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福煦车厢zxxkw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性质:影响: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源:实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德、意、奥匈英、法、俄知识回顾一战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1.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开始兴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
2.德国作为战败国,无力进行争霸夺权。
3.英法实力削弱,但分别在海军、陆军方面还保持较大优势。
4.美日成为一战最大受益国。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在亚洲夺取新的霸权地位,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凡尔赛宫zxxkw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的召开英、法、美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巴黎凡尔赛宫对德国和约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目的:时间:地点:操纵国:实质:核心内容:参会国:战胜国共27个国家(加上英国的4个自治领和印度,共32个)。1919年1月至6月法国总理克里孟梭:雪耻,收复失地,削弱和肢解德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保留德国,牵制法国,制约苏俄,保持和加强海上霸主地位美国总统威尔逊:维护德国,抗衡英法,对付苏俄,建立国联,逐步统治世界巴黎和会三巨头和他们的如意算盘美国总统威尔逊。此人幼时学习迟钝,后经努力学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人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而享有 “百灵鸟”之称。利用经济优势
成为世界领袖7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称为
“狡猾的狐狸”维护殖民帝国和海上霸主地位
利用美日矛盾维护太平洋地区利益
对欧洲大陆实行均势政策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说话声音沙哑,外号“老虎总理”。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典型的复仇主义者-以牙还牙,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独霸欧洲大陆法国英国最能体现实质如此美丽,如此规模,又如此肮脏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zxxkw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zxxkw “屈辱的和约象一把利剑刺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 “巴黎和会没有摧毁德国旧制度的根基,旧官僚、旧军队和容克贵族继续掌握军政大权和经济命脉,军国主义传统也被保留下来。” 《凡尔赛和约》与德国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
山东问题的讨论
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表,提出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列强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杰出外交家顾维均五四运动拒签和约残酷角逐,虽赢犹败。知识拓展: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zxxkw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影响一、战后的“新秩序”对德《凡尔赛和约》奥、保、匈、土和约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国际联盟成立于何时?是真正的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1.时间:1920年1月;
2.总部所在地:日内瓦万国宫;
3.控制国:英、法(美国未参加);
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5.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⑴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③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④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⑤宗旨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不同点:①国际联盟强调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②联合国较之国际联盟更具有普遍性、权威性。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比国际联盟更有效。④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作用不同:A.国际联盟: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孕育新的大战;反共反民族独立,干涉革命;一直为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B.联合国: 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两种社会制度都纳入国际体系。“国际联盟” ≠ “联合国” 构建“凡尔赛体系”的基石是不稳固的。它只是一战后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隐含着各种矛盾。包括有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背景:
时间:
参会国:
主导国:
核心内容:
影响:1921年到1922年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日、中等九国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突出(日美)关于中国问题美、英、日三国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方便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2.《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
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
遏制了日本,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质】3.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规定:
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各自
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
条约生效,《英日同盟》废止。 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海军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美英日法意主力舰航空
母舰52.552.531.517.517.513.513.58.16.66.6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随后又与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1921年至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评价: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体系是不稳固的,因为这一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彻底消除,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围绕着复仇问题产生的矛盾。
2.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围绕着分赃不均问题产生的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能持久的,它隐含了许多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下去?思考:答:首先,这一体系是按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关系,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利益来重新调整它们之间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帝国主义的新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分割战败国、进行强盗式分赃的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是帝国主义反对苏俄、反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革命斗争的反革命同盟;是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在战后初期力量对比基础上达成的暂时妥协,内部充满了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崩溃。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得到的利益很少,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美国首先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为什么最终没有加入?原因:
①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的思想一直占据上风,美国参议院对建立国际联盟一直持反对态度。
②美国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夺取世界霸权的目标还不能实现。
③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还未被彻底打破,英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仍扮演着主要角色。思考:相同点
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都是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新的国际体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
都是大国操纵,都有英美;
暂时协调矛盾,又埋下隐患;
都损害中国主权。 不同点
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分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具有争霸性质,形成了华盛顿体系。比较两个会议 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可是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都签署了有损中国主权的条约,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必挨打,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战结束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至6月
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凡尔赛和约其它和约凡尔赛体系调整欧洲非洲西亚统治秩序构成世界和平新秩序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调整了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参会国、签订条约内容、实质及影响;
2.掌握国际联盟建立时间、操纵国、宗旨及实质;
3.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召开背景、参会国、签订条约内容及影响;
4.能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不稳定性;
5.通过两次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必挨打”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把握两个会议的实质及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概念,评析其实质及影响,认识一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准备】学生收集与两个会议有关的资料(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自主探究
1.在课本上勾画出并识记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背景(目的)、时间、地点、参与国、操纵国(主导国),《凡尔赛和约》及《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及核心内容。
2.归纳出两次会议分别是如何损害中国权益的?
