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和反思(一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和反思(一二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22:1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3.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交流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好方法。
2.理解一些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2.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玩游戏:诗词大串烧。
过渡: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词了,如果算上语文园地中的古诗,我们一共学习了9首古诗词。大家能说出这些诗词的题目吗?(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题名。)那么大家都会背了吗?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玩一个诗词大串烧游戏,看看大家能否把它们准确、流利地背诵下来。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
明确:古典诗词中的字词比较凝练,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所以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等途径来疏通字义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旧时茅店社林边”一句,“茅店”是什么?“社林”又是什么?如果不结合注释,我们是不理解的。
②通过想象去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边读边想边体会。
③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预设: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稍显欠缺,只能靠平时的积累。比如《江南春》一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学生对南朝崇尚佛教的历史不熟悉,那么就无法理解这句诗中的“忧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等知识。
(2)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过渡:欣赏诗词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法,但是却是比较实用、比较贴近我们认知的几种方法。我们接下来就结合学过的一首诗来交流一下吧!
①出示诗歌《过故人庄》,可引导学生翻回课本第14页,看看自己的笔记。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
3.师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赏诗词的好方法。
过渡:除了这几种方法,大家一定还有欣赏诗词的其他方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预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词已经学了不少,肯定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古诗词的方法,但让他们概括出来或许有些困难,教师可先让学生发言,再进行点拨、引导,最后总结出来。
4.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欣赏古诗词的其他方法。
(1)反复诵读。
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在反复的吟诵中,会突然意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应反复地读,在读中去悟。
(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去欣赏诗词。
预设:可结合学过的诗来谈,比如《宿建德江》一诗,虽然重在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但如果能结合孟浩然坎坷的经历,则更能体会出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再比如《春日》一诗,结合诗人的生活时代,可知诗人并未去过诗中提到的泗水,从而可知诗歌另有深意,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法。
(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标题有时可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4)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如送别诗中常用“柳”,表达思念常用“雁”“红豆”,表现志趣常用“竹”“兰”“梅”“菊”等。这也属于文化常识,但更具体。
(5)留心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则用黄、白这种凄清的色彩抒发了一种悲凉、衰老之感。
(6)寻找诗眼。有些诗中有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愁”“悲”“痛”“思”等。
小结: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深挖掘、不断探寻。所以,尽管我们刚才一起交流了这么多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但也只是皮毛而已,而每一首诗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能真心爱上古诗词,用心去倾听诗人的吟哦,用心去感受诗歌的意境,用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日积月累
1.教师出示诗句,学生齐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过渡: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读了不少古诗词,大家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那么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下面这些诗句,读完后请大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我给大家提示一下,这些诗句有一些共同点。大家开始读吧!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杜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王勃)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李白)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
2.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音:
“五行”的“行”读作xínɡ,不要误读作hánɡ。
“五音”中的“角”读作jué,不要误读作jiǎo。
3.请学生自行翻看词典,疏通字义。教师可出示相关图片,以助理解。
4.学生通过查看词典,找到更多用“五”来概括事物类别或种类的词语,依照课本中的例子进行概括,可以加以解释。
示例:
[五官]耳、目、口、鼻、舌 [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德]温、良、恭、俭、让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这是五种儒家经书)
小结:其实不仅仅是数字五,其他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从一到十,几乎涉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声、四体;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宫、九泉、九州……。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回顾学习诗词的几种方法。
(2)搜集更多关于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数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段的主要观点。
2.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根据提供的图片、文字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如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
2.学会提炼信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要点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一)
1.教师提示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词句段运用”第1小题。
导语:同学们,如果大家留意本单元的单元导读页上的文字,就会知道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就是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我们便多次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去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要把这种方法复习一下,大家都掌握得怎么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小题,可读出声,反复多读几遍。
