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2024七下·路南模拟)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2)从那以后,姐姐常常趁砍柴、拾菌 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屋。
(3)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wěi suǒ 。
(4)我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yuē 。
2.(2024七下·路南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捕育 过瘾 悲天悯人
B.露宿 步履 忍俊不禁
C.丰娆 撵走 以身作则
D.妥帖 譬如 锋芒必露
3.(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这段话,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A.选段描写小桃树勇敢地与风雨斗争的样子,赞颂了小桃树的坚强不屈。
B.“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中的“竟”是副词。
C.“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并没有构成排比。
D.“挣扎起来”“湿得深重”“嫩黄的光”“羽毛剥脱”都是偏正短语。
4.(2024七下·路南模拟)学校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请你参加并回答问题。
(1)参考下面的图文资料,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字形演变流程图: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
“孝”的本义:
(2)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二、阅读(46分)
5.(2024七下·路南模拟)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登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精神。登高望远天地阔,站得高看得远,人就会立意高远,视野长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认为是唐代登高诗的发轫之作,以“前不见古人, ”俯仰古今,怀想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绵长;杜甫以“ , ”抒怀,表达有朝一日登上 (写山名)的决心,他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 , ”,表面是即景说理,实则直抒胸臆,告诉人们,要以大无畏的精种去实现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
(2024七下·路南模拟)古诗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家殷勤待客的淳朴民风的由衷赞美。
B.“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人们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C.“从今”表明从今日起诗人常住山西村,好方便随时去拜访村人。
D..这首诗以明快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7.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衍生意义。
(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①,虽负担者亦然②。花开时,士庶③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④,张幄帟⑤,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⑥。
(节选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有删改)
①插花:将鲜花插在发髻上。②虽负担者亦然: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③士庶:士大夫和一般百姓。④市井:街市。⑤张幄帟(wò yì):搭上帐幕。⑥罢:撤除。
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亭亭净植
③为市井
④至花落乃罢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洛阳之俗,大抵好花。
10.[乙]文所写盛况,印证了[甲]文哪句话?
11.请协助完成“读经典,识君子之风”整理表。
原文 君子品格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宁静专一,俭朴节约
莲,花之君子者也。 洁身自好,庄重质朴
(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2.揣摩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老人为什么要“严肃地说”?)
13.本文没有把“房子的来历”放在全文开头,而是到选文第⑤段插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在选文第⑨段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15.本文围绕着菊花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6.请从化静为动角度,体会下面句子写景状物的妙处。
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17.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有何深意?请写出。
18.本文描写的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写作(40分)
19.(2024七下·路南模拟)你记录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吗?在这一天中,哪些经历是你独有或者令你感触最深的?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提示:
⑴可以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围绕“特殊”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也可以写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写出生活的特点以及你对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选择的材料应真实、可信。
⑵要突出重点,不能让材料游离中心,或把文章写成流水账。为了便于把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
⑶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着力展现需要突出的部分;与要展现的生活特点没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可以用概括式的描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zuò
(2)jùn
(3)猥琐
(4)契约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 愧怍(zuò):此词用于描述一个人因自己的幸运而对另一不幸者所感到的愧疚和不安。在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某件事或某人的愧疚情感。(2) 菌子(jùn zi):指一种真菌,多指可食用的野生菌类。(3) 猥琐(wěi suǒ):这个词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外观、形态不美观、不大方,或者形容行为、举止不高雅。(4) 契约(qì yuē):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用于约定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故答案为: zuò; jùn; 猥琐; 契约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B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捕育”的“捕”应为“哺”;
B.正确;
C.有误,“丰娆”的“娆”应为“饶”;
D.有误,“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答案】D
【知识点】主谓短语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挣扎起来”“湿得深重”是补充短语,“嫩黄的光”是偏正短语,“羽毛剥脱”是主谓短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4.【答案】(1)(示例)小辈(晚辈)侍奉(照顾)长辈。
(2)(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图片和材料理解。根据“孝”字的古字体是一个小小的“人”在支撑着上方的“人”,可以理解“孝"的本义为“晚辈”侍奉“长辈”。结合“孝:善事父母孝者”可知,“孝”是专指家庭亲情方面的,是指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
(2)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和古诗句的积累。围绕与父爱、母爱有关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 (示例)小辈(晚辈)侍奉(照顾)长辈。 (2) (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5.【答案】后不见来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凌、遮、缘
故答案为: 后不见来者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泰山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6.C
7.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都是消长变化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寄情山水;游山西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6.ABD.正确。
C.有误,“从今”表明了作者意愿,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村人的家门。本项“从今日起诗人常住山西村,好方便随时去拜访村人”有误。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所谓诗句的衍生意义就是诗句本意中蕴含的深层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奋发前进,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的未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故答案为: 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都是消长变化的。
【答案】8.洗涤;耸立;形成;凋落
9.①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②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甲】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所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而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吧!
