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鱼峰区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2023·柳北模拟)垃圾分类是绿色新时尚。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可归为( )
A.有害垃圾 B.厨余垃圾 C.可回收物 D.其他垃圾
【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都对人体有害可归为有害垃圾;
故答案为:A。
【分析】汞有毒。
2.(2023·柳北模拟)“天宫课堂”真奇妙,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球实验 B.太空转身
C.宇航员的呼吸 D.无线电波通讯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水球实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答案错误;
B、太空转身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答案错误;
C、呼吸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答案正确;
D、无线电波通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3.(2023·柳北模拟)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此图标是爆炸性物质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A错误;
B.此图标是禁止烟火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B错误;
C.此图标是节水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无关,故C正确;
D.此图标是当心火灾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标识所代表的含义,要牢记和区分这些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实验室,要认真对待。
4.(2023·柳北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取块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A答案错误;
B、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煽动闻气味。B答案正确;
C、取用块状固体的操作是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起来。C答案错误;
D、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分析;
B、根据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取用块状固体的操作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分析。
5.(2023·柳北模拟)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氧气
【答案】B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分析。
6.(2023·柳北模拟)元素“Cu”的名称是( )
A.铜 B.硅 C.钙 D.碳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Cu”的名称是铜。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分析。
7.(2023·柳北模拟)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
A.锌 B.铁 C.碘 D.钙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碘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碘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分析。
8.(2023·柳北模拟)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1 C.+2 D.+4
【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4。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9.(2023·柳北模拟)每年的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
C.面粉加工厂内,无需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有触电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B、高层楼房着火时,电路容易损坏,乘坐电梯逃离,容易被困电梯内,产生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C、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面粉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的过高过密,以防发生危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一下,隔绝氧气或空气,据此分析
10.(2023·柳北模拟)柳州螺蛳粉中主要含有:米粉、酸笋、豆角、青菜、红油等。为均衡营养,食用螺蛳粉的同时,建议补充的营养素为(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米粉提供了糖类,酸笋,豆角,青菜提供了维生素,红油提供了油脂,食用螺蛳粉的同时还建议补充蛋白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分析。
11.(2023·柳北模拟)高纯度硅(Si)是现代电子信息工业的关键材料,其中一个生产环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
12.(2023·柳北模拟)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溶于水且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氯化钠 B.酒精 C.铜 D.氢气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溶于水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A答案正确;
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溶于水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答案错误;
C、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C答案错误;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13.(2023·柳北模拟)下列物品的用途,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铜导线 B.保险丝 C.铁锅 D.铝合金门窗
【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铜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保险丝利用熔点低,铁质炒菜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铝合金门窗是利用了质轻、耐腐蚀等性质;,故选: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所以可以根据铁的用途,分析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14.(2023·柳北模拟)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易倒伏,应该施用下列哪种肥料(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 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说明植物缺氮元素,易倒伏,说明茎秆细弱,植物缺钾元素,则应补充同时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的化肥,即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叶子发黄,说明植物缺氮元素,易倒伏,说明茎秆细弱,植物缺钾元素分析。
15.(2023·柳北模拟)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式、俗称、所属物质类别不一致的是( )
A.、苏打、盐
B.、小苏打、盐
C.NaOH、火碱、碱
D.CaO、熟石灰、氧化物
【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碳酸钠俗称苏打,属于盐类物质。A答案正确;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属于盐类物质。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属于碱。C答案正确;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属于氧化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分析。
16.(2023·柳北模拟)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氧气可以燃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过程
D.人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氧气的含量越多越好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A答案错误;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B答案错误;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C答案正确;
D、氧气能供给呼吸,但不是越多越好。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分析;
D、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
17.(2023·柳北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适量的粉末,过滤
B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C 除去CaO中的 加入足量水溶解,再过滤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铁锈,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会引入新的杂质,不能用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的方法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氯化氢。A答案错误;
B、铁丝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铁丝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通过该实验可以探究铁,铜、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B答案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用加入足量水的方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C答案错误;
D、稀盐酸与稀硫酸都会与铁锈发生反应,不能用加入少量铁锈的方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加入碳酸钠会引入新的杂质分析;
B、根据铁丝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铁丝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D、根据稀盐酸与稀硫酸都会与铁锈发生反应分析。
