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龙泉印泥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藕丝印泥需经30多道工艺手工精细制作而成,制成后的藕丝印泥价比黄金。下图示意藕丝印泥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龙泉藕丝印泥“价比黄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原料种类多②市场需求大③品质精良④制作成本高
A.①② B.②⑧ C.③④ D.①④
2.为传承龙泉藕丝印泥工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寻找替代原料 B.推广机械加工
C.精简制作工序 D.培育专业人才
【答案】1.C
2.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当前有些传统文化因为工艺复杂、后继无人、经济效益低等原因面临失传,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可以:①出台专门的传承和保护政策;②加强宣传,在全社会树立保护意识;③加强传统工艺继承人的培养;④传统手工艺者可以加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⑤延长传统工艺的产业链,使产品多样化;⑥拓展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传统工艺的保护。
1.根据材料“龙泉印泥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藕丝印泥需经30多道工艺手工精细制作而成” 可知龙泉印泥工序繁杂,制作成本高,④正确;龙泉印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质好,价格高,③正确,C正确;由图可知龙泉印泥的配料是朱砂、珍珠粉、藏红花、蓖麻油,种类简单,①错误;当前用印泥的人群固定,市场需求量不大,并且市场需求与产品价格没有直接的联系,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
2.根据题干中“为传承印泥工艺”可针对性的选择措施,当前工业化机械化生产,传统技艺需要的技术难度大,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传承工艺,因此应当培育专业的人才,D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原料短缺问题,A错误;推广机械加工,精简工序对传承传统技艺不利,BC错误,故选D.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负电价是指当电力市场在特定时段内供大于求时,发电企业为保证自己的发电量,出现电价低于零的现象。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屋顶太阳能用户较多的国家,集中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2021年以来该国陆续阶段性出现负电价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澳大利亚南部、东南部屋顶安装太阳能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较为干燥 B.人口密度较大
C.电力需求较小 D.煤炭资源较少
4.该国负电价主要出现在( )
A.冷锋过境时 B.反气旋控制时
C.暖锋过境时 D.气旋控制时
5.发电企业采用负电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多余电量消纳 B.拓展电力消费市场
C.推动电动汽车普及 D.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答案】3.B
4.B
5.A
【知识点】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解析】【点评】负电价是指市场中的电力价格低于零, 意味着发电企业在销售电力时不仅赚不到钱, 反而要给电网企业或者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 吸引他们将多余的电力消纳掉。 负电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电力市场的供大于求状况。 当水电、 风电及光伏发出的电量超出市场需求且无法储存的时候, 卖方就会选择通过降低售价, 刺激用电以避免系统超负荷运行。 负电价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电力管理和交易的割裂与断层, 运营和交易的准确性不足。 这表明, 当独立执行电力管理和交易时, 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大风时发电, 小风或无风时检修运维, 而不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因此, 负电价体现的是市场运作规律。
3.根据所学知识,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因此人口密度大,市场需求量加大,B正确;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降水较多,A错误;太阳能安装多说明市场需求量大,C错误;煤炭数量多少与太阳能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
4.根据材料“ 负电价是指当电力市场在特定时段内供大于求时,发电企业为保证自己的发电量,出现电价低于零的现象。 ”可知负电价时太阳能发电量较大,天气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反气旋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发电量大,B正确;冷锋、暖锋、气旋控制时有阴雨天气,ACD错误,故选B。
5.根据材料2021年该国陆续阶段性出现负电价现象,因为在特定时间发电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发电量,通过调节电价,解决电力市场特定时间段供大于求的现象,负电价是为了鼓励居民多用电,促使多余电量消纳,A正确;采取负电价是阶段性的,拓展市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推广新能源不是阶段性的,BCD错误,故选A。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2010~2020年是某市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用此期间该市老年人口与中青年人口的迁移情况作为基本指标,可将该市存在的人口老龄化空间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这四种类型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市外围乡村分布的人口老龄化空间模式主要为( )
A.集聚老化型 B.自然老化型 C.集聚稳定型 D.存留老化型
7.该市中心城区部分街道出现集聚老化型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商业规模较大 B.就业机会多
C.公共服务完善 D.教育水平高
【答案】6.D
7.C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总规模减少、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中,土地、住房、消费价格升高,育儿、教育成本大幅抬升,造成生育意愿显著降低;大城市住房、养老、消费成本让老人难以随迁,加深了农村老龄化。人口过多流向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导致生育率快速下降和农村老龄化快速提高。青壮年人口加速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不利于村镇经济发展。
6.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该市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本阶段中青年人口向市中心迁移。因此该市外围乡村的中青年人口减少,向乡村外(城市)移动,由于青壮年的流出,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程度加深,符合存留老化型的空间模式,D正确。据图可知集聚老化型是中青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向内移动,自然老化型不存在人口迁移,集聚稳定型老龄化也是人口向内移动,中青年移动量更大,都不符合外围乡村的人口移动特征,ABC错误;故选D