【乙】
洛阳的风俗,大概都喜欢花。每到春天,城里无论贵贱贫富都插花,即使挑担的行人也如此。花开时节,士人、庶民都竞相出游赏花,往往在有池塘台榭的古寺废宅处形成集市,搭起帐篷,笙歌之声四处可闻……直到花落才结束。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濯,洗涤。②句意: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③句意:形成临时街市。为,形成。④句意:要到花落,街市才会撤掉。落,凋落。
故答案为: 洗涤 ; 耸立; 形成; 凋落
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①重点词语:噫,语气词,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鲜,少,很少。闻,听说。②重点词语:之,的。俗,风俗。大抵,大多。
故答案为: ①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②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乙】文中的“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写洛阳人看花的盛况。花开的时候,土大夫和一般百姓都争着游春赏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庙或废宅处,形成临时街市,搭上帐幕,笙歌之声远近相闻。从中可以感受到爱花之人,赏花之人众多。甲文中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同样体现了爱花之人众多。
故答案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可知,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可得:不同流合污。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莲花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可得:不慕富贵,坚守本心。根据“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莲花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可得:不趋炎附势,保持高尚的节操。
故答案为: 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
【答案】12.①侧面写出了小草房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②体现出老人在表达感谢时的认真态度
13.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4.引用诗句点题,“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驿路梨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2)(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联系原文中的“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可知,小茅屋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人也曾受益,所以才会严肃的致谢,所以老人的严肃从侧面写出小茅屋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老人表达谢意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很严肃,很郑重地表达,体现了老人在表达感谢时认真的态度。
故答案为: ①侧面写出了小草房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②体现出老人在表达感谢时的认真态度
13.本题考查赏析插叙。第⑤段的“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可知: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是解放军叔叔,他们为了方便过路人就决定搭建这座小屋,姐姐被解放军叔叔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于是经常去照顾小茅屋的。由此可见,插叙既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和梨花姑娘照料它的原因,体现了解放军战士和她姐姐具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故答案为: 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4.本题考查词句作用。末段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照应题目“驿路梨花”。联系第⑨段中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第⑤段“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可知:“梨花”既指自己眼前盛开的梨花,也指解放军战士和哈尼族姑娘身上那种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此处的“梨花”运用了双关义。联系第⑨段中“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可知:此处说的就是雷锋精神就像这梨花一样得到了传承与发扬,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故本段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在结构上起到了篇末点题的作用,在内容上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用诗句点题,“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答案】15.①一盆花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16.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径旁的菊花开的繁茂泼辣,色彩缤纷而艳丽的景象,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7.菊花的美,拉近了小区的人的情感,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温暖,美好的事物,也会感染周围的环境变得美好。
18.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答案。本文围绕着菊主要写了两件事,根据第①—④段可概括出第一件事。根据第①段“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第③段“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可概括为:“我”将一盆菊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来。第⑤—⑦段为另一件事,根据第⑤段“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第⑦段“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可概括为:小区里的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让人们看到了菊的美,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①一盆花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16.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运用比喻,将“菊”比作“孩子”,同时又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灿烂绽放,生机勃勃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菊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径旁的菊花开的繁茂泼辣,色彩缤纷而艳丽的景象,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清寒”意思是清朗而有寒意的。“疏离”意思是有种很陌生,冷漠,和人很疏远的感觉,常用来形容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在大街上面对面,但互相陌生,面无表情。“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这里指因为菊花的存在,人们的表情变得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使人与人之间更加温暖,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菊花的美,拉近了小区的人的情感,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温暖,美好的事物,也会感染周围的环境变得美好。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第①段“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③段“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可以看出菊花: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根据文中第③段“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可以看出菊花面对困境有顽强意志和信念;从文中第④段“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可以看出菊花面对人生无常、荣辱时坦然面对。