2.同桌间互相交流,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3.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概括观点: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非常重要,它们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城市之肺”,改善着城市的居住环境。
4.结合更多实例,学习寻找关键句、通过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
(1)明确关键句的含义和类别。
(课件出示文字)
关键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引领性,在表达上常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出现,语言凝练。在形式上表现为总领句、总起句、评价句、过渡句、哲理句等。抓关键句是一个很重要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结合课内语段,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句概括主要观点。
语段一:(课本第11课《故宫博物院》第2自然段。)
语段二:(课本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第2自然段。)
预设:让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码,阅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这两个段落比较有代表性,学生找出关键句的难度不大。《故宫博物院》中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末,《夏天里的成长》中第2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首。
(3)结合本单元课文,体会寻找关键句的好方法——结合课题。
过渡: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和《青山不老》这两篇课文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课题即文章主题和中心的提炼,我们通过先看题目,再去找关键句会更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让我先把这两篇课文的课题写下来。
①板书课题,分别写在黑板的左右两边,以方便后来书写相应关键句。
②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寻找两篇课文中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句。
③汇报所找的句子,若不全面或有错误,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纠正。
明确:
?《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青山不老》: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预设:这里是要求学生结合课题寻找课文中的关键句,但要跟学生明确,课文中的关键句不止一句,可能每个自然段都会有一个关键句,通过数个关键句加以概括,我们便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二)
1.谈话引入。
过渡:同学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有自己乘坐公交车来上学的吗?(学生举手示意。)能跟大家说说你每天是怎么乘坐公交车的吗?请把乘车时间、路线跟大家说清楚。
预设:六年级的学生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并不是什么难事,肯定有学生每天独自乘坐公交车上学,让他给大家分享一下,能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而且肯定也有些学生没有自己一个人乘坐过公交车,听其他同学讲独自乘坐公交车的事,也能起到一些激励作用,鼓励他们也尝试独立出行。
2.阅读课本第2小题中的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重点信息。
(1)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关键词:“温泉镇”“早上九点以前”“宋家洼”。
(2)弄清小林同学的乘车要求,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要求:①从温泉镇到宋家洼;②早上九点以前到达。
3.采用排除法确定乘车方案。
(1)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读懂其中的信息。
(2)同桌交流共有几种乘车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汇报交流。
4.学生结合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说说乘坐公交车还需注意什么。
预设:除了注意首班车时间、末班车时间、选择最佳换乘方案外,还有一些细节在搭乘公交车时要注意的。学生们说完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小结。
示例:(1)注意去行和回行,不要坐反方向。注意站牌上的箭头指向,指向哪边就表示公交车去往哪个方向。
(2)有些公交车在某些站点会有去行无或回行无的情况,也就是去的时候停靠某站点,但回来的时候却不在这个站点停靠。
(3)看清公交车上的数字,不要上错车。比如618和678,588和568,在比较着急的时候很容易上错车。
(4)注意改线路通知。有时因某些特殊原因,会有改线路的情况,要注意相关的告示文字,若看到相关告示在上车时可询问司机。
(5)独自乘车时要注意安全,要把贵重物品看管好。
(6)注意车上的站点提示,不要坐过站。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不算多,却很实用。我们今天学的两个内容都与提炼信息有关,也就是抓住重点去解决问题。运用抓住关键句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我们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仅仅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对我们阅读课外书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能囫囵吞枣,不挑重点,一定要抓住重点的句子去读。阅读公交站牌看似简单,却也有不少学问呢!我们要多动动脑,仔细观察,就能更加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下次再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你们可以试着选择乘坐公交车,乘车方案则由大家来规划,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做好!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回顾寻找关键句的方法,试着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
(2)在交流选择公交车乘坐方案的基础上,可以交流乘坐地铁、火车的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抓住关键句 把握主要观点
提取重点信息 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反思】
本单元语文园地紧扣“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主题,围绕“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的内容。
1.回顾所学课文,梳理总结阅读方法。
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梳理小学阶段特别是本单元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如,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可以带着想象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蕴;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项内容时,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能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总结归纳方法,并拓展运用,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公交车是城里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学会选择合适、快捷的乘车方案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以课本为例,结合生活实际,能够依据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牌的重要信息,并借助两个泡泡框中的提示,引导学生关注选择乘车方案时要注意的问题,从而选出合适的乘车方案。教学中,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集中分析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明白,选择最佳乘车方案需要关注公交车的首发时间、所经站点、时长等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园地的教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要加强语文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