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复习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5 05:57:49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022版课标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
学习重点 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确立
主概念: 资产阶级早期革命 子概念: 1.孙中山 2.兴中会和同盟会3.三民主义 1.时空观念:了解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理解同盟会建立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三民主义的内容与作用。
3.家国情怀: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主张变法: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__________”的宗旨,号召“_________,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州起义:_____年,孙中山准备在_____发动武装起义。10月,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兴中会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
1895
广州
背景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________日趋高涨。
思想基础:________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__________制度。
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和_______。
个人声望: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清政府
革命情绪
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
华兴会
光复会
同盟会
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______的革命组织。
成立:______年8月,______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_____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创立民国,__________。
机关报:《_____》。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__________革命政党。
作用: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统一
1905
孙中山
东京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民报
资产阶级
全国革命运动
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_________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推翻__________政体,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_,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_________,解决_________等问题
作用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__
民族压迫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国
土地国有
贫富不均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革命理想的体现,由于孙中山的认识受时代限制的原因,三民主义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一种相对前人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革命理论来说,它为世人描绘了一幅革命后的宏伟蓝图,是非常难得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美国《展望》杂志记者林奇曾访问过孙中山。这位美国人惊讶于这位“西化了的中国人”的强硬:“清朝皇帝没有能力去有效地实行中国所需要的激改革。”“我们的人一旦获得适当的武装并且作好大举的准备,就能轻易地打败清军。”
(1)根据材料一,回答“清朝皇帝没有能力去有效地实行中国所需要的激烈改革”具体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思想主张。(4分)
【答案】具体指:戊戌变法失败。(2分)
思想主张: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2分)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2)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具体指什么?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7分)
【答案】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分)
关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了民族主义;创立民国,体现了民权主义;平均地权,体现了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提炼与概括,是理论化的总结,有助于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革命实践,实现革命目标。(4分)
孙中山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材料阐述的思想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土地一日不平均,又受大地主、大资本家无穷之专制耳,遗害子孙,何堪设想。”为解决材料中的隐忧,孙中山先生主张 ( )
A.发展社会主义
B.关注民生问题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民族压迫                   
D
B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平均地权”思想,是民生主义的纲领之一,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地租及地价增长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旨在限制地主的资本,缩小贫富差距,D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和“创立民国”也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旨在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与题干不符,排除A、B、C项。
1.孙中山先生渐进改造中国的试探失败以后,决定推翻清廷,用强迫的方法进行改造中国的伟大工作。“渐进改造中国的试探”指 ( )
A.听太平军的故事
B.上书李鸿章
C.策划反清起义
D.宣传民主革命
B
2.孙中山“知满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非彻底改造,决不足以救亡”,遂于1894年秋,“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决计革命行动”。上述内容强调的是( )
A.兴中会成立的背景
B.兴中会成立的地点
C.兴中会的宗旨
D.兴中会的奋斗目标
A
3.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
A.列强侵略 B.思想解放 C.近代改革 D.革命团体
B
章炳麟的著作 邹容的著作 陈天华的著作
4.1910年,著名华侨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
A.同盟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A
5.“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人,他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民生主义”,实际就是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D
6.“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材料中画“横线”部分是同盟会成立的 ( )
A.目的
B.方式
C.性质
D.影响
A
7.《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刊,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 )
A.倾向政治改良
B.主张民主革命
C.拥护君主立宪
D.赞成君主专制
B
8.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因为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
D.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
D
9.研究下表孙中山部分生平,可知这期间他始终 ( )
A.遵循医者救人的主张 B.坚持改良中国的方案
C.立志推翻清朝的统治 D.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D
时间 主要事迹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 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对清廷彻底失望的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建立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第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合作未能实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进行革命斗争的形式。(2分)
【答案】形式:建立革命组织;领导武装起义。(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三位同学对孙中山的评价都正确吗?请结合所学,阐述你的理由。(8分)
【答案】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错误。(2分)
理由: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成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实践,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被誉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所以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4分)
1894年,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所以乙同学的观点错误。(2分)(共29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2022版课标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
学习重点 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评价
主概念: 中华民国 子概念: 1.中华民国建立 2.袁世凯窃取革 命果实 3.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与成立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2.历史解释:理解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创建
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_________。
时间:______年1月1日。地点:______。
选举领导:选举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选举_______为副总统。
修改历法:以1912 年为民国_____年,改用阳历。
成立机构:成立___________,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措施
中央政府
1912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过程:______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_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_____。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
宣统帝
北京










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_____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______等。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积极: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局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评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全体国民
立法权
国务员
