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复活(节选)》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复活(节选)》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09: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列夫 ·托尔斯泰
JIeb HwKOaeBMy ToπcTO
让大家把窗帘都关上,灯也都灭掉,然后他打开了一 盏灯,对学生说,在俄国文学的星空中,这是普希金 ,接着他又打开了另一盏,说这是果戈里,又开了一 盏,说这是契科夫,最后他一把扯开窗帘,让教室里 充满了阳光,他由衷地说道,这是托尔斯泰。
可见,在纳博科夫的心目中,托尔斯泰是俄国文 坛上最亮的那束光。
列宁: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 最 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俄国文坛有很多世界级的作家,而他是那个盟主。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大学讲授俄国文学的时候,
列夫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
·1847年退学后,他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 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 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 11月回到彼得堡。
·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 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他 对 哲 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 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他坚持从 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
· 在晚年时期,他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 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 在亚斯纳亚 ·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树立墓 碑和十字架。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 想家、哲学家。
· 1852年到1854年,托尔斯泰创作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
《少年》《青年》。
· 1863年到1869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 1873年到1877年,他经过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 式巨著《安娜 · 卡列尼娜》。
· 70年代末(1879—1882),受俄国社会革命影响,托尔斯泰 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8 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 小说《魔鬼》《伊凡 ·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
·1 889年到1899年创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复 活 》。这是作 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 展的高峰 ”。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
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 年饥谨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 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 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 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 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时代背景
《复活》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
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 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 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 她结婚,以赎问罪过,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 了这部著作。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
创作过程
《复活》故事梗概
聂赫留朵夫年轻时在基督教的复活节之夜引诱少女玛丝洛娃,导致 其怀孕继而走向堕落。多年后在一次庭审上他认出被审判的对象正是玛 丝洛娃。他以此作为反省的起点,由帮助玛丝洛娃出发,接触了解到更 多无辜的苦役犯和高贵的政治犯,从而对自身所处的寄生者、剥削者阶 层产生批判意识。
而被判流放西伯利亚的苦役犯玛丝洛娃,虽然一度沦为卑贱的妓女, 但在公爵赎罪式关心照料的诚意与善意感化之下,恢复了天性中的善良 纯真。在故事的结尾,流放途中的玛丝洛娃恰恰出于深厚的爱情,没有 答应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他们二人都获得 了精神上的新生。
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 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 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 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 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 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开端(1-21段)
发展(22-43段)
高潮(44-58段)
结局(59-78段)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情节 情节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忐忑激动
意外震惊
发展 长凳问旧 羞愧悔恨
痛苦愤怒
高潮 卢布插曲 意外吃惊
讨好利用
结局 结束会面 同情期望
心凉意冷
思考2:填写下列表格
神态描写
玛丝洛娃的笑
反映的心理
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 就嫣然一笑。(2)
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 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微笑。
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 痛苦地皱起来。(9)
玛丝洛娃认出了眼前的人就是曾经伤害过她的聂赫留朵
夫,这使她的内心非常痛苦。笑容隐退,痛苦浮现。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 就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 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 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43)
聂赫留朵夫提到两人的孩子,但孩子的夭折对玛丝洛娃
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此时,玛丝洛娃内心是痛苦的,是
愤恨的,同时又有几分对贵族阶级的蔑视。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 —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 说。(65)
对于聂赫留朵夫的赎罪,以及他是否真诚悔过抱着强烈的
怀疑,对之前他的所作所为心怀鄙薄。对这个曾经欺骗自
己、现在却想救赎他的人,心怀不屑,甚至抱有敌意。
核心人物之玛延洛难
思考1:通过解读文章对玛丝洛娃的描写语句,分析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特点。
核心人物之玛延洛难
◆外貌描写
原文:乌黑的髫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 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晴在浮肿的 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27)
显出她长期受侮辱迫害和堕落过的痕迹;斜睨的眼睛,则隐含着她对 社会的不满和蔑视。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 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遭遇的同情。
核心人物之玛延洛难
◆语言描写
原文:“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 ”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36)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37) “……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41)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43)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69)
表明聂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
