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7-24 18: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读图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区域认知)
2、读图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正确选用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独有的动物大迁徙现象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
3、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专题地图;(地理实践力)
4、通过图文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的文化习俗和传统民居。(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选用地图分析动物大迁徙现象背后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位于 洲的 沙漠,这里以南的大陆是 种人的故乡,他们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二、自主探究
探究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读课本P60-61,完成任务。)
广州某动物园的斑马饲养员小陈,因工作表现优异,被派往斑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进行实地考察。请同学们读“图1 非洲地形图”和课本P61图8.26,完成以下填空题和选择题,帮助小陈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河流等地理事物。
图1 非洲地形图
1、读图,提取基本信息。
(1)纬度位置:(填空)
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 沙漠以 ,Ⅰ (纬线名称)穿过其中部,大部分地区位于Ⅱ (纬线名称)和Ⅲ (纬线名称)之间,属于 带。
(2)海陆位置:(选择题,点阵笔作答)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北以① 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西濒② ,东临③ ,沿岸最大的海湾是赤道附近的④ 。
A、大西洋 B、红海 C、印度洋 D、几内亚湾
(3)主要地形区:(选择题,点阵笔作答)
在此区域,中部有被赤道横贯中部的非洲最大盆地⑤ ,东南部有⑥ ,⑦ ,东部有被称为“非洲屋脊”的⑧ 。
A、南非高原 B、刚果盆地 C、东非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4)主要的河湖:(选择题,点阵笔作答)
在此区域,中部有流经热带雨林的大河⑨ ,东北部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⑩ 。
A、尼罗河 B、刚果河
2、析图,归纳总结地理位置信息和自然环境特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 (低/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 ,因此有“热带大陆”之称;此区域三面临 ,东临 洋,西濒 洋,海岸线 (曲折/平直);地势 高 低,地形以 为主;因此也有“高原大陆”之称。
三、合作探究
探究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动物大迁徙与其独特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陈到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非高原后,惊叹于山顶白雪皑皑、山腰草木繁盛、山麓雨林茂密的乞力马扎罗山。转头更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目瞪口呆——大量的角马、斑马、瞪羚在热带稀树草原上飞速狂奔。原来,小陈到达东非高原时正值7月底,恰逢东非角马、斑马等动物大迁徙时期。请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动物大迁徙视频介绍、书本P62-63活动题,完成小组探究任务。
材料一: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斑马等逐水草定期迁徙。图2是动物们们每年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之间来回迁徙的路线示意图。
图2
材料二:图3是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4是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以及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气候资料图。
图3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4
1、选图用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独有的动物大迁徙现象产生的原因。(点阵笔作答)
小组讨论:影响东非野生动物周年性迁徙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分析思路:(讨论过程写在小组记录员的答题卡上)
(1)分析图 (填写图的序号),可知每年8-10月动物们主要在 (填写国家名)的 国家公园活动,12月至-次年6月动物们主要在 (填写国家名)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活动;
(2)分析图 (填写图的序号),可知动物们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停留时,恰逢当地 较充足而水草肥美的时节,动物们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停留时,也是当地 较充足的时节,因此可知影响东非野生动物周年性迁徙的主要因素是 。
(3)分析图 (填写图的序号),得出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气候类型 (相同/不同),导致两地湿季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结合半球位置分析),进一步分析此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有 种,以 带气候为主;大致以 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其中 气候的分布最为广泛,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5)请根据以上内容,完整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动物大迁徙的过程及原因。
2、绘制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茅草屋的分布。(点阵笔作答)
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两国交界处,小陈看到了非洲最高峰、赤道上的雪山 山。
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小陈还看到了当地传统民居是 ,这些民居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 。除了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这类民居还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其他地方广泛分布,请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特点推测出此民居的可能分布区域,并自主设定图例,绘制其分布图。
【思维导图】
人种:以 种人为主;
位置:位于 带;撒哈拉沙漠以 ,东临 洋,西濒 洋;
地形:地形以 为主,地势 高, 低;
气候: 气候分布面积最广。
【达标检测】(点阵笔作答)
1、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地球伤疤”的是(   )
A.红海 B.刚果盆地 C.东非高原 D.东非大裂谷
2、撒哈拉以南非洲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热带沙漠
3、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其气候类型具有的分布规律是(   )
A.半环状 B.同心圆 C.南北对称 D.纵列分布
4、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北高南低 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热带大陆,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D.刚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众多基础建设工程中的蒙内铁路,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现代化铁路,此铁路线全部采用中国标准、技术和装备建造。蒙内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雨季土壤遇水易软化。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国。读图5,回答5-7题。
5. 蒙内铁路沿线设置多处桥梁式通道的主要原因是(   )
A.节约草地面积 B.解决冻土问题
C.穿过多处河流 D.保护野生动物
6、对图5横线上的内容补充正确的是(   )
A.①——热带雨林气候 B.②——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③——盆地 D.③——高原
7、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有: 。(多选)
A. 干季淡水缺乏; B. 位于板块张裂处(裂谷地带),地质条件复杂; C. 资金缺乏;
D. 冻土分布广泛; E. 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 F. 动物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