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奉献
—《沁园春·长沙》《哦,香雪》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在典型环境中分析典型人物的小说阅读方法,理解“火车”意象的象征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者”形象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形象,理解与体认“青春的觉醒与站立”这一人文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由香雪的“历险”与“梦”,理解文本主题:通过获取知识和坚守故土来成长为一个“站立的人”,进而体认“青春的觉醒与站立”。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单元贯通预习任务中,我们通过与父母聊天的形式,了解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点——“物质匮乏,生活单调,精神却意外充实”(学生预习作业摘录)。“忆苦思甜”的妙处在于,让不同代际间试着互相理解、倾听,从而建立起一种追忆与传承。
改革开放,大锅饭(人民公社)被打破,包干、包产到户——个人奋斗成为可能,贫富差距开始拉开。1977年恢复高考,整个社会充满对发展经济的追求、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20世纪80年代是诗、梦、理想主义的黄金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20世纪80年代的台儿沟,走近那个执着追求诗与梦的时代。
2.理解典型环境(台儿沟)中的典型人物(香雪)
问题一:在文中,台儿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明确:台儿沟的环境特点:亘古的静谧、偏远闭塞、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这里的人们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自然状态。
问题二:火车和铁轨对台儿沟的姑娘而言意味着什么?
(1)外面的世界,远方、梦想无法企及。
(2)巨大的、令人害怕的力量。
(3)镜像:火车上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群,两顿饭与三顿饭,黑与白,贫穷与落后。(这点学生较难自己看出,需要教师引导。可以提示学生一些文本依据,如“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问题三:为了换取铅笔盒,香雪付出了什么?
(1)40个鸡蛋。
讲解:20世纪80年代初的物价:鸡蛋l角2分钱一个,40个鸡蛋约5元钱。当时中西部教师月工资约为35元,40个鸡蛋的价钱约占中西部教师月工资的七分之一,大致相当于今天的500元。
(2)登上火车时的勇气与智慧(与她对铅笔盒的渴望有关,也与40个鸡蛋有关)。
追问:香雪跳上火车的举动与小说中写的她各种各样的害怕(“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矛盾吗?这说明她有怎样的个性
品味“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中的“站”字。
明确:香雪坚毅、果敢(与她外在的柔弱、文静、胆小形成一种对比,形成张力),体现出一种“青春的站立”,这是她凭借自己的勇气与坚毅实现的一种站立。这一次站立是她后续自我审视与觉醒的契机。
(3)三十里山路的历险。
追问一:凤娇说香雪为了铅笔盒追火车的举动,值不当的。你认为香雪付出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在这场历险中,香雪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害怕”到“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欢乐”“满足”“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明确:她第一次认出了养育她成人的山谷。结束了“翠翠”式的那种与台儿沟融为一体的自然的状态,而能够从他者的视角来看待土地与家乡。
追问二: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带来的?铅笔盒象征着什么?(知识、文化、尊严、平等)
“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
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一只铅笔盒就能带来知识、文化、尊严、平等吗?
铅笔盒的隐喻意义:香雪现代之梦的起点。
3.比较《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者”形象和《哦,香雪》中的香雪形象,理解与体认“青春的觉醒与站立”。
问题一:香雪的“梦”(理想)是什么?
辅助问题:为什么香雪在得知“北京话”有爱人之后为凤娇、为台儿沟感到委屈
凤娇喜欢“北京话”,是因为喜欢“北京话”所代表的都市文明。姑娘们嘟囔着说“我们不配”。香雪的委屈是:质朴善良的山里姑娘还没办法被山外
的文明所接纳,贫弱的台儿沟还无法搭上现代的列车。
香雪的“梦”(理想),除了个人在知识上的成就,还有使台儿沟征服火车、征服外面的世界。
文本依据: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明确一:“明天”,凭借知识打开现代的大门,使贫弱、闭塞的台儿沟能走入现代,征服火车,被现代文明接纳。香雪的“梦”(理想)不仅仅是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还有凭借个人奋斗改变家乡的命运。
明确二:香雪的自我得到了升华,她克服了(对自身、对家乡的)自卑、恐惧,获得了勇气。这样的改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出了养育自己的大山的“严峻和温厚”,严峻是指自然条件封闭、落后,温厚则是指人性的纯朴与温情。香雪不再自卑、怀疑、彷徨,她凭借自己的勇气、果敢,获取知识和尊严,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台儿沟,并回归与坚守故土,完成了青春的觉醒与自我的站立。
问题二:香雪的“梦”(理想)和《沁园春·长沙》中“独立者”的理想有何共性?
略
演示文稿引入: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鲁迅《文化偏至论》)
课堂小结:
铁凝继承了鲁迅的“立人”思想,《哦,香雪》则是她在我们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的第一声真诚的呐喊!香雪和《沁园春·长沙》中将“万类霜天竞自由”奉为理想的“独立者”一样,通过自我发现、觉醒实现了青春的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