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物质、精神准备:
课本、《现代世界发展与变化》学程、双色笔,最重要的是:
2.根据助读材料勾画课本,阅读课本第三大单元。
3.课前背诵:
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激情!!
问题 展示组 地点 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自由 展示 前黑板 ①迅速、简练、规范,书写端正;
②有深度思考和整体思路;
③课前完成的小组额外加5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内容? 前黑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后黑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后黑板
现代世界发展与变化
——构建思维导图,初识风云变幻的现代世界
1.研读文本,自主梳理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的主要史实,理顺发展脉络,归纳出现代世 界发生的主要变化。
2.以“现代世界发展与变化”为主题,建构时间轴,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世界发展变化的阶段 性特点。
3.梳理出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脉络,说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探究内容:
※问题思考1:为什么说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问题思考2:怎样评价“雅尔塔体系”?
深度思考:
1.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有哪些?
3.对比国联和联合国的异同点?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5.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6.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探究要求:
①高效、充分讨论,边讨论边整理、修改;
②注意观察展示的内容,用彩笔进行修改完善,标明小组序号。
③讨论结束马上整理、落实。
合作探究 分享交流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从空间来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指广大的亚、非、拉地区。
殖民扩张先锋:葡萄牙(15世纪末)
西班牙(16世纪)
海上马车夫: 荷兰(17世纪)
日不落帝国 : 英国(18—19世纪)
世界宪兵: 美国(20世纪以来)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西班牙殖民者掠走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葡萄牙殖民者从巴西掠走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思考: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特点:①西葡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他们在殖民地实行的是封建专制统治; ②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走向衰落。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以亚洲为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
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
材料二:……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直接掠夺财富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15世纪—19世纪中叶: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持续进行奴隶贸易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后期:
英法入侵争夺北非、深入非洲内地探险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瓜分非洲阶段(柏林会议),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英:“2C”计划—南北纵贯
(开罗—开普敦)
法:“2S”计划—东西横贯
(佛得角—索马里)
德:西南非—东非斜跨非洲
1、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有效占领”原则)
2、各国可以现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再去占领(地图作业)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884年 俾斯麦主持召开柏林会议(漫画作品)
思考: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金点强 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特点:分界线比较平直,多以经纬线分界,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
问题:它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产物。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造成部落、民族矛盾,长期战乱。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开始:
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开始
早期殖民扩张
暴力掠夺
原始积累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工业时期殖民扩张
垄断时期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完成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2.根本原因: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殖民扩张始终伴随其产生和发展。
①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②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欧美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了世界联系加强。
③19世纪中期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及阶段特征
3.推动因素: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②先进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等;
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
对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加剧了列强之间的扩张与争夺,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对世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从长远看,世界不断在进步。
时期 侵略方式 经济主张 典型事件 殖民阶段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推动各国侵略方式、经济主张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暴力掠夺、不平等贸易
重商主义
黑奴贸易、东印度公司
早期殖民时期
商品输出为主;武力侵略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开放印度贸易;解散东印度公司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
垄断
柏林会议
瓜分中国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门罗宣言
美国对拉丁美洲觊觎已久,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企图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拉丁美洲经济渗透的同时,武力干涉行动也越来越多,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1)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政治: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即考迪罗体制;
经济:封建大地产制盛行;
思想文化上:天主教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2)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考迪罗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
特征: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独立后虽然部分考迪罗在人民压力下作出一些改革,但由于其和大庄园主在经济及政治上的垄断密不可分,所以未触及大地产制度,是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
1823年门罗主义出台: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20世纪初:
“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3)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生白人地主中的先进分子,资产阶级力量很弱,只是作为一股力量参加了运动。
(4)独立运动的结果具有特殊性。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根本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1)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
(2)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3)为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3.独立后的问题
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亚洲觉醒的特点
1.性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本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
3.斗争力量:某些国家工人阶级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他们是亚洲社会新生的革命力量。
4.斗争形式: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
5.结果:表现出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斗争特点。
英国
三、非洲的抗争
英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事件 概况 结果
埃及的抗英斗争 ①出现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②1882 年,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 赫迪起义 ①1881 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 ②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 比亚抗 意斗争 ①1894 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意大利
思考: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1)武装斗争是反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2)有组织、规模大、反抗持久(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资产阶级等(4)反抗的过程和结果有所不同,但争取民族独立是其共同点。
