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共4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共4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4 23: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芣苢》《插秧歌》联读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任务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篇。先秦称其为 ,或取其整数称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05
《诗》
“诗三百”
自主学习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大多是古代民歌,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搜集而得,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一般宴会的典礼)”,共105篇。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的方法
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任务二:关于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
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自主学习
1、幽默诙谐,风趣活泼
2、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
3、语言通俗明快,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
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导入
关注视频中出现了几类人,观察言行内容,思考他们在视频拍摄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拍摄与解说
劳动和被采访者
见证者
亲历者
让我们穿越历史,为古代劳动也创作一个报道视频。
劳动视频1
劳动视频2
导入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劳动是最美的,这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
今天,让我们走进劳作之歌,亲历劳作的情景。
学习活动一
见证者拍现场
感受劳动之美

假如你是一位古时劳动的见证者,请你捕捉最能打动你的劳动场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劳动现场。
芣 苢(fú y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duō
luō
jié
xié
( dōu móu )
(suō)
( jiǎ )
( shì )
( zā )
(shà)
活动一:
芣苢
插秧歌
芣苢
芣苢
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芣苢》是《诗经 国风 周南》中的一首诗。
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采摘芣苢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芣苢》
字 甲骨文小篆 含义 综观这六个字,我眼前浮现出这样 的画面

有 掇 捋 袺 襭
采摘芣苢
越采越多
越采越快
收获满满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采摘
取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合作探究
《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和生活实际分析原因。
合作探究
不能。
开始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2.《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全诗只“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
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思考:《芣苢》展现出他们劳动时情景。如果要给四个加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绿得鲜亮。
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芣苢太多了,姑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捋之,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襭之。
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唱和之歌声在田野里飘荡。

赏景“乐”
劳动之“乐”
生活之“乐”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六个动词的变化,表现了古代女子采芣苢时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芣苢的女子朴素、自然之美。
返回
秧田
稻田
插秧
生活中的插秧过程:
插秧视频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
照管鹅儿与雏鸭。
动作——画面:繁忙的工作
语言——心理:抢抓农时,唤食不歇,珍惜劳动成果的心理。
插秧歌
修辞——气氛:
紧张的气氛 坚韧的性格
细节——精神:专注的劳作
思考2:全诗围绕一个什么字来描绘的?如果要你给诗歌加一个“诗眼”,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首联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颔联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
颈联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尾联勾勒出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
思考3: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有人认为“游离诗外”了,你怎么看?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用“笠”和“蓑”作“兜鍪”和“甲”,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所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辛苦(繁忙)的劳动者
专注的劳动者
紧张(坚韧)的劳动者
紧张艰辛的劳动场景
返回
再读诗歌,回答问题:
读了这两首诗,你们觉得这两首诗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主题相同——劳动
不同点:劳动场景不同
表达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芣苢》《插秧歌》不同点:
诗歌 劳动场景
《芣苢》
《插秧歌》
妇女们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是一幅欢乐的劳动图景。
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景。
《芣苢》《插秧歌》不同点:
诗歌 表现手法
《芣苢》
《插秧歌》
重章叠句:节奏简单明快,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的描写出来,洋溢着劳动的欢欣与热情。
白描、比喻、语言描写。以朴素、通俗的语言描写出了插秧时节农夫一家紧张忙碌的情景。
《芣苢》《插秧歌》不同点:
诗歌 思想主旨
《芣苢》
《插秧歌》
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
诗人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的表现江南农村插秧时节的劳动场面,在主观上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劳动者的欢歌
劳动者的赞歌
《芣苢》《插秧歌》不同点:
诗歌 劳动场景 表现手法 思想主旨
《芣苢》 妇女们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是一幅欢乐的劳动图景。 重章叠句 劳动者的欢歌
《插秧歌》 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景。 比喻 白描 语言描写 劳动者的颂歌
学习活动二
亲历者谈心理
品味劳动状态
假如你是一位古时劳动的亲历者,选择插秧歌中的某个人物形象,为他她写一段心灵独白。
写好心灵独白注意事项:人物所处情景有个准确的认识。
把握诗歌内容。
选择人物形象。
关注人物特点。
代入诗歌情景。
田夫
田妇
大儿
小儿
饷者
心灵独白
示例
田夫:
咱靠天吃饭的人,一年中最重要就这几天。秧苗插稳当了,这一年的收成可就踏实了。这么一大片地呢,可得赶紧干,过两天天一热,长势最快的机会就错过了。幸亏我俩身子骨还硬朗,孩子们也算半个劳动力了,也不知道这小子插得牢不牢,一会得去检查一下。哎,怎么下起了雨,下雨总比地干好,只是这一下雨,地里就滑了,老大,老二,你们可得站稳了,戴好斗笠,拽拽蓑衣,多少能遮挡点。吃饭,插完这块地再说吧。你快去地头看看有没有小鹅和小鸭来,刚插完的秧苗可经不起折腾。别让他们给糟蹋了,这可是我们家一年的口粮啊。
示例
饷者:
年纪大了,也帮不上忙了,就尽量做口热饭吧。披上蓑衣,戴斗笠来到田里,果然,一家四口还在地里忙碌着,谁也没看见我。
我就坐在田埂上,看着身上湿了大半的四个人,恍惚间我也站在地里,丈夫,还有几岁的孩子,顶住大太阳,擦一把汗,直一直腰,继续干。
儿子也成了孩子的爹,地还是那块地。你看他,听不见我叫他歇会吃饭,还在埋头苦干。其实,我知道,他不是不累,不是不饿,天蒙蒙亮时,就下地干活了,能不累不饿吗,他更不是听不见,是他手停不下来,插完这一垄,还想插完下一垄。地里的人看秧苗,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学习活动三
创作者回评论
理解劳动精神
视频一经播出,引发了大量关注,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但也收到了质疑的评价,我们作为视频创作者,面对这样的评价,你将如何回复?
对于这些观点、现象,你怎么看?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的观点,写300字左右的文字,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两首诗歌都与劳动这一主题密切相关。千年之前,诗人们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劳动图景。如今,劳动依旧是社会中最深厚的底色,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劳动为犁,深耕梦想。
作业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愿意劳动。有的同学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用时间了。有的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还有人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嘛非得自己干?花点儿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对于这些观点、现象,你怎么看?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的观点,写300字左右的文字,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
【高考链接】2019年全国1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