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4 23: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1、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诗人、文学家。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之宗”。
一、文学常识
2、诗歌体裁:五言古体诗
3、诗歌题材:田园诗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中重要代表人物。田园诗派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aì)/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读诗诵韵
三、疏通诗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丘山:山林
我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这里指官场
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
三、疏通诗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指农田。
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慕名利。
我在南面的田野边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
三、疏通诗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方:四周围绕。
荫:遮盖。
宅子四周有十几亩地,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
罗:排列。
榆树柳树遮盖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
三、疏通诗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墟里:指村落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轻柔飘升的炊烟。
颠:顶端。
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打鸣。
三、疏通诗意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世俗的繁琐杂事。
虚室:静室。
门户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杂琐事,静室里自有余暇。
余闲:余杂空闲。
长久困守在束缚本性的世俗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三、疏通诗意
译文:
我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天性原本热爱山林。误落在世俗的种种束缚中,一转眼就是三十年。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边开垦荒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宅子四周有十几亩地,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盖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轻柔飘升的炊烟。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打鸣。门户庭院里没有世俗的繁杂琐事,静室里自有余暇。长久困守在束缚本性的世俗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三、文本研读
四、整体感知
结合整首诗的内容,思考《归园田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归园田居》
归:回,返回
三、文本研读
五、深入探究
(一)陶渊明从何而归,返回何处呢?从诗中寻找答案。
“尘网”
“樊笼”
从官场中归来,返回到田园中去。
从何而归
比喻官场
三、文本研读
五、深入探究
(二)陶渊明为什么要弃官归田?从诗句中寻找答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本性与世俗的矛盾
误入仕途的厌恶
归隐田园的渴望
为何而归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少年:“猛志逸四海”
陶渊明出身贫寒,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有“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
中年:“有志不获骋”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门阀贵族群体通过亲族关系和地方势力的掌握,使得政治权力逐渐成为少数人的私有财产。陶渊明出身没落的仕宦家族,“有志不获骋”,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晚年:“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三、文本研读
五、深入探究
(三)陶渊明回归田园后,生活如何?
1.找出描写自然田园风光的句子,并勾画其意象。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后如何
三、文本研读
五、深入探究
2.这些意象体现出田园风光怎样的特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质朴清新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归后如何
恬静美好
五、深入探究
3、田园风光如此美好,诗人归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自在、闲适、喜悦。
三十年
归后如何
尘网
误落
山林
首尾呼应
六、主旨探究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厌恶、摆脱尘网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自然既指自然环境,也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四)自然有何内涵?只是代表自然风光吗?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与工笔这种笔法精致、色彩鲜丽、力求面面俱到的技法截然不同。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最简练的朴素的文字,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事物鲜明的情态面貌。
白描
工笔
七、艺术特色
初中阶段我们就学习过善用白描的文章,你能想起哪些呢?
白描手法
《天净沙.秋思》、《湖心亭看雪》中对风景的描摹,《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都是白描的应用。
白描的好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语言效果。在日常的写作当中,可以善用白描的手法展现语言的清新自然之美。
三、文本研读
七、艺术特色
文如其人,陶渊明其人恬静淡泊,其诗歌风格也是平淡质朴的。苏轼评价他的诗歌“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即在平淡中见情趣,在朴素中见绮丽。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近结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白描手法,朴素简单,但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因此陶渊明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五)陶渊明为何不用“工笔”的方式来描绘田园风光呢?
八、拓展延伸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辛辛苦苦种了豆苗,但是野草竟然长得比豆苗还要旺盛,收成也没有多少,这导致他躺在床上忍饥挨饿许久。祸不单行,他的草屋发生了火灾,致使全家搬迁(“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贫穷甚至一度成为陶渊明的创作主题,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他甚至写过《咏贫士七首》以自勉。然而即便贫困至此,后面有人给他做官机会,他仍坚定的拒绝了。
(六)归隐田园后,陶渊明的生活多次陷于困顿,他为什么还要毅然离开官场?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归隐不是退避,而是对本心的坚守。陶渊明面对贫苦依然不再做官,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随着时光推移,在唐宋以后的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都在他的诗句当中找到了共鸣。而当他们的凌云壮志被桎梏于囹圄,当他们的满腔热血一朝饮冰,当他们面对幽深的黑暗却无能为力时,陶渊明的诗句又为他们的灵魂提供了归处,让他们可以坚守本心。
愿同学们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面对不同的人生困境,也能如陶渊明一般,保持自己的本心与坚守。
理解性默写
1.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2022新高考II卷)2. 以声写静,表达乡村静谧的句子: , 。
3.饱含作者误入官场的无限心酸和悔恨之情的句子: , 。
4.描写居住的屋舍周围树木茂盛的句子: , 。
5.用比喻和双关手法表现作者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的句子: , 。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6. 用比喻手法表面作者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的句子: , 。
7. 简笔勾勒作者居住条件,显示出诗人生活简朴的句子: , 。
8.用双关手法,表明自己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句子: , 。
9.《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不媚世俗的性格,这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10.表明作者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