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分子也具有势能
2.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初春,柳枝吐芽 B.盛夏,花香四溢
C.深秋,落叶纷飞 D.寒冬,雪花飘飘
3.下面哪些现象可以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A.柳絮飞舞 B.花香四溢 C.大雪纷飞 D.薄雾弥漫
4.一个个景色优美的小区公园,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环境质量,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闻到花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花香分子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D.对花粉过敏的人佩戴口罩可防止过敏,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6.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力学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密度计在酒精中漂浮,若取出放入到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变大
B.乙图中,适当向右拉动注射器活塞,可以实现潜艇的上浮
C.丙图中,纸片托水的“覆杯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丁图中,抽成真空的吸盘很难被拉开,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如图是熬制麦芽糖的情景,在熬制过程中,麦芽糖香气四溢。请你在下列论述中找出合理的论述( )
A.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传递给了麦芽糖
B.人能闻到香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液体麦芽糖变成固体后,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D.拉起的麦芽糖能被拉长,是麦芽糖分子变大的结果
8.荷叶上的两滴露珠距离比较近时,往往会自动结合成一滴大露珠,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存在空隙
9.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显示金是由极其微小的金原子构成,原子肉眼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来观察
B.乙图抽掉玻璃板后,上下气体混合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丙图两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丁图是固体分子的排列图,分子间的距离小,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10.教材演示实验:把两个底面削干净、削平整的铅柱紧紧的压在一起,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如果把两块洁净、光滑的玻璃贴在一起,却不会结合,其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玻璃分子间只有斥力
C.玻璃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D.接触处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力太小
二、填空题
1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说明液体分子间有 ,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 。与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 有关。
12.兴义耳块粑和着火腿炒,香而不腻且卖相十足。炒菜时,温度升高,菜和佐料的分子运动变 (选填“剧烈”或“缓慢”),有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周围空气中,菜冷下来后,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 (选填“快”或“慢”),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的分子数减少了,所以香味就渐渐变淡了.
13.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 。同时闻到了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
14.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两瓶中气体会混合在一起,颜色逐渐变均匀,此现象说明气体分子间 (选填“有”或“没有”)间隙;此实验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把二氧化氮和空气两瓶的位置对调后再做此实验。
1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的与物理知识密切联系。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出水从高处下落时, 转化为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物理学中的 现象。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已知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虚线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请在此图上完成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要求:用“+”“-”分别表示原子核、电子,并标出原子核、电子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题
17.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
(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 (选填“清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 了;
(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 ,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18.小明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往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注入50mL的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一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另一个装有空气,在演示气体分子是否运动时应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方,抽掉玻璃板后,静置一段时间,两瓶气体颜色相同;若在冬天做该实验,则静置的时间较 (选填“短”或“长”)才能看到此现象。
(3)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把一块玻璃板拉出水面,因为分子间存在 ,所以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小明会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填“>”、“<”或“=”)玻璃板所受到的重力。
五、计算题
19.将一滴体积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3m2 , 请你估计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20.在0℃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1cm 3 氧气中的氧分子数约有2.7×1019 个。设每个氧分子的直径是3.0×10-8 cm,则若将它们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绕赤道几圈?(地球赤道半径取6400km)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B
6.D
7.B
8.A
9.A
10.D
11. 小于 空隙 引力 温度
12. 剧烈 慢
13. 空隙 扩散
14. 有 不能
15. 重力势能 动能 扩散
16.
17. 间隙 引力 硫酸铜溶液 模糊 快 温度
18. 分子间有间隙 下 长 引力 >
19.3.33×10 10m
20.201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