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逐字稿
教学目标
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重难点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咱们利用课前的时间先聊会天,怎么样?好不好?要有自信啊,有没有到这个舞台上上过课?那好,咱们聊会天,我与大家是初次见面,你们不认识我,也不了解我,是不是?那么想认识我吗?有想了解我吗?哈哈,向我提一些问题来认识了解我。
生:请问您的家乡是哪里呢?
师:这个问题观察一下就知道我是从哪里来。对,看这个大屏,我来自盐城市大丰区。第一个问题提得非常的好,来,继续提。
生:我想问您,您姓什么?
师: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我的名字叫焦勇。哎,是的呀,要想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物,必须要知道他的姓名。还有问题吗?嗯,你来。
生:请问您执教几年了?
师:嗯,他肯定是一位咱们班的班干部是不是?哎,我猜的没错吧,我是一九九八年参加工作的整整工作二十五年。
师:此处还应该有掌声啊啊,谢谢。同学们来谁再着提?你来。
生:老师,请问您几岁了?
师:几岁了,我多大了,你猜?
生:应该有三十八岁以上了吧。
师:差不多,我四十岁出头。最后一个问题谁来提?最后这个男生。
生:老师,请问您在哪个学校工作?
师: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了吧?哎,我来自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的长兴路分校。最后一个问题提完了,我们准备一下准备上课怎么样?好,孩子们,上课。
正式上课
师:利用课前的时间,同学们向我提出了一些问题。从我反馈的信息,大家对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和了解一个人物呢?在我们六年级的这本语文书上就有一个单元,它是围绕一个人物来进行设置的。
这个单元就是鲁迅单元,等学完这个单元,通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和别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定会增加大家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到时候咱们班级可以召开一次阅读分享会,来分享在阅读中认识的鲁迅先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这个单元的第一课,一起读《少年闰土》。再读。
师:要想认识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位人物,就得先要读好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出鲁迅文章语言的表达与现在的不同之处,开始吧。
任务一
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圈画出鲁迅文章语言的表达与现在的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生交流。
师:读好了是吧?那找到了哪些表达的不同的地方?
生:我找到的是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里第一个项带银圈的“带”,我们平时现在写作的带应该是应该是那个佩戴的戴。这这里的戴是带走的那种带,还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我觉得我们平时说的这个应该是向一匹猹用力的刺去。
师:好,那尽力的刺去、用力的词刺去其实和现在差不多,但这里面这里面有一个字,大家发现了吗?“尽力的刺去”里“的”怎么样?哎,和我们现在不一样。还有哪些同学发现了不同的地方。请你说。
生:我还发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的这个检。我们以前是捡东西,提手旁捡东西的捡,而现在这里是木字旁检,检查的检。
师:老师啊,课前也做了梳理和分类。出示PPT 来看,项带银圈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带字错了,检贝壳是检字错了,希奇希字错了,再看月亮地下、尽力的刺去,刚才已经发现了。是的,错了,他的皮毛呢,它。嘿,同学们,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当中,以我们现在的要求来看,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错别字呢?
师:大家认识鲁迅先生,但是你们了解他吗?来自己读一读,这是关于鲁迅先生的一段介绍。
了解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学生自读。
师生交流。
师:鲁迅先生是?
生: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
师:鲁迅先生是?
生: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的奠基人。
师:鲁迅先生是?
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运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师:是的,鲁迅先生,他是一般的人吗?不是,他是一般的作家吗?也不是。来看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请你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一百个吴万冠中抵不上一个齐白石,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奖者莫言说:“鲁迅是天才,我从小读鲁迅的作品长大的,一直想深入模仿,但怎么模仿都无法超越。”
师:看看鲁迅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一般的作家。那么为什么在他的文章当中出现了这些错别字呢?请同学们阅读学习单上的两则资料链接,提取重要的信息。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1: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1月。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资料链接 2: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用普通人都能明白的白话文来交流、撰写文章,逐步摒弃不容易读懂的文言表达方式。鲁迅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尝试用白话文创作小说,1918年创作出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的作品中出现了文言文、白话文间杂和字词混用等现象。
学生默读。
师生交流。
师:哎,谁发现了,请你说。
生:我从资料一和资料二中分别找到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完全不一不完全一样。第二句是在资料二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的作品中出现了文言文白话文间杂间杂和字字词混用的等现象。因为他这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所以鲁迅先生也不是太能掌握这个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互换,所以会出现一些间杂和字词混用的现象。
师: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吧,他提取到了最为关键的信息。刚才我们看到的所谓的错别字,其实就是在那个时期字词混用的现象。那个时期这些字词它是不加以区分的,所以不能叫做错别字。至于文言文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当中也有,来看“无端的”,无端的意思就是没有缘由的。我素不知道,就是——从来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师:哎,同学们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当中,除了以上的这些语言特点、语言形式以外,还有一个语言的特点,来看手捏一柄钢叉,出示图片 但是在我们这幅图当中,人物的动作是什么?
