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1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查找课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引发质疑,深入读文
板书课题,直接导入:同学们,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在哪儿?
介绍背景: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比较艰苦。在这样的境况下,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文中,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适当介绍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词语,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提醒并训练学生养成自学生字词的好习惯。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小组里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个“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归纳概括。(这个“好的故事”指的是一个梦境。)引导学生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搁、综、澄、萍、藻、漾。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有困难。师生进行交流,教师强调“萍、藻”是上下结构,“搁、综、澄、漾”是左右结构。
教师相机进行示范。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投影展示,师生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说一说文中的“好的故事”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齐读:(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过渡:这是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这“好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意境。
深入探究,品词析句
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画出相关词语,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指导。(1)PPT出示重点语句: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引导学生抓住“一天云锦”“万颗奔星”体会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学习第5自然段。①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②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美丽,幽雅,有趣”?(澄碧清新的江南水乡,百花竞放的山野风光,勤劳朴实的农夫村妇,时聚时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鱼,诸影诸物,摇动,扩大,融和,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瑰丽多姿,令人爱恋。)③小结:这些文字正是对故乡绮丽风光的真实描写。④指导朗读。
感悟重点句: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①引导学生抓住“永是生动,永是展开,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来体会其有趣、幽雅。②指导朗读。③小结:动静结合,交相辉映,构成一篇“好的故事”。“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说明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驱散黑暗。
品悟第7自然段。
①自由读一读第7自然段,圈一圈“好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事物。(一丈红、大红花、斑红花、茅屋、狗、塔、村女、云。)
②说一说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好的故事”中的“美丽,幽雅,有趣”。(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人、事,体会其“美丽,幽雅,有趣”;抓住“忽而碎散”“全被拉长了”“退缩了”“碎散”“伸长”等词语体会画面中的变化之美及无限的趣味。)
③小结:作者运用了细腻的笔触,使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具体而优美,使人如临其境,表现出像古人所说的“如镜如图”的感觉,突出了“好的故事”美的特质。
④指导朗读。
配乐引读: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借助资料,深入阅读
结合背景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好的故事,再现这样的梦境呢?(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尽快来到的期望。)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
出示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读。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默读“阅读链接”中的相关资料,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抓住关键语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和追求,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鲁迅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生汇报,课件出示: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谈感受。
拓展练笔,积累运用
鲁迅的梦中有那么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是那样的“美丽,幽雅,有趣”。你的梦境中或心中幻想过这样美丽、有趣的事物吗?动笔写一段自己的梦境或心中所想的美妙景物吧。写时不妨借鉴一下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可以富于变化,突出色彩,传递细腻的美感。
学生动笔练写。
交流评议。
书写本课生字。
布置作业: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26好的故事
【作业设计】
完成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课在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品词析句,感受美好。
“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美好的梦境。在感受梦境中人和事的美丽、优雅、有趣时,我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文字和借助书中插图展开想象,来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品味梦境的有趣和神奇,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品词析句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对比阅读,引导质疑。
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直观地发现作者表达上的特点,提出“为何要花大量笔墨描绘江南水乡景致”的疑问,而这些疑问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文章深意,产生进一步读懂文章内容的内在需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3.借助资料,深入研读。
鲁迅先生的文章,如果没有相应资料辅助教学,学生是较难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的。所以,在学生充分质疑后,给学生补充必要的阅读材料,再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学生的疑问便会在阅读材料中悄然化解,文章的主旨以及鲁迅先生的写作目的即会跃然在学生眼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