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有中央 未集权
有中央 有集权
贵族等级分封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1.基本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是基本矛盾。基本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
2.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2)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机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制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都与特定的历史环境、人事相配合。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存在百千年时间,也给中国带来辉煌,这种制度自然就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相适应的。评价一种制度,要充分考虑时人有关该制度的评价,不能因为今人的标准来 — 评价。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秦朝的政治制度
继承发展
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朕、制、命、诏(令)玺(印);
【皇权至上】官员任免,集行、经、军、立、司等于一身
【皇位世袭】家天下,私产;
官僚政治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奠基后世
影响深远
直接任命
各司其职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文书制度
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体系完整
职责明确
有效履能
相互制约
制度成熟
明代内阁
侍从顾问 协理奏章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跪奏笔录 秘简速从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秦 郡 县、道
汉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 州 郡、王国 县、国
隋、唐前期 州(郡) 县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州、府 县
辽 道 府 州 县
宋、金 路 府州军监 县
元 省 路 府 州 县
明 布政使(省) 府、直隶州 州 县
清 省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在根据地和
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2年—1949年)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1月-1912年3月)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
(1912-192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1949)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转折:“宋案”
结果: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颁布《训政纲领》
“宪政”时期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7)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实践:行政区的建立
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缔造
共和
破坏共和
探索
共和
确立
完善
共和
1.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特点
重难拓展
1、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受到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国内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对派等政治力量的阻挠;经历由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2、从盲目照搬、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到逐渐结合自身国情,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执政府,但最终失败,后经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政权的尝试,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3、民主共和制具有中国基本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缔造起来的,它没有采用许多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体制,而是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的并非多党制或一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探究】比较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建设
时期 制度建设 地区 意义
土地革命 苏维埃政权 农村革命 根据地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开辟人民政权的重要实践,积累了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 边区政府、 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抗日 根据地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放战争 行政区 解放区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定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政权性质:工农民主专政
原因: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探索共和
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
重难拓展
1、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历程
1、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民主共和制的雏形。
2、北洋政府建立后,实行专制,独裁,甚至两次复辟帝制,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民主共和国徒有虚名。
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等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实质上其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借“训政”之名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4、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边区政府,在解放区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为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人民当家做主得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运行。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希腊罗马
的政治制度
中古西欧
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
产生与发展
古希腊
古罗马
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发展:公元前8-前6世纪
代表
特征:①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②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
①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
②13C中后期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有所加强
③14C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制时期
确立: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典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认识
进步性: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代表
雅典——民主制;特征: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斯巴达——寡头制
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制
罗马帝国——元首制
法国:14世纪初,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
英国
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
政治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
①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的都是公民。
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共和制。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课堂探究
连任执政官,并与BC19年成为终身执政官。
终身保民官。
凯旋后获“统帅”尊称,统摄军队,是其掌握一切大权的关键。
荣膺首席元老,元老院成为其御用机构。
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称号(拉丁文意为“神圣”、“至尊”),此年为元首制正式开始之年。
BC32—BC23
BC30
BC29
BC28
BC27
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其特征: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即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其。
戴克里先(284—305)在位时期,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屋大维独裁之路
2.古罗马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塔西佗《编年史》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不同?
①政体不同: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而罗马帝国是君主制,君主集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职权于一身。
②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授予的公民权数量有限,而帝国时期则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2)英国:议会君主制
1)《大宪章》的签署(1215年)
①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
②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约翰签署《大宪章》
“丢地王”约翰
1199年继任英国王位,他对内实行残忍统治,任意没收土地和增加税收,干涉教会主教选举,被教廷开除教籍后又被迫赔礼道歉并向教廷纳贡;对外与法国的战争也频频失利,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土地。
◎丢地王约翰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3.中古西欧的典型国家
《大宪章》规定: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大宪章》的影响
积极: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
局限:《大宪章》是英国主张地方分权的贵族同中央王权斗争的产物,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并未改变农民的地位。
2.英国:君主立宪制
(1)前提: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
(3)发展: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4)完善: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名词解释: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18世纪20年代,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 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工作,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展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议会改革重新分配名额,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大大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数获得了选举权
1884-1885第三次议会改革
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英国国家机构的权力运行示意图
选民选举
君主
议会
内阁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多数
组阁
负责
形式任命
任命 世袭
提请国王
解散议会
监督
国家元首
行政权
立法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1)国王: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2)议会: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3)首相:政府最高行政首脑。掌握行政权,必须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通过议会掌控立法权。
(4)内阁(政府)成员必须与首相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议会与内阁产生冲突时,要么内阁集体辞职,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美国:联邦共和制
(1)背景: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2)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①联邦制: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
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3)完善:通过宪法修正案不断完善美国的法律和制度。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展
近代民主政治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课堂小结
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制
帝国时期-君主独裁
公元3000多年
上古时期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君主制
公元476年
中古时期
1500年
近代以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的产生与发展
国家制度具有差异性与延续性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
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
①继承古代政治的优良传统。
②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③代议制。以议会作为参政的一个窗口。
④完善法律,强调法治。
⑤民主范围逐渐扩大,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中国近代的
改革探索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的改革
土地改革
经济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大
党的十九大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历代变法的性质\独特性?
商鞅变法: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封建国家内部为富国强兵进行的变法
张居正改革:封建社会中后期挽救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
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清末新政: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建国初期的改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思考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②改革者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合理;
③改革者的个人品质,统治者的支持;
④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力量对比;
⑤改革在王朝所处的时期
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时代潮流。
改革要结合国情
改革要争取民众的支持。
改革是对旧体制、旧事物的挑战,必然触动旧势力的利益。
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者不仅要有智慧、懂策略,更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
历史上的改革对当今改革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