7.据图可知集聚老化型的人口老龄化模式是中青年和老年人口都向内移动,并且最终移动后的人口数量相同,因此在中心城区的部分街道能让中青年和老年人都集聚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善,C正确;商业规模多的地方是在中心商务区与题干部分街道不符合,A错误;就业机会、教育水平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不大,BD错误,故选C。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荷兰境内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易受洪涝侵扰。下图为荷兰某城市的一社区新型排水模式(a)和常规排水模式(b)对比图,新型排水模式中的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常规排水模式相比,新型排水模式的优点为( )
①错峰排水②减少蒸发③水资源循环利用④增加水循环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除缓解城市内涝外,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集约利用土地 B.降低暴雨频率
C.方便居民取水 D.美化道路景观
【答案】8.A
9.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统筹推进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水务系统等各类海绵建设项目,积极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因地制宜使用透水性铺装,增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等软性透水地面,建设绿色屋顶,从源头上减少径流。
8.由图中新型排水模式和常规排水模式对比,新型排水模式通过排水+存蓄+滞留的方式,把排水系统和洼地、绿地、蓄水池结合,能把多余水通过河道、沟渠进行回收和下渗,因此与传统的通过管道排水的常规排水模式相比,能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正确;通过洼地和绿地的调蓄能调蓄城市排水时间,错峰排水,①正确,选A;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排水方式不同与蒸发关系不大,②错误;水循环量不会因为排水方式而改变,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9.读材料可知, 新型排水模式的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把洼地和道路结合的好处是能更好的利用土地,使通过新型排水后多余积水能通过城市管道回收,因此A正确;暴雨频率与土地的布局方式关系不大,B错误;洼地的水不能直接被居民使用,C错误;美化道路景观不通过洼地,D错误,故选A。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微生物分解的产物,土壤黏粒(土壤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受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受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淹水芦苇湿地为研究样地,于不同年份的不同季节分别在四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DOC含量(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土壤DOC含量最高
B.丁地土壤DOC随时间变化差异最大
C.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2最低
D.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差异最小
11.影响四地土壤DOC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大气降水②水体运动③土壤盐度④成土母质
A.③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乙对应的研究样地是( )
A.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 B.淡水芦苇湿地
C.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 D.非淹水芦苇湿地
【答案】10.D
11.C
12.D
【知识点】认识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湿地是碳转化的重要场所;土壤中 DOC 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自身含有的;另一种是外部进入土壤的,例如枯枝落叶、植物残体经淋溶而带入土壤的 DOC,或者通过施用有机肥(城市污泥、家畜粪尿、人粪尿、秸秆堆肥、有机废弃物)等农事的活动进入土壤的 DOC。生物废弃物,如家禽和动物的粪尿以及污水污泥等增加了 DOC 的总量,它既可以充当DOC 的来源,也可以增强土壤有机质的溶解。
10.读图可知, 乙地土壤DOC含量最高,A错误; 甲地土壤DOC随时间变化差异最大,B错误;甲乙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最低,C错误; 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差异最小 ,D正确,故选D。
11.根据材料可知,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 ,本题中 选取了受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受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淹水芦苇湿地为研究样地 ,因此前三者与后者有水分的差异,故水体运动导致差异的产生,②正确;受沼泽影响的湿地和淡水湿地有盐分的差异,③正确,C项正确;选择的四地都位于黄河三角洲,气候相同,降水量差异较小,①错误;四个地区的成土母质差异材料中无法判断,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12.根据图中可知,乙地在不同的季节中是四地中DOC含量最多的,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 ,因此与受潮汐影响的湿地相比,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水淹水芦苇湿地中的植被量更大,AC错误;淡水芦苇湿地与非水淹水芦苇湿地相比,非水淹水芦苇湿地受流水的冲刷更少,更多的植物凋落物能沉积,B错误;故选D。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高空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下图为某地夏季一日内近地面二氧化氮与高空臭氧平均浓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小于二氧化氮
B.臭氧浓度的高峰值与太阳光照有关
C.二氧化氮浓度最高值出现的18点
D.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昼夜变化相同
14.二氧化氢浓度白天低于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小于夜晚
B.白天植被吸收二氧化氮多于夜晚
C.白天近地面垂直气流扩散强于夜晚
D.白天二氧化氮受降水影响沉降量大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包括: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由于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缺氧)以及增加水体中有害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
