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4 19: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7)课时 第(5)单元 第(1)课时
课题 16.海上日出-1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1: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 测评要点: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荷”等4个字,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正确朗读课文,理 学习活动一: 1.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3.学生自读课文,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4.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5.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读准多音字:荷、重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形。正确读写“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等词语。 清文章结构。 测评方式: 全班汇报交流 荷:荷花 重荷 “重荷”中“荷”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a、承当 b、负担 重:重担 重围 “重围”中“重”字有如下解释,给它选择正确字义 a、重复b、层 (3)一刹那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刹那”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4)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5)学习写生字 “扩 烂 镶 仅”左窄右宽,“范 努 替 紫”上下结构,其中“范”上窄下宽结构。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上面是个“此”字。 认真书写: 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2: 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测评要点: 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 测评方式: 小组交流 学习活动二: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1: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2: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作者用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思考: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 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来说一说海上日出的描写。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nǔ lì dài tì xiānɡ biān zǐ s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转眼睛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________ 2.指周围的世界。 ________ 3.光彩耀眼。   ________ 4.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________ 课后作业 给词语搭配连线。 范围   亮光 透出   光彩 负着   上升 躲进 红霞 使劲   重担 出现 云里 发出   扩大 有了 重围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清静、浅蓝、扩大、范围、努力
教 学 反 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7)课时 第(5)单元 第(2)课时
课题 16.海上日出-2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1: 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 测评要点: 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习活动一: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起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 ”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预设: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2.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全班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美之情。 目标2: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测评方式: 全班汇报交流;指名读、评读、齐读。 测评要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测评方式: 预设:“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3.思考:从“不转眼”这个成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预设:非常渴望看到海上日出的心情。 4.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学习活动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思考: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思考题:“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3.分组讨论: 预设: 小组一:“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
  小组二: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
  小组三: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4.思考: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表达出来吗 预设: (1)太阳努力上升。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 5.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6.观看日出动态变化的情景。思考:上面的片段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加点的部分是“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都是动词,把太阳升起来的过程,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了。 学生展开想象来说一说你脑海里的日出景象。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7.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8.小结写法填空,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________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________变化,还抓住太阳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来写。 预设: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动态 颜色 光线。  9.学生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画下想象到的画面,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图画的意思。 10.引导学生看图口述日出时的情景,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11.想象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3)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 3.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 转________刹________范________镶________辨________ 传________杀________犯________箱________辩________ 二、选词填空。 壮观 奇观 1.这不是很伟大的________吗? 2.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________。 课后作业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 2.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云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
板书设计 16.海上日出 晴天时 多云时 有黑云时
教 学 反 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7)课时 第(5)单元 第(3)课时
课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1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 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1: 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 测评要点: 认识本课4个生字。 会写“杂、稀”等15个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测评方式: 读词正音 生字书写 学习活动一: 齐读课题,交流溶洞、叶圣陶相关资料。 听范读,感悟句子的魅力。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交流:游览的先后顺序。 4.读准词语: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同学间纠正字音,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你参观过溶洞吗?说说你对溶洞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写“杜鹃、气势”等 15个词语。 目标2: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测评要点: 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泉水路线,发现写作顺序。 测评方式: 1.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语句 2.班级交流 5.交流识字方法: 对比识字:渐与浙;臂与臀,比较两字之间的字形与读音上不同。 游戏识字:游溶洞,开火车读并随机正音 观察两组左右结构的字,交流生字书写要领,重点关注“鹃”“郁”“肩”“臀”里的“月”。 学习活动二: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双龙洞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在书中勾画出来。 预设: 路上: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渐渐入山。 洞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这就到了内洞。 出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观察下面两组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杜、陆、端、源 第二组:鹃、郁、移、额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2.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将泉水流经的来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 在路上的时候是一路迎着溪流。 在路口是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外洞时,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在孔隙时,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在内洞时,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3.尝试总结写作顺序 4.课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游览过程的?他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呢? 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来写,为什么每一处景点都写到了泉水?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1.背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浙江(zhè zhé) 漆黑(qī xī) 蜿蜒( wǎn wān ) 石笋(sǔn yǔn ) 臀部( tún diàn ) 2.游览顺序排一排。 ________路上 ________孔隙 ________洞口 ________内洞 ________出洞 ________外洞 课后作业 1.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文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2.练写本课生字及词语。