3.结合两次会议的召开,概括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及影响。
4.国际联盟成立的时间、地点、主导国、宗旨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你是如何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赃性的?
2.课本17页“动脑筋”,想一想:革命导师列宁和法国元帅福煦的话有何道理?
3.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引发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事件是什么?“《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应如何理解?
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美国首先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为什么最终没有加入?
3.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会议的异同点。
4.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虽是战胜国,主权却被出卖;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虽是参与国,却被迫接受“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到了今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四.巩固训练,直击中考
1. (2015扬州)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于( )
A.拿破仑战争结束后 B.“一战”结束后 C.“二战”结束后 D.苏联解体后
2.(2015盐城)斯大林说:“在一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下列会议中,与这种”和平制度“建立有关的是( )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3. (2015郴州) “一战”后,在帝国主义召开的一次分赃会议上,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 等国瓜分,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 10 万人的条约是(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洛桑条约》
4. (2015海南) 巴黎和会后,德国的军用飞机被肢解(如右图))其依据的是( )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
A. 向波兰割让“波兰走廊” B. 不得拥有空军
C. 向法国交还阿尔萨斯——洛林 D. 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5.(2015鄂州)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新秩序”是指(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美苏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6.(2015益阳)条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不许设防;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此内容出自( )
A.《九国公约》 B.《洛桑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色佛尔条约》
7.(2015济宁)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了局面,下面不属于“三人会议”的是( )
A.克里孟梭 B.达拉第 C.威尔逊 D.劳合·乔治
8.(2015桂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9.(2015陕西)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五.课堂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如何改进学习历史的方法?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基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把握两个会议的背景,逐步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文字材料及浏览图片,弄清两个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实质及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从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
3.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探究历史史实和评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及影响的探究,让学生理解靠这一体系维持下的世界秩序是不会稳定的,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新的战争将不期而至。
2.通过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宣称的“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的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认识帝国主义的外交实际上是实力外交,弱国无外交,牢记历史教训,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教学重点
《凡尔赛和约》及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把握两个会议的实质及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概念,评析其实质及影响,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及批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一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性质及危害又是什么?2.一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
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指名回答,进入今天要学习的新课。
回顾一战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
(1)目的、时间、参会国、操作国、实质(指名回答后,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内容)
(2)出示《巴黎和会》图片,强调三巨头的如意算盘:
(3)主要内容及核心内容
提问:《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及核心内容是什么?
(4)《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及影响:
(1)巴黎和会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签订的和约。
(2)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影响
3.国际联盟(学生找好课本内容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
①成立时间、地点、操作国、宗旨;
②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完成课本P17页思考题。
1.根据课本内容,学生找出基础知识点。(学会勾画记忆方法)
2.理解英法美三国的矛盾。
3.学生找出答案,理解和约内容,加强记忆。
4.学生掌握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要素。
5.掌握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影响。
6.学生快速找出答案,并勾画记忆。认识国联的实质。了解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点。
7.学生通过对《凡尔赛和约》及对凡尔赛体系实质的学习,分析列宁和福煦所说的话的含义。
1.培养学生快速学习及记忆历史知识点的方法。
2.直观地理解三个大国的矛盾,加深印象。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方法,得出历史事件的本质。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用事物内部联系的原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华盛顿会议的概况(学生找好课本内容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
(1)背景;(2)参会国;(3)时间;(4)主导国;(5)核心内容
2.《九国公约》(学生找好课本内容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
(1)签订时间;(2)签订国家;(3)主要内容;(4)实质及影响:
提问: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提出了不公正的要求,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华盛顿体系
(1)形成;(2)影响。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2)评价;(3)该体系内隐含的矛盾。
1. 根据课本内容,学生找出基础知识。(学会勾画记忆方法)
2.学生对比巴黎和会的内容,找出共同点(特别是对中国)。
3.学生结合中国历史分析中国在两个会议中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因。
4.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
1.培养学生快速学习及记忆历史知识点的方法。
2.直观理解几个大国的矛盾,加深印象。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结合条约内容中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2.美国首先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但为什么最终没有加入?
3.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会议的异同点。
4.作为一战的战胜国的中国,在两个会议中都有损中国权益的条约,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1.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意见。
2.结合所学的内容,触类旁通。
3.学会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结合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方法来解决新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树立雄心壮志,有为国为民的崇高境界。
五、教学小结
1.明确本课基础知识结构,掌握主要内容要点。
2.教师小结。
拟清思路,梳理知识要点,融会贯通。
梳理知识要点,加强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
2.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第3课。
加深理解,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检查课堂实效。
板书设计
一.战后的“新秩序”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巴黎和会的基本情况 1.华盛顿会议的概况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2.《九国公约》
3.国际联盟 3.华盛顿体系
※比较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