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学案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共4课时)》(共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学案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共4课时)》(共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31 21:44:07

文档简介

第4章 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2. 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学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2个氧分子 ;3个镁原子 ;碳酸钙 ;氧化铝中铝显+3价 ;
过氧化氢 ;碳酸 ;3个亚铁离子 ;KMnO4
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
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高锰酸钾制氧气
双氧水制氧气
电解水
【新知导学】: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 表示 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
(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左边写 化学式,右边写 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反应物和
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
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 和生成物的 。
观察思考:P99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正确读法:以2H2 + O2 2H2O为例:
宏观角度读作: 。
微观角度读作: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相关解释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的读法中,正确的是 ( )
A.氢分子加上氧分子点燃等于水
B.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每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2.一种化肥X,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其反应方程式为:
2X2N2↑+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 NH4OH2 B.NH4NO2 C.CH3COONH4 D.NH4NO3
3.下面是某同学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
化学反应:镁带燃烧
你认为每步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在相应的右边横线上改正。
一写:Mg+O2——MgO
二配:Mg+O2===MgO2
三注:Mg+O2↑=== MgO2↓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
加热碳酸氢铵: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红磷在空气 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学变化:
1. 镁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 铁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4.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6.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7. 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
8.加热高锰酸钾: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9.过氧化氢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0.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1.水在直流电下分解: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2.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5.加热碳酸氢铵: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17、碳酸分解: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能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H2SO4 B.SO3 C.CO2 D.SO2
姓名 成绩 .
+7
点燃
燃烧化学方程式
课题 4.3 化学方程式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2. 使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方法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2个氧分子 ;3个镁原子 ;碳酸钙 ;氧化铝中铝显+3价 ;
过氧化氢 ;碳酸 ;3个亚铁离子 ;KMnO4
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
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高锰酸钾制氧气
双氧水制氧气
电解水
【新知导学】: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 表示 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
(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 、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左边写 化学式,右边写 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反应物和
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
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 和生成物的 。
观察思考:P99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正确读法:以2H2 + O2 2H2O为例:
宏观角度读作: 。
微观角度读作: 。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相关解释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
+7
点燃化学方程式
课题 4.3 化学方程式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相关应用;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3、掌握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习和交流
【旧知回顾】:
1.写出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⑴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 ⑵氧化镁 、________
⑶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 ⑷双氧水 、________
⑸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_ ⑹氧化铜 、_________
⑺一氧化碳 、__________ ⑻水 、_______
2.计算:
2g的氢气燃烧至少要消耗______g的氧气。
12g的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___g的氧气,如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则需要___g的氧气?
【新知导学】:
1、求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式量
2H2 + O2点燃 2H2O
分子个数 ( ) ( ) ( )
式量 ( ) ( ) ( )
式量*系数 ( ) ( ) ( )
二、合作、研讨与交流
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例:2H2O 通电 2H2↑+ O2↑
说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练:2H2O2   MnO2 2H2O + O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2Mg + O2 点燃 2MgO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二)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1.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
3CO2 + 4Na xR + C(金刚石),则xR为 ( )
A、1,Na2CO3 B、2、Na2CO3 C、4、Na2CO3 D、2、Na2O2
2.根据反应3NO2 + H2O = 2HNO3 + X,推断X的化学式为 ( )
A、N2 B、NO C、N2O3 D、N2O5
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消减、平分
活动三、(三)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判断化学反应
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2:1:2 B.1:2:2
C.1:1:1 D.2:2:3
2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各类原子或分子数目,遵循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解题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化学方程式描述含义的相关注意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第4章 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2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相关应用;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3、掌握给信息写方程式
【学习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学习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和交流
【旧知回顾】:
1.写出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⑴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 ⑵氧化镁 、________
⑶四氧化三铁 、__________ ⑷双氧水 、________
⑸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_ ⑹氧化铜 、_________
⑺一氧化碳 、__________ ⑻水 、_______
2.计算:
2g的氢气燃烧至少要消耗______g的氧气。
12g的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___g的氧气,如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则需要___g的氧气?