故答案为: 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
19.【答案】例文:
我的一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地洒在我的脸上。我慢慢睁开眼,望着窗外那初升的太阳,心中涌起了新一天的期待和活力。今天,将是我生活中特殊而平凡的一天。
起床后,我为自己泡了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书桌前开始了我日常的写作工作。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窗外的鸟鸣,成为了新一天最美的旋律。我的笔下,文字如流水般流淌,诉说着我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写作对我而言,既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享受。
午后,我选择了去郊外散步。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我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远处,稻田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傍晚时分,我回到家中,开始准备晚餐。我烹饪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幸福。晚餐后,我坐在窗前,欣赏着落日的美景。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天空染成了一片金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回顾着这一天的经历。从清晨的咖啡到午后的散步,再到晚上的晚餐和夕阳的余晖,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这一天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一个写作命题,体裁为记叙文,要求以《我的一天》为题进行创作。
【题干分析】:① 本次命题的关键词是“我的一天”,需要我们记录一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特殊意义的一天”意味着这一天可能有特别的事件、活动、相遇等,让这一天变得与众不同;“平平常常的一天”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独特的特点和感受,如日常生活中的小温暖、小确幸,或者对平凡生活的思考等。② 写作思路:如果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写作时可以先简要介绍这一天的背景,如日期、天气等,然后详细描述特殊事件的经过、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等,结尾可以对这一天进行总结,谈谈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写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一天,开头可以是“阳光明媚的周六,我迎来了充满意义的一天”,详细描述在志愿活动中帮助他人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结尾可以是“这一天虽然忙碌,但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对生活的新认知,它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如果选择“平平常常的一天”,开头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或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中间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清晨的早餐、学习工作的片段、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等,突出生活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结尾可以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或对生活真谛的理解。
【立意提取】
1.特别的一天
2.平凡日子里的小美好
3.我的精彩一日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2024七下·路南模拟)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2)从那以后,姐姐常常趁砍柴、拾菌 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屋。
(3)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wěi suǒ 。
(4)我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yuē 。
【答案】(1)zuò
(2)jùn
(3)猥琐
(4)契约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 愧怍(zuò):此词用于描述一个人因自己的幸运而对另一不幸者所感到的愧疚和不安。在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过去某件事或某人的愧疚情感。(2) 菌子(jùn zi):指一种真菌,多指可食用的野生菌类。(3) 猥琐(wěi suǒ):这个词用于形容事物或人的外观、形态不美观、不大方,或者形容行为、举止不高雅。(4) 契约(qì yuē):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用于约定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故答案为: zuò; jùn; 猥琐; 契约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4七下·路南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捕育 过瘾 悲天悯人
B.露宿 步履 忍俊不禁
C.丰娆 撵走 以身作则
D.妥帖 譬如 锋芒必露
【答案】B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捕育”的“捕”应为“哺”;
B.正确;
C.有误,“丰娆”的“娆”应为“饶”;
D.有误,“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3.(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这段话,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A.选段描写小桃树勇敢地与风雨斗争的样子,赞颂了小桃树的坚强不屈。
B.“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中的“竟”是副词。
C.“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并没有构成排比。
D.“挣扎起来”“湿得深重”“嫩黄的光”“羽毛剥脱”都是偏正短语。
【答案】D
【知识点】主谓短语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挣扎起来”“湿得深重”是补充短语,“嫩黄的光”是偏正短语,“羽毛剥脱”是主谓短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4.(2024七下·路南模拟)学校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请你参加并回答问题。
(1)参考下面的图文资料,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字形演变流程图: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
“孝”的本义:
(2)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答案】(1)(示例)小辈(晚辈)侍奉(照顾)长辈。