18.(2023·柳北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t1℃时,向7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0g水,所得溶液 乙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A答案错误;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甲中含有少量的乙,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答案错误;
C、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中有溶质析出,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答案错误;
D、t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向7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0g水,所得溶液 乙中溶质质量分数为。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B、根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分析;
C、根据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中有溶质析出,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D、根据t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分析。
19.(2023·柳北模拟)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B.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时取用的A、B质量可能相等
D.M点时,参加反应的A、C两种金属质量相等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A答案正确;
B、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答案正确;
C、由于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刚开始反应的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几乎无氢气产生,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铝对应的气压变化,实验时取用的镁和铝质量可能相等。C答案正确;
D、镁对应的是曲线A,铝对应的是曲线B,则锌对应的是曲线C,
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和锌的质量不等。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分析;
B、根据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分析;
C、根据由于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刚开始反应的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几乎无氢气产生,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铝对应的气压变化,实验时取用的镁和铝质量可能相等分析;
D、根据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和锌的质量不等分析。
20.(2023·柳北模拟)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若,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后,C的质量范围是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若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为5g,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答案正确;
B、若D物质为30g时,反应生成的D物质的质量为30g-5g=25g,D为生成物,则反应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为15g+15g-25g=5g,因此C物质也是生成物,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B答案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g-0g):(20g-5g)=1:1。C答案正确;
D、反应后C、D的质量和为45g,若C为反应物,则反应后C的质量可以为零,若D为反应物,且反应后质量为零时,则反应后C的质量可以为45g,因此反应后c的质量范围为。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析,A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5g,B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5g,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分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2023·柳北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元素 ;
(2)氢离子 ;
(3)二氧化氮 ;
(4)3个钙原子 ;
(5)碳酸根离子 。
【答案】(1)S
(2)H+
(3)NO2
(4)3Ca
(5)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硫元素表示为S;
(2)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氢离子表示为H+ ;
(3)用化学式表示物质,二氧化氮表示为NO2 ;
(4)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三个钙原子表示为3Ca;
(5)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分析】(1)根据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分析;
(2)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
(3)根据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分析;
(4)根据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
(5)根据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
22.(2023·柳北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肥皂水 ②明矾 ③生石灰 ④空气 ⑤石墨
(1)可用作絮凝剂的是 。
(2)可用作电极的是 。
(3)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可用于工业制氧的是 。
(5)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
【答案】(1)②
(2)⑤
(3)①
(4)④
(5)③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明矾能吸附悬浮物杂质,常用作絮凝剂;
(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3)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
(4)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工业常用空气制氧气;
(5)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常用作干燥剂。
【分析】(1)根据明矾能吸附悬浮物杂质分析;
(2)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
(3)根据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分析;
(4)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分析;
(5)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分析。
23.(2023·柳北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活性炭具有 的性质,制成冰箱除味剂。
(2)某矿泉水瓶标签标示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g/100mL)如下:钙≥400、铜≥3......。这里的钙、钾是指 (选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 。
(4)不粘锅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该物质属于 (选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5)冬天在室内“围炉煮茶”,若炭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引发中毒,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吸附性(专有名词错别字不给分)
(2)元素
(3)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4)合成材料
(5)2C+O22CO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元素;
(3)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4)聚四氟乙烯属于合成材料;
(5)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4)根据聚四氟乙烯属于合成材料分析;
(5)根据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分析。
24.(2023·柳北模拟)“科技梦”助推“中国梦”,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1)经检测,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舱外航天服硬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软体部分采用聚氨酯涂层的纺织材料。外衣表面的铝合金硬度与纯铝相比更 (填“大”或“小”)。
(3)中国空间站航天员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可以 (填“升高“或“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答案】(1)混合物
(2)大
(3);降低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该月球样品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分析】(1)根据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分析;
(2)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分析。
25.(2023·柳北模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可燃冰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能源,我国是全球首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试采可燃冰的产品中99.5%成分是甲烷。据推断,在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储量至少达800亿吨。近目,中国科大熊宇杰/龙冉团队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光催化甲烷卤化技术,在仅利用光照、甲烷和海水的条件下进行卤代甲烷合成,进而以串联反应实现了甲醇和药物中间体的高效合成,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1)可燃冰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开采海底的可燃冰,利用了金刚石 的物理性质。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室温下,充分燃烧1g可燃冰和1g煤,产生的CO2的质量及释放的热量对比如上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有 (写出1点即可)。