【新知导学】:
1、求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式量
2H2 + O2点燃 2H2O
分子个数 ( ) ( ) ( )
式量 ( ) ( ) ( )
式量*系数 ( ) ( ) ( )
二、合作、研讨与交流
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例:2H2O 通电 2H2↑+ O2↑
说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练:2H2O2   MnO2 2H2O + O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2Mg + O2 点燃 2MgO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二)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未知物质的化学式
1.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
3CO2 + 4Na xR + C(金刚石),则xR为 ( )
A、1,Na2CO3 B、2、Na2CO3 C、4、Na2CO3 D、2、Na2O2
2.根据反应3NO2 + H2O = 2HNO3 + X,推断X的化学式为 ( )
A、N2 B、NO C、N2O3 D、N2O5
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消减、平分
活动三、(三)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判断化学反应
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2:1:2 B.1:2:2
C.1:1:1 D.2:2:3
2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各类原子或分子数目,遵循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解题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化学方程式描述含义的相关注意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在X + 2O2===CO2 + 2H2O的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
A CO B CH4 C CH3OH D C2H4
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为: X + 3 O2=== 2CO2 + 3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出X的化学式为: ( )
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
3.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课后训练】
1.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氮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其污染治理的反应原理之一为:2NO2+2NaOH ===== NaNO2 + NaNO3 + X,其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 ( )
A.NH3    B.H2O C.NO2    D.HNO3?
2.已知氨气也能还原氧化铜,其反应的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
A.N2H4 B.N2 C.N2O D.N2O4
3.物质R与水和氧气的反应为:2R+2H2O+7O2=2FeSO4+2H2SO4,推断R的化学式(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4.“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害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甲和丙都可能属于氧化物
C.甲和丁中黄色球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分子的个数比为1:2,则该物质是( )
A.CH4 B.C2H2 C.CH3OH D.C2H5OH
6.一定质量的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
A.CH4 B.C3H6 C.C2H5OH D.CH3OH
7.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ClO2的名称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2),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9.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化工厂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并将多余的氢气用于合成氨。请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甲烷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得CO、H2 ;
②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甲醇 ;
③ 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
11.美国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1)为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化学家Paul Sabatier提出CO2合成甲烷反应。 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温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M ( http: / / www.21cnjy.com )Pa下的水就是超临界水。用超临界水、空气氧化处理聚氯乙烯(C2H3Cl)n的反应中,生成两种无污染的氧化物 、 ___________(写化学式)和HCl。
姓名 成绩 .第4章 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学习过程】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学习过程】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C.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2.在4P+5O2点燃2P2O ( http: / / www.21cnjy.com )5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该方程式表示的质量意义是
【新知导学】:
1、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Mg :O2 :MgO= 。
(2)如果48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
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 。
(3)如果要得到40g氧化镁,则需要镁的质量为 ,
氧气的质量为 。
二、合作、研讨与交流
活动一、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例1: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 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
A.1:l B.2:1 C.5:l D.4:l
分析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难求的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等于____g。
例2.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0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活动二、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计算
例1:9克完全电解后能生成多少氢气和氧气?
例2: 28.7克氯酸钾完全分解能生成多少克氧气?
提示:氯酸钾中所有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所以氧气的质量等于氯酸钾中氧元素质量。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2、34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在反应2A+5B=2C+ ( http: / / www.21cnjy.com )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课后训练】
1.在反应3Fe+2O2 Fe3O4中,Fe、O2、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
A.3∶2∶1 B.56∶16∶232 C.56∶32∶232 D.168∶64∶232
2.有A物质36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4g B气体和气体C,这些C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量的D恰好完全化合,生成44g E,则参加反应的D的质量为 ( )
A.12g B.10g C.16g D.21g
3.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3CO2+3H2O。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C.X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5% D.反应中,X与O2的质量比为30∶32
4.在一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 g 未测 21 10 9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丁的相对分子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为2n,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系数比为 ( )
A.1∶2 B.2∶1 C.1∶3 D.1∶1
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0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X的质量为6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Q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Y与Q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后生成15gZ     D.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8、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A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3)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姓名 成绩 .化学方程式
课 题 4.3 化学方程式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2、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教学重点 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教学难点 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
教学方法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C.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2.在4P+5O2点燃2P2O5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该方程式表示的质量意义是
【新知导学】:
1、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Mg :O2 :MgO= 。
(2)如果48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
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 。
(3)如果要得到40g氧化镁,则需要镁的质量为 ,
氧气的质量为 。
二、合作、研讨与交流
活动一、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例1: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合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 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
A.1:l B.2:1 C.5:l D.4:l
分析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难求的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等于____g。
例2.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0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活动二、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计算
例1:9克完全电解后能生成多少氢气和氧气?
例2: 28.7克氯酸钾完全分解能生成多少克氧气?