13.根据图可知二氧化氮的日变化幅度为20,臭氧的日变化幅度约为100,因此臭氧的浓度日变化幅度大,A错误;臭氧的浓度峰值出现在午后,与太阳光照有关,B正确;二氧化氮的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夜,C错误; 读材料可知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高空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的昼夜变化不同,D错误,故选B。
14.由题意可知,本题旨在分析二氧化氮浓度白天低于夜晚的原因,A项重复题干,不是原因,A错误; 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 ,因此植被吸收的二氧化氮量昼夜差异不大,B错误;白天气温高,大气的对流作用强,因此白天近地面垂直气流扩散强于夜晚,气流的扩散使二氧化氮的浓度降低,C正确;降水不一定白天多于夜晚,D错误;故选C。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石棚是建造于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天文观测台。我国北方的析木石棚(如下图)是石棚中的典型代表,由巨大的花岗岩石板搭建而成,其入口正好面对冬至日的日出方向入口外侧设置石板条①②。在冬、夏至日,上方盖石的投影正好落在石板条①②上缘,先民通过观测盖石日影来辨别节气变化,以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析木石棚入口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6.析木石棚所在地区的纬度最接近( )
A.40°N B.45°N C.50°N D.55°N
【答案】15.B
16.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北半球冬半年初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北半球夏半年初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所求纬度±直射纬度│,“同减异加”当所求地与直射点所处同一半球时相减,反之相加。
15.根据材料可知, 析木石棚 入口正好面对冬至日的日出方向 ,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棚口朝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读图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6°,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2.6°,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所求纬度±直射纬度│,冬至日直射23.5°S,夏至日直射23.5°N,代入计算得纬度约为4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8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如下图)将开工建设。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全长180千米,可通航3000吨级货船(相当于我国长江武汉下游的航道等级),并配建11座跨河桥梁,整体工程将贯彻生态施工理念,预计历时4年。该运河建成后,将改变柬埔寨长期以来货物从越南海港进出口的现状,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
(1)简述金边港成为德崇富南运河起止点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2)评价德崇富南运河的施工条件。
(3)针对该运河开凿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提出合理利用的措施。
(4)说明该运河的建设对于柬埔寨自然资源安全的意义。
【答案】(1)①该港附近多种交通便利,可实现河海陆联运,连接了湄公河、铁路线和海港;②金边港位于金边,是柬埔寨相对发达的中心地区,经济腹地广阔;③金边港以首都金边为依托,市场广阔,客货人流量大。④政策支持
(2)有利:①利用天然河道,缩短需开凿的运河长度,工程量小,成本低;②途经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③由中国企业承建,技术先进;④中柬两国关系友好,政府政策支持。
不利:①运河通航等级高,辅助设施多,需配建很多跨河桥梁,工程量大,成本高;②全年高温,雨季洪涝多发,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③贯彻生态施工理念,耗时长,施工成本高。
(3)①就地利用,用于运河两岸的防洪护坡工程;②作为沿线基础设施的建筑材料;③在沿海地区进行合理的填海造陆;④渣土中的可利用土壤用于农业和绿化。
(4)①减轻对越南海港的依赖,能保障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供应稳定;②推动海运发展充分利用本国海洋空间资源;③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连接湄公河、铁路和海港,可实现河海陆联运,交通便利;依托该国首都金边市,经济发展较好,客货流需求量大;位于柬埔寨相对发达的中心地区,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腹地广阔。
(2)有利:利用天然河道,缩短需开凿的运河长度,建设成本低;途经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建设难度小;中国企业承建,基础建设经验丰富,提供技术支持;中柬友好,有“一带一路”政策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大。
不利: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全长180千米,可通航3000吨级货船(相当于我国长江武汉下游的航道等级),运河通航等级高,辅助设施多,工程量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雨季洪涝多发,增加施工难度。
(3)该地雨季洪涝灾害多发,渣土可就地用于运河两岸的防洪护坡工程;作为沿线基础设施的建筑材料,降低建设成本;在沿海地区进行合理的填海造陆,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渣土中的可利用土壤用于农业和绿化,提高渣土资源利用率。
(4)该运河建成后,将改变柬埔寨长期以来货物从越南海港进出口的现状,减轻对越南海港的依赖,保障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供应稳定;推动海运发展充分利用本国海洋空间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准确掌握全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保护信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点评】本题以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为材料,考查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港口是用于各种交通工具进行转换的区域,可以进行海陆联运、河海联运等,建设港口的自然因素有:港阔水深;海岸线曲折;无结冰期;避风;地质稳定;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政策支持等。
18.(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约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持续隆升。青藏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普遍,高海拔区(3500~5000m)喀斯特地貌相较于中海拔区(1000~3500m藏东南)在地貌类型、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和中海拔区地表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态。
(1)说明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与中海拔区相比,指出高海拔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及原因。
