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4 14: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①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
②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③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④1931—1945: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
⑤1945—1949: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840
1949
1919
·
·
·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标要求: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结果
6月3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时间  中心 先锋 口号 要求
5月4日 -6月3日 北京 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惩办三个卖国贼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
传播中心与代表人物
传播中心:北京和上海
传播代表:李大钊、陈独秀等
传播表现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陈独秀
陈望道
阅读教材第121页第二自然段,将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材料一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中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名 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群众发动程度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广泛发动群众
群众发动不充分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国内背景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发展
国际背景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新的革命目标: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3)新型政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4)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斗争(如建立统一战线)
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因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封建势力,而不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当时是革命动力而非革命对象。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修改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中共二大意义: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方向。②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1919—1924:党的创建时期
材料二 我党纲领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共一大纲领》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共和国。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纲领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原因: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
③中共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阵线的主张。
中共三大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④孙中山态度转变,同意国共合作。
⑤共产国际的指导
高潮事件:北伐战争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划分国民党“右派”和“左派”的标志是以“是否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否赞成国共合作作为分水岭”)
主观:年幼的中共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最主要的是中共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
教训:A.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必要性
可能性
1924—1927:国民大革命时期
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要求共产党员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材料四 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失败了?
(1)条件:
① 国共合作是政治前提; ②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③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2)概况:
国民政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①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②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③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④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意义: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③共产党掌握了部分革命武装;
④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基础。
北伐战争
北伐总司令蒋介石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
合并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2、国民政府的北伐
时间:1928年
对象:张作霖
概况:
①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②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日本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③1928年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
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结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1927-1937):①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②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④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2)发展状况:①传统轻工业和新兴工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
(3)影响: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秋收起义中:①文家市决策:放弃去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城市到农村)②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927.10
1927.8.1
1927.8.7
1927.9
湘赣边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
①南昌起义
②八七会议
④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
典型: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标志着我党正式建立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2.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实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影响: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到1933年,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游击战术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不同:俄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即“城市中心论”。
原因: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城市中,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农村中,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弱我强。)根本原因:中国特殊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本国国情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的革命理论和道路完全借鉴了十月革命的理论和模式,但是完全照搬俄国的道路并不适应中国的国情,这一时期毛泽东走向历史的中央,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中国革命看见了新的曙光。——摘编自人民网理论专栏《为实现梦想进行的理论和道路探索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它与俄国的道路有何不同?为什么毛泽东开辟的这条道路使中国革命看见了曙光?
结合
所学地理
知识,思
考各红色
根据地建
立在这些
地区的原
因?
地理特点:多位于省交界处,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
原因:① 山高林密易守难攻,也有利于发动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②国民革命影响,有一定群众基础; ③远离国民党控制的中心地带,有利于政权的建立和稳固。
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大围剿
知识拓展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王明
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保守主义。
王明犯错误的根源是教条主义,即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他国经验神圣化,照搬照抄,用来指导中国革命。
(王明---博古---李德)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吴起镇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遵义
1935.1
红军长征示意图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6月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5年10月
延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长征精神:
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精神;
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勇奉献精神;
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
内容
意义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开始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
革命新局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
吸取大革命教训,创建了人民军队、开展了武装斗争,仍坚持走城市道路
1927.10
1927.8.1
1927.8.7
1927.9
井冈山会师
1934.10
1928.4
1929.12
1931.11
1935.1
1936.10
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党内尚未达成共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为全党共识,开启革命新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道路·选择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国革命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到成功开辟革命新道路,
能从经历严重挫折到走向新局面,其中关键因素(启示)是什么?
关键(启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框架建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