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作品】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开端》(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冯燕青)

文档属性

名称 【参赛作品】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开端》(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冯燕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16:30:41

文档简介

附件2:参评作品信息表
姓 名
冯燕青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5.06
单 位
福建仙游金石中学
E-mail
251050568@qq.com
联系电话
15080372514
题 目
伟大的开端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年 级
八年
册(模块)
QQ
251050568
个人简介:中学一级教师,06年任教,毕业班教学四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程改革,在不断的与同行切磋中进步,收获颇丰。
2009.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获“莆田市第二届历史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3.5《国会纵火案》在“莆田市第五届历史片段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3.6《怎么样上好一节初中历史公开课》获“2013年仙游县中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2015.5《奴隶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在“莆田市第七届历史片段教学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5.5《怎么样上好一节初中历史公开课》获2014-2015学年度莆田市优秀论文汇编。
2015.5在仙游县初中部历史教师命题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设计思路(特别突出原创的地方)
本课分为两个篇章“五四风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课采用先导后学的模式,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导学案先预习,课堂上再调板校对巩固。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储备,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先导后学模式确实是高效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教学材料的自学中基本都能掌握,学生会看得懂的知识我们帮他们梳理清线索,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去突破重点、难点。本课的大线索在黑板上都有详实的展现,具体过程学生基本能从教材中归纳出来,因此我本课的设计主要以情感铺垫,带动学生在活动当中去理解去巩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情境回放、材料探究、图片解读、演唱歌曲等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也巩固了知识,收获了情感体验,知识了爱国精神,更学会了如何发扬这种优秀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本课线索流畅,上下过渡衔接自然,知识点间的联系紧密,注意在史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多维思考历史的能力,真正力求去实现在历史的“以史为鉴”的功能。
课件30张PPT。 五·四 七·一 青年节建党节第13课 伟大的开端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顾维均(陈道明饰)出席什么国际会议?
他为中国争取什么权益?结果如何?巴黎和会上,列强出卖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中国外交败)“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 五四运动直接原因
(导火线)第一篇章 五四风雷
(1919年)看那沸腾的中国人……小孩子:卖报,卖报啊,巴黎和谈失败。卖报,卖报啊,巴黎和谈失败……方毫:今天,日本妄图接管山东一切权利的阴谋,就要得逞了,而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如果山东被日本切分,我们国家领土的完整就会被破坏。领土不整,国家必亡,大家想想,我们该怎么办?许德珩:上街游行,冲击东交民巷外国领事馆。方毫:我们的目的是爱国,我们这么做是向北洋政府压。邓中夏:是夺回山东的权益。情景回放第一阶段:5.4北京的大学生罢课、游行、示威五四风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同学们,上街!(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学生街头演讲邓中夏:这就是威尔逊之流的公平与正义,列强在巴黎出卖了我们,他们出卖了中国,出卖了四万万中国人,出卖了公理和正义,如此明白的事实,这北洋政府居然看不明白,如此赤裸裸的羞辱,这北洋政府居然可以忍受。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政府,他们就是列强的帮凶,是倭寇的走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情景回放全组:邓中夏:今天,我们要向徐大总统请愿,向国务总理请愿,我们要让民众知道巴黎的阴谋。我们要让民众知道我们的主张,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全组:誓死力争,血战到底,还我青岛。全班:还我主权,严惩国贼!誓死力争,爱国无罪。五四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第二阶段:6.5 工人、商人站起来结果:
初步胜利五四运动國內專電
◎免曹(汝霖)令已下
◎曹陸章皆免職曹並辭去交
通銀行總理避往湯山
◎免章(宗祥)命令頃亦蓋印
◎曹陸即日罷免
民國八年六月十日
曹陸章皆免職民國八年思考:五四运动结果如何? 结合以下两则材料以及今天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小组讨论:
       你所理解的“五四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北大学生许德珩 感悟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请观看下列三组图片,试着归纳: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践行五四精神 中兴nubia Z5 mini手机
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应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践行五四精神 爱国从身边小事做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史1840年1919年1949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第二篇章 党的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1建党节)上海法租界
望志路106号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召开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中国共产党与近代其他执政政府或政党有什么不同?封建思想、
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巩固清朝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黑暗、失败光明、胜利唱响“一新”你能用举例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吗?合作探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直接原因:
2、概况:
3、结果:
4、意义:五四运动(P63—65)新课巩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罢免……,拒绝和约签字——初步胜利划时代……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5、4北京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学生罢课、
示威游行1919、6、3上海工人罢工、罢市 (P66—67)1、诞生标志:
2、时间:
3、地点:
4、代表人物:
5、内容:
6、意义:1921、7、23上海毛泽东……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当前任务;领导机构(陈独秀)“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新课巩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练兵]一、选择题(基础巩固)1.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2.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
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的推动C3.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地,2010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
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C4、据右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二、材料解析(能力提升)(1)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中的人物是什么身份?