【答案】(1)①约 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温暖湿润的海洋,海洋内的珊瑚等经沉积作用形成可溶性岩石;②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隆起,可溶性岩石出露;③受外力作用,如风化剥蚀、流水作用以及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地貌。
(2)①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地表有石灰岩碎石堆积。
②原因:高海拔区风化剥蚀、冰川作用更强。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读材料可知,约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是温暖湿润的海洋,经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6500万年前,板块挤压,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持续隆升,可溶性岩石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可溶性岩石之后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包括风化剥蚀、流水作用以及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地貌。
(2)读图可知:高海拔地区喀斯特地貌高差更大,地貌更丰富多样,并且地表有沉积物;高海拔区昼夜温差比中海拔区更大,风化剥蚀更强;中海拔区没有冰川,而高海拔区有冰川,冰川作用更强,高差更大,岩石更破碎。因此与中海拔区相比,高海拔区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地形高差较大;由于冰川对岩体的侵蚀力更强,形成较多的冰碛物,使地表有石灰岩碎石堆积。
【点评】本题以青藏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喀斯特地貌: 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石灰岩的形成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环境,因此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历史时期是海洋环境。地球上所有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9.(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局部近岸海域某月相关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示意图。多年观测显示,图中甲海域在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升流,对该海域的水文特征和生物资源会产生显著影响。
(1)描述左图所示海域在海面以下10米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简析甲海域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3)分析上升流对浙江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的影响。
【答案】(1)①水温分布不均匀;②整体水温南高北低;③局部地区出现封闭的低温和高温中心;④26℃等温线向南凸出
(2)日本暖流与沿岸寒流在甲处相遇,因为冷暖水的密度不同,冷水密度大下沉,暖水密度小上升;甲处坡度较大,因此海水能沿着甲处爬升,形成上升流。
(3)①上升流带来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众多;②上升流两侧海水温度差异大,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集聚,鱼种类多;③上升流的强度有季节变化,鱼的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大。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海域在海面以下10米层等温线分布不均匀,南部出现高值,北部出现低值,整体南高北低;甲地附近海域有一低温水舌,水温低于26℃,由北向南延伸;局部地区出现封闭的低温和高温中心高温中心大于28℃,低温中心低于24℃。
(2)读图可知,图中实线为日本暖流的分支,虚线是沿岸寒流,寒暖流在甲处相遇,图中甲海域在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升流。该区域海水运动主要有日本暖流和南下沿岸寒流,日本暖流分支北上,与南下沿岸寒流相遇,冷暖水团密度不同,暖水团因密度小而上升;读等深线可知,甲处坡度增大,外海底层向岸运动的海水,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形成上升流。
(3)由所学知识迁移,秘鲁渔场的成因也是上升补偿流,因此推断在上升流区域内,底层营养盐被带到表层,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众多,吸引鱼类聚集;上升流两侧有寒流和暖流,海水性质差异大,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集聚,鱼种类较多;受冬夏季风影响,该海域上升流的强度有季节变化,水温也存在季节变化,导致鱼的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大。
【点评】本题以我国局部海域(东海)附近的海水温度和海水运动图文为背景材料,考察海水的性质上升流的成因、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较为基础,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1 / 1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龙泉印泥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藕丝印泥需经30多道工艺手工精细制作而成,制成后的藕丝印泥价比黄金。下图示意藕丝印泥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龙泉藕丝印泥“价比黄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原料种类多②市场需求大③品质精良④制作成本高
A.①② B.②⑧ C.③④ D.①④
2.为传承龙泉藕丝印泥工艺,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寻找替代原料 B.推广机械加工
C.精简制作工序 D.培育专业人才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负电价是指当电力市场在特定时段内供大于求时,发电企业为保证自己的发电量,出现电价低于零的现象。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屋顶太阳能用户较多的国家,集中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2021年以来该国陆续阶段性出现负电价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澳大利亚南部、东南部屋顶安装太阳能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气候较为干燥 B.人口密度较大
C.电力需求较小 D.煤炭资源较少
4.该国负电价主要出现在( )
A.冷锋过境时 B.反气旋控制时
C.暖锋过境时 D.气旋控制时
5.发电企业采用负电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多余电量消纳 B.拓展电力消费市场
C.推动电动汽车普及 D.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2010~2020年是某市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用此期间该市老年人口与中青年人口的迁移情况作为基本指标,可将该市存在的人口老龄化空间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如下图),这四种类型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市外围乡村分布的人口老龄化空间模式主要为( )
A.集聚老化型 B.自然老化型 C.集聚稳定型 D.存留老化型
7.该市中心城区部分街道出现集聚老化型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商业规模较大 B.就业机会多
