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 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一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 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
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 ——伏尔泰
这个“地球上的头等大事”是什么事
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说它是“地球上的头等大事”
答:探寻新航路
因为它改变了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的局面
文艺复兴是“ 发现了人”的壮举;
探寻新航路(地理大发现)被称为是“发现了世界”的壮举。
旧航路:指传统的联系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商路,其中最主要 的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欧
君士埠宁
安条克
巴格达
洲州 表力加
卡 里 库 特
印 度
沙州
京
杭 州
州
鹿 加
亚
北
广
洋
1 4 世 纪 前 后 欧 亚 的 三 要 商 路
非
新 航 路 :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 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统称为新 航路。
西欧人为什么要探寻新航路 有哪些原因和条件 率先探寻新航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探寻新航路的伟大航海家及其线路和成就 探寻新航路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
问题 · 思考: · ·
学习思考:
材料解读: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 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 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 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 制更为精准的地图和海围。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 术,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摘编自弗兰克 ·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①追逐财富是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动因;
②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欧洲人勇于探索,敢于 冒险的精神;
③造船技术的提高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必要条件。
学习思考:
材料一: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 咨 大 二 出
城, 本,原商因品:经欧汶洲 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属于
热。 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 新的贸易市场。
材料二: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控除
口,而黄金提供动客 因:《马可 · 彼罗 分
原
”
王
增
的国
速
欧
迅
西
镇
是
现
材料四:1453年直向,接原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
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方有重要商道 句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人
P 简 直 是
绘 , 激 起 欧 人 只 业 农 印 … 间
世介 , 冒 险 家 的 乐 园。——《 马 可 波的
细亚以及克里木等 。不但帝
材料三:东方是 一个灿烂辉煌的
1、探寻新航路的原因追 逐财富的渴望十传播基督教的理想
经济根源(根本原因):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
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新生资产阶级对财富的渴求)
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前有意大利和阿拉伯人对东西方贸易的 垄断,后有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贸易商路的阻碍;
社会因素:《马可 ·波罗行纪》对东方国家的描绘,激起欧洲人 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马可· 波罗行纪》的刺激)
思想因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激发了欧洲人勇于探
索,敢于冒险的精神。
探寻新航路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探寻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①地球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②造船技术的提高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如指南针的航海应用等)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提供财力、人力...)
④航海家们的勇于探索
1515年,麦哲伦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申请
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因葡萄 牙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
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道了。1517年10月麦哲 伦来到了西班牙受到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接 见,麦哲伦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请求,得到了支 持。1519年,麦哲伦组织了一支五艘船组成 的船队,以特里尼达号为旗舰,另外还有圣安 东尼奥号、康塞普逊号、维多利亚号和圣地亚 哥号,随行船员达265人。麦哲伦在1519年一 1522年9月,率领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中。
时 间 人物 国别 航 线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到达好望角 葡萄牙王室 1492 哥伦布 意大利 向西:发现美洲新大陆 (西班牙王室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葡萄牙王室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向西:完成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
思考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 表哪位航海家的航海成就
思考2:率先探寻新航路的是哪 两个国家
思考3:结合材料,说说找到通 往东方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谁
① 哥伦 布
④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②迪亚士
②
史料解读:1492年10月12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美国、巴 西、哥伦比亚等十几个国家把这一天或这一天前后定为美洲发现 日——哥伦布日,予以纪念。哥伦布此行虽然没有找到大量的黄 金,却发现了美洲所独有的农作物,玉米、土豆、甘薯和烟草等 为了庆祝这个重要的一天,西班牙则定其为国庆节。而拉美民众 纷纷抗议,要求为“哥伦布日”更名为“土著人民抵抗日”。
思考: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给美洲带来了什么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哥伦布
①给印第安人带来殖民历史的灾难;
②客观上推动了欧洲文明的传播及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密切了美洲大陆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一 个整体。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1)要招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2)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3) 要注意史论结合。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 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 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材料一、麦哲伦船队,历经1080个日夜,17000公里航程,出发时 260人,生还者18人。
材料二、1520年11月28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 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 干 ,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 的黄水。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 取下来吃了。——摘自皮加费塔(麦哲伦的同伴)在航海日记
阅读上面材料,说说你从这些航海人物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品质
航海家们在探寻新航路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开拓进取、不畏
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还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材料一:“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欧洲大西 洋沿岸的里斯本等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殖民者利用掠夺的财 富发展国内经济,促使殖民国家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材料二: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 欧洲 毛织品 美洲
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
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
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白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亚洲 伦 布 大 交 换 非洲
①欧美亚非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 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②使得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欧洲的经贸中心由地中海 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 必修Ⅱ》
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
为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使欧洲大西洋沿岸 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
欧洲近代的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带 来了近代西方文明,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社会历史的发展。
对世界的影响:
①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世 界各地物种和文化的交流(哥伦布大交换)。
郑和下西洋
开辟新航路
年代 15世纪初
15世纪末至16世纪
规模 规模大
规模小
目 的 为了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往
为了追求财富
影响 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思考题: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比较
伦布探寻新 航 路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并不比欧洲晚,航海造船技术也是欧洲 人不可比拟的。但随着禁海令的颁布,不但官方贸易戛然而止,民间海外贸 易也被扼杀,中国彻底错过了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良机,彻底地放弃了海权。 与此同时,欧洲人则抓住了大航海的历史机遇。凭借着对财富的渴望,开始 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如果说,中国航海之风刮过世界南洋之时,世界还 是一个东方化的世界,那么,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航海之风留下的则是一 个西方化的世界。
近代历史早已证明:海权维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 握了世界的命运。
认识与启示:
①要顺应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
②要善于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
③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
课后思考:
(2022年安徽中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海船敢于、也有条件驶入大洋深处。 此外,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使许多人坚信从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能抵 达东方。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 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交通科技条件。(4分)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 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 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 %,1913年则缩小到了30%。
——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 的科技原因,并简析交通科技对世界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