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第三中学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苏州赋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刘桂芹 主审人: 陈淑云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课文的有关字词。2、适当介绍与本文有关的“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4、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的运用。
方法情感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重点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题。
难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法 点拨法 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预习导航1、解释“赋”: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二是从《诗经》中概括出的赋、比、兴三种写法之一,是陈述铺陈的意思。2、了解作者: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县。当代作家,1953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3、掌握生字:恬(tián )静 参差( cēn cī ) 佳肴( yáo )亵渎( xièdú ) 弹(tán)词4、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雷霆万钧 老趼 强颜 拙政园 时髦 惊涛骇浪 批注:让学生了解文体作者,掌握字词5、读课文,谈收获:(同桌合作完成|)作者赞扬了苏州哪几方面?苏州的历史 苏州的腾飞 苏州的文化 苏州的园林艺术 苏州的刺绣和佳肴二、合作探究1、补充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苏州遭到破坏的原因。同时也明白遭到破坏和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还有人们的心灵。2、理清文章的思路。引出苏州 介绍苏州 赞美苏州3、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小组交流)批注:让学生理解文章,把握主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重点句子理解这就是苏州。 苏州还是苏州吗? 苏州更加苏州! 苏州是永远的。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 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结:这几句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感情线,把文章紧凑地串联在一起。批注:它包含了作者对苏州辉煌腾飞的喜悦与自豪,对苏州遭到毁灭与伤害的忧伤与愤慨。齐读课文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小组探讨文章的主题。赞颂了苏州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苏州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得到恢复和发展的由衷喜悦。5、学生讨论文章在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总结: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新颖,有创意,运用大量的修辞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三、课堂小测1、字词亵渎 老趼 雷 万 2、本文的写作思路: 3、作者情感: 四、抛砖引玉1、片段练习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对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描写礼赞。(不少于200字) 2、听读赏析:(评论学生的习作)
滦县第三中学导学案 编号:9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观蛇舞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刘桂芹 主审人: 陈淑云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字词,学习白描的手法.。2、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学习他们和自然友好相处。3、赏析本文严谨的结构,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
方法情感目标 学习他们和自然友好相处
重点 本文严谨的结构
难点 理解作者带有讽刺意味的的议论。
教法 点拨法 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预习导航 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 1.作者劳伦斯(1885—1930),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长篇小说,40多个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四部剧本.本文写于1924年5月,发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恶作剧》上.此时作者已经离开英国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2.字词①垠(yín):界限,边际. ②广袤(mào):广阔,宽广. ③孑(jié)遗: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多数人死亡后遗留下来的少数人. ④攒(cuán)动:拥挤在一起晃动.⑤娴(xián)静:文雅安详. ⑥嘁嘁喳喳(qī qī chā 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二、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1.在写观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写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 ? 批注: ①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 ②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环境.用意在于表现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贫瘠,窘困.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们赶到霍比来,仅仅是为了观看那场规模实在太小的表演吗 ?批注:美国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来不仅仅是观看蛇舞,也是为了观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着原始味道的生活状态.在那些美国人看来,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这里有趣的东西太多了.3、蛇舞表演是怎样? 没有鼓,没有壮丽的行列,但不失精彩4、作者对蛇舞的精彩描绘说明了什么?批注:印第安人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 5、阅读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小组选代表发言,解答疑问)让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宗教. ' 每个人指哪些人?'宗教是什么意思 ?② 假如没有蛇舞,我们就不会来.这就会失去许多乐趣。我们包括哪些人 ?乐趣指什么 ?③ 如果不来看看,那才真是损失不小哟.损失指什么 ?为什么说损失不小?(每个人指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宗教指印第安人对蛇的崇拜。我们指远道而来观看蛇舞表演的美国人。乐趣指观看蛇舞表演以及观看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三、交流讨论1.文章结构严谨(归纳)开篇提出的问题是贯穿全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索,引导读者思考:人们不顾长途跋涉,来到那样荒凉的地方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观看蛇舞吗 规模又太小了.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完全交待出来. 2.白描手法和对比手法文章用白描的手法,写霍比人的沙漠,台地,村落,小屋,突出色彩的单调灰暗,突出物质生活的匮乏贫困.对比写霍比人的一切都是灰扑扑的,可是来观看蛇舞的人穿着却是鲜艳的,丰富多彩的.批注:作者的语言朴实而不失生动,特别是对蛇的比喻非常贴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四、 课堂小结通过作者的精彩描绘,我们看到了印第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满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与蛇和谐交融的生动情景.作者在这种描述中流露出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困惑.五、课堂小测练习册:1、 2、 3、 4、(四分钟完成,一分钟订正)
编号:8
重点句子理解
这就是苏州。 苏州还是苏州吗? 苏州更加苏州! 苏州是永远的。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
重点句子理解
这就是苏州。 苏州还是苏州吗? 苏州更加苏州! 苏州是永远的。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这些句子的内涵和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