生:握
师:是握,而捏的动作是什么?是这样的,那是作者写错了,还是图的作者画错了呢?课前啊老师查找了资料,他们都没有错。因为在作者鲁迅的家乡绍兴这个地区的方言里面,把“握”说成了“捏”,我们淮安也有家乡话吧,也有方言吧,“握”怎么说,会说吗?
生发言。
师:我觉得很像很像,还可以。焦老师来自盐城市大丰区,我们大丰方言里面的握,你们想听听怎么说吗?老师说方言,此处不记录。有意思吧?你们看,在大作家的文章里面,也有方言的表达,也有一股浓浓的家乡味。
师:同学们,刚才呀我们通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当中的语言特点来认识鲁迅先生。大家读了课文,一定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吧?请你说。
生:这篇文章,我觉得他主要讲的是鲁迅先生与闰土见面,以及他们在鲁迅的故乡成为朋友的这样一个故事,也体现了这个闰土呢,他的见识比较多,他见过了许多鲁迅没有见过的东西。
师:他不仅概括了内容,而且做了深入的思考。不过有一点我得说明一下《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选自小说《故乡》,一般在小说当中的这个“我”一定等同于作者吗?不一定。不过呢这一篇小说它就是自传体的小说,这里面“我”的大部分经历就是鲁迅的经历,但是也不能完全的等同,要注意了。
师:那这篇文章先讲的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哎,善于观察的同学其实他已经知道我们课文第二题给我们做的提示,先讲的什么,一起说。
师:通过读课文一定已经知道这幅图上的这个人物,他就是——闰土,是的,他就是闰土啊。
同学们,关于这幅图中的这个场景的描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
师:对,非常显然。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请大家浏览一下第一自然段,看看第一自然段写了几部分内容。出示第一自然。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先写了这幅图片上面就是那个环境。第二部分是讲闰土在这个环境下做的一件事情。
师:好,同学们,他讲到说第一部分介绍的是环境,大家同意吗?是环境部分。板书:环境但是然后第二部分接着写的是什么呢?嗯,请你说。
生:我觉得第二部分写的是闰土向猹刺去的动作描写。
师:他说第二部分写的是动作描写,大家再看一看中间有没有遗漏的,写的是什么呀?对,写的是人物的外貌。板书:外貌
师:刚才啊我们通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当中的语言特点来认识鲁迅先生,其实还应该通过这篇文章当中的写作艺术来认识鲁迅。所以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在印象深刻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语做批注体会。
学生默读批注。
师:哎,差不多了吧,来坐在一起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小组交流。
师生交流。
师:好,嗯,请你说。
生:我找到的是这个第三行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叉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我找到的是这“刺”“扭”和“逃”,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个闰土刺猹的场面,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师:好,他找到的是动作描写部分,他找到了其中的几个动作,这里面写闰土的动作有几个?
从这两个动作里面,你可以感受到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请你说。
生:从这里我可以感受到闰土是一个动作敏捷身手灵活的少年。
师:好,动作敏捷,身手灵活,来,请你到前面来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还读出了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生:猹的两个动作“扭”和“逃”就反衬出了闰土他的机智和勇敢。
师:再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是反衬?
生:因为从猹的动作可以看出,它是非常狡猾难抓的。然而这个闰土却非常勇敢,非常机智的去刺他,我就可以反衬出。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这是一个反衬的手法,反衬的手法是衬托当中的一种,是不是?来老师把这个衬托写下来。好,刚才这几位同学关注到了动作描写部分,还剩两个部分,哪些同学你们关注到了哪一部分呢?
生:我关注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从金黄和一望无际可以看出那里的意境非常美,而且非常广阔。
师:嗯,他关注到的是环境描写的部分。哎,还有哪些同学也是关注到了这一部分?嗯,请你说。
生:我觉得环境描写为这个故事增添了那一种静谧感,还有神秘感,给人感觉非常的有趣。师:你觉得怎样通过自己的朗读,才能将我们所有同学带入到这个画面当中呢?你来试着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哎,他读的语速很快哦,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语速应该怎么样?对应该慢一点,舒缓一点才会有味道。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请你读。
学生朗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的眼睛有没有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好,那同学们,还剩最后一部分外貌描写的部分是这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当中写到的人物的一个外貌,是不是项带银圈?闰土为什么要项带银圈?课文当中有了介绍是什么原因呢?