(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请看图回答:(1)五四运动;学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从运动背景来分析);
   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事件性质分析)
   爱国分子和广大青年沉重是爱国运动的先锋。
   (从运动发起者角度分析)1、2、“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浙江嘉兴南湖“中共”一大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欢迎批评指正!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导学案)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2.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学习方式]演示、小组合作。
[导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咱们班级是团员的同学请举手。祝贺同学们。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真的拥有别样的幸福,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旗帜﹑自己的组织和歌曲,而且我们还拥有自己的节日——五四青年节。那么它们是怎么由来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那段激昂如歌的岁月——五四爱国运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五四风雷
1、直接原因(导火线):_________,中国外交失败
2、概况:
阶段
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形式
第一阶段
5月4日前
第二阶段
6月5日后
3、结果:罢免___、____、_____三人的职务;拒绝在____签字。(初步胜利)
4、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了解、自学)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主要罢工事件有: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
三、[课后练兵]
(一)、选择题(基础巩固)
1.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 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的推动
3.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10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4、据右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材料解析(能力提升)
6、
请看图回答: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中的人物是什么身份?
(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7、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自我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五四风雷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
阶段
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形式
第一阶段
5月4日前
北京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学生
罢课、示威游行
第二阶段
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
罢工、罢市
3、曹、陆、章;巴黎和约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早期
2、中共一大
A:1921年7月23日
B:上海 南湖
C:毛泽东、董必武等
D:内容①中国共产党
②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③工人阶级  工人运动
④中央局 陈独秀
三、[课后练兵]
1-4 A  C   C   A 
5、答案:(1)五四运动;学生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从运动背景来分析);
   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事件性质分析)
   爱国分子和广大青年沉重是爱国运动的先锋。(从运动发起者角度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
6、(1)浙江嘉兴南湖 (1分)
(2)“中共”一大(1分)
(3)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1分)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任答一点即可)(2分)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教学设计)
          冯燕青
教材分析
《伟大的开端》中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们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命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改编好的影片台词,创设好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街头演讲,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根据教师拟好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随即开展资料的分析讨论工作,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多种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敢于表机自我,虽然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他们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的模拟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有意识的在史实学习过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分析归纳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四、学法分析
经过对本课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的考察,确定如下教法:
教师课前制作好教学案,课前分发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式,通过创设丰富历史情境,兼用小游戏、模拟街头演讲、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竞赛、谈话、制做表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五、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会做的先做)
根据班级的分组,挑选配合比较默契的二个小组,课前排练好街头演讲稿。
布置板书功底好的同学,在课前10分钟在黑板把导学案中的线索写到黑板上,以便课堂上调板,校对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邀请各小组派一代表参与小游戏:击鼓传花。传递信息如:1月1日――-元旦呀,3月12日―――???,以此类推。接对信息一组加1分。
五四――青年节,同学们算青年吗?
咱们班级是团员的同学请举手。祝贺同学们。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真的拥有别样的幸福,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旗帜﹑自己的组织和歌曲,而且我们还拥有自己的节日,那么它们是怎么由来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那段激昂如歌的岁月——五四爱国运动。
[设计意图]
通过小游戏把学生瞬间带入了课堂,简短又轻松的中国节日回顾,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的节日,引导学生对五四、七一两个重大节日进行深思,顺利导出本课的主题。
(二)展示本课程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方向标,是学生掌握新课的基本要求。因此新课前共同解读新课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调板、检测预习
(由教师整理,布置一学生课前10分钟抄到黑板上)课标展示后,由各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上黑板去完成。
[设计意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在预习过后就会对本课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也会对教材内容有自己的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重难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符合我们现在课改倡导 “先导后学”的理念。
(四)教授新课
 [过渡]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了“列强的侵略与抗争”,中国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中国人也有过抗争,也积极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的道路才能救中国。
下面我们来观看电影片段《巴黎和会》,并请同学们思考“顾维均(陈道明饰)出席什么国际会议? 他为中国争取什么权益?结果如何? 对这个结果你有何感想?”