C.公共服务完善 D.教育水平高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荷兰境内地势低洼,水网密布,易受洪涝侵扰。下图为荷兰某城市的一社区新型排水模式(a)和常规排水模式(b)对比图,新型排水模式中的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常规排水模式相比,新型排水模式的优点为( )
①错峰排水②减少蒸发③水资源循环利用④增加水循环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除缓解城市内涝外,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集约利用土地 B.降低暴雨频率
C.方便居民取水 D.美化道路景观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微生物分解的产物,土壤黏粒(土壤颗粒中最细小的部分)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了受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受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淹水芦苇湿地为研究样地,于不同年份的不同季节分别在四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DOC含量(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土壤DOC含量最高
B.丁地土壤DOC随时间变化差异最大
C.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2最低
D.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差异最小
11.影响四地土壤DOC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大气降水②水体运动③土壤盐度④成土母质
A.③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乙对应的研究样地是( )
A.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 B.淡水芦苇湿地
C.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 D.非淹水芦苇湿地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高空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下图为某地夏季一日内近地面二氧化氮与高空臭氧平均浓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小于二氧化氮
B.臭氧浓度的高峰值与太阳光照有关
C.二氧化氮浓度最高值出现的18点
D.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昼夜变化相同
14.二氧化氢浓度白天低于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小于夜晚
B.白天植被吸收二氧化氮多于夜晚
C.白天近地面垂直气流扩散强于夜晚
D.白天二氧化氮受降水影响沉降量大
(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石棚是建造于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天文观测台。我国北方的析木石棚(如下图)是石棚中的典型代表,由巨大的花岗岩石板搭建而成,其入口正好面对冬至日的日出方向入口外侧设置石板条①②。在冬、夏至日,上方盖石的投影正好落在石板条①②上缘,先民通过观测盖石日影来辨别节气变化,以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析木石棚入口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6.析木石棚所在地区的纬度最接近( )
A.40°N B.45°N C.50°N D.55°N
17.(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8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如下图)将开工建设。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全长180千米,可通航3000吨级货船(相当于我国长江武汉下游的航道等级),并配建11座跨河桥梁,整体工程将贯彻生态施工理念,预计历时4年。该运河建成后,将改变柬埔寨长期以来货物从越南海港进出口的现状,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
(1)简述金边港成为德崇富南运河起止点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2)评价德崇富南运河的施工条件。
(3)针对该运河开凿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提出合理利用的措施。
(4)说明该运河的建设对于柬埔寨自然资源安全的意义。
18.(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约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持续隆升。青藏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为普遍,高海拔区(3500~5000m)喀斯特地貌相较于中海拔区(1000~3500m藏东南)在地貌类型、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和中海拔区地表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态。
(1)说明青藏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与中海拔区相比,指出高海拔区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及原因。
19.(2024高二下·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局部近岸海域某月相关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示意图。多年观测显示,图中甲海域在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升流,对该海域的水文特征和生物资源会产生显著影响。
(1)描述左图所示海域在海面以下10米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简析甲海域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3)分析上升流对浙江近岸海域鱼类资源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点评】当前有些传统文化因为工艺复杂、后继无人、经济效益低等原因面临失传,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可以:①出台专门的传承和保护政策;②加强宣传,在全社会树立保护意识;③加强传统工艺继承人的培养;④传统手工艺者可以加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⑤延长传统工艺的产业链,使产品多样化;⑥拓展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传统工艺的保护。
1.根据材料“龙泉印泥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藕丝印泥需经30多道工艺手工精细制作而成” 可知龙泉印泥工序繁杂,制作成本高,④正确;龙泉印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质好,价格高,③正确,C正确;由图可知龙泉印泥的配料是朱砂、珍珠粉、藏红花、蓖麻油,种类简单,①错误;当前用印泥的人群固定,市场需求量不大,并且市场需求与产品价格没有直接的联系,②错误,ABD错误,故选C。
2.根据题干中“为传承印泥工艺”可针对性的选择措施,当前工业化机械化生产,传统技艺需要的技术难度大,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传承工艺,因此应当培育专业的人才,D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原料短缺问题,A错误;推广机械加工,精简工序对传承传统技艺不利,BC错误,故选D.
