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随堂小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随堂小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4 21:5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
②废除了剥削制度
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2.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3.我国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
4.它是“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做出的安排”。这说明“它”(  )
A.缺乏时代创新性 B.尊重民族特色
C.延续了封建体制 D.不利于制度统一
5.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  )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评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7.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8.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A.成为中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与时俱进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9.周恩来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体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联邦国家”“若实现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是不利的。”这是在分析(  )
A.中苏两国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10.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按照此精神,上海市在1980年发布公告,同意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开斋节”放假,并保障油、面的供应。这反映了(  )
A.上海率先推行少数民族节日放假政策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C.各地应该优先保障少数民族过节物资
D.上海改革开放推动其民族政策的转变
11.如表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部分)。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
时间 发展进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
C.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D.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
12.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
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中共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
②废除了剥削制度
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B
2.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答案】A
3.我国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
【答案】C
4.它是“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做出的安排”。这说明“它”(  )
A.缺乏时代创新性 B.尊重民族特色
C.延续了封建体制 D.不利于制度统一
【答案】B
5.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  )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
【答案】B
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评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贯彻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A
7.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答案】A
8.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A.成为中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与时俱进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答案】B
9.周恩来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体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联邦国家”“若实现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是不利的。”这是在分析(  )
A.中苏两国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答案】C
10.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民族节日放假办法,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按照此精神,上海市在1980年发布公告,同意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开斋节”放假,并保障油、面的供应。这反映了(  )
A.上海率先推行少数民族节日放假政策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
C.各地应该优先保障少数民族过节物资
D.上海改革开放推动其民族政策的转变
【答案】B
11.如表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部分)。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
时间 发展进程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
C.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D.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
【答案】C
12.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这一观点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开创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
C.照搬了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中共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参考答案:(1)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2)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