【答案】(1)不可再生
(2)硬度大
(3)
(4)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或 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有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或 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分析】(1)根据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2)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或 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分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2023·柳北模拟)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按 (填字母序号)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最外层电子数
(2)表中17号元素属于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如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锶元素与第三周期的 (写元素符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a
(2)非金属;35.45;得到
(3)5;Mg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按质子数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
故答案为:A。
(2)17号为氯元素,带气质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第三周期镁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按质子数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分析;
(2)根据17号为氯元素,带气质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分析;
(3)根据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
27.(2023·柳北模拟)过氧化钙()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化合物,能杀菌消毒,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为原料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高达90%)为原料制得。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搅拌”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方法2中,向鸡蛋壳煅烧后的固体中加入水和过氧化氢,也能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温度过高除了会使氨水挥发外,还会 ;
(4) “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①增大接触面②加快速率 ③反应更充分,三个点写完整才给分);NH4Cl
(2)CaO+H2O2+7H2O=CaO2·8H2O
(3)使过氧化钙分解
(4)方法2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1)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搅拌”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铵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也是其他反应中的反应物,可以循环利用;
(2)氧化钙和过氧化氢与水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8H2O ;
(3)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温度过高除了会使氨水挥发外,还会使过氧化钙分解;
(4)方法2发生的是化合反应,能使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预期的最终产物,所以方法2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分析】(1)根据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过氧化氢与水反应生成分析;
(3)根据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分析;
(4)根据“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2023·柳北模拟)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D、B当中的 (填装置字母)。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
(4)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填导管口编号)处进入
【答案】(1)集气瓶MO
(2);C
(3);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写完整才给分)
(4)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水不要排尽;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F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内装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从长管c端进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途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分析;
(3)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9.(2023·柳北模拟)2023年4月9日,2023柳州马拉松比赛激情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近2万人汇聚在独特的紫荆花环江赛道,整座城市的体育热情被马拉松赛点燃。比赛准备中,医务人员为运动员们准备了一种俗称“嗅盐”的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的药--复方氯乙烷喷雾剂,该药可让意外昏迷的运动员快速恢复意识。同学们对这一系列急救措施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止痛喷雾
【查阅资料1】
Ⅰ.受伤后,向伤处喷复方氯乙烷喷雾至有一层薄的雪霜,对局部进行麻醉降温。该方法属于应急的处理方法,不能起治疗作用。严重外伤需及时送医处理。
Ⅱ.常温、常压下氯乙烷(C2H5Cl)的沸点为12.3℃,通过高压将它液化后灌装在喷筒内。
Ⅲ.氯乙烷极易燃烧,燃烧时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讨论交流】
(1)将复方氯乙烷喷雾喷在伤处,利用氯乙烷 (选填“液化”或“汽化”)吸热,造成皮肤快速冷冻,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而停止出血,同时使人感觉不到疼痛。
(2)储存氯乙烷时应注意 。(填任意1点)
(3)任务二:“嗅盐”中的盐类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2】
Ⅰ.“嗅盐”在碱性条件下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Ⅱ.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共同完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嗅盐”与 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有较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产生 “嗅盐”中含有
②取少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嗅盐”中含有
(4)【实验结论】“嗅盐”中的盐是碳酸铵。
【提出质疑】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他在上述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取少量“嗅盐”溶于水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溶液,当观察到白色沉淀时,才能确认甲同学的结论。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的可能性。乙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任务三:能量补充问题
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能量,马 产品名:*葡萄糖补水液拉松比赛每隔一段距离会设有能量补给站。如果一个运动员途中补充了一瓶250mL的葡萄糖补水液(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能放出约16kJ的能量,理论上他能获得的能量为 kJ。
【答案】(1)汽化
(2)置于冷处保存,远离明火(合理即可,写任意1点均给分)
(3)熟石灰或Ca(OH)2 (合理即可);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
(4)CaCl2;CaCl2+(NH4)2CO3=CaCO3↓+2NH4Cl
(5)200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受伤后,向伤处喷复方氯乙烷喷雾至有一层薄的雪霜,对局部进行麻醉降温。将复方氯乙烷喷雾喷在伤处,利用氯乙烷汽化吸热,造成皮肤快速冷冻,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而停止出血,同时使人感觉不到疼痛;
(2)氯乙烷极易燃烧,燃烧时有氯化氢气体生成,保存氯乙烷时应注意置于冷处保存,远离明火;
(3)“嗅盐”在碱性条件下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将嗅盐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能闻到有较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嗅盐中含有铵根离子;
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在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4)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嗅盐”溶于水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化钙溶液,当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时,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溴盐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H4)2CO3=CaCO3↓+2NH4Cl ;
(5)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能放出约16kJ的能量,理论上他能获得的能量为.