【答案】3.B
4.B
5.A
【知识点】能源利用结构的变化;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解析】【点评】负电价是指市场中的电力价格低于零, 意味着发电企业在销售电力时不仅赚不到钱, 反而要给电网企业或者电力用户支付一定费用, 吸引他们将多余的电力消纳掉。 负电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电力市场的供大于求状况。 当水电、 风电及光伏发出的电量超出市场需求且无法储存的时候, 卖方就会选择通过降低售价, 刺激用电以避免系统超负荷运行。 负电价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电力管理和交易的割裂与断层, 运营和交易的准确性不足。 这表明, 当独立执行电力管理和交易时, 企业可能会选择在大风时发电, 小风或无风时检修运维, 而不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因此, 负电价体现的是市场运作规律。
3.根据所学知识,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因此人口密度大,市场需求量加大,B正确;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降水较多,A错误;太阳能安装多说明市场需求量大,C错误;煤炭数量多少与太阳能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
4.根据材料“ 负电价是指当电力市场在特定时段内供大于求时,发电企业为保证自己的发电量,出现电价低于零的现象。 ”可知负电价时太阳能发电量较大,天气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反气旋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发电量大,B正确;冷锋、暖锋、气旋控制时有阴雨天气,ACD错误,故选B。
5.根据材料2021年该国陆续阶段性出现负电价现象,因为在特定时间发电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发电量,通过调节电价,解决电力市场特定时间段供大于求的现象,负电价是为了鼓励居民多用电,促使多余电量消纳,A正确;采取负电价是阶段性的,拓展市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推广新能源不是阶段性的,BCD错误,故选A。
【答案】6.D
7.C
【知识点】人口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点评】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总规模减少、出生率下降和老龄化加深的趋势。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中,土地、住房、消费价格升高,育儿、教育成本大幅抬升,造成生育意愿显著降低;大城市住房、养老、消费成本让老人难以随迁,加深了农村老龄化。人口过多流向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导致生育率快速下降和农村老龄化快速提高。青壮年人口加速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不利于村镇经济发展。
6.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该市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本阶段中青年人口向市中心迁移。因此该市外围乡村的中青年人口减少,向乡村外(城市)移动,由于青壮年的流出,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程度加深,符合存留老化型的空间模式,D正确。据图可知集聚老化型是中青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向内移动,自然老化型不存在人口迁移,集聚稳定型老龄化也是人口向内移动,中青年移动量更大,都不符合外围乡村的人口移动特征,ABC错误;故选D
7.据图可知集聚老化型的人口老龄化模式是中青年和老年人口都向内移动,并且最终移动后的人口数量相同,因此在中心城区的部分街道能让中青年和老年人都集聚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善,C正确;商业规模多的地方是在中心商务区与题干部分街道不符合,A错误;就业机会、教育水平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不大,BD错误,故选C。
【答案】8.A
9.A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统筹推进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水务系统等各类海绵建设项目,积极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因地制宜使用透水性铺装,增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等软性透水地面,建设绿色屋顶,从源头上减少径流。
8.由图中新型排水模式和常规排水模式对比,新型排水模式通过排水+存蓄+滞留的方式,把排水系统和洼地、绿地、蓄水池结合,能把多余水通过河道、沟渠进行回收和下渗,因此与传统的通过管道排水的常规排水模式相比,能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正确;通过洼地和绿地的调蓄能调蓄城市排水时间,错峰排水,①正确,选A;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排水方式不同与蒸发关系不大,②错误;水循环量不会因为排水方式而改变,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9.读材料可知, 新型排水模式的洼地沿社区道路布局,把洼地和道路结合的好处是能更好的利用土地,使通过新型排水后多余积水能通过城市管道回收,因此A正确;暴雨频率与土地的布局方式关系不大,B错误;洼地的水不能直接被居民使用,C错误;美化道路景观不通过洼地,D错误,故选A。
【答案】10.D
11.C
12.D
