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2024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南市2024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4 12:28:00

文档简介

2024年7月济南市高二期末学习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碳循环理论认为像太阳这样中等大小的恒星是以碳为催化元素来实现聚变的。碳循环中有一个步骤是放
射性的氮一13衰变为碳一13,此过程的核反应方程为”N→号C+
,其中X为()
A.e
B.e
C.n
D.H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有
13-13=0,7-6=1
可知,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即X为正电子,即X为e。
故选A。
2.清澈幽深的泉水池底部,不断有气泡生成,气泡上升至水面后破裂。气泡在泉水中从泉池底部上升至水
面破裂前的过程中,若不考虑泉水温度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泡内压强增大
B.气泡中的气体对外界做功
C.气泡放出热量
D.气泡匀速上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气泡在泉水中从泉池底部上升至水面破裂前的过程中,根据
p=po+ogh
可知气泡内压强减小:不考虑泉水温度的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
pV=C
第1页/共23页
可知气泡体积变大,则气泡中的气体对外界做功:由于温度不变,则气泡中的气体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
第一定律可知,气泡吸收热量,故AC错误,B正确:
D.由于气泡体积变大,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变大,所以气泡加速上升,故D错误。
故选B。
3.202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在地幔中发现了来自海
洋的锂元素,为研究青藏高原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已知锂的一种同位素的衰
变方程为Li→Be+°,e,此核反应过程发生了质量亏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核反应从外界吸收能量
B.此核反应向外界放出能量
C.8Be核比Li核多一个核子
D.8Be核比Li核少一个核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B.此核反应过程发生了质量亏损,根据质能方程可知,此核反应向外界放出能量,故A错误,
B正确:
CD.核子数目等于质量数,8Be核与8Li核的质量数均为8,即Be核与8Li核的核子数相等,故CD错
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在酒精灯灯芯上撒一些食盐,灯焰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液中蘸一下,使铁丝
圈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液膜反射的光能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下列关于液膜上
灯焰像的形状可能正确的是()
0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重力作用,同一水平面液膜厚度相同,且上薄下厚,可知在较薄的区域,光程差增加的缓
第2页/共23页2024年7月济南市高二期末学习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碳循环理论认为像太阳这样中等大小的恒星是以碳为催化元素来实现聚变的。碳循环中有一个步骤是放
射性的氮一13衰变为碳一13,此过程的核反应方程为N→8C+
,其中X为(
)
A.e
B.e
C.'n
D.H
2.清澈幽深的泉水池底部,不断有气泡生成,气泡上升至水面后破裂。气泡在泉水中从泉池底部上升至水
面破裂前的过程中,若不考虑泉水温度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泡内压强增大
B.气泡中的气体对外界做功
C.气泡放出热量
D.气泡为速上升
3.202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矿物原位锂同位素分析法,在地幔中发现了来自海
洋的锂元素,为研究青藏高原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己知锂的一种同位素的衰
变方程为Li→8Be+°,e,此核反应过程发生了质量亏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核反应从外界吸收能量
B.此核反应向外界放出能量
C.&Be核比Li核多一个核子
D.8Be核比Li核少一个核子
4.如图所示,在酒精灯灯芯上撒一些食盐,灯焰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液中蘸一下,使铁丝
圈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液膜反射的光能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下列关于液膜上
灯焰像的形状可能正确的是()
第1页/共10页
5.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甲所示。大量处于某一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
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分成如图乙所示的a、b、c、d四条可见光束。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
之间,则c光为()

/eV
x6
0
0.38
5
-0.54
-0.85
3
-1.51
-3.40
-13.60

A.第3能级向第1能级跃迁产生的
B.第4能级向第1能级跃迁产生的
C.第4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产生的
D.第5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产生的
6.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装置示意图,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为L,双缝的中垂线与光屏交于口点。某种单色光
照射到双缝上,观察到光屏上O处为第0级亮纹的中心位置,A点为第2级亮条纹的中心位置,图中黑色表
示亮条纹。现将光屏缓慢向左平移
该过程中A点由亮变暗的次数为()
2
第2级亮纹
第0级亮纹
S
光屏
A,4次
B.3次
C.2次
D.1次
7.图甲所示装置用以测量发生光电效应时的遏止电压。用同一入射光依次照射不同金属材料的K极,发生
光电效应时分别测得对应的遏止电压,图乙为所测遏止电压U。与金属材料逸出功W的关系。己知普朗克常
量为h,则入射光的频率为()
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