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力
课堂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
定义:手拿铅笔, 施加了力,铅笔受到了 ;人搬桌子, 施加了力, 受到了 ,牛拉车, 施加了力, 受到了力。
总结:力是 对 的作用,前一个物体叫做 ;后一个物体叫做 。
判断: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 )
不相接触的物体间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 举例: 。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
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举例: 。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举例 。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吗?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有关。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
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
活动一: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总结:力的 、 和 叫做力的三要素
知识点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表示力的大小;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
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画出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二: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观察现象。
看到了 。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以上说法都不对
随堂练习
1.下列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小明轻轻地用力将门推开 B.足球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C.汽车刹车后缓缓停下 D.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下列单位中,属于力的国际单位的是( )
A.米(m) B.摄氏度(℃) C.千克(kg) D.牛顿(N)
4.如图是四种动物的运动,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
A.甲图,海葵依附寄居蟹移动 B.乙图,乌贼向前喷水后退
C.丙图,企鹅用翅膀划水前进 D.丁图,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5.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
B.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
C.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D.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6.人游泳时脚和手向后划水,人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
7.打羽毛球时用球拍击打飞过来的羽毛球,球对球拍的力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 ,球拍对球的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改变羽毛球的 ,又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小明轻轻地用力将门推开,门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足球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足球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汽车刹车后缓缓停下在力的作用下,汽车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跳板在了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力不可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靠墙自然站立的人,虽然与墙壁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例如地球对树上苹果的作用,故B正确;
C.有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同时也有受力物体,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在物理学中,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物理学中,摄氏度是温度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物理学中,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在物理学中,牛顿是力的基本单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详解】A.图甲中,海葵依附寄居蟹移动,则两者没有相对位置变化,是静止的,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符合题意;
B.乌贼向前喷水,受到水向后的作用力而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企鹅向后划水,受到水向前的作用力而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母向下喷水,受到水向上的作用力而上升,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撑杆被运动员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拉弹簧,弹簧被拉长,是形状发生变化,与运动状态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
D.壁虎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状态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水 相互
【详解】[1][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人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 形状 运动状态 相互
【详解】[1]当用球拍击打飞过来的羽毛球时,球会对球拍施加一个力。这个力作用在球拍上,会使球拍发生形变,即改变了球拍的形状。因此,球对球拍的力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2]球拍在受到球的作用力后,也会通过其反作用力对球施加一个力。这个力主要作用在球上,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球被击打后飞向不同的方向。因此,球拍对球的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改变羽毛球的运动状态。
[3]这个现象还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当球对球拍施加一个力时,球拍也会对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这两个力是同时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