独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1)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 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地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被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局限性: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图1中的“岁次辛亥”和“新历本中华民国元年”分别指哪一年?(2分)
【答案】辛亥:1911年。(1分)
民国元年:1912年。(1分)
(2)图2、图3说明当时中国“统一之阻力”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一阻力消失的标志。(2分)
【答案】阻力:封建王朝。(1分)
标志: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1分)
(3)根据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唆使部下发动兵变的目的。图5描绘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分)
【答案】目的: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巩固自身地位。(1分)
现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之争。(1分)
实质问题:民族资产阶级作出让步,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1分)
(4)图6中一群不同阶层的人被一根绳索约束在一起,绳索勾勒出一个“约”字,这根绳索指的是哪一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文献颁布的时间和意义。(4分)
【答案】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时间:1912年3月。(1分)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分)
图所示文献的颁布 ( ) A.防止了袁世凯的复劈     B.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 C.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下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A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袁世凯仍坚持复辟,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未体现最广泛的民主,排除B项;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 )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洋务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B
2.右侧的毕业证书应颁发于 ( )
A.1923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6年
B
3.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写道:“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 )
A.君主立宪
B.扶清灭洋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C
4.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 )
A.君主专制仍存在
B.革命果实被窃取
C.辛亥革命不彻底
D.民主共和难实现
C
5.右图为民国初年《民权画报》刊发的漫画《环游地球》,漫画反映的是 ( )
A.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C
6.以下是一部重要文献的部分条款。这部重要文献应为
( )
A.“明定国是”诏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讨袁檄文》
B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7.下图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D
8.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1913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有312个。这种社会现象说明 (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B
9.民国三年(1914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B
10.下面材料是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为“辛亥革命”主题探究活动所搜集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即章炳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1906年6月出狱,(他)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指出材料一、二、三中的史料分属什么类型。(3分)
【答案】材料一、材料三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属于图片史料或实物史料,或材料二的图1中遗址属于实物史料,图2是历史老照片。(3分)
(2)请分别说说上述史料对于此次主题探究活动有何价值。(6分)
【答案】价值:材料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思想的宣传,感受革命志士不畏强权、追求救国真理的精神。材料二图1的遗址见证了武昌起义的过程。图2老照片记录了武昌起义成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共和政权的历史时刻。材料三反映了全球视野下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评判与思考。(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说说我们运用史料应该注意什么。(2分)
【答案】注意搜集多种类型的史料,科学地进行甄别和运用,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研读史料。(2分)(共29张PPT)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022版课标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学习重点 二次革命的背景和袁世凯复辟的过程
主概念: 北洋政府统治 子概念: 1.二次革命 2.袁世凯复辟 3.护国战争 4.军阀割据 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化。
2.历史解释:分析二次革命的背景和军阀割据带来的历史影响。
3.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袁世凯复辟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
二次革命
背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__________,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_______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
概况: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_”。
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独裁统治
宋教仁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独裁统治: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 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对外出卖国家: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二十一条
护国战争
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_________》,号召维护共和制度。
爆发:_______底,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____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_________结束。
讨袁檄文
1915
蔡锷
云南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目的: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派系 代表 势力范围
直系 冯国璋、曹锟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奉系 张作霖 东北
滇系 唐继尧 云南、贵州
桂系 陆荣廷 广东、广西
概况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比较。
名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颁布时间 1912年3月 1914年5月
主要区别 “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评价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践踏了民主共和制度,违背了时代的潮流,具有明显的落后性与反动性,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2.护国战争与护法运动的比较。
名称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时间 1915—1916年 1917—1918年
背景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结果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南北军阀最终达成了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政府,护法运动失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以下为 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
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材料二 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经明确拒绝孙中山的“五国银行团”(英、法、德、俄日)随即放款2 500万英镑给北洋政府。
袁世凯与各国公使合影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 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摘编自孙中山《讨袁檄文》
(1)假设你是当时的人,当听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时,你会有什么反应?(4分,提示:你的身份可以是北大学生、北京城内开店铺的商人、革命党人……)
【答案】本题为开放性题,可以结合不同身份展开说明。如北大学生:袁世凯称帝背叛了共和,使中国重新进入君主专制的社会,是历史的倒退。(4分)
(2)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对孙中山“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进行评价。(8分)
【答案】评价: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既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特殊选择,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通过孙中山的让位,袁世凯成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导致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政府,却没有推翻封建制度。同时,由于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面临强大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让位袁世凯是当时条件下的被迫选择和必然选择。(8分)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据此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护国战争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复辟不得人心,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
A.吴佩孚
B.张作霖
C.段祺瑞
D.袁世凯                   
D
D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当年复辟帝制,结果遭到举国反对,不仅蔡锷等人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而且北洋军阀内部也众叛亲离。由此可见,复辟不得人心,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是袁世凯失败的根本原因,D项正确;护国战争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北洋军阀内部分化都是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具体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C项。
1.“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C.袁世凯解散国会,修改总统选举法
D.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D
2.下列是对“二次革命”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交战双方——革命军与清军