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游览顺序
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7)课时 第(5)单元 第(4)课时
课题 17.记金华的双龙洞-2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重点难点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1: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 测评要点: 找出外洞、内洞及空隙的特点。 测评方式: 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学习活动一: 1.回顾课文,重温作者的游览顺序 2.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感受路上的生机与明艳。 (1)思考: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并由代表回答。 预设1:关注“映山红要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更有精神”,想一想“更有精神”是什么意思? 作者看到“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这说明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2: 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测评要点: 理解游记中作家的表达方法。 测评方式: 自由读课文、圈画、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预设2:关注四个“时而”,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从这两对反义词中写了山中溪流的什么景物?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次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与丰富。 3.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思考:作者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2)班级内交流。 (3)欣赏内洞、外洞的照片,感受特点。 学习活动二: 1.自由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画处相关语句,写旁批。 2.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并由代表回答。 预设1:从文中所说的五个“小”字,以及对小船的自问自答, 通过写小船的小,衬托孔隙的狭小,这是对孔隙狭小的直观描写。 预设2:“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说明身体不能和船有一点缝隙,并且通过自身感受,一个“贴”字,更加说明仰卧的姿势没法再低了,突出 对比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2.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了孔隙的窄小、低矮。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些语句。 4.默读描写内洞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清内洞的黑、奇、大的,画处相关语句,写旁批。 预设1:从“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和“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这里直接描写了内洞的黑。 预设2:这里描写了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更加体会到了它的神奇。 预设3:通过内洞与外洞的对比外洞已经很大了,但是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更加突出了内洞的大。 5.尝试总结作者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预设:一是要按照游览顺序写;二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6.观看视频——双龙洞风景,再读课文。 如果我们也想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写下来,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中“大概”的意思是“不十分精确”。 2.我们可以用“亮、大、奇”三个字来概括内洞的特点。 课后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小向导(初试身手):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请你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介绍一下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7)课时 第(5)单元 第(5)课时
课题 习作:游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并画出游览路线图。 3.尝试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1: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测评要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游览的过程。 测评方式: 读文章,找出游览线索。 小组交流写作顺序。 学习活动一: 1.回忆: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按游览的顺序写。 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 预设: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读一读《七月的天山》,思考:这篇文章的游览线索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2: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并画出游览路线图。 测评要点: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测评方式: 小组讨论写法 按游览先后顺序排一张游览线路图。 3.小组合作交流: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①先……然后……再……(这叫做游踪) ②《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你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学习活动二: 1.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的?小组讨论。 预设:作者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给同桌说说吧。 预设:色、形、大、光泽、动静结合…… 2.动笔写下眼中的景物,注意写重点部分。 3.思考: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4.总结写法 (1)按游览先后顺序排一张游览线路图。 (2)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重点详写,其它略 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的?小组讨论,并读一读相应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3: 尝试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测评要点: 修改完善习作内容,更贴合习作要求。 测评方式: 同桌互评,再次修改。 写。 (3)每个地点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4)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 (5)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形象描绘景物。 (6)地点转换时,要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学习活动三: 1.和同桌交换作文,根据“评价标准”相互批改。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2.同桌互评,借由评价标准,交流修改意见,评完修改后再读给同桌听。 3.和原段落对比一下,说说为什么这么修改。 预设:(1)按一定的顺序写。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 (3)还需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读《七月的天山》,找出这篇文章的游览线索。 同桌互相评价修改习作。 课后作业 1.课后完善修改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游 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先……然后……再……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教 学 反 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学校:___________ 年级: 四 学科: 语 总(77)课时 第(5)单元 第(6)课时
课题 习作例文 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学习目标 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教学过 程 目标1: 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测评要点: 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测评方式: 全班汇报交流 学习活动一: 读《颐和园》,找出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一)阅读例文,找过渡句 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预设: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讲讲找过渡段落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目标2: 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测评要点: 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测评方式: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二)教学例文《七月的天山》 过渡:下面再以《七月的天山》为例,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找出表示过渡的句子。 预设: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学习活动二: (一)探究讨论,体会游览的顺序 1.学生探究《颐和园》,交流:文章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 根据上面找到的过渡句,这个游览路线图,可以补充进行补充 2.写出《七月的天山》的游览路线图: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3.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2)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3)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长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测评要点、方式 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与测评
(4)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5)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夺目。 (二)明确写法 1.课文介绍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按照游览的顺序)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重点写的? 其中,长廊和昆明湖是作为重点景物详细写的。将天山的美景呈现给大家,段首的句子,又是过渡句,介绍了作者的游览路线,也介绍了游览的顺序。
作业设计 当堂检测 按照游览路线口述《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 课后作业 写一篇《游——》作文,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板书设计 游览的顺序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