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检测
第I卷
一、单选题
1.下面下划线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均无误的一项是( )
A. 慷慨(kǎi) 帐蓬(pēnɡ) 废墟(xū) 薰衣草(xūn)
B. 溜达(liū) 呼啸(xiào) 应征(yìng) 白桦树(huà)
C. 微薄(báo) 急燥(zào) 戳穿(chuō) 山毛榉(jǔ)
D. 酬劳(chóu) 坍塌(dān) 滚烫(tàng) 热腾腾(té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藤椅 辩护 酸辛 毫无生意 B. 安祥 暴怒 预警 若有若无
C. 咕噜 叮嘱 凝望 默默无言 D. 惩戒 消耗 衔着 天生忧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们可别先乱了阵脚。
B.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C. 又到银装素裹的冬季,一场大雪之后,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D. 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都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大家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
B. 据报道,卡塔尔在本次世界杯大约投入了2200亿美元。
C.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 截至目前,昆明已有超过至少11万人激活了医保“信用就医”功能。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搭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金色花》—泰戈尔—俄国—《飞鸟集》
B.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
7.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 ④③②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①②⑤④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公大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 。 , ; ,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表明元方不愿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三、综合性学习
【交好友】
(1)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填出相应的交友称谓。
例:童年的好朋友——竹马之友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友
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之友
(2) 交好友,但交什么样的朋友却很讲究,请你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最重要?并阐述理由。
四、名著阅读
⑴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里。
⑵《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 《春雪》中“二月初惊见草芽”的“惊”字最宜玩味,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吃惊、失望,为春色姗姗来迟而叹惜、遗憾。
C. 《春雪》中的“飞雪”与《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均将静态化为动态,把寒冷的雪天翻成春的热闹,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
D. 《春雪》与《咏雪》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春雪》中将“雪”比作“飞花”;《咏雪》中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2) 下面句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未若柳絮因风起 新年都 未有芳华
B. 尊君在 不 过中 不至
C. 谢太傅寒 雪日内集 白 雪却嫌春色晚
D. 则黯 然缥缈 俄而雪骤,公欣 然曰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 孤法卿父 ”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的自称。师: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下车引之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③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②弱者抚之以仁。
译文:
(3)乙文中,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分析两文中陈元方答语的异同。
答: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假日里的厨房
①假日里,我每天下班回家,路过楼梯拐角时,就能闻到从一楼住户厨房里飘出的浓浓的香味。
②这个一楼住户,她家有一个女儿,正在武汉上大学。在放假前,我很少能看见她家厨房里有忙碌的身影,更别说会有什么香味从厨房里飘出来。
③她正从菜市场回来,手里提着鱼和排骨。我停下脚步,笑着问她:“姑娘放假了?这些天我天天闻见你家厨房里的香味,今天是做鱼汤和红烧排骨吧?”
④“是的呢,我家丫头昨天要吃红烧鸡翅,今天专门点了鱼汤和排骨。”说到她姑娘,女主人满脸幸福地答道。
⑤那一刻,我突然被女主人的幸福打动了。为了女儿,这么一大早去菜市场,每天都变着花样下厨给女儿做饭,她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还满脸洋溢着微笑。
