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物象类型 《百合花》
《哦,香雪》
自然环境 树枝和菊花 满 月
大山
月亮
社会环境 枪
火车
台儿沟小山村
日常生活用品 馒头 衣肩上的破洞 百合花被子
发卡、纱巾、尼龙袜等
40个鸡蛋
自动铅笔盒
预习任务:
任务一:盘点物象,聚焦核心
1、两篇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物象,请根据提示,分别进行整合。
2、速读两篇小说,分别概括主要情节。(60字左右)从情节主线入手,你觉得 两篇小说的核心物象分别是什么
《百合花》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 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线包扎所,之后向一个 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
《哦,香雪》主要讲述了香雪的一段“历险经历”:她在火车 停靠的一分钟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 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说:“一个物件出 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某种特殊力量。恍如一个磁场的 极,恍如那个不可见的关系组成的网络中的一个结。”
在两文主线脉络的观照下,结合卡尔维诺的论
述,“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分别是
两文的核心物象。
任务二:整体认知,梳理文脉
《百合花》: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开端:带路
第二部分(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发展:借被。 第三部分(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高潮:牺牲/献被
第四部分(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结局:盖被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身边留步的力量”)写火车来到台儿沟。
第二部分(从“可是”到“也有人替香雪分辩”)写姑娘们迎接火车。
第三部分(从“也许就因为”到“到底有多大本事”)写香雪换铅笔盒。 第四部分(从“列车很快”到结束)写香雪夜归。
作品 与物象有关的细节
人物形象特征
《百合花》 ①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 没笑完。....这一次,她不笑了, 一边听着, 一边不断向 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 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②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 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 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③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 上。.....“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 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①羞涩、腼腆的新媳妇是有
着传统文化烙印的乡村妇女,
但在“掂量话的斤两”后将被 子献出足见其深明大义。
②面对小通讯员的窘迫不堪
“—送”表明新媳妇小小的
愤怒背后是可爱可亲。
③用百合花被子包裹小通讯
员的遗体,从中我们见证了
一个后悔自责、悲痛难抑、
重情重义的新媳妇。
【学习任务】
任务—:围绕物象,分析人物
与物象有关的细节
①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 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 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 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②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香雪的小木盒,尽 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一 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③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 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④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 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 真的。.....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⑤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 骄傲。.....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人物形象特征
①“询问铅笔盒的价格”揭 示了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 学生”的身份,她成为了文 化的化身。
②面对同学的取笑和自己陈 旧的小木盒,香雪展现了其 单纯、善良却又自卑的一面。
③④交换铅笔盒的行为,体 现了香雪对自尊的维护和试 图改变命运的努力。
⑤由此可见,“铅笔盒”在 香雪心中有改变命运、实现 梦想的作用,香雪也从自卑、 封闭走向自信、开放。
作品
《哦,香雪》
任务二:认知关系,小结作用
1、通过上面的表格梳理,分析“百合花被子”与新媳妇、“自动铅笔盒”与香雪的 关系。
《百合花》中新媳妇的形象在“惜被”“借被”“献被” 的细节中逐渐丰满,其复杂的心理情绪由隐而显,由淡
而浓,一层层地立体式动态呈现。
《哦,香雪》中的“自动铅笔盒”见证和助推了香雪的 成长,给了香雪改变命运的勇气和自信,它让香雪的形 象“清晰起来、独特起来、成长起来”。
2、概括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而 物象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小说中的物象在
塑造人物方面有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性格
表现人物心理等作用,因为物象的存在使得人 物形象动态而立体。
任务三:物象结构,张弛有度
1.茅盾说:“《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 富于节奏感的。”请从物象设置的角度探讨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物象的“重现”是《百合花》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节奏表现方法。
两次重现小通讯员“插在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花”,描绘出小通讯员的天 真、纯洁、热爱生活,从而使其英勇地献出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更震撼人心;
两次重现“两个干硬的馒头”,让读者随“我”睹物思人,激发对英雄 的敬仰之情;
四次重现“衣肩上的破洞”,照应了故事情节的前后发展,更饱含着对 烈士的痛惜和追忆;
三次重现“百合花被子”,有层次地表现出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感情, 最终完成对新媳妇形象的塑造,同时把情节的发展逐渐推向高潮。
2.《哦,香雪》中“自动铅笔盒”的登场很关键。小说从“火车到台儿沟”到 “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再到“换铅笔盒”和“夜归”,整体上是顺叙;从时 间上看,“香雪被取笑”这一情节发生在“火车到台儿沟”之前,作者为什么不 把这一内容设置为文章的开头呢
作者将“香雪被取笑”先隐藏不表,是为小说创设悬 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受伤害,所以香雪询问 铅笔盒的价格,并义无反顾地用鸡蛋进行换取,层层蓄 势让情节走向“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如果小 说一开始就交代“香雪被取笑”,文章就失去了悬念感, 也与“火车进台儿沟”的情节难以对接。作者用“自动 铅笔盒”巧妙结构小说,控制叙事节奏,使文章“隐显 自如”。
3.梳理物象在小说叙事节奏中的作用
(1)物象作为情节的重要元素,在小说中重复再现,成为故事向前 发展的链条,使故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2)用物象来结构文章,调控叙述节奏,在层层蓄势和铺垫中推 动情节
发展。
(3)物象在小说中“穿针引线”,在徐缓从容的情节叙述中对情 调渲染,蕴藉地传达浓郁的感情,使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 深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任务四:探究有方,物象深意
物象是题旨和思想倾向的象征,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和无穷的 联想。你觉得“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象征着什么呢
《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象征着新媳妇对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 的向往,最后却被借给了部队,“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美好心灵的 写照;“百合花被子”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情感的纽带,象征着新 媳妇对小通讯员纯洁的感情,是歉意,是痛惜,也是致敬;小通讯员把 生命献给了人民,新媳妇把“百合花被子”献给了军队,象征着深厚 的军民情谊。
《哦,香雪》中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现代文明,蕴含着摆脱落后、 融人现代文明的渴望;象征知识、文化,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象征自尊、自信,表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比如玫瑰象征爱情,莲花象征高洁。
在西方,有许多关于百合的传说,圣经里则记载百合花是 由夏娃的眼泪所变成,被人们视为纯洁的礼物,因此世人 认为百合花象征纯洁、优雅、高贵
百合花的花语是什么
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 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 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 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
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 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 的什么 ……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谢谢同学们的耐心倾听
T H A N K S FO R M Y S T U D ENT S”S LIST ENI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