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物质、精神准备:
课本、《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双色笔,最重要的是:
2.自主落实:
辛亥革命的背景:
①外部因素: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政治背景: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
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的覆灭;
③经济和阶级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④思想基础:20世纪初,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提出了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⑤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⑥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⑦四川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
同学们 你准备好了吗
激情!!!
中国一步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资产阶级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辛亥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构建思维导图,理清侵华与抗争间的逻辑关系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建构思维导图,梳理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的主
要史实。
2.分析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归纳各阶级的救亡方案,说出侵华与抗争间
的逻辑关系。
3.结合中国人民抗争的事迹,谈一谈如何践行其优秀的精神品质。
探究内容:
1.梳理1912-1919年,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基本史实。
2.学习活动四:晚清社会各阶层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都做出了自己的
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深度思考:
1.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发生
2.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3.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探究要求:
①高效、充分讨论,边讨论边整理、修改;
②注意观察展示的内容,用彩笔进行修改完善,标明小组序号。
③讨论结束马上整理、落实。
合作探究 分享交流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897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法制改革,修订新律等一系列措施。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0年,清政府缩短预备立宪期为五年。
1911年,清政府的第一届内阁宣告成立。
材料二
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的覆灭
材料三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章炳麟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核心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
压迫(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
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
前提
保障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
发展经济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材料四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
地点:东京
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材料五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铁路为全国命脉,从经济上论,则关于财政;从调运上论,则关于兵政。若铁路为外人所有,不啻举财政、兵政之权,全授之外人也,国尚能自立乎?”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材料六
四川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①外部因素: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政治背景: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的覆灭;
③经济和阶级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④思想基础:20世纪初,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提出了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⑤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⑥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⑦四川保路运动提供了有利时机。
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2、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性质:
时间
国号
国都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五色旗
南京
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
公历 民国纪年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2)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
院提出辞职。
(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
洋军阀的统治。
民国遗憾:让位袁世凯
“……他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孙中山
三、辛亥革命的结果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参照美国)
责任内阁制
意义: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重要历史意义:
目的: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
1913年3月,宋教仁案
1913年10月,袁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1914年1月,解散国会
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9月,袁祭孔大典
1914年12月,《大总统选举法》
1915年5月,《民四条约》
1915年12月,“劝进”当上皇帝
1916年1月,中华帝国
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
复辟专制
破坏共和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
北洋军阀:是由袁世凯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1895年甲午战后,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临时政府迁京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919年
直系军阀(英、美)
皖系军阀(日本)
奉系军阀(日本)
滇系军阀(英美)
桂系军阀(英美)
晋系军阀(日本)
直皖战争
直奉战争
军阀割据混战
人民流离失所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
投靠列强
出卖主权
政治上:
对内专制,对外卖国,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
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旧秩序赖以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这以后,旧社会势力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皇帝该算是至尊极高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青年杂志》
“器物”
“制度”
“思想”
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发生?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之潮流;
(2)民国建立后,民主共和政体并未真正巩固,仍处在专制统治之下;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3)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要想真正巩固民主共和,需要最后“伦理之觉悟”,即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思想:新文化运动
1.主张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焕然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局限:
(1)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2)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思想:新文化运动
思想上: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产生19C六七十年代: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诱导;外商企业刺激
初步发展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条件;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成立商部;实业救国思潮;收回利权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是指中国的中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规模较小的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简而言之,即民办企业。
与它相对应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凭借政府力量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比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在国民政府时期主要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建立的垄断式经营企业。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912-1919)
①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
政治地位,激发了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民国政府实行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③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④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经济上:
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1、礼仪的变化:
取消跪拜礼,体现了民主平等思想。
2、习俗变化:剪辫子
(1)剪掉了满洲落后特权和落后习俗;
(2)某种意义上讲剪掉了落后的封建思想;
(3)从讲卫生的角度,是走向文明的表现。
3、服饰的变化:
(1)新装是拥护新政权和新思想的表现;
(2)新装也是拥护新主义的体现。
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生活:移风易俗
社会生活上:
“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三组 叩问历史
材料一:“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材料三: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万千来自下层社会的人们汇聚在神道观念之下,手执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勇敢地对抗帝国主义的火炮快枪,在这个过程中,愚昧会升华为悲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农民阶级运动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探究建构:活动四——农民阶级
2.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主要原因)
材料四: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1884年洋务派官员张树声《遗折》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内容包括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法制改革,修订新律等一系列措施。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0年,清政府缩短预备立宪期为五年。
1911年,清政府的第一届内阁宣告成立。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地主阶级的初衷不是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材料六: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
材料七: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我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资产阶级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没有彻底的革命纲领;
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始终没有掌握和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旧官僚抱有幻想等。
客观方面:
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
民
族
工
业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压制
阻碍
依赖
庇护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决定
妥协性
革命性
深度思考:资产阶级为什么拥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双重特点?
整理落实
1.自主落实基础知识和补充知识;
2.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评;
3.完成学程形成性评价2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