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24 09: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
(2024·甘肃)2024年,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电入皖工程)和安徽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工程之一,要求电力资源输送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下图示意陕皖相关工程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陕北地区在陕电入皖工程中的主要优势有(  )
①电能储存技术发达 ②风能光能资源充足 ③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④水能资源分布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陕皖相关工程中火电和抽水蓄能的相同作用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调节电力供应
C.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D.减少换流次数
3.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可(  )
①减少陕北温室气体排放 ②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
③降低安徽能源消耗总量 ④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4·全国甲卷)位于三江平原的某大型农场开垦沼泽地,最初主要种植小麦,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该农场抽取地下水注入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引入稻田灌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农场开垦沼泽地种植小麦,首先需要(  )
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地下水位
C.提高土壤温度 D.控制土壤侵蚀
5.将抽取的地下水在露天水池蓄存一段时间后再引入稻田灌溉的目的是(  )
A.营造景观 B.积蓄水量 C.沉淀泥沙 D.提高水温
(2024·安徽)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经过多年持续攻关,研制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可用于氢气、氮气液化,大幅减小气体体积。不同于以往“先实验室突破、再中试、再产业化”的模式,研究所在该装备研制过程中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创立科技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出“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利用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将氢气液化,可以(  )
A.确保能源安全 B.保证运输过程零碳排放
C.取代其他能源 D.方便大规模储存与运输
7.与以往模式相比,该发展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
A.提高创新研发水平 B.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C.缩短成果转化周期 D.节约科学研究经费
8.我国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B.加快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
C.促进合作主体间的信息共享 D.加快合作主体的要素流动
(2024·湖北)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10.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
(2024·黑吉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 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
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 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
13.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14.能够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的是(  )
A.扩建专用泊位 B.接入干线管网
C.扩展外输方式 D.增加存储规模
(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1999年 2020年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742.7 11
辽宁 985.4 8 1793.9 7
吉林 1692.6 13 2973.4 11
黑龙江 1228.4 10 3646.6 14
15.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16.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浙江1月)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市) 降水量(毫米)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用水量(亿立方米) 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17.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18.两省(区市)相比(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二、综合题
19.(2024·广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
材料二: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将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
(1)说明图所示波浪能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上的困难。
(2)简要论述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作用。
20.(2024·安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用途广泛,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21世纪以来,我国镍产业链日渐完善,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地区)达176个。图1为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情况,图2为镍产业链示意。
(1)概括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镍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3)从绿色生产角度,为我国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21.(2024·山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弃水排放。
(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
(2)材料二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170m。图1示意汉江流域概况。图2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
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
(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
22.(2024·山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湖(如图)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
(1)活动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埃尔湖碳储量大,是巨大的碳库。
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
(2)活动二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有的厚度巨大。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旱季,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变成”盐壳,最厚处可达数米;雨季,若大量河水汇入,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15000km2。
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
(3)活动三 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水环境变化敏感。软体动物死亡后,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同学们采集了各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
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
23.(2024·上海)变暖中的格陵兰。
材料一 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屿,80%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冰盖是面积超过五万平方千米的冰川体,通常为穹形,冰盖会缓慢移动。冰盖对全球气候、大气环流、海平面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注意。
材料二 图1、图2。
(1)格陵兰岛南部主要盛行    风(填风向),北部主要盛行    气流(选填:上升/下沉),因此格陵兰岛南部降水量大于北部。
(2)关于格陵兰岛冰盖融化速度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____。(不定项选择)
A.边缘融化比中心快 B.中心融化比边缘快
C.南部融化比北部快 D.北部融化比南部快
(3)对格陵兰岛冰盖进行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 ____。(不定项选择)
A.冰盖的移动速度 B.冰盖的海拔高度
C.海岸线的变化 D.冰盖消融量
(4)图3为上海(31°N)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据此在图4绘制该日格陵兰岛卡纳克(78°N)小镇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5)格陵兰岛西部城镇明显多于东部,简述城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
(6)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格陵兰岛的一家公司将格陵兰岛上的冰卖往远在几千公里外的迪拜特许餐厅用来制作鸡尾酒,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从生态和资源的角度解释人们反对的原因。
24.(2024·上海)“聚宝盆”的再开发
柴达木盆地是随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高原盆地,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聚宝盆”。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1)柴达木盆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有 ____。(不定项选择)
A.沙漠广布 B.地处中纬 C.高山环抱 D.深居内陆
(2)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 ____。(不定项选择)
A.珊瑚 B.常绿阔叶林 C.大象和犀牛 D.沙葱
(3)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出现在    (单项选择: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岩层内,在图2中大型油田可能储存在    (单项选择:A.甲;B.乙;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质地更密的    (单项选择:A.泥岩;B.砂岩)。
(4)图2中缺失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分析其地质原因。
(5)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
(6)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25.(2024·上海)清平镇的乡村振兴