【分析】(1)根据向伤处喷复方氯乙烷喷雾至有一层薄的雪霜,对局部进行麻醉降温分析;
(2)根据氯乙烷极易燃烧,燃烧时有氯化氢气体生成分析;
(3)根据“嗅盐”在碱性条件下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分析;
(4)根据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分析;
(5)根据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能放出约16kJ的能量,商品标签分析。
五、计算题(6分)
30.(2023·柳北模拟)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用该牙膏的摩擦剂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假设产生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0%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反应变化,则二氧化碳的质量=15g+73g-83.6g=4.4g;
【分析】根据反应后物质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从而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鱼峰区2023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2023·柳北模拟)垃圾分类是绿色新时尚。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可归为( )
A.有害垃圾 B.厨余垃圾 C.可回收物 D.其他垃圾
2.(2023·柳北模拟)“天宫课堂”真奇妙,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球实验 B.太空转身
C.宇航员的呼吸 D.无线电波通讯
3.(2023·柳北模拟)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4.(2023·柳北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取块状固体 D.稀释浓硫酸
5.(2023·柳北模拟)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氧气
6.(2023·柳北模拟)元素“Cu”的名称是( )
A.铜 B.硅 C.钙 D.碳
7.(2023·柳北模拟)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是( )
A.锌 B.铁 C.碘 D.钙
8.(2023·柳北模拟)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1 C.+2 D.+4
9.(2023·柳北模拟)每年的 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
C.面粉加工厂内,无需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10.(2023·柳北模拟)柳州螺蛳粉中主要含有:米粉、酸笋、豆角、青菜、红油等。为均衡营养,食用螺蛳粉的同时,建议补充的营养素为(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11.(2023·柳北模拟)高纯度硅(Si)是现代电子信息工业的关键材料,其中一个生产环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
12.(2023·柳北模拟)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溶于水且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
A.氯化钠 B.酒精 C.铜 D.氢气
13.(2023·柳北模拟)下列物品的用途,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
A.铜导线 B.保险丝 C.铁锅 D.铝合金门窗
14.(2023·柳北模拟)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易倒伏,应该施用下列哪种肥料( )