B.交战地点——西南一带
C.实力分析——国民党力量强大
D.战争结果——被袁世凯镇压
D
3.“窃国大盗要玩他的把戏变身,宋教仁愤而痛斥献出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人再一次抗争。”这里的“窃国大盗变身”指的是 ( )
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宣统帝被迫退位
D.推行维新变法
B
4.1913年12月,《新闻报》刊登了如下图漫画,袁世凯操控着象征“政治会议”的汽车“一意进行”,将前面的障碍,如“县会”“省会”“国会”“内阁”等全部碾除。对漫画主旨解释正确的是 ( )
A.北洋政府支持工业发展
B.民主共和遭到公然破坏
C.军阀混战造成民不聊生
D.制度重建铲除封建残余
B
5.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
A.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B.南下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C.讨伐段祺瑞,举起护法大旗
D.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A
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其核心是 ( )
A.反对独裁专制
B.维护民主共和
C.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实业救国
B
7.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当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 )
A.贪官横行
B.军阀混战
C.徭役繁多
D.割地赔款
B
8.下图是小历同学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后制作的时间轴。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
A.从战争走向和平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屈辱走向独立
D.从专制走向民主
D
9.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D
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阐发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5年末 1915年底 1916年6月
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尽管这一时期是政治混乱的黑暗时期,然而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因素,历史仍在向前发展,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1)结合材料和相关史事,对“政治混乱”“社会转型”两个视角进行阐释。(8分)
【答案】政治混乱:民国初年,袁世凯以不正当的手段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后来又逆历史潮流,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各派军阀为了争夺中央权力及地方利益,连年混战不止,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4分)
社会转型:民国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运
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在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衣着、饮食、居室等都与现代相接轨。(4分)
材料二 新帝国以“洪宪”为年号,袁世凯的解释是,他要创建一个“伟大的宪章时代”。孰料新朝未立,举国舆论皆声讨袁氏。云南宣布独立后,袁问计于总统府顾问张国淦,张说要从外交、军事、舆论三个方面考虑,袁冷笑着喝道:“什么舆论?我看中国就没有这件东西。”……众所周知的结局是,“洪宪元年”六月六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2)张国淦所说的“舆论”是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的根本原因。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
【答案】实质问题: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分)(共25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学习重点 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主概念: 辛亥革命 子概念: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4.黄花岗起义 5.武昌起义
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起义时间与重要意义。
2.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3.历史解释:理解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4.家国情怀: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 徐锡麟、 _______ 失败 -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失败 -
______起义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 失败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秋瑾
黄花岗
武昌起义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三民主义成为革命派的指导思想。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时间:_____年10月10日。
主力: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过程:10月9日,起义计划泄露→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
背景
1911
武昌起义
(1)推翻了_______的反动统治。
(2)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___的终结。
(3)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的序幕。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结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推举______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意义
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
清王朝
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民主革命
思想解放
1.革命党人先后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2.1911年10月10日,以湖北新军为主力的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从武昌起义蔓延到全国的革命形势,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它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下面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4分)
【答案】状况: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社团不断兴起。(4分)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摘编自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4分)
【答案】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对帝国主义。(2分)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发展不充分,且同时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力,具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分)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发表于1919年5月的《新青年》,描写了革命党人夏瑜的血被蘸了馒头,当作“药”给患痨病的小栓吃的故事。故事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 A.没有打击帝国主义 B.没有真正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结束长期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上海。轮船刚一靠岸,孙中山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孙中山的“革命之精神”是 (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B
C
【易错例题答案与解析】B 根据题干可知,革命党人夏瑜的血被蘸了馒头,当作“药”给患痨病的小栓吃的故事体现了民众对革命的麻木,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没有真正唤醒民众,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民众对辛亥革命的反映,与打击帝国主义和推翻封建制度无关,排除A、C项;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是在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流血牺牲,普通民众麻木反映与之无关,排除D项。
1.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 )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徐锡麟
A
2.1839年,林则徐在这座城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911年,革命党人在这座城市高举义旗,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史称“黄花岗起义”。“这座城市”是 (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C
3.孙中山说:“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著,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 ( )
A.广州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戊戌变法
C
4.下图为某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节选,其中第七章适宜填入的标题是 ( )
A.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B.自强求富 北洋水师
C.救亡图存 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 孙大总统
D
5.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辛亥革命的意义
B
6.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C
7.1911年,在民族危亡关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革命取得成功,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关于这次“革命”叙述正确的是 ( )
A.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B.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C.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革命以深刻的影响力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8.辛亥革命使“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或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明确政治含义,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提高了国人的国家认同感
B.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C.丰富了“中国”文化内涵
D.结束了清朝封建统治
A
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更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
A.爆发具有必然性
B.持续时间较长
C.地域发展不平衡
D.后世影响深远
C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辛亥革命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历史功绩。(3分)
【答案】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分)
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材料二 而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被称为“分界线”的原因。(6分)
【答案】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