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4 17: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
第I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 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
C. 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 箪食(dān)
D. 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悔恨 海港 浑为一谈 B. 奥密 领悟 油然而生
C. 奇迹 苦恼 美不胜收 D. 灵魂 自毫 所作所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 她今天穿得很漂亮,简直让人美不胜收。
C.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 这与我们在平时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才几年不见,他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帅小伙了。
B.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C.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6.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鲁迅先生的 (填文章的体裁)集《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可以找到老师”这个观点的语句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语句是: , 。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 。
(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 。
(5)《〈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易逝、勉励弟子珍惜时光的语句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四、综合性学习
在教师节这一天,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请你仿照前两句,在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2) 为了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目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这则材料,你认为这则材料是否符合题目?请说明理由。 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五、名著阅读
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邈视。( )
(2)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
(3)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六、诗歌鉴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 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 ”“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子张》)
材料二
子列子①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②。关尹子曰:“知于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③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④之贤也,身之不肖⑤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吕氏春秋金译·季秋纪第九》)
【注释】①子列子:即列御寇,亦称列子。相传为先秦早期道家代表人物。②关尹子:名喜,与老子同时。道家人物。③所以:……的原因。④身:自己。⑤不肖:不成才,不正派。
(1)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用“/”标示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仁/在其中矣
C.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 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博学而笃志/笃行不怠 B. 身之贤也/贤哉,回也
C. 亦皆有以/静以修身
(3) 从材料一或材料二中任选一个画线句,结合语境用现代汉语翻译。
(4) 阅读材料,简要梳理孔子、子夏和材料二作者对学习中“思”的认识的各自侧重。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 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 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吗 ”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 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 ”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每处不超过四字)
有点尴尬 笑了 满怀歉意
(2).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
答:
(3).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
答:
(4).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轻人的资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长推荐之列的四名学生之一,你有何感受 (字数在60字左右)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山脚下的人
①27岁时,他从牧师转行去当画家,深信自己会在绘画艺术上有所成就。
②一天,他拿着自己的几幅临摹画作,去巴黎向一位知名的画家求教,希望他能指点一二。可一连去了好多次,对方都以他的作品太稚嫩,根本不具备绘画天赋为由拒绝给他指导,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③无奈之下,他只好守在这位画家的院门口,希望能在他出门时拦住他。
④终于,某天,画家果然被他等到了,“我对您的才华仰慕已久,请您务必花几分钟时间,指点一下我的作品。好吗?“说完,他便将自己的画双手奉上。
⑤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画家不但没有伸手去接画,反而以无比轻蔑的语气说道:“让我去看一个无名小卒的画,除了浪费我的时间外,没有任何意义。”
⑥对方的话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但他还是稳了稳情绪,然后微笑着说道:“如果把绘画艺术比作一座高山,那么现在的您无疑是站在山顶的那个人,而我则毫无疑问是站在山脚的那个,您若是朝下看我,自然觉得我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
⑦大画家听后哈哈大笑:“既然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知趣地离我远一点!”
他点了点头:“从下一刻起,我便会离您远远的。可是,难道你就不想知道山脚下的人看山上的人是怎样的感觉吗?”
⑧“什么感觉?高山仰止?”大画家得意地反问。
⑨“不,我在山脚朝上看您,同样也觉得您渺小无比。”他淡淡地答道。
⑩就在那位画家惊愕不己时,他接着说道:“人是不能永远站在山顶的,无论他站得多高,始终都是要下来的;而站在山脚的人,只要肯努力,也一定有登上山顶的一天,不是吗?”
后来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了绘画艺术的最高峰。不错,他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森特·梵高。
(1)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3) 自选角度赏析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最成功的一种写作手法并说明理由。
(4) 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的两个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九、作文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3.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1-7.ACBDCDA
二、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三、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1.示例:您不是航海家 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2.不符合,因为演讲活动的题目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五、(1)范爱农(2)衍太太 (3)寿镜吾先生
六、(1)重阳节 九日 登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七、1.A 2.C 3.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列子回去再练习 三年。
4.孔子:学习和思考要相互结合,这样才不会迷惑不解。
子夏:广泛地学习,并且要思考当下的问题,要学以致用。
材料二作者认为学习中,思考要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新的技能。
八、(1)慌乱 沉默 坚定
(2).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考不及格的贫困生(或:调皮捣蛋,天真无邪,心里编织着最美丽梦想的贫困生)。
(3).独自走路上山;不要欢迎仪式;不要捐赠仪式;抓阄决定资助对象;向没受到资助的贫困生表示歉意。(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4).示例:我会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万分感激资助我的年轻人。命运如此眷顾我,我一定化感动为行动,认真学习,以此回报捐助者,回报社会,并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1.梵高年轻时拿着作品向一位知名画家求教,遭到画家拒绝和羞辱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艺术顶峰。
2.①谦虚好学的人。从梵高多次主动向知名画家求教可以看出;②自信坚毅的人。从梵高和画家的对话以及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攀上艺术高峰可以看出;③不卑不亢的人。从梵高冷静沉着地应对画家的拒绝和羞辱可以看出。
3.塑造画家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不可一世、傲慢无礼;塑造梵高主要通过对比手法和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自信坚毅、不卑不亢。
4.人与人的差别,不是体现在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而在于其内在的品格。修养差的人,即便站得再高,也得不到人们永久的称颂;而修养高的人,即便站在最低的山脚,也不会被遗忘。
九、 记住这一天
一个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又是在门外,一个模糊的身影伴随着一阵阵敲门声
“对不起,能请您把音量调低些吗 ”爸爸低头哈腰地对四楼的邻居说道。“呃好吧!”还没说完,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呼!”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风景”,一个六号楼居民人人皆知的画面。因为,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五楼的这位父亲都会来请求邻居们不要发出声响去影响我——一个为中考“奋战”的学生。
但是,天知道,这哪有不发出声响的理由 暂且不论六楼张大妈用洗衣机发出的“嗡嗡”声,就算是四楼小吴放的摇滚乐都足以让我不能安心做作业了。
“唉,实在太有影响了!今天再去说一声吧!”爸爸还没等那“乐章”开始奏响,就已经思忖着去和邻居们说了。“爸,你就别去了,人家凭什么就听你的啊 ”屋内的我听到爸爸的抱怨,心中就如同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冲出去对他说道。
“不行!”爸爸根本不听我的劝说,直冲出家门。
我趴在窗口,不忍又不住地看着这一时刻的场景:一个年过半百的父亲将要为他的女儿付出他的尊严!
一只手举起来了, 当我正准备“享受”几分钟的噪音时,忽然地,声音消失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六号楼在此刻,回到了“万籁此俱寂”的场面。
这一天,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父亲的爱让我难以忘却,然而,邻居们的安静让我更为感动。“风景”消失了吗 不,以前的“风景”正渐渐潜入夜的踪迹,如今,那一天的寂静却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我在心中铭记着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刻,记住身边所有人的爱。因为这一天中蕴含着父亲的爱,蕴含着邻居的理解与关切,更蕴含着我对“爱”这一名词的用心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