【知识点】认识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点评】湿地是碳转化的重要场所;土壤中 DOC 的来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自身含有的;另一种是外部进入土壤的,例如枯枝落叶、植物残体经淋溶而带入土壤的 DOC,或者通过施用有机肥(城市污泥、家畜粪尿、人粪尿、秸秆堆肥、有机废弃物)等农事的活动进入土壤的 DOC。生物废弃物,如家禽和动物的粪尿以及污水污泥等增加了 DOC 的总量,它既可以充当DOC 的来源,也可以增强土壤有机质的溶解。
10.读图可知, 乙地土壤DOC含量最高,A错误; 甲地土壤DOC随时间变化差异最大,B错误;甲乙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最低,C错误; 四地土壤DOC含量在时间1差异最小 ,D正确,故选D。
11.根据材料可知,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 ,本题中 选取了受潮汐影响的盐地碱蓬湿地、受潮汐影响的咸水芦苇湿地、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淹水芦苇湿地为研究样地 ,因此前三者与后者有水分的差异,故水体运动导致差异的产生,②正确;受沼泽影响的湿地和淡水湿地有盐分的差异,③正确,C项正确;选择的四地都位于黄河三角洲,气候相同,降水量差异较小,①错误;四个地区的成土母质差异材料中无法判断,④错误,ABD错误,故选C。
12.根据图中可知,乙地在不同的季节中是四地中DOC含量最多的,而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 ,因此与受潮汐影响的湿地相比,淡水芦苇湿地和非水淹水芦苇湿地中的植被量更大,AC错误;淡水芦苇湿地与非水淹水芦苇湿地相比,非水淹水芦苇湿地受流水的冲刷更少,更多的植物凋落物能沉积,B错误;故选D。
【答案】13.B
14.C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包括: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由于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缺氧)以及增加水体中有害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
13.根据图可知二氧化氮的日变化幅度为20,臭氧的日变化幅度约为100,因此臭氧的浓度日变化幅度大,A错误;臭氧的浓度峰值出现在午后,与太阳光照有关,B正确;二氧化氮的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夜,C错误; 读材料可知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高空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的昼夜变化不同,D错误,故选B。
14.由题意可知,本题旨在分析二氧化氮浓度白天低于夜晚的原因,A项重复题干,不是原因,A错误; 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 ,因此植被吸收的二氧化氮量昼夜差异不大,B错误;白天气温高,大气的对流作用强,因此白天近地面垂直气流扩散强于夜晚,气流的扩散使二氧化氮的浓度降低,C正确;降水不一定白天多于夜晚,D错误;故选C。
【答案】15.B
16.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1.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北半球冬半年初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北半球夏半年初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所求纬度±直射纬度│,“同减异加”当所求地与直射点所处同一半球时相减,反之相加。
15.根据材料可知, 析木石棚 入口正好面对冬至日的日出方向 ,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棚口朝向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读图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6°,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2.6°,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所求纬度±直射纬度│,冬至日直射23.5°S,夏至日直射23.5°N,代入计算得纬度约为4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1)①该港附近多种交通便利,可实现河海陆联运,连接了湄公河、铁路线和海港;②金边港位于金边,是柬埔寨相对发达的中心地区,经济腹地广阔;③金边港以首都金边为依托,市场广阔,客货人流量大。④政策支持
(2)有利:①利用天然河道,缩短需开凿的运河长度,工程量小,成本低;②途经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③由中国企业承建,技术先进;④中柬两国关系友好,政府政策支持。
不利:①运河通航等级高,辅助设施多,需配建很多跨河桥梁,工程量大,成本高;②全年高温,雨季洪涝多发,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③贯彻生态施工理念,耗时长,施工成本高。
(3)①就地利用,用于运河两岸的防洪护坡工程;②作为沿线基础设施的建筑材料;③在沿海地区进行合理的填海造陆;④渣土中的可利用土壤用于农业和绿化。
(4)①减轻对越南海港的依赖,能保障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供应稳定;②推动海运发展充分利用本国海洋空间资源;③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连接湄公河、铁路和海港,可实现河海陆联运,交通便利;依托该国首都金边市,经济发展较好,客货流需求量大;位于柬埔寨相对发达的中心地区,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腹地广阔。
(2)有利:利用天然河道,缩短需开凿的运河长度,建设成本低;途经地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建设难度小;中国企业承建,基础建设经验丰富,提供技术支持;中柬友好,有“一带一路”政策支持,政府扶持力度大。