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在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一 :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材料二: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材料三: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提高了。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主义 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也不断地 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从而加速了资本输入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反映到阶级关系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力量增强了,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 ——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中国档案出版社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意识,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瑕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尖锐激化,直接导致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
1.中国: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汉口、九江);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3.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6.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
4.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亚洲新高潮
1.概况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三个阶段
主要角度 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第二阶段 (1930—1934年) 第三阶段
(1940—1942年)
背景(原因)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亚洲新高潮
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国大党发动非暴力不抵抗运动→英军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营法”
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
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③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
①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和释放政治犯等正义要求;②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
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①甘地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②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运动陷入低谷
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②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进步性
①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亚洲新高潮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印度之魂——甘地
晚年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1948年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临终前:“神啊!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 ——罗曼·罗兰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通过游行等方式,迫使英国有条件承认埃及独立,但未获完全成功。
酋长克里姆领导,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人民坚持游击战,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队
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以民族独立为主要诉求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进步中的不平衡性
性质: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卡德纳斯)对内推(土地改革)、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他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抗争的持续性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国内:①经济上保留半封建的大地产地。
②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国外:欧美帝国主义的渗透,使拉美成为他们的附庸。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桑地诺
塞拉西一世
甘地
苏加诺
克里姆
孙中山
毛泽东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封建国王
部落酋长
武装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和平斗争及武装起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改革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地区:普遍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
性质:统一性和多样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范畴;有些国家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埃塞尔比亚抗意斗争)。
领导力量: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亚洲和非洲)。
参加者:广泛性。 参加斗争的主体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
时间: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未间断,20年代和30年代都有高潮。
手段:多样性。有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目标:明确性。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更为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影响:深远性。虽大多未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
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民族自决的概念,初倡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但当时并不具备国际法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颁布的《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大国强制合并弱小民族,宣布破坏自决权的行为为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普遍承认和迅速发展。《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发展国家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将其作为联合国的宗旨之一。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非洲独立意识觉醒觉醒 拉美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背景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共产党
代表运动 埃及反抗英殖民统治; 摩洛哥反抗西班牙法国侵略;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伟大意义
①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③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尖锐激化;④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瑕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尼反对荷兰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民族主义政党
摩洛哥部落酋长
埃塞俄比亚皇帝;
民族资产阶级;共产党;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之比较
【知识归纳】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①二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削弱了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控制力;(有利时机)
②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和“主权自决”原则深入人心,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持续斗争迫使宗主国改弦易辙;(主要原因)
④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非殖民化”的推动;
⑤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学技术发展促使宗主国不得不改变以奴役占有为手段的旧的殖民统治方式;
⑥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 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 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
领土争端后患无穷,使两国关系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宗教冲突频频发生,矛盾难以调和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
遗患无穷!
1、亚洲——东南亚各国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949年,印度尼西亚联邦成立。
194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53年,柬埔寨王国成立。
1957年,马来西亚成立。
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
1946年,菲律宾共和国成立。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的过程
2、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952年,埃及发生军官起义。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从英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2年,阿尔及利亚通过艰苦斗争,从法国的手中取得了独立。
196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又被称为“非洲年”。
1962年中国发行特别邮票,
庆祝阿尔及利亚独立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的过程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古巴
巴拿马
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已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的硬汉
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卡斯特罗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的过程
3.拉丁美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的影响:
(1)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第三世界崛起;
(2)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3)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的特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