生:他项带银圈,是因为他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师:这是他的亲人对他的美好的祝福啊。同学们在课文当中还有个自然段里面,他也写到的闰土的外貌,是在哪个自然段呢?
生:第四自然段。
师:对。第四自然段当中,这样写到: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顶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个地方写了他几个外貌特点?三个。那为什么到了第一自然段当中,他却只写了一处外貌特点呢?
生:我觉得这个地方他只写了这个一处外貌特点,我觉得应该是把这个插图稍微联系起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像带银圈的这个小男孩闰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师:那个时候作者那个时候他有插图吗?没有插图,这项带银圈的这个特点就是人物的——谁来说。
生:我觉得这一部分是用了一个倒叙的方法。因为他先是介绍了在西瓜地刺猹的这个情景,让读者增加了他的阅读的兴趣,从而读到后文了解到了下面的那个闰土的外貌。
师:刚才大家理清了第四自然段是写的作者初次相识时见到的闰土的外貌。第一自然段其实是作者在回忆的过程当中想到的闰土的外貌是不是啊?哎,这项带银圈其实是人物的最主要的一个特点,也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也是作者印象当中最深刻的一个特点,是不是啊?所以同学们,当我们去写人物外貌的时候,可以抓住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来进行描写。
生字书写
师:那在初次相识时,还写到了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这毡帽在我们这个地区不常见。不过在鲁迅的家乡绍兴地区确是很常见的。这个毡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当中出现了本课的三个生字。出示:厨 毡 羞 这三个生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半包围结构。其中这个毡字虽然笔画少,但是不太好写。来看老师写一写,注意这两横要注意避让,右边的部件竖弯钩写了舒展。好,请同学们拿出笔在学习单上认认真真地写一个毡 字,写好以后自己评价一下。如果注意到了避让给自己打一颗星。如果注意到了半包围结构,再给自己打一颗星,整体来看写的很美观,再给自己打一颗星。
学生练写毡字。
师:好,同学们,刚才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一自然段从环境外貌动作三个方面来描写了这幅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特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艺术。哎,让我们再一次聚焦这环境描写部分,老师把环境描写部分隐去了。PPT
师:刚才大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这环境描写怎么样啊?很美,那将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人物就变得更加的突出,更加的美好,是不是?哎,那这环境描写难道仅仅就是这样的作用吗?
师:大家看,在课文当中,还有一处写到了月下刺猹。来看在这一处,出示课文。在这一处当中写到环境了吗?充其量就给我们透露了几点信息,是不是一个是月亮底下,还有一个是在什么地方?西瓜地里。他并没有写到环境,那么为什么到了作者回忆的时候,想起来的时候就写到了环境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奥秘?还得通过读,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呀,咱们班的朗读高手在哪?推荐一位来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哎,你哎,来请你到前面来。
师生配合读课文。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啊,管贼吗?
生: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师:这也不算偷啊。
生: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师:这么多动物啊。
生: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师:猹来了怎么办?
生: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师:他不咬人吗?我有点害怕。
生: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师:闰土哥,快告诉我刺到了吗?
生:这畜生很凌俐,倒向你奔来,反而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师: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有这么多新鲜事,我怎么从来也不知道有这么好玩这么刺激的事情?啊,你听出了我内心的什么?
生:好奇。
生:我听出了你内心非常想去刺猹。
师:对呀,我真想去——
生:我真想去体验一下刺猹的感觉。
师:我真想去——
生:我真想在月亮底下陪陪闰土一起去刺猹。
师:是的呀,我多么想去刺猹呀,我是多么向往闰土那样的生活呀。于是在我的眼前,就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师:闰土在月下刺猹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时隔二十年,当我再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想起三十年前我的童年时的伙伴闰土的时候,我的眼前又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师:刺猹的少年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难忘啊。我们也应该将这美好的画面,这么美好的文字,深深的珍藏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来,先自己试着背一背。
学生自由背诵。
指名学生背诵。
师:这么美的文字已经深深的珍藏在这位同学的记忆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学生背诵。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所有的人珍藏在记忆当中,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从少年闰土这篇文章的语言的特点和写作的艺术来认识鲁迅先生,等我们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结束以后,大家还会认识到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认识鲁迅先生。那么下一节课跟着咱们班的老师一起再一次走进课文,再一次进进课文,听听闰土还给我们讲了哪些新鲜事。课后有两项项作业,一搜集鲁迅先生相相关资资料。二是推荐阅读鲁迅的故乡。好,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