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5.2.1氨气
你知道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吗
想一想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现场会寒气逼人
2.消防队员应该如何除去白茫茫的氨气
3.附近居民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
防化兵在水幕的保护下,一点一点接近氨气罐
1.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 比空气小,易液化放热,汽化时吸收
大量的热,氨常用作 制冷剂 _,
极易 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 大约可溶解_ 700 体积氨气。
1.该装置能用氨气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2.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3.该喷泉实验说明氨气的什么性质
4.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吗
实验【5-6】氨气的喷泉实验
思考并完成如下问题:
重难点探究一
氨气
酚酞
溶液
氨易溶于水
实验5-6:
演示实验 ----
氨气的喷泉实验
酚酞 溶液
氨气
实验现象:a. 烧杯内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 内形成喷泉;
b.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形成喷泉的原因: 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 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溶解,使瓶内压 强迅速降低,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 液很快压入到烧瓶,形成喷泉。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的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结论:
想想看: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 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1.要用圆底烧瓶要干燥,不能用平底烧瓶。
2.氨气要干燥、纯度要高、要充满。
3.装置要密闭不漏气,塞子要塞紧。
4.玻璃导管插入滴加酚酞溶液的水中的部分不能太短,以 防导管过早地与酚酞溶液脱离而导致喷泉停喷。
思考
某同学用氨气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 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 收集的氨气不纯或较少
● 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 烧瓶装置气密性不好
【微思考】
若将NH 换为NO , 能否形成喷泉 若能形成,则实验 后液体能否充满烧瓶
提示:能形成喷泉,但不能充满烧瓶。NO 易溶于水 并与水发生反应:3NO +H O====2HNO +NO,有 NO 气体产生,故用NO 与H O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充 满烧瓶容积的2/3。
探究2:
喷泉实验成功进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哪些 还能用什么试剂代替做这实验
气体 NH HCl CO 、SO 、Cl
NO +O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NaOH溶液 NaOH溶液
水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 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
体(呈C喷泉)状喷出,则a、b 不可能是
A、a 为HCl气体,b 为H O
B、a 为CO 气 体 ,b 为浓NaOH 溶液 C、a为Cl 气 体 ,b为饱和NaCl 溶液 D、a 为Cl 气体,b 为浓NaOH 溶液
13
想一想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现场会寒气逼人
液氨气化吸收热量
2.消防队员应该如何除去白茫茫的氨气
喷水,使氨气转化为氨水
3.附近居民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
用湿毛巾捂住鼻孔呼吸,尽快逃离现场
防化兵在水幕的保护下, 一点一点接近氨气罐
氨和铵盐
向空气要面包
①1905年,第一座电弧固氮工厂在挪威建成,氮耗电量巨大,难以推广。
②1908年,哈伯在600℃、200个大气压、锇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氨气, 而后以博施为代表的BASF公司团队解决了合成氨量产问题。
③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投产使用,哈伯、博施二人分获1918年、1931年 诺贝尔奖。
向空气要面包
理论依据
实际情况
克鲁克斯向全球科学家发起了“向空气要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