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4 12: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王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华春莹
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第32任发言人 —汪文斌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外交部发言人陆康
中国外交天团
外交是运用智慧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客观而不失强硬的外交发言,背后,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自信,更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底气!
题 目 小组 地 点 要求
用时间轴的形式建构出当代中国的外交思维导图 2组 前黑板
展示同学:
①迅速、简练、规范;
②明确立意,运用所学,有自己的思想最重要;
③双色笔展示。
非展示同学:①组内展示成果,找到疑难点,准备点评时质疑。②落实巩固基础知识。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方针?
如何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4组 后黑板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8组 后黑板
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 9组 后黑板
4.阅读课本问题探究,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10组 后黑板
我的疑问 口头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历史时空
建国前后 1954 1955 1956 1964 1971 1972 1979 1989 1997 21C初 十八大以来 十九大以来
三大方针指方向
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与挪威、英国等建交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高潮
中法建交,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突破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解冻,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10+1领导人会议
机制建立
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引领全球治理体系
独立自主
和平外交
和平发展
全方位外交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资本主义阵营
VS
社会主义阵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一)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1.背景
美国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外交》
(1)国际形势: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2)国内形势: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继续存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国民政府)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改变我国半殖民地时期的外交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影响,不承认一切卖国条约(海、驻、内)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一)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2.外交政策及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基本历史背景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站在社会主义阵一边,并非听命于他人,做别国的附庸。 ——《教师教学用书》第198页
特点:革命性及意识形态色彩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和意义
主要原因:
(1) 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
(2) 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
(3)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
(4)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意义:
①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
②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
③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
④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⑤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①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朝鲜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
②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③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④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⑤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埃及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一)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3.外交成就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帝国主义者如果准备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请好了一个帮手。
——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
积极性:巩固政权,经济建设,建交高潮
局限性:受苏联影响,不利于同非社会主义国家交往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的讲话
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
开放性:五项原则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作用: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讲话
(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1、外交政策:两个拳头出击
2、外交成就:
①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
——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1964年6月6日,中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黄镇(左)在法国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向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右)递交了国书。
1、外交方针
一条线
一大片
同一纬度的国家中日美欧团结起来
团结亚非拉地区
2、外交成就
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③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④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⑤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三)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外交50年》
台湾当局代表团
中国代表团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
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
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①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有利于改善国际环境;
③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削弱(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日本的竞争;经济发展趋缓;陷入越战泥潭),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与台湾当局在1954年间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该条约是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的多目标条约,本条约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不仅在武力军事上协防台湾,亦反对共产主义渗透台湾。
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
总之,改善中美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的需要。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一)外交政策及目标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文选》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
外交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二、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二)外交方向及成就
(1)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与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边界问题、东盟10+1、周边其他国家
(3)进入21世纪:
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2019年3月26日至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9年,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
G20
发达国家
邻近国家
非洲国家
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三、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十八大以来
特色1:习近平外交思想
特色2: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二)十九大以来
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②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发展新路
特色3:全球视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
特色4: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①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③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④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⑤中国通过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P83最后1段。
三、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时期 外交政策或外交形势 原因分析
建国初期 三大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③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
①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
②中苏关系恶化。
初期;一边倒
60s一大片
总结提升
时期 外交政策或外交形势 原因分析
70年代 中国的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①经济实力下降;②陷入越战的泥潭;③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霸权受到挑战;④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
中国:①中苏关系恶化;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对…,维护… 国际:①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增强;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③经济全球化趋势;
国内: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启示:政策的灵活性与原则的坚定性。
70s一条线
新时期 全方位、多边外交、不结盟
外交是运用智慧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客观而不失强硬的外交发言,背后,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自信,更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底气!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2、国家力量(决定性因素)
3、国际形势
4、意识形态
5、历史传统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杨洁篪
因素:①国家实力
②国家利益
③国家性质
④国家政策
⑤国际形势
……
1949年
1954年
1955年
1964年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1989年
1997年
2000年
2012年以来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万隆会议“求同
存异”
方针
中法建交与西方大国外交突破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苏关系正常化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中非合作论坛正式建立
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特色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
独立自主的大国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外交
特色大国外交
时空定位
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自主学习】:结合上述历史知识的时空定位,通读教材P78---83页,掌握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的基础知识。
历史解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素养史论]
(1)对中国而言,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对美国而言,
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
(3)对世界而言,
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对中日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展示你的风采(5分钟)
问题: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及成就。
1.1949年建国初:方针,成就
2.20世纪50年代:方针,成就
3.20世纪60年代:成就
4.20世纪70年代:成就
5.改革开放以后:方针,成就
6.中共十九大后:方针,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大方针,建交高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高潮,中法建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和平发展;中美,中苏,邻国,发展中,联合国
大国外交格局;推动建设;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根据【时空定位】及你自主学习的效果,展示你的风采!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标志着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10月25日,在上述提案投票前,出席第26届联大的台湾当局“代表团团长”、“外长”周书楷(右)即宣布“退出”联合国。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三 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独立的
自主的
和平的
不结盟的
全方位的
对话而不对抗
结伴而不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