⑥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我还是学生时,我每个假日回家,家里就像是来了什么重要客人似的那样热闹。母亲早早就会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这个时候,父亲也会给母亲打下手,帮忙杀鸡、杀鸭,择菜、洗菜,从菜园子里到灶膛,父亲忙得脚不沾地。常常还没到中午,厨房里就飘满了诱人的香味。
⑦学生时代,那些放假的日子,只要我回家,母亲仿佛要把家里最好的食材,全部做成美食给我吃似的。等我周日下午离家返校,家里的厨房又恢复了平静,香喷喷的味道也随之消失,父亲和母亲又开始了糊弄的生活。
⑧后来我上大学、结婚,到城里工作,也只有在假日,才会有时间回家看看父母。每次回家,母亲总像变戏法似的,从冰箱里取出许多菜,在厨房里忙个不停。
⑨记得有一次,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他在沟塘里捉到了几条大黄鳝,叫我们放假回家一起吃。恰巧,那个周末比较忙,没能抽空回家。好不容易等到下一个假日,当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家时,发现父亲养在桶里的黄鳝死了。
⑩“黄鳝活着时,你和妈在家,为什么不烧来吃?”看见几条大黄鳝就这样死了,非常可惜,我这样责问父亲。
“黄鳝昨天还好好地活着,不曾想,就突然死了,真的没想到。”父亲讪讪地说道。
“你爸怕黄鳝死了,这些天,他天天忙着给黄鳝换水,我说时间长了怕黄鳝死了,你爸总是说,闺女喜欢吃,再等几天闺女就放假回家了,不会死的,不会的。”母亲也叹气。
其实我是知道父亲的。父亲知道我自小爱吃黄鳝,所以他抱着幻想,希望黄鳝能够活到我们回家。
父亲本来满有把握,我们放假回家可以吃到红烧黄鳝。岂料,那个假日的中午,在老家的厨房里,却少了这样一道让父亲骄傲的菜。
虽然缺少了一道这样的菜,但是我仍觉得无比的幸福。因为在父母的厨房里,如果有了好食材,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留着,等我们假日回家,再用心烹制我们爱吃的菜肴。这假日里的厨房,永远弥漫着平常日子里没有的爱的味道。
选自《中国青年》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2)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到一楼住户家的事?
(3) 结合上下文,对第 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做简要分析。“黄鳝昨天还好好地活着,不曾想,就突然死了,真的没想到。”父亲讪讪地说道。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我的朋友史铁生》,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朋友史铁生
赵泽华
①作为杂志社编辑,曾经在一次命名为“我的梦想”全国性征文大赛中,我和铁生并列获得一等奖。即便是侥幸吧,它也是我内心引以为骄傲的事。
②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在铁生的家里,主编对铁生说了我和他并列获得一等奖的消息。我红着脸由衷地说:“铁生,我获奖吧是偶然,你那篇获得一等奖才是必然呢。”“别这么说,你别这么说。”他显得特别高兴,“这事吧,我觉着咱们怎么着也得庆祝庆祝啊。”他仰起脸来笑着说要和我们一起吃顿饭。
③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记得席间,谈起在家里做饭的事情,我说:“我常常觉得做饭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要买要做要收拾,要是天天像这样吃现成饭多好啊。”
④铁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得直笑。笑过之后,他一本正经地说:“在吃饭和做饭的问题上,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吃又喜欢做的,第二类是喜欢吃但不喜欢做的,第三类是既不喜欢吃又不喜欢做的。”我们都表示赞成。铁生问我:“那你属于哪一类啊?”我说:“我属于最后一类啊,就那不喜欢吃也不喜欢做的。”他慢条斯理地说:“嗯,这大概是最不可救药的一类。”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
⑤铁生那天谈话的兴趣很浓,我们新来的主编年轻有为,很有才华,他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为了他身体的缘故,我们只好提出了告辞。他一再挽留,但我了解他,尽管体力不支,也不会扫了朋友的兴。
⑥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他随信附了文章,希望能够发表,并希望我给他回信,哪怕几个字也行。
⑦“这个作者的信件和稿件语句不通,错字连篇,但对文学却有飞蛾扑火一样的热情,我难道应该鼓励他盲目努力吗?”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⑧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然后,说到那个给我写信的青年。“我也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人,不光是残疾人,健康人也有。在他们看来,似乎别人就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更有甚者,似乎觉得他人或者社会都亏欠了他。这是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按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⑨“等等,让我想想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铁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轮椅的扶手:“对了,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就是面对事物或者命运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这些话来自于对于病痛苦难和生命的切身体验。
(1) 本文作者回顾了和朋友史铁生交往中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 结合语境,说说第⑧段中加点的“这样的人”具体指代什么样的人。
(4) 结合本文和《秋天的怀念》的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八、作文
