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广东省湛江市湖光一中王仙)《七律。长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广东省湛江市湖光一中王仙)《七律。长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15:58:46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湛江市湖光一中 王仙重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学习目标:1、知道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及结果;
2、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概述红军长征的经过,说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重难点:一、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成员交流,上课时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长征的原因:
目的:被迫实行
时间: 年10月— 年10月
开始的标志: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 革命根据地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战略转移19341936中央6.遵义会议
(1)时间: 年 月,地点:贵州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 错误,肯定了 的正确主张。实际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19351遵义博古毛泽东毛泽东红军党中国革命生死攸关一个确定、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之后的长征路线:
四渡 → 巧渡 → 强渡 ,飞夺 → 翻 → 过 →与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2. 长征结束的标志: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胜利会师
3.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
①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 为 。
②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沿途播下了 。
③ 长征结束后,中国工农红军开赴 前线,成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 。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甘肃会宁1936甘肃会宁消灭红军危安基干力量革命的种子抗日转折点中央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二、合作探究探究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①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什么?②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造成什么样后果?1930年

1933年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30万 7万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损失惨重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军队人数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探究二: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失败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幼稚1、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些挫折?2、遵义会议后有哪些变化?会前,“左”倾错误领导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
会后,革命队伍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党内出现了空前的大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遭受挫折走向成功,由幼稚走向成熟探究二: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探究三: 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你能说出红军渡过哪
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吗?湘江:红军虽成功渡江,但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四渡赤水: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出奇兵,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探究四:根据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开动脑筋想一想!
1、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红军遇到的困难:
恶劣的环境;
匮乏的粮食补给;
敌人的围追堵截;
内部不同派系的矛盾 2、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主席曾说:长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当代中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1)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艰苦奋斗精神等(2)
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
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集体中要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三 小结红军长征二万五,一九三四开始数;
四道封锁强渡乌,遵义会,三五初;
四渡赤水追剿误,跳出重围金沙渡;
大渡河,飞夺泸,雪山草地人烟无;
三五十月吴起路,三军会宁在三六;
锻炼考验存基干,鼓舞人民推发展。四 课堂检测,巩固练习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上抗日 B.使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加强同苏联的联系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一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3.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4.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5、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陕北吴起镇 B.甘肃会宁 C.江西瑞金 D.贵州遵义
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7.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红军强渡大渡河
1、(2010·湖南衡阳)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这首诗说明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走了很远的路程
B.红军走过的地方景色非常优美
C.红军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
D.尽管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却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直击中考】3.(2010年广东)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4.(2015·株洲·9)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5.(2015年莱芜)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1935年10月《七律·长征》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写于哪次会师时?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3)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答:红军长征;吴起镇会师答:资源补给匮乏;环境的恶劣;敌人的围追堵截等答:中央红军;
历史意义:(可参考自主学习部分)学习日期: 学案编写者:王仙
课题:第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目标
知道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及结果;
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概述红军长征的经过,说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内容
1、学生课前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成员交流,上课时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2、可通过“一个确定,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来记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在记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时,可通过关键词的方法来记忆,如“粉碎了、保存了”。
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材中找出答案,小组合作完成。
5、探究一:通过表格提取有效信息,可通过前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结果的不同来分析长征原因。
6、探究二:分组讨论,对比遵义会议前后的长征行进的情况,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情况,形成答案。
7、探究三:请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和正文,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把握相关的知识点。
8、探究四:结合读史明理感悟长征精神。还可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继承与发扬长征精神。
三、课堂检测
要求:第一、在题目中把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或语句等信息划出来;第二、排除法;第三,比较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异同,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图片、材料的共同主题等。)
一自主学习,基础过关(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长征的原因:
2.目的:被迫实行
3. 时间: 年10月—— 年10月
4. 开始的标志: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 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之前的长征路线:
江西 → 突破 → 渡过 → 强渡乌江,攻占 。
6.遵义会议
(1)时间: 年 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 错误,肯定了 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由 、 、 负责。实际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意义: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
1.遵义会议之后的长征路线:
四渡 → 巧渡 → 强渡 ,飞夺 → 翻 → 过 → 年10月,与陕北红军在 胜利会师。
2. 长征结束的标志: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胜利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企图,使中国革命 。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沿途播下了 。
长征结束后,中国工农红军开赴 前线,成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 。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一)探究一:学生看下面五次反围剿的表格和阅读教材。
项目次数
国民党军队
中央
红军
人数
比例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第一次
10万
4万
约2.5:1
毛泽东
制定和执行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打敌虚弱
第二次
20万
3万
约7:1
第三次
30万
3万
约10:1
第四次
40万
7万
约4:1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50万
8万
约6:1
李德
博古
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中共苏区反“围剿”敌我力量对照表
请回答: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探究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三: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你能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吗?