(2)(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知识点】漫画释义;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图片和材料理解。根据“孝”字的古字体是一个小小的“人”在支撑着上方的“人”,可以理解“孝"的本义为“晚辈”侍奉“长辈”。结合“孝:善事父母孝者”可知,“孝”是专指家庭亲情方面的,是指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
(2)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识记和古诗句的积累。围绕与父爱、母爱有关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 (示例)小辈(晚辈)侍奉(照顾)长辈。 (2) (示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点评】(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46分)
5.(2024七下·路南模拟)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登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精神。登高望远天地阔,站得高看得远,人就会立意高远,视野长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被认为是唐代登高诗的发轫之作,以“前不见古人, ”俯仰古今,怀想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绵长;杜甫以“ , ”抒怀,表达有朝一日登上 (写山名)的决心,他的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 , ”,表面是即景说理,实则直抒胸臆,告诉人们,要以大无畏的精种去实现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
【答案】后不见来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凌、遮、缘
故答案为: 后不见来者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泰山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4七下·路南模拟)古诗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家殷勤待客的淳朴民风的由衷赞美。
B.“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人们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C.“从今”表明从今日起诗人常住山西村,好方便随时去拜访村人。
D..这首诗以明快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7.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衍生意义。
【答案】6.C
7.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都是消长变化的。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寄情山水;游山西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6.ABD.正确。
C.有误,“从今”表明了作者意愿,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村人的家门。本项“从今日起诗人常住山西村,好方便随时去拜访村人”有误。
故答案为:C
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所谓诗句的衍生意义就是诗句本意中蕴含的深层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奋发前进,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的未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故答案为: 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都是消长变化的。
(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①,虽负担者亦然②。花开时,士庶③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④,张幄帟⑤,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⑥。
(节选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第三》,有删改)
①插花:将鲜花插在发髻上。②虽负担者亦然: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③士庶:士大夫和一般百姓。④市井:街市。⑤张幄帟(wò yì):搭上帐幕。⑥罢:撤除。
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亭亭净植
③为市井
④至花落乃罢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洛阳之俗,大抵好花。
10.[乙]文所写盛况,印证了[甲]文哪句话?
11.请协助完成“读经典,识君子之风”整理表。
原文 君子品格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宁静专一,俭朴节约
莲,花之君子者也。 洁身自好,庄重质朴
【答案】8.洗涤;耸立;形成;凋落
9.①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②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甲】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所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而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吧!
【乙】
洛阳的风俗,大概都喜欢花。每到春天,城里无论贵贱贫富都插花,即使挑担的行人也如此。花开时节,士人、庶民都竞相出游赏花,往往在有池塘台榭的古寺废宅处形成集市,搭起帐篷,笙歌之声四处可闻……直到花落才结束。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濯,洗涤。②句意: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③句意:形成临时街市。为,形成。④句意:要到花落,街市才会撤掉。落,凋落。
故答案为: 洗涤 ; 耸立; 形成; 凋落
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①重点词语:噫,语气词,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鲜,少,很少。闻,听说。②重点词语:之,的。俗,风俗。大抵,大多。
故答案为: ①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
②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
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乙】文中的“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写洛阳人看花的盛况。花开的时候,土大夫和一般百姓都争着游春赏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庙或废宅处,形成临时街市,搭上帐幕,笙歌之声远近相闻。从中可以感受到爱花之人,赏花之人众多。甲文中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同样体现了爱花之人众多。
故答案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可知,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可得:不同流合污。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莲花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可得:不慕富贵,坚守本心。根据“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莲花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可得:不趋炎附势,保持高尚的节操。
故答案为: 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
(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2.揣摩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老人为什么要“严肃地说”?)
