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基础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基础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4 09: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清朝康熙皇帝曾用西方传来的地图与俄国谈判领土问题,用西方几何学的知识画立体河图来治水。这说明康熙皇帝(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引进西方科技处理内政 B.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C.实现了古代科技的转型 D.抛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2.按照《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进行考订,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由此可知(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实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靠
C.西汉政府重视史学研究 D.实物史料是史学研究必要条件
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来源:21cnj*y.co*m】
①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②中国式园林成为欧洲的风尚
③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成为主流
④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有学者在研究四大发明时得出结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学而优则仕”影响了科学理论研究 B.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C.天文历法、医学不需要理论研究 D.封建自然经济的影响
5.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不仅具有宗教传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而且也是中西文化双向交通的肇始。而当时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一译述。这
A.体现了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 B.反映了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
C.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 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
6.从19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 “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新道路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共产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
7.19世纪40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主要含义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宣传“物竞天择”,实行君主立宪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8.以下表格展示的是学者张国刚先生某著作的目录表。据此判断,该书最适合的书名是( )
第一章:传说与真实 第五章:天方海舶
第二章:胡天汉月 第六章:横跨亚欧
第三章:佛陀世界 第七章:时代的变奏(14世纪以来)
第四章:丝路花雨 第八章:交光互影
A.汉韵唐风:盛世风流 B.中西交流史话
C.文化互动:西学东渐 D.古商路上的文明
9.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21教育网
A.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10.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11.朝鲜在16世纪不时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周边部分女真部落的朝贡,并以“小中华”自居,给部落首领分封官职。而越南在向明朝朝贡的同时,也接受中南半岛诸“夷”国的朝贡。由此可见( )
A.东亚民族国家观念开始萌发 B.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C.华夷观念在中华文化圈传播 D.西方殖民扩张侵蚀朝贡体系
12.有学者指出,中国儒学的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是人学,所讲人性主要是探讨人类异于、优于禽兽的特殊属性。佛教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所以提出“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等,将以个人修习为中心的“戒、定、慧三学”(戒律、禅定、智慧)扩充为具有广泛社会内容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印文明具有兼收并蓄倾向 B.儒佛调和思潮推动中印间文化交流
C.佛教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蔡伦独创新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加工造成新的“纸”,在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皇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于是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www.21-cn-jy.com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三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1cnjy.com
——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侯纸”出现的朝代。
(2)写出材料二所示科技成就的发明者。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2·1·c·n·j·y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整理
材料二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部分)。
时间 事件 外交谈话提要
2014年 国际工程科技大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年 中法建交50周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
2015年 巴基斯坦议会演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年 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 “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7年 金砖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8年 博鳌论坛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材料三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14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21·cn·jy·com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当代中国人若要在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安身立命,不得不面对两类强大的资源;一是传统,二是西方。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领悟古典命题的现代意义,使过去的智慧在今天的生活空间中依然有力地延伸,而古典新意的思维方式便成为我们认识自己,融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或是一类艺术常识。”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结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谈谈今天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5.下面为16至19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变化简表。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对中国的印象不外乎是疆域宽广、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多、物产丰富、风俗奇特,和以前的游记见闻相去不远。欧洲人朦胧地认为:中国就是传闻中的契丹。17世纪耶稣会士充当了沟通文化的桥梁,他们翻译的儒家经典极大地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不过,欧洲人此时的眼光还止于欣赏,尚未完全投射出研究者的目光。欧洲思想界纷纷著书立说,掀起汉学研究的热潮。伏尔泰、狄德罗充满了对中18世纪国的理性向往;孟德斯鸠、卢梭则对中国进行了含有理性成分的批判。就总体而言,中国形象还是美好可爱的。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中心主义蔓延,把中国看作“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画。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中国的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等学说大部分遭到否定和贬低。
——摘编自吴孟雪《明清时期——欧洲人眼中的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论结合,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A
6.B
7.D
8.B
9.A
10.A
11.C
12.D
13.(1)东汉
(2)毕昇
(3)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www-2-1-cnjy-com
14.(1)价值:维护着中国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评判是否曲直的价值标准,既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又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答到任意3点)2-1-c-n-j-y
(2)原因:①古代中国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相对封闭和历代王朝均重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范而兴修了万里长城,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③中国较早形成了成熟的汉字体系,确保了文化的稳定传承。④科举制度确立发展,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⑤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儒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⑥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⑦国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推动⑧优秀人才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答到任意3点)21*cnjy*com
(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15.答案示例: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眼中的形象从美好到丑化。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逐渐打开对东方中国文化的认识之门。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的复苏,欧洲人由对东方财富的追求逐渐提升到对中国文化的向往;17世纪,时值清朝前期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儒家文化经由西方传教士介绍,引发了欧洲社会的“中国热”;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备受瞩目,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旗帜,一方面在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也对儒家所代表的封建专制进行批判;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给予欧洲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优越感,而同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腐朽衰落,中国文化在西方形成“落后”的印象而遭到否定贬低。综上,从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一变化根源于西方工业文化对东方传统农耕文化的逆转。【出处:21教育名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