提示:氯酸钾中所有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所以氧气的质量等于氯酸钾中氧元素质量。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
2、34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第4章 第三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4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原理;
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学习重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教材P.100.的例题,弄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式。交流下列问题:
⑴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
⑵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是否相同?
⑶已知量、未知量写在什么位置?
⑷解题过程中质量单位是怎样处理的?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与要求
小组合作: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下列问题(注意解题格式)
1.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22克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2. 加热分解15.8 g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所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相对原子质量: O-16, K-39, Mn-55)
活动二 有关混合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处理
小组讨论:某赤铁矿石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75%(杂质不含铁元素),则1 t 该赤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t,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t。工业上用CO来冶炼这种铁矿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2Fe+3CO2),则理论上可炼得纯铁 t。
自主导学:100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的二氧化碳?
3.H2、O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
A.2g 氢气和16g 氧气 B.4g 氢气和16g 氧气
C.2g 氢气和18g 氧气 D.无法确定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自学教材P.101“观察与思考”,找出两种计算方法依据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2.模仿练习:教材P.102第9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写出计算过程)
3、几种类型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1.实验室用13g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已知:Zn+H2SO4===ZnSO4+H2↑)
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2)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9g/L)
2.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课后训练】
1.点燃1g氢气,使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
A.2g B.8g C.9g D.18g
2.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5g氧化镁,则所消耗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 )
A.镁2g 、氧气3g B.镁3g 、氧气2g
C.镁1g 、氧气4g D.镁4g 、氧气1g
3.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的CO2的质量,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
反应物所含元素的种类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
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
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3Mg+N2====Mg3N2; 2Mg+O2====2MgO, 已知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 ( )
A.大于40g B.小于40g C.等于40g D.无法确定
5.两份相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CO和CO2时,所消耗的氧气
的质量比为 ( )
A. 1∶1 B.1∶2 C.3∶8 D.3∶4
6.加热15.8g高锰酸钾,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的成分是 ( )
A.K2MnO4和MnO2 B.KMnO4、K2MnO4和MnO2
C.KMnO4和MnO2 D.KMnO4和K2MnO4
7、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在高温条件下,硅通过如下反应制备: 若要得到112Kg的硅,则需要参加反应的四氯化硅(SiCl4)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8.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0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生成的氧气为 g。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9、高温加热10g碳酸钙,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
(1)若10g碳酸钙全部分解可产生多少克氧化钙
(2)实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多少克
10.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然后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样品的质量/g 滤渣的质量/g
第一次 3.4 0.3
第二次 3.6 0.4
第三次 5.0 0.5
(1)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 (结果精确到0.1%)。
(2)引起三次实验数据差异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3)若利用题(1)的结果,煅烧100t这种石灰石,理论上最多能得到氧化钙
多少吨 (结果精确到0.1t)
11.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的SO2最高浓度限值如左下表所示:
SO2最高浓度限值(单位mg·m-3)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0.15 0.50 0.70
为粗略地测定周围环境中的SO2含量,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按上图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碘(I2)1.27 mg 的碘溶液,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淀粉遇I2变蓝色),通过注射器抽气,使空气由导气管进入试管与碘溶液充分接触,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反应。已知二氧化硫与碘水的反应为:SO2+I2+2H2O==H2SO4+2HI。实验过程中进入试管内的空气的总体积为1000 L。请通过计算判断出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
姓名 成绩 .
+
二氧化锰
0 .5 g
过氧化氢溶液34 .0 g
剩余的混合物
33.7 g
至质量不再减轻化学方程式
课 题 4.3 化学方程式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原理;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 比较 归纳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教材P.107.的例题,弄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式。交流下列问题:
⑴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
⑵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是否相同?
⑶已知量、未知量写在什么位置?
⑷解题过程中质量单位是怎样处理的?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与要求
小组合作: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下列问题(注意解题格式)
1.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22克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2. 加热分解15.8 ( http: / / www.21cnjy.com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所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相对原子质量: O-16, K-39, Mn-55)
活动二 有关混合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处理
小组讨论:某赤铁矿石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75%(杂质不含铁元素),则1 t 该赤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t,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t。工业上用CO来冶炼这种铁矿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2Fe+3CO2),则理论上可炼得纯铁 t。
自主导学:100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的二氧化碳?
3.H2、O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
A.2g 氢气和16g 氧气 B.4g 氢气和16g 氧气
C.2g 氢气和18g氧气 D.无法确定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自学教材P.101“观察与思考”,找出两种计算方法依据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2.模仿练习:教材P.102第9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写出计算过程)
3、几种类型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