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都市精灵
教者
1、通过对关键语句的赏析,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情感变化与理性思考。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理解作者认为人类应与自然生灵友好相处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关键语句的赏析,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明确作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情感变化与理性思考。
难点:通过对文章的品读,理解作者认为人类应与自然生灵友好相处的思想。
课前准备
疏通生字词;制作课件。
板块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馈串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鸟儿是树的花朵,大自然妆点了人类的生活,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悄然改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优美散文《都市精灵》,重新找回失落的情怀。
认真倾听
诗意的语言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进入散文诗意的情境,自然导入课文。
二、合作探究,理解内涵。
一、走近精灵
课文标题是由哪两个词组成的?
精灵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精灵”就是“动物”的意思.
文中写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快速浏览文章,用“ ”划出都市,用“ ”划出精灵。
描绘精灵
认识了这些精灵后,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下面的任意一种,模仿示例说一说,并请一个同学做好记录。
示例:我红嘴鸥,是昆明人的一大骄傲。每年春节前后,我都和我的伙伴们成群结队,成千上万只一起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到温暖的春城昆明过冬,那场面,是相当的壮观啊。我们迁徙的场景年年都有电视节目来报道我们,昆明成为其他城市羡慕的对象!
1、行宫(现代文学馆)的“一景”“一宝”
2、几十年前的北京的一景
3、上海可爱的白鸽
4、旧金山的人的“一大享受”
小结:同学们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都市里有了精灵,那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谐啊!
板书:都市+精灵=和谐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发言讨论。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用“ ”划出都市,用“ ”划出精灵)。
班级交流有哪些精灵,共同完善。
1、学生认真独立思考,先自己描绘。
2、小组合作,互相把自己的描绘说给对方听。
3、班级交流模仿示例所写的片段,有感情的描绘。
目标:题目的含义。
路径:理文脉
初步达成:都市精灵在文中具体指“都市中的可爱的动物”。
目标:整体感知,写了哪些精灵
初步理清文章脉络,达成:北京:喜鹊、灰喜鹊、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雀、黄鹂、乌鸦。
昆明:红嘴鸥。
上海:鸽子。
旧金山:大海狮、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目标:有感情的描绘,体会作者对动物们的喜爱。
亲近精灵。
同学们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人们和动物和谐相处,让人感到格外的温馨,但在这和谐之中,有没有不和谐的画面?为什么要这么写?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为什么会形成不和谐?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板书:都市—精灵=孤城寡人
作者认为应该怎么做?
齐读11、12小节,感悟。
3、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重新谈谈自己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学生先独立思考,圈点勾画(不和谐的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会形成不和谐?),交流研讨。
3、班级交流,互通有无,加深完善。
目标:通过对文章的研读,真正读懂文章的主旨。
达成:
教师提示:文中的“大呆鸟”的“呆”为什么“呆”?一直是这样的吗?
1、第4、5段那两只大呆鸟,变得呆板,孤独寂寞,更失去了大叫的勇气,只剩下看着这个繁华都市时的落寞。第7段北京最大众化的麻雀、老鸹、燕子都很稀少了,构不成北京的景致,实在非常可惜。(还有一景、一宝、奇迹、幸事)作用: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遗憾、感伤、心酸乃至愤慨。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迈克尔 杰克逊”的《地球之歌》和读课文11小节,直观印象和理性思考达成:2、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教师组织学生齐读作者观点:11、12节,感悟,达成:3、不管哪一种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人类和动物给彼此生存的空间。
三、联系实际谈体会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都有着一些动物,作为一个学生,你如何用实际行动与动物和谐相处?
个人思考,回答。
以实际行动形成学生的期待,促进学生善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