13.本文没有把“房子的来历”放在全文开头,而是到选文第⑤段插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在选文第⑨段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2.①侧面写出了小草房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②体现出老人在表达感谢时的认真态度
13.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4.引用诗句点题,“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驿路梨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2)(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联系原文中的“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可知,小茅屋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人也曾受益,所以才会严肃的致谢,所以老人的严肃从侧面写出小茅屋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便利。老人表达谢意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很严肃,很郑重地表达,体现了老人在表达感谢时认真的态度。
故答案为: ①侧面写出了小草房给乡亲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②体现出老人在表达感谢时的认真态度
13.本题考查赏析插叙。第⑤段的“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可知: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是解放军叔叔,他们为了方便过路人就决定搭建这座小屋,姐姐被解放军叔叔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于是经常去照顾小茅屋的。由此可见,插叙既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和梨花姑娘照料它的原因,体现了解放军战士和她姐姐具有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故答案为: 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4.本题考查词句作用。末段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照应题目“驿路梨花”。联系第⑨段中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第⑤段“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可知:“梨花”既指自己眼前盛开的梨花,也指解放军战士和哈尼族姑娘身上那种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此处的“梨花”运用了双关义。联系第⑨段中“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可知:此处说的就是雷锋精神就像这梨花一样得到了传承与发扬,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故本段中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在结构上起到了篇末点题的作用,在内容上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引用诗句点题,“梨花”一语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2024七下·路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15.本文围绕着菊花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6.请从化静为动角度,体会下面句子写景状物的妙处。
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17.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有何深意?请写出。
18.本文描写的菊花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案】15.①一盆花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16.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径旁的菊花开的繁茂泼辣,色彩缤纷而艳丽的景象,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7.菊花的美,拉近了小区的人的情感,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温暖,美好的事物,也会感染周围的环境变得美好。
18.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答案。本文围绕着菊主要写了两件事,根据第①—④段可概括出第一件事。根据第①段“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第③段“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可概括为:“我”将一盆菊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来。第⑤—⑦段为另一件事,根据第⑤段“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第⑦段“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可概括为:小区里的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让人们看到了菊的美,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①一盆花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16.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运用比喻,将“菊”比作“孩子”,同时又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灿烂绽放,生机勃勃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菊的喜爱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径旁的菊花开的繁茂泼辣,色彩缤纷而艳丽的景象,营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清寒”意思是清朗而有寒意的。“疏离”意思是有种很陌生,冷漠,和人很疏远的感觉,常用来形容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在大街上面对面,但互相陌生,面无表情。“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这里指因为菊花的存在,人们的表情变得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使人与人之间更加温暖,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菊花的美,拉近了小区的人的情感,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温暖,美好的事物,也会感染周围的环境变得美好。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第①段“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③段“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可以看出菊花: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根据文中第③段“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可以看出菊花面对困境有顽强意志和信念;从文中第④段“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可以看出菊花面对人生无常、荣辱时坦然面对。
故答案为: 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
三、写作(40分)
19.(2024七下·路南模拟)你记录过自己一天的生活吗?在这一天中,哪些经历是你独有或者令你感触最深的?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提示:
⑴可以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围绕“特殊”选择恰当的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也可以写平平常常的一天,但要写出生活的特点以及你对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选择的材料应真实、可信。
⑵要突出重点,不能让材料游离中心,或把文章写成流水账。为了便于把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
⑶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着力展现需要突出的部分;与要展现的生活特点没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可以用概括式的描述。
【答案】例文:
我的一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地洒在我的脸上。我慢慢睁开眼,望着窗外那初升的太阳,心中涌起了新一天的期待和活力。今天,将是我生活中特殊而平凡的一天。
起床后,我为自己泡了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书桌前开始了我日常的写作工作。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窗外的鸟鸣,成为了新一天最美的旋律。我的笔下,文字如流水般流淌,诉说着我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写作对我而言,既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享受。
午后,我选择了去郊外散步。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我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远处,稻田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傍晚时分,我回到家中,开始准备晚餐。我烹饪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幸福。晚餐后,我坐在窗前,欣赏着落日的美景。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天空染成了一片金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夜幕降临,我躺在床上,回顾着这一天的经历。从清晨的咖啡到午后的散步,再到晚上的晚餐和夕阳的余晖,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这一天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一个写作命题,体裁为记叙文,要求以《我的一天》为题进行创作。
【题干分析】:① 本次命题的关键词是“我的一天”,需要我们记录一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特殊意义的一天”意味着这一天可能有特别的事件、活动、相遇等,让这一天变得与众不同;“平平常常的一天”则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独特的特点和感受,如日常生活中的小温暖、小确幸,或者对平凡生活的思考等。② 写作思路:如果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写作时可以先简要介绍这一天的背景,如日期、天气等,然后详细描述特殊事件的经过、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等,结尾可以对这一天进行总结,谈谈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写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一天,开头可以是“阳光明媚的周六,我迎来了充满意义的一天”,详细描述在志愿活动中帮助他人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结尾可以是“这一天虽然忙碌,但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对生活的新认知,它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回忆”;如果选择“平平常常的一天”,开头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或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中间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清晨的早餐、学习工作的片段、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等,突出生活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结尾可以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或对生活真谛的理解。
【立意提取】
1.特别的一天
2.平凡日子里的小美好
3.我的精彩一日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