不利:该运河连接了金边港和白马港,全长180千米,可通航3000吨级货船(相当于我国长江武汉下游的航道等级),运河通航等级高,辅助设施多,工程量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雨季洪涝多发,增加施工难度。
(3)该地雨季洪涝灾害多发,渣土可就地用于运河两岸的防洪护坡工程;作为沿线基础设施的建筑材料,降低建设成本;在沿海地区进行合理的填海造陆,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渣土中的可利用土壤用于农业和绿化,提高渣土资源利用率。
(4)该运河建成后,将改变柬埔寨长期以来货物从越南海港进出口的现状,减轻对越南海港的依赖,保障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供应稳定;推动海运发展充分利用本国海洋空间资源,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准确掌握全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保护信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点评】本题以柬埔寨德崇富南运河为材料,考查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港口是用于各种交通工具进行转换的区域,可以进行海陆联运、河海联运等,建设港口的自然因素有:港阔水深;海岸线曲折;无结冰期;避风;地质稳定;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政策支持等。
18.【答案】(1)①约 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温暖湿润的海洋,海洋内的珊瑚等经沉积作用形成可溶性岩石;②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隆起,可溶性岩石出露;③受外力作用,如风化剥蚀、流水作用以及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地貌。
(2)①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地表有石灰岩碎石堆积。
②原因:高海拔区风化剥蚀、冰川作用更强。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分析】(1)读材料可知,约2.8亿年前,青藏高原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是温暖湿润的海洋,经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6500万年前,板块挤压,青藏高原隆起,之后持续隆升,可溶性岩石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可溶性岩石之后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包括风化剥蚀、流水作用以及冰川作用的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地貌。
(2)读图可知:高海拔地区喀斯特地貌高差更大,地貌更丰富多样,并且地表有沉积物;高海拔区昼夜温差比中海拔区更大,风化剥蚀更强;中海拔区没有冰川,而高海拔区有冰川,冰川作用更强,高差更大,岩石更破碎。因此与中海拔区相比,高海拔区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地形高差较大;由于冰川对岩体的侵蚀力更强,形成较多的冰碛物,使地表有石灰岩碎石堆积。
【点评】本题以青藏高原的喀斯特地貌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喀斯特地貌: 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石灰岩的形成环境是温暖的浅海环境,因此在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历史时期是海洋环境。地球上所有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9.【答案】(1)①水温分布不均匀;②整体水温南高北低;③局部地区出现封闭的低温和高温中心;④26℃等温线向南凸出
(2)日本暖流与沿岸寒流在甲处相遇,因为冷暖水的密度不同,冷水密度大下沉,暖水密度小上升;甲处坡度较大,因此海水能沿着甲处爬升,形成上升流。
(3)①上升流带来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众多;②上升流两侧海水温度差异大,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集聚,鱼种类多;③上升流的强度有季节变化,鱼的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大。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海域在海面以下10米层等温线分布不均匀,南部出现高值,北部出现低值,整体南高北低;甲地附近海域有一低温水舌,水温低于26℃,由北向南延伸;局部地区出现封闭的低温和高温中心高温中心大于28℃,低温中心低于24℃。
(2)读图可知,图中实线为日本暖流的分支,虚线是沿岸寒流,寒暖流在甲处相遇,图中甲海域在海水运动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上升流。该区域海水运动主要有日本暖流和南下沿岸寒流,日本暖流分支北上,与南下沿岸寒流相遇,冷暖水团密度不同,暖水团因密度小而上升;读等深线可知,甲处坡度增大,外海底层向岸运动的海水,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形成上升流。
(3)由所学知识迁移,秘鲁渔场的成因也是上升补偿流,因此推断在上升流区域内,底层营养盐被带到表层,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众多,吸引鱼类聚集;上升流两侧有寒流和暖流,海水性质差异大,冷水性和暖水性鱼类在此集聚,鱼种类较多;受冬夏季风影响,该海域上升流的强度有季节变化,水温也存在季节变化,导致鱼的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大。
【点评】本题以我国局部海域(东海)附近的海水温度和海水运动图文为背景材料,考察海水的性质上升流的成因、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较为基础,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