材料一 清平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目前当地居民约5000人,因磷矿储备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磷矿产业一直是清平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但清平镇先后经历了“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加之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后,清平镇禁止开采矿产,开发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型。2020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揭牌,清平镇走出了一条从“产业转型”到“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 图1清平镇简图,图2清平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位置图。
(1)影响清平镇村庄分布的自然因素有    和    。
(2)根据材料信息,推测清平镇不同年份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变化,选择2007、2009和2011年各年份的正确排序 ____。(单项选择)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3)分析清平镇2010年泥石流成因,需要使用的资料有 ____。(单项选择)
①气象资料
②地质地貌
③居民点位置
④野生动物栖息地位置
⑤灾前灾后遥感影像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保障清平镇耕地面积不会减少的对策有 ____。(不定项选择)
A.推广矿区复耕 B.实行退耕还林
C.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D.进行陡坡开垦
(5)推断近年来清平镇产业变化趋势: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6)大都市对周边地区有很大影响,分析成都市发展对清平镇人口结构的积极影响与原因。
(7)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清平镇设立入口,说明该举措对清平镇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
26.(2024·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下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
27.(2024·浙江1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13.9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材料二: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经济方案,推动本土制造、本土市场和本土供应链发展。但有学者认为,该国宜发挥劳动力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工业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图左为印度略图,图右为2021年印度农业、工业、服务业比重及重要产业部门。
(1)从气候角度,简述该国常限制粮食出口的原因。
(2)指出该国人口迁移方向,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3)从产业结构角度,简析该国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4)说明该国宜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D
【答案】4.B
5.D
【答案】6.D
7.C
8.A
【答案】9.A
10.A
11.D
【答案】12.B
13.D
14.D
【答案】15.B
16.C
【答案】17.D
18.B
19.【答案】(1)特点:能流密度不稳定,季节变化大;10月一次年1月波浪能富集(秋末冬初相对丰富),其他时间虽不富集但可利用,总量尚可。
困难: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设备易受台风、海水腐蚀等威胁;远离大陆,电力输送难度大、成本高;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不便。
(2)论点: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运用能保障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土空间安全,助力我国建设海洋强国。
论据:我国大功率波浪能发电技术逐渐成熟,能满足临海港口及海上基地的用电需求;带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促进海洋产业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积极行使我国海洋国土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答案】(1)进口贸易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2017年进口量下降较为明显,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出口量2001—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近些年来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比重较小;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
(2)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对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产品应用广泛,带动行业发展;不锈钢需求上升,促进镍业发展;支持性政府政策及法规引导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提高废渣和尾矿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财税支持,鼓励企业加大镍钴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培育专业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镍钴矿资源利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1.【答案】(1)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越小。
(2)监测和预报技术水平高,天气预报准确,保障降水、洪水的预报准确性;制定完善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汉江流域干支流、丹江口水库各管理机构,统筹协作,预报、调度水平高。
(3)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前供水时间长,供水量大;汛期供水较灵活,夏秋季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可以依据水库下游的需水量灵活供水;汛末蓄水时间提前,缓慢蓄水,向下游供水时间更长,供水量更大,满足用水需求;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更能满足南水北调工程的用水需求,保障流域水安全。
22.【答案】(1)多条入湖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生物量大,提供大量枯落物等含碳物质;入湖河流流程长,数量众多,搬运大量含碳物质入湖。
(2)雨季,湖泊水面扩大,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旱季,湖泊水面缩小,湖床裸露,泥炭层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蒸发旺盛,缺少水分,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湖泊水面的定期扩大,使得湖底泥炭不断被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碳不易分解。
(3)按地层顺序,将采集的化石排序;查询所采集化石对应的生物对盐度的需求;统计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
23.【答案】(1)西南;下沉
(2)A;C
(3)A;B;C
(4)
(5)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相比东海岸暖湿;近海海域封冻期短,通航时间较长;距经济发达的北美东部(或:加拿大/北美)近,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对外贸易,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因此人口、城镇较多。
(6)在格陵兰岛对冰川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消耗能源、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会直接减小极地动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威胁格陵兰岛的生态环境安全;海运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排放废弃物,威胁沿线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冰块在融化过程中可能会激活地质时期的病毒,给迪拜等地带来生态灾难。
24.【答案】(1)C;D
(2)B;C
(3)C;B;A
(4)该地在白垩纪之前,在内力作用下,地壳下沉,各地质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后随青藏高原隆升,在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下,地表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被剥蚀殆尽;但该地于古近纪开始,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又发生下沉运动,后续各地质年代依次沉积,形成现有的地层分布。
(5)该水电站的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带来水量的增加,从而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发电量;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体积进一步减少,来水量减少,水电站可能面临无水发电的状况。
(6)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因此太阳能丰富。但受天气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太阳能不稳定。水能相对于太阳能而言,比较稳定,水光互补,不仅可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
25.【答案】(1)地形;水源(河流)
(2)D
(3)B
(4)A;C
(5)比重下降;比重上升
(6)随着省会城市成都市的转型发展,其对周边地区发展起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清平镇通过吸纳来自成都市的资金、技术、文化,发展旅游业等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磷矿产业的关停,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第二产业,改善人口就业结构;伴随着清平镇第三产业等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缓解人口老龄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清平镇通过接纳成都市科技、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改善人口文化结构。
(7)经济发展:清平镇利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国内外游客和科研专家学者入园旅游观光、科研,带动旅游业及交通、通信、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推动该镇走上“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因该镇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该镇生态环境建设,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利于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建设与保护。
26.【答案】(1)地表的污染物随着流水的搬运,在地表地势低洼的地方集聚,由于该地处地层中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着水流沿着裂隙下渗,进入地下含水层中,而后污染物随着地下水进一步下渗到煤层采空区,煤炭采空区下层为不透水层,使得污染物在采空区富集。
(2)采空区储水,承受一定的压力,有利用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缓地面沉降;采空区蓄水,通过上层岩层过滤,减少污染,水质较好,大量水资源储存在地下水库,有利于该地水资源安全;采空区储存地下水,使得该地的地下水变得丰富,有利于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的荒漠化面积,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由于环境恶化引起的移民搬迁。
27.【答案】(1)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量波动大。
(2)向南;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有港口;吸引投资较多;经济增长较快;就业机会较多。(任答三点)
(3)农业比重偏高;工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工业不发达;信息技术产业属技术密集型;吸纳劳动力较少。
(4)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工业品附加值低,宜海运;海运便利;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