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表现了玛丝洛娃悲惨但倔强清醒的形象特点。
核心人物之玛延洛难
◆动作描写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 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 去 ,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64)
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
而为的就是那区区十个卢布;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 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 生了很多次。一个唯利是图、工于心计、世俗贪婪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核心人物之玛延洛难
思考2:玛丝洛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玛丝洛娃原本是个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少女,自从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和抛 弃后,她沦落为妓女,有不幸被诬告为毒害他人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从玛丝洛
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伤害的经历之后, 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
文中所展现的是她堕落的时期,这时的她唯利是图,善于讨好,献媚,工于心 计,自私自利,且倔强无情。
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 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 会充满的是厌恶。
情境 聂赫留朵夫称呼的变化
聂赫留朵夫心理
两人在 铁栅栏 边 上 刚 刚见面 “我想见见...... ”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 “ 你 ”,但随即决定用“ 您 ”。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4) “我想见见您......我...... ”(5)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 像背书 一 样。(17)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 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 于是他高声说下去:(18)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19)
开始用“ 您 ”来称呼对方, 表明聂赫留朵夫是带着“严
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
请求玛丝洛娃的饶恕的,所 以用“您”。接下来对玛丝 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 你 ” ,可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 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 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
称 谓 ,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
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
。一个简单的称呼的变换,
细致入微的暗示了人物当时 的心理状态。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是夫
思考1:称呼语言能够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小说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 呼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反映了聂赫留朵夫的什么心理
情境 聂赫留朵夫称呼的变化
聂赫留朵夫心理
在了解 到玛丝 洛娃堕 入风尘 又不肯 原谅他 时,开 始着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 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 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 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 玛丝洛娃改称“你”了。(63)
当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时,他意识到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直呼 玛丝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称
“你”——因为玛丝洛娃不让他闯进自己 的内心世界,反而让他“产生一种特殊的 新的力量”,让他不再嫌恶她,也不只是 怜悯、同情她的处境,而是决定在精神上 唤醒她,“恢复她的本性”。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号夫
思考1:称呼语言能够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小说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 呼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反映了聂赫留朵夫的什么心理
情境 聂赫留朵夫称呼的变化
聂赫留朵夫心理
探监时 间结束 玛丝洛 娃拒绝 接受聂 赫留朵 夫的赎 罪。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 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 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 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 她带回牢房。(71)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 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 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 只手,“我还要来的。”(72)
当他把想赎罪的话说完了,玛丝洛娃表现 出极度的冷漠和“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 之外的神色”,而且准备回牢房时,他又 改称“您”——因为玛丝洛娃的冷漠让他 意识到她对自己的距离感,让他决定还是 用这种庄重的敬称;他想要用这种态度表
达请求饶恕和救赎玛丝洛娃的决心。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号夫
思考1:称呼语言能够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小说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 呼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反映了聂赫留朵夫的什么心理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朵夫
思考2:同桌相互讨论,找出文中描写聂赫留朵夫犹豫和徘徊的相关句子,再分析 聂赫留朵夫的心理。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 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情感,免 得哭出来。(12)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 (21)
心理、动作、神态描写。聂赫留朵夫的情绪很激动,认为玛丝洛娃的遭遇的 根源在自己,自己应该赎罪,他急于想得到玛丝洛娃的谅解,同意自己赎罪的想法。 聂赫留朵夫“说不下去”,说明他的内心充满了伤悲,自己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如此 之大,表现了他对自己的反省。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朵夫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 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这个女人已 经无药可救了。”
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 有益的事了。……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60-62)
心理描写。一个利己的聂赫留朵夫和一个想要实现自我救赎的聂赫留朵夫之间 展开了激战;聂赫留朵夫看到了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不复
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放荡,这一切让他质疑自己对她的拯救是否有 意义。最终他还是坚定了自己要帮助玛丝洛娃的想法。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朵夫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 量,使他去同她接近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 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 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 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心理、语言描写。表明了聂赫留朵夫决心从精神上拯救玛丝洛娃,其实这也是
