于 赠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
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批平民 ,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变化也 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 险。
奴隶主贵族统治
大和政权的管理方式:部民制
一、大和兴起,一统日本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第一实行二少六部制和审润判和 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 国际: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
贞观之治。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二、大化改新,走向封建
根据材料分析日本改革的原因
国内:
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材料— :7世纪中叶, 皇无实权,阶级矛盾十 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 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 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中臣镰足向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儒 、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产 生了要改造日本社会的思想。
改革派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 足发动政变,刺杀权臣苏我入鹿, 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效仿中国定年
号为 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 市 )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宫廷政变,为改革做准备
二、大化改新,走向封建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
经济 2.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
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正式改称日本国 3.统一赋税
4.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二 、大化改新,走向封建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公元646年
2.主持者:孝德天皇
3.内容: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孝德天皇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两百年间,日本正式派遣唐使来
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 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 人,中途因遭遇风暴,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茶道、花道、文字、服饰、木屐、建筑、榻榻米、相扑。
中国唐朝的相扑俑
日本的大相扑运动
奴隶社会 大化改新 封建社会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会给日本社会带了什么 积极作用
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 为公民授予土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 悦”,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政府鼓励垦荒,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同时铁制农具普及,农业技术进步,利用粪水、绿肥和草木灰等 肥田,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编》
影响:1. 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武士一庄园的形成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 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开垦私田,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垦荒、购买、兼并土地
地方失去控制,
社会局势动荡
建立庄园 不输不入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
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 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
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 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直接原因:为保护庄园
庄园主开始 蓄养武士
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度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
武士
根本 原因
专职打手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 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 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 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 。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武士道,发端于日本中世纪纷乱的内战中,消亡于第二次 世界大战正义的烈焰下。武士道精神越干年,生命力极端顽强 ,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知识拓展
武士道精神
佐贺锅岛藩祖直茂,向其子胜茂说:"要使斩首习以为常,得 先对处刑者斩首",于是在其西方衙门内,排列十人让他尝试 斩首,胜茂连续斩首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强壮的年轻人,就 说"已经斩够了,那家伙让他活吧,这人才免斩得救"。日本 军人在侵略中国时的"百人斩"的残酷典例,在此可以窥见。
如何评价武士道精神
积 极 延伸出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等精神
消 极 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
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幕府统治:
(1)时间: 12世纪开始
(2)事件: 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
幕府统洽,武家政洽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3)特点: ①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
②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③逐渐形成武士道(效忠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主公)。
中国——唐朝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 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 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 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O
甲午中日战争
侵华战争
合作探究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检测提升
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因收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2.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
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改革开 。“改革”指的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成立镰仓幕府 D.设立元老院
3.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指( )
A. 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B.天皇掌握了实权
C.缓和了矛盾,稳定了政局 D.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4.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 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
A.德川幕府 B.镰仓幕府 C. 室盯幕府 D.江户幕府
5.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6.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以下不属于此 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的是( )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③把很多贵族地 土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④国家定期把地土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A.①② B.③④ C.① D.②③④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
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C.大王 B.国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目
二次达标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 ,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 之 一 是 ( )
A.实行贵族世袭制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是 ( )
A.大和统 一 B. 幕府统治建立
C. 大化改新 D. 明治维新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 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拓展提升
1. “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
是 ( ) A. 伯里克利改革 B B.大化改新
C. 封建庄园建立 D. 明治维新
2.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 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
.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
C.中央集权制 D. 均田制
3. 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
B. 冲天香阵透长安
D. 唐风洋溢奈良城
A. 洛阳家家学胡乐
C. 千金散尽还复来
) D
反映下列五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玖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课堂小结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时间、人物: 646年开始,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授
给公民暂时使用;统一赋税
武士出现:庄园主组织武士
武士集团形成:
镰仓幕府:
大化改新
古代日本
统 治
发 展
板书设计
[ 1-2世纪,兴起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幕府统治
武士道
背景、时间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
说说你的收获
收获平台: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与思考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自 课后作业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富兰克林
教 师 寄 语
下课啦
感谢同 学耐心倾听
CA RT00N E DU CA T IO N COU RSEWA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