生:巴黎和会上,列强出卖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中国外交败)。(导火线)
  感想:耻辱、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师: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消息一传回中国,举国震惊,一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设计意图]
本课作为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有意识地做了一个简单的串联,引导学生把知识联系一起,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再通过简单的影片赏析,起到了很好的过渡衔接的作用,既承接了旧知识,也为开启五四运动的讲述做好铺垫,唱好前奏,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一篇章 五四风雷 (1919年)
[过渡]情境回放(学生模拟五四前奏)
看那沸腾的中国人……
小孩子:卖报,卖报啊,巴黎和谈失败。卖报,卖报啊,巴黎和谈失败……
方毫:今天,日本妄图接管山东一切权利的阴谋,就要得逞了,而我们的外交失败了。如果山东被日本切分,我们国家领土的完整就会被破坏。领土不整,国家必亡,大家想想,我们该怎么办?
许德珩:上街游行,冲击东交民巷外国领事馆。
方毫:我们的目的是爱国,我们这么做是向北洋政府压。
邓中夏:是夺回山东的权益。
在学生表演过后,引出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请一个同学根据黑板板书,复述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经过。(注意: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体现出来。)
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爱国运动的图片,视觉感受五四的波澜壮阔。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回放作为引子,学生把五四运动前的全体中国人愤怒,反抗声音真切的表现出来,再请学生通过复述的方式把五四爱国运动中北京学生运动的经过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巩固了新知识。
[过渡]情境回放(学生模拟五四运动中学生在街头饱含深情的演讲)
同学们,上街!(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邓中夏:这就是威尔逊之流的公平与正义,列强在巴黎出卖了我们,他们出卖了中国,出卖了四万万中国人,出卖了公理和正义,如此明白的事实,这北洋政府居然看不明白,如此赤裸裸的羞辱,这北洋政府居然可以忍受。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政府,他们就是列强的帮凶,是倭寇的走狗。
全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邓中夏:今天,我们要向徐大总统请愿,向国务总理请愿,我们要让民众知道巴黎的阴谋。我们要让民众知道我们的主张,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们血战到底。
全组:誓死力争,血战到底,还我青岛
全班:还我主权,严惩国贼!誓死力争,爱国无罪。
学生爱国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为了声援学生运动,上海工人举行罢工,五四爱国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与第一阶段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相对比。)
[过渡]细细探究图片讲述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学生、工人、商人联合起来,推倒曹、陆、章。说明全国上下众志成城。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模拟五四运动中学生在街头饱含深情的演讲,把当时中国人的心声悲愤地表达出来,情词恳切,配上感彩相衬的音乐,在课堂中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地点为学生营造出五四运动的氛围,感受革命先辈们为救国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也为五四第二个阶段工人、商人的加入做好了铺垫,整个爱国运动层层推进。图片的探究为学生展现了国人团结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为转入五四运动的结果打铺垫。
学生研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答案。
國內專電
◎免曹(汝霖)令已下
◎曹陸章皆免職曹並辭去交
通銀行總理避往湯山
◎免章(宗祥)命令頃亦蓋印
◎曹陸即日罷免
民國八年六月十日
生:五四运动结果:初步胜利
[设计意图]
史实性的材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学生在研读史料的过程中,锻炼了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一举数得。
[过渡]五四运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内心并不平静,从我们的革命先辈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感悟五四精神
结合以下材料以及今天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小组讨论:你所理解的“五四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生: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用一句更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引导学生记忆)
[设计意图]
有了前面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结果的学习,课堂表演及图片材料中的情感的铺垫,再结合这两则材料,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不会感觉谈“五四精神”是很空泛的东西,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正是当时爱国志士的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换来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确实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去发扬。同时通过探究,学生也很自然地得出了这种“五四精神”的实质内涵。
[过渡]我们该如何发扬这种优秀的精神呢?
践行五四精神
请观看下列三组图片,小组讨论试着归纳: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组一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图片
图组二 彭丽媛在德国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时,用一款白色手机拍照。
图组三 学生制作爱国手抄报、节水节电
生:
师小结: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应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爱国离们我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比如:时刻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如支持民族工业、节约水电等资源;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国家形象等。
[设计意图]
五四精神的实质学生是了解了,但那只是理论,让学生懂得怎么去学习去发扬对当今学生更为重要,因此设计“践行五四精神”的拓展延伸。但是怎么样算爱国?如何发扬五四精神?这种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点深奥,因此我找了一些时政热点,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从事例中去提取到怎么做算爱国?我该怎么做?弄明白这些后教师再把它上升到理论一点的层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为学生今后具体要怎么爱国提供了现实的素材。
[过渡小结]五四爱国运动激励着后来人奋发向上,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意义的事件,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那什么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呢?