A. B. C. D.
15.(2023·柳北模拟)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式、俗称、所属物质类别不一致的是( )
A.、苏打、盐
B.、小苏打、盐
C.NaOH、火碱、碱
D.CaO、熟石灰、氧化物
16.(2023·柳北模拟)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氧气可以燃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过程
D.人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氧气的含量越多越好
17.(2023·柳北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适量的粉末,过滤
B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C 除去CaO中的 加入足量水溶解,再过滤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铁锈,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8.(2023·柳北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t1℃时,向7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0g水,所得溶液 乙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9.(2023·柳北模拟)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B.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时取用的A、B质量可能相等
D.M点时,参加反应的A、C两种金属质量相等
20.(2023·柳北模拟)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若,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后,C的质量范围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2023·柳北模拟)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元素 ;
(2)氢离子 ;
(3)二氧化氮 ;
(4)3个钙原子 ;
(5)碳酸根离子 。
22.(2023·柳北模拟)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肥皂水 ②明矾 ③生石灰 ④空气 ⑤石墨
(1)可用作絮凝剂的是 。
(2)可用作电极的是 。
(3)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可用于工业制氧的是 。
(5)可用作干燥剂的是 。
23.(2023·柳北模拟)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活性炭具有 的性质,制成冰箱除味剂。
(2)某矿泉水瓶标签标示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g/100mL)如下:钙≥400、铜≥3......。这里的钙、钾是指 (选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 。
(4)不粘锅内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该物质属于 (选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5)冬天在室内“围炉煮茶”,若炭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引发中毒,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4.(2023·柳北模拟)“科技梦”助推“中国梦”,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
(1)经检测,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舱外航天服硬体部分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软体部分采用聚氨酯涂层的纺织材料。外衣表面的铝合金硬度与纯铝相比更 (填“大”或“小”)。
(3)中国空间站航天员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可以 (填“升高“或“降低”)舱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25.(2023·柳北模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可燃冰是一种重要的储备能源,我国是全球首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试采可燃冰的产品中99.5%成分是甲烷。据推断,在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储量至少达800亿吨。近目,中国科大熊宇杰/龙冉团队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光催化甲烷卤化技术,在仅利用光照、甲烷和海水的条件下进行卤代甲烷合成,进而以串联反应实现了甲醇和药物中间体的高效合成,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1)可燃冰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开采海底的可燃冰,利用了金刚石 的物理性质。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室温下,充分燃烧1g可燃冰和1g煤,产生的CO2的质量及释放的热量对比如上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有 (写出1点即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2023·柳北模拟)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是按 (填字母序号)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最外层电子数
(2)表中17号元素属于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如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锶元素与第三周期的 (写元素符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27.(2023·柳北模拟)过氧化钙()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化合物,能杀菌消毒,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为原料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方法2:由鸡蛋壳(含高达90%)为原料制得。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搅拌”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2)方法2中,向鸡蛋壳煅烧后的固体中加入水和过氧化氢,也能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温度过高除了会使氨水挥发外,还会 ;
(4) “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2023·柳北模拟)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D、B当中的 (填装置字母)。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
(4)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 (填导管口编号)处进入
29.(2023·柳北模拟)2023年4月9日,2023柳州马拉松比赛激情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近2万人汇聚在独特的紫荆花环江赛道,整座城市的体育热情被马拉松赛点燃。比赛准备中,医务人员为运动员们准备了一种俗称“嗅盐”的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的药--复方氯乙烷喷雾剂,该药可让意外昏迷的运动员快速恢复意识。同学们对这一系列急救措施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止痛喷雾
【查阅资料1】
Ⅰ.受伤后,向伤处喷复方氯乙烷喷雾至有一层薄的雪霜,对局部进行麻醉降温。该方法属于应急的处理方法,不能起治疗作用。严重外伤需及时送医处理。
Ⅱ.常温、常压下氯乙烷(C2H5Cl)的沸点为12.3℃,通过高压将它液化后灌装在喷筒内。
Ⅲ.氯乙烷极易燃烧,燃烧时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讨论交流】
(1)将复方氯乙烷喷雾喷在伤处,利用氯乙烷 (选填“液化”或“汽化”)吸热,造成皮肤快速冷冻,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而停止出血,同时使人感觉不到疼痛。
(2)储存氯乙烷时应注意 。(填任意1点)
(3)任务二:“嗅盐”中的盐类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2】
Ⅰ.“嗅盐”在碱性条件下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Ⅱ.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不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与他共同完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嗅盐”与 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有较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产生 “嗅盐”中含有
②取少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嗅盐”中含有
(4)【实验结论】“嗅盐”中的盐是碳酸铵。
【提出质疑】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他在上述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取少量“嗅盐”溶于水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溶液,当观察到白色沉淀时,才能确认甲同学的结论。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的可能性。乙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任务三:能量补充问题
运动员在长时间大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能量,马 产品名:*葡萄糖补水液拉松比赛每隔一段距离会设有能量补给站。如果一个运动员途中补充了一瓶250mL的葡萄糖补水液(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能放出约16kJ的能量,理论上他能获得的能量为 kJ。
五、计算题(6分)
30.(2023·柳北模拟)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用该牙膏的摩擦剂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假设产生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都对人体有害可归为有害垃圾;
故答案为:A。
【分析】汞有毒。
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A、水球实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答案错误;
B、太空转身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答案错误;