4、探究四:根据下列教材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体现哪些精神品质?
三、课堂检测,巩固练习
(一)【基础夯实】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上抗日 B.使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加强同苏联的联系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一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3.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4.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5、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陕北吴起镇 B.甘肃会宁
C.江西瑞金 D.贵州遵义
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7.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红军强渡大渡河
(二)【直击中考】
1、(2010·湖南衡阳)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这首诗说明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走了很远的路程
B.红军走过的地方景色非常优美
C.红军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
D.尽管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却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10年广东)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2015·株洲·9)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5.(2015年莱芜)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写于哪次会师时?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
湛江市麻章区湖光一中 政史组 王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学生描述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长征历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等精神,增进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也引导他们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学习长征中所经历和克服的重重困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七律·长征》。问:这是哪首歌曲?反映了什么情景?
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如此远的征程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十分罕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当年革命先辈的事迹,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验伟大的长征精神。现在我们来学习第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0页,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板书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
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通读课本,试着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要点梳理。学生独立完成后,同组成员交流,上课时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汇报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与易混淆知识点进行解析:
中央革命根据地与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区别。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由教师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点击鼠标,分段出现长征的路线,着重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接着指图引导学生识别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
教师强调要熟记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在记忆内容时可以关键词的形式去记:解决了,取消了,肯定了;在记忆历史意义时可以一个确定,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来记忆
强调: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34.10—1936.10。教师点出吴起镇会师与会宁会师的区别。强调会宁会师才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加深印象和理解。
(二)合作探究。
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予以点评并归纳。(小组长记录每个成员讨论的情况。)小组派代表回答。
1、探究一:分析表格,归纳信息。小组派代表与教师通过对话的方式学习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即长征的原因)
(1)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红军采取了毛泽东的正确的作战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
(2)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失败了;“左”倾错误的领导
教师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力量,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探究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生分组讨论,对比遵义会议前后的长征行进的情况,形成答案,派一代表回答,教师在幻灯片上形成更直观的展示并且归纳总结。
(1)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些挫折?
答: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遵义会议后有哪些变化?
答:有正确的领导,独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等。此后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3)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①会前,“左”倾错误领导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
②会后,革命队伍有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党内出现了空前的大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遭受挫折走向成功,由幼稚走向成熟
3、探究三: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你能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吗?
请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和正文,结合红军长征路线图,把握相关的知识点。
在学生回答时同时在地图上指出来,教师要点出长征路线中,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是常考的考点。这两个战术的运用的历史意义以及表现出毛泽东运用战略战术的灵活性。
教师总结:湘江: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激战,虽然取得最后胜利,但是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四渡赤水: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4、探究四:根据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开动脑筋想一想!
(1)、长征时期有这样的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学生回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并阅读教材小字部分)
答:红军遇到的困难:恶劣的环境;匮乏的粮食补给;敌人的围追堵截;内部不同派系的矛盾等。
(2)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主席曾说:长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当代中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①长征精神的内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艰苦奋斗精神等
②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集体中要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等。(这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发言: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很多磨难,爬雪山,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困难的日子。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红军战士不屈不饶的与大自然搏斗、与重重苦难抗争,才取得长征的胜利。而同学们的学习也像是长征,只有发挥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积极乐观才能勇攀高峰。
小结。下列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诵。
红军长征二万五,一九三四开始数;
四道封锁强渡乌,遵义会,三五初;
四渡赤水追剿误,跳出重围金沙渡;
大渡河,飞夺泸,雪山草地人烟无;
三五十月吴起路,三军会宁在三六;
锻炼考验存基干,鼓舞人民推发展。
(四)课堂检测,巩固练习
【基础夯实】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上抗日 B.使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加强同苏联的联系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一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3.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4.在长征途中,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是( )
A.攻占遵义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5、红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陕北吴起镇 B.甘肃会宁 C.江西瑞金 D.贵州遵义
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7.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红军强渡大渡河
【直击中考】
1、(2010·湖南衡阳)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下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这首诗说明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走了很远的路程
B.红军走过的地方景色非常优美
C.红军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
D.尽管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却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10年广东)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2015株洲)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5.(2015年莱芜)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6、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1935年10月《七律·长征》
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写于哪次会师时?
(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课后作业:课后清同学们到图书馆或上网搜集一些红军长征的生动故事,我们举办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第4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10——1936、10)
原因:
目的:
开始:
路线:
遵义会议:
历史意义:
结束语:
红军长征历史两年,经过11个省,徒步二万五千里,历尽艰辛惊心动魄,令人称颂,是一部人类的壮烈史诗。在艰苦的环境中,红军战士不屈不饶的与大自然搏斗、与重重苦难抗争,才取得长征的胜利。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发扬长征井绳,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为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长征做出一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