简单介绍两者之间的不同:
领导阶级、革命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前途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917年在中国正北方的俄国有一场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无产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并用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为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有了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成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设计意图]
“五四运动意义”中一个新出现的名词“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比较理论性的一个词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难的东西我做了简单处理,用图示法显示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间的划分,用“领导阶级、革命前途不同”两点简单诠释二者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名词记入脑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接下来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这一出发点为“五四风雷”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无缝链接,为开启下一篇章提供了无缝链接。
第二篇章 党的诞生 (1921年)
播放电影片段《建党伟业》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引导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当堂巩固共产党诞生的基本要素:①诞生标志②时间③地点:④代表人物:⑤内容:⑥意义
思考:中共一大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为什么建党节是7月1日呢?
生:
展示图片:一大会址(考试出现频率高,引导学生记忆)
展示图片:中共一大与会代表图。
引导学生从认识图片的过程中识记毛泽东、董必武等与会人员,陈独秀是党的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的书记。
党当前是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我们要朝着共产党的历史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我们当今的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思考:你眼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学材料的自学中都能掌握,学生会看得懂的知识我们帮他们梳理清线索,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去突破重点、难点。建党节、党一大会址、中共一大内容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是做一个当代中学生必须清楚的。在学生自学过后,再辅之以问题、图片探究,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巩固。扎实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过渡]中国共产党这一个新诞生的正党与我们之前的政府或政党有什么不同?
(先展示中国成立前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把今天的新知识运用,鼓励把知识活学活用,起到巩固所学的目的。也培养也学比较历史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你能用举例说明吗?(请在“唱响一新”后,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来回答。)
请全体同学起立,我们起一“唱响一新”,教师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MV。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生:
教师小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弱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它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今天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质的飞跃,比如经济、科技、军事等,国际影响力在不断的增强,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所有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党的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设计意图]
教材用一句话:“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共产党诞生的意义,那八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叛逆的,他们就爱问凭什么。因此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我设计了“比不同”,通过表格让学生直观的对比出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府或政党都是不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我再设计了“唱响一新”摆事实,层层推进,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也让学生有理有据地真切感受中国在共产党诞生前后发生的变化,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不断走向光明,由衰弱走向繁荣富强。
小结巩固
我们今天学习了与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节有关的两个历史事件“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你们都掌握好了吗?接下来我们来随机抽取同学来回答本节课的一些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课堂巩固”)
[设计意图]
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尽量做到堂堂清,系统回顾本课知识脉落及重难点是检验学生听课效率很好的手段,随机抽取同学来回答,一可以给学生心理一个当堂掌握识记的压力,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听课状态选取一些上课比较不认真的同学来回答,让全班同学一起帮助他进步。
课堂练兵
导学案
(一)、选择题(基础巩固)
1.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 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的推动
3.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10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这里”是指(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4、据右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材料解析(能力提升)
6、
请看图回答: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图中的人物是什么身份?
(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7、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背住的知识是死的,要活学活用,少量实战练兵是不可缺少的,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试金石。
七、板书设计
(师生共同完成)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导火线)
概况:
阶段
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形式
第一阶段
5月4日前
第二阶段
6月5日后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_______   __________
2、中共一大
A:时间:__________
B:地点:_______   _________
C:参会代表:_______________
D:内容:①名称:____________
②奋斗目标:_______  _______
③任务:__________  ________
④领导机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设计意图]这样的一个板书把本课的线索都勾勒出来了,填空部分体现出了知识细节中的关键词汇,与学生课前自学用的导学案预习要求是一致的。是课堂调板展示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展示平台,既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也为整个授课环节提供了详实的板书。
八、设计反思
 本课分为两个篇章“五四风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课采用先导后学的模式,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导学案先预习,课堂上再调板校对巩固。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储备,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先导后学模式确实是高效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教学材料的自学中基本都能掌握,学生会看得懂的知识我们帮他们梳理清线索,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去突破重点、难点。本课的大线索在黑板上都有详实的展现,具体过程学生基本能从教材中归纳出来,因此我本课的设计主要以情感铺垫,带动学生在活动当中去理解去巩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情境回放、材料探究、图片解读、演唱歌曲等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也巩固了知识,收获了情感体验,知识了爱国精神,更学会了如何发扬这种优秀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本课线索流畅,上下过渡衔接自然,知识点间的联系紧密,注意在史实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多维思考历史的能力,真正力求去实现在历史的“以史为鉴”的功能。
本课教材的第三部分“工人运动的高潮”,因为是小字理解部分,我做了淡化处理,让学生自学,会不会有知识不完整之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