总有那么一个人,时常在心中惦念;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浮现;总有那么一首诗,时常在耳畔萦绕……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常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在我们心底珍藏。
请以“珍藏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需补全题目。
答案
一、1-7.BBBBCAC
二、(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3)元方入门不顾
三、1.患难 贫贱
2.我认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最重要,因为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这样友谊才能长久。
四、(1)迎神赛会 《五猖会》
(2)示例:《琐记》: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手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关于“我”偷家里家东西卖钱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这件事表现出衍太太是一个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的人。
五、1.B
2.D
六、(1)①拉 ②约定 ③称赞,赞许
(2)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②比自己弱小的用仁爱去安抚他。
(3)第一次问陈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陈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同:甲文,陈元方直接斥责了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行为;乙文,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表达了对袁公的尊重,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两文均表现出陈元方的才思敏捷和机智善辩。
异:甲文的斥责言辞犀利,直截了当。乙文的回答委婉含蓄,八面玲珑。
七、1.邻居为孩子下厨做饭;学生时代回家,父母为“我”做饭;长大假日回家父母为“我”做饭;父亲为“我”捉黄鳝,可惜死了。
2.写一楼住户家为女儿忙碌做好吃的,引出自己家的厨房,为下文做铺垫。
3.“讪讪”形容羞涩、难为情的样子,这里写出了父亲对养死了黄鳝的内疚和歉意,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4.这句话是指在假日里,孩子们回家,父母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孩子爱吃的饭菜端上饭桌,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爱。假日厨房,是父母给予孩子含蓄深沉的爱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了浓浓亲情的地方。
八、1.①“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②“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①热情好客,幽默乐观。由史铁生热情留“我们”吃饭;席间,幽默地评价“我”在吃饭方面的类型;一再挽留“我们”等内容可见;②智慧理性,积极坚强。由史铁生对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以及对心态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见。
3.认为别人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具有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的人。
4.示例:史铁生一度因瘫痪而消沉,母亲去世后,他明白了要“好好儿活”,走出消极,坚强地面对人生。“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即来自于他消沉经历的人生感悟。
八
藏在心底的感动
时光的流逝冲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岁月的流沙沉淀出璀璨的珍珠。每每回想起那幅画面,心中油然而生起深深地感动与敬意。
记得那是仲秋时节,一个星期天的夜晚,天还没有黑下来,南边的天空突然飘过来一团乌云,只一会儿功夫就铺满了整个天空,隐隐约约还能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要下雨了!爸爸妈妈赶紧到外边,把忙碌了一天才挤出来的枣皮和掰下来的香菇往家里拿。我知道,为了不使这些堆积在一起的、湿漉漉的枣皮和香菇变色而卖不上价,就必须今晚把它们全部烘干。好在我家有一台烘干机,但烘干的责任就责无旁贷落在了爸爸的肩上。我本以为要不了多久就能烘干了,劳累了一天的爸爸也能睡个好觉了。于是我便没有过问,早早就进入我的房间入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我起来上厕所。打开堂屋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借着晨曦的微光发现院子里的地面已是湿漉漉的。正要踏出大门,突然我看到放烘干机的厢房内的灯还亮着。是爸爸忘了关灯吗?不会的!难道烘干那些贵重的东西需要这么长时间吗?那爸爸岂不是累坏了吗!
我走过去,轻轻推开虚掩的门。那情景使我心头一热,眼泪便不自觉地滑出了眼眶。爸爸靠在椅子上,似睡非睡的样子,炉子里的火苗照着他那古铜色的慈祥和蔼的面孔,他的嘴里还噙着一根吸了一半,但已熄了火的烟头;右手拿着一根柴禾,已耷拉下去,但那只手似乎还在用劲往炉子里填,可他实在已是疲惫不堪了。我含着泪慢慢走到他面前,正想把他手中的柴禾取下,他醒了,他把柴填了进去,回头看看我,立刻装出一幅精神饱满的样子说:“孩子,这天多冷呀,快去睡觉,小心着凉,你爸爸我呀还结实着呢!”他脸上充满了笑容,可我却已是泪流满面。我哽咽着说:“爸,你快去休息吧!别累着了。我来照护吧。”爸爸却用命令的口吻说:“这怎么行!快去睡!”“爸!”“快去吧!”我只好离开了烘干室。
爸爸呀!请你关心一下你自己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要为了我们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