C、呼吸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答案正确;
D、无线电波通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此图标是爆炸性物质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A错误;
B.此图标是禁止烟火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B错误;
C.此图标是节水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无关,故C正确;
D.此图标是当心火灾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标识所代表的含义,要牢记和区分这些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实验室,要认真对待。
4.【答案】B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A答案错误;
B、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煽动闻气味。B答案正确;
C、取用块状固体的操作是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起来。C答案错误;
D、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分析;
B、根据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取用块状固体的操作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Cu”的名称是铜。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解析】【解答】碘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碘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4。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有触电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B、高层楼房着火时,电路容易损坏,乘坐电梯逃离,容易被困电梯内,产生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C、面粉加工厂,应张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面粉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的过高过密,以防发生危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一下,隔绝氧气或空气,据此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米粉提供了糖类,酸笋,豆角,青菜提供了维生素,红油提供了油脂,食用螺蛳粉的同时还建议补充蛋白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解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溶于水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A答案正确;
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溶于水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B答案错误;
C、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C答案错误;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铜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保险丝利用熔点低,铁质炒菜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铝合金门窗是利用了质轻、耐腐蚀等性质;,故选:C;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所以可以根据铁的用途,分析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14.【答案】A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 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发现叶子发黄,说明植物缺氮元素,易倒伏,说明茎秆细弱,植物缺钾元素,则应补充同时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的化肥,即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叶子发黄,说明植物缺氮元素,易倒伏,说明茎秆细弱,植物缺钾元素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碳酸钠俗称苏打,属于盐类物质。A答案正确;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属于盐类物质。B答案正确;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属于碱。C答案正确;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属于氧化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A答案错误;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B答案错误;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C答案正确;
D、氧气能供给呼吸,但不是越多越好。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的过程分析;
D、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分析。
17.【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会引入新的杂质,不能用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的方法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氯化氢。A答案错误;
B、铁丝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铁丝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通过该实验可以探究铁,铜、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B答案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用加入足量水的方法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C答案错误;
D、稀盐酸与稀硫酸都会与铁锈发生反应,不能用加入少量铁锈的方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加入碳酸钠会引入新的杂质分析;
B、根据铁丝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铁丝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分析;
C、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D、根据稀盐酸与稀硫酸都会与铁锈发生反应分析。
18.【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A答案错误;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甲中含有少量的乙,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答案错误;
C、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中有溶质析出,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答案错误;
D、t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向7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0g水,所得溶液 乙中溶质质量分数为。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B、根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分析;
C、根据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中有溶质析出,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D、根据t1℃时,乙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乙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A答案正确;
B、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答案正确;
C、由于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刚开始反应的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几乎无氢气产生,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铝对应的气压变化,实验时取用的镁和铝质量可能相等。C答案正确;
D、镁对应的是曲线A,铝对应的是曲线B,则锌对应的是曲线C,
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和锌的质量不等。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三种金属中镁的活动性最强,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分析;
B、根据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分析;
C、根据由于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刚开始反应的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几乎无氢气产生,所以曲线B表示的是铝对应的气压变化,实验时取用的镁和铝质量可能相等分析;
D、根据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镁和锌的质量不等分析。
20.【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若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为5g,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答案正确;
B、若D物质为30g时,反应生成的D物质的质量为30g-5g=25g,D为生成物,则反应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为15g+15g-25g=5g,因此C物质也是生成物,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B答案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5g-0g):(20g-5g)=1:1。C答案正确;
D、反应后C、D的质量和为45g,若C为反应物,则反应后C的质量可以为零,若D为反应物,且反应后质量为零时,则反应后C的质量可以为45g,因此反应后c的质量范围为。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析,A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5g,B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5g,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分析。
