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16: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 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不少的新事物、新气象,不论是轮船、火车、电影、电话、照相的传入,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见面称呼,人们日常的穿着打扮,都在除旧布新。你知道这些变化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吗?目录 时间 影响 表现 时间 影响重点: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重难点轮船的传入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火车的传入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早期火车趣事一二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唐胥铁路,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上海(1902年)中国第一条铁路 。淞沪铁路(1876年)中国第一家航运企业 。中国最早出现汽车的城市 。轮船招商局(1872年)电报的传入早期电报机我们今天还用电报吗?为什么?信息传递更方便快捷想一想 电报、电话的出现会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想一想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还有什么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早




机照相的传入小故事: 慈禧太后酷爱照相,有专人为她摄影,她一生共留下了七八百张照片。这些照片影像清晰,构图讲究,人物传神,既有标准特写照,又有日常生活照,还有化装娱乐照。后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也都是拍照片的狂热追求者,他们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老照相机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阮玲玉周璇胡蝶想一想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CP)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商务印书馆馆徽已走过了近113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外纪闻》《民报》《新青年》 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科学时间出版的报纸宣传的思想想一想报纸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呢?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利于信息传播清末剃发图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清朝梳辫图溥仪剪辫装剪发辫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清朝官服孙中山和中山装改服饰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历史百科清末民女现代少女禁缠足老爷
大人先生 君改称呼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拱手磕头变礼仪变礼仪 促进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辛亥革命的冲击【1】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广州B当堂达标【2】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广学会
C.上海格致书院
D.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
A当堂达标【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
①易服②剪辫令③禁止缠足④改称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C当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