他迈出自己精神复活的第一步。 “不敢开口”表现了聂赫留朵夫的懦弱,也表现了 他内心深深的自责和忏悔。
思考3: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发
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初见玛丝洛娃,他真诚忏悔、赎罪;
当看到她索要钱而变得堕落时,他复活的心在 犹豫、动摇;
最后,他决定拯救她,希望她精神苏醒。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果夫
心灵辩证法
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作者成功运 用了“心灵辩证法”。他将人物放在特 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 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 现 ,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 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 辑,自然而真实。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果夫
思考4:概括聂赫留朵夫的主要形象特征。
一个宗教式的“忏悔贵族”形象。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 他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
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遇见了玛 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 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 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 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 制农民的立场。
核心人物之聂赫留朵夫
深 度 探 究
思考1:聂赫留朵夫面对法庭上巧遇的玛丝洛娃,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就来到监狱 请求她的原谅。那么,你认为,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有真正的爱情吗
观点一:我认为存在真正的爱情,玛丝洛娃是他的初恋,对于这份纯洁的感情,多年后在 法庭上相遇时,他依旧能感觉到。也恰恰是这份感情打开了他复活的大门,使他走上了 救赎自己的道路。因为如果没有任何感情的话,他就根本不会有什么恻隐之心了。
观点二:我不认为他对玛丝洛娃还有爱情,他不过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罢了。此时的玛 丝洛娃也只是他拯救自己灵魂的“工具”。
深 度 探 究
思考2: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 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 ·托尔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整部作品 的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
①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
②典型意义: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世纪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
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课文节 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兽性
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
深 度 探 究
思考2: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 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 ·托尔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 整部作品的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二:“复活”主要是指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①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第三阶段:宽 恕复活,重获新生
②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玛丝洛娃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 体现出不合理社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玛丝洛 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她的“复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
深 度 探 究
思考2: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 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 ·托尔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 整部作品的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三:“复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的人性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
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一路走来爱恨情仇,历尽坎坷最终都实现了精神灵魂的“复活 ”, 托尔斯泰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了赎罪、宽恕、拯救灵魂、“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 我完善’等美好人性,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的思想,人们称之为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 ·托尔
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 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 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 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 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
深 度 探 究
思考3:分析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生动的细节描写。
刚与玛丝洛娃开始交谈时,聂赫留朵夫在称呼她“你”“您”间犹豫不决;
在玛丝洛娃突然开口要钱时,聂赫留朵夫流露出窘态。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塑造了人物鲜明的性格、复杂的情感,寄寓了自己的人性理想。
◆②独特的讽刺手法。
所谓“独特”,是指列夫 ·托尔斯泰的讽刺是不露声色的,他采用现实主义
的描写去揭露事物表面与实质的矛盾,在朴素的叙述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如: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揭露了大小官 吏的巧取豪夺。
深 度 探 究
◆③突出的心理描写。
列夫 ·托尔斯泰不仅仅是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他更关心过程本身,尤 其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那种细微的、难以捉摸的改变。如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 人的身份见到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时,列夫 ·托尔斯泰写道:“玛丝
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
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往下,就进入对往事的回忆。起初,她心 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 她想起他的残忍,想起他带给她的痛苦和屈辱……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
用他一下。这段心理描写既为后来聂赫留朵夫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埋下伏笔,又 有助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深 度 探 究
总结
本文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写到了玛丝洛娃落到社会底层、沦为妓 女的经过,表现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玛丝洛娃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 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忏悔和赎罪的心理,这些都暗示了两人开始走向精神的、灵 魂的“复活”,托尔斯泰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贵族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 好的人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