21.【答案】(1)S
(2)H+
(3)NO2
(4)3Ca
(5)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硫元素表示为S;
(2)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氢离子表示为H+ ;
(3)用化学式表示物质,二氧化氮表示为NO2 ;
(4)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三个钙原子表示为3Ca;
(5)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分析】(1)根据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分析;
(2)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
(3)根据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分析;
(4)根据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
(5)根据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
22.【答案】(1)②
(2)⑤
(3)①
(4)④
(5)③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明矾能吸附悬浮物杂质,常用作絮凝剂;
(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3)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
(4)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工业常用空气制氧气;
(5)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常用作干燥剂。
【分析】(1)根据明矾能吸附悬浮物杂质分析;
(2)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分析;
(3)根据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软水和硬水分析;
(4)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分析;
(5)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分析。
23.【答案】(1)吸附性(专有名词错别字不给分)
(2)元素
(3)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4)合成材料
(5)2C+O22CO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元素;
(3)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4)聚四氟乙烯属于合成材料;
(5)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
【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4)根据聚四氟乙烯属于合成材料分析;
(5)根据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分析。
24.【答案】(1)混合物
(2)大
(3);降低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该月球样品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
【分析】(1)根据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分析;
(2)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分析。
25.【答案】(1)不可再生
(2)硬度大
(3)
(4)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或 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与煤相比,用可燃冰作燃料的优点有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或 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分析】(1)根据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2)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分析;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4)根据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释放的热量多或 等质量的可燃冰与煤燃烧,可燃冰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分析。
26.【答案】(1)a
(2)非金属;35.45;得到
(3)5;Mg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按质子数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
故答案为:A。
(2)17号为氯元素,带气质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5周期,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与第三周期镁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按质子数将元素进行有序排列分析;
(2)根据17号为氯元素,带气质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分析;
(3)根据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
27.【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①增大接触面②加快速率 ③反应更充分,三个点写完整才给分);NH4Cl
(2)CaO+H2O2+7H2O=CaO2·8H2O
(3)使过氧化钙分解
(4)方法2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1)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搅拌”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铵是该反应的生成物,也是其他反应中的反应物,可以循环利用;
(2)氧化钙和过氧化氢与水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8H2O ;
(3)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温度过高除了会使氨水挥发外,还会使过氧化钙分解;
(4)方法2发生的是化合反应,能使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预期的最终产物,所以方法2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分析】(1)根据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彻底,提高反应物使用率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过氧化氢与水反应生成分析;
(3)根据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分析;
(4)根据“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分析。
28.【答案】(1)集气瓶MO
(2);C
(3);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写完整才给分)
(4)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水不要排尽;
(3)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F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内装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从长管c端进入。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及用途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装少量的水分析;
(3)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9.【答案】(1)汽化
(2)置于冷处保存,远离明火(合理即可,写任意1点均给分)
(3)熟石灰或Ca(OH)2 (合理即可);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
(4)CaCl2;CaCl2+(NH4)2CO3=CaCO3↓+2NH4Cl
(5)200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受伤后,向伤处喷复方氯乙烷喷雾至有一层薄的雪霜,对局部进行麻醉降温。将复方氯乙烷喷雾喷在伤处,利用氯乙烷汽化吸热,造成皮肤快速冷冻,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而停止出血,同时使人感觉不到疼痛;
(2)氯乙烷极易燃烧,燃烧时有氯化氢气体生成,保存氯乙烷时应注意置于冷处保存,远离明火;
(3)“嗅盐”在碱性条件下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将嗅盐与熟石灰在研钵中混合研磨,能闻到有较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嗅盐中含有铵根离子;
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在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4)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嗅盐”溶于水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化钙溶液,当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时,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溴盐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H4)2CO3=CaCO3↓+2NH4Cl ;
(5)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能放出约16kJ的能量,理论上他能获得的能量为.
【分析】(1)根据向伤处喷复方氯乙烷喷雾至有一层薄的雪霜,对局部进行麻醉降温分析;
(2)根据氯乙烷极易燃烧,燃烧时有氯化氢气体生成分析;
(3)根据“嗅盐”在碱性条件下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分析;
(4)根据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分析;
(5)根据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能放出约16kJ的能量,商品标签分析。
30.【答案】(1)4.4
(2)解: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0%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与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反应变化,则二氧化碳的质量=15g+73g-83.6g=4.4g;
【分析】根据反应后物质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盐酸中溶质质量,从而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