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乙烯的结构与性质》说课课件(经典、精品、完美)(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乙烯的结构与性质》说课课件(经典、精品、完美)(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25 17: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说课
说课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有机化学
反应可以由乙烯得到多种烃的衍生物及高分子材料; 同时,乙烯也是较简单的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 对乙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机物的结构、 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规律,并将初步接触决定有机 物分类与化学性质的特征基团(官能团)。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依次从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
学性质和用途这几个方面介绍乙烯,给出在中学阶 段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流程,建立认知模型,使学生 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体会物质结构对性 质和用途的决定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对碳原子的
成键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具备了从微观的化学键 视角探析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思维。本节课是对 最简单的不饱和烃——乙烯的学习,其重点是从化学键和 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帮助学生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 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
学情分析
◆内容要求:以典型物质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及有机物中的官能团;认识乙烯的结构及其主要性 质与应用,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 应类型;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 转化的;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 要体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学业要求:
◆1、能概括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类型,能描述乙烯
的分子结构特征;
◆2、能描述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
书写相关的反应式,能利用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3、能列举合成高分子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4、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能源、材料等实际
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评价目标
(1)通过对乙烯与乙烷的球棍模型拼插活动的 交流、分享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于有机物 中碳原子成键特点的认识水平。
(2)通过对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实质探究方案 的交流与点评,发展学生从化学键视角分析反应 的水平及官能团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
(3)通过对其他加成反应的判断、分析与表达 (方程式的书写),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加成反应 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官能团水平、化学 键水平)。
(4)通过对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的讨 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 平(学科及社会价值视角)。
学习目标
(1)通过球棍模型的拼插了解乙 烯分子的空间结构及化学键。
(2)通过对乙烯加成反应的微观 探析过程,建立从化学键视角认 识有机反应的模型。
(3)通过对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及用途的学习,感受合成新物质 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 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与评价目标设计
反应机理的微
观探析与实验
探究
发展从化学键
视角分析反应
的水平及官能
团性质的实验
探究设计水平
微观本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乙烯的加成、
加聚反应及应

诊断并发展学
生对加成反应
本质的认识进
阶及对化学价
值的让识水平
应用升华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搭建分子结构 球棍模型
诊断并发展有
机物中碳原子
成键特点的认
识水平
结构初探
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根据结构对
比预测乙烯
性质
发展知识关
联结构化的
水平
对比预测
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观察并描述
乙烯的燃烧
等反应
诊断化学语 言表达水平
宏观现象
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教学环节设计
设计意图:
从古诗词出发引入主题,培养学生贯穿文理的能力,激发学习欲望。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
得气既发,并无涩味。”
——宋 · 苏轼《格物粗谈 · 果品》
情境引入
没有高品质的思维就没有创新
· 问题1:乙 烯(C H ) 与乙烷(C H ) 在组成和结构上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 问题2:与乙烷对比,预测乙烯的性质会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 问题3:乙烯与溴单质反应的过程中化学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问题4:乙烯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如何表达
· 问题5:乙烯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是什么
· 问题6:为什么说乙烯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
【学习任务1】搭建乙烯分子和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讨论 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于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
特点的认识水平。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表达能力
环节 一结构初探
I 球棍模型
【评价任务2】发展知识关联结构化的水平。
设计意图:
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体现知识关联性,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学习任务2】根据结构预测乙烯性质
环节二对比预测
【学习任务3】观察并描述乙烯的燃烧、与KMnO 、溴的四 氯化碳溶液反应实验现象。
【评价任务3】诊断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水平。
设计意图:
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水平。
环节三宏观现象
思考:乙烯与溴单质反应的过程中化学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你提出你的猜想,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表达,并设计实验方 案验证你的猜想。
【评价任务4】发展从化学键视角分析反应的水平及官能团 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水平。
【学习任务4】从化学键的视角探究乙烯使溴水褪色的断键 和成键过程。
微观本质
环节四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1)对乙烯与溴单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提 出假设,并搭建相应的球棍模型,书写假 设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交流与讨论:小组内部交流假设猜 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3)评价与反思:小组间相互评价,表 达与交流,反思实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 (4)证据推理:根据所给信息,推测最 具可能性的猜想。 (5)微观探析:动画模拟断键过程。 (6)总结提升:加成反应概念学习。
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 结合,通过提出假设、设 计验证实验、证据推理等 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从化 学键视角分析有机反应的 思维模型,培养学生敢于 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 神。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 进行对话式学习,相互评 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环节四 微观本质
乙烯与溴单质反应的过程中化学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信息1:
参加反应的
n(C H ):n(Br )=1:1
345.6 kJ·mol-1
H H
(
H H
信息2:键能:
413.5 kJ·mol-1
264.4 kJ·mol-1
三重
表征
微观解释
符号表征
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6】乙烯的加聚反应及加聚反应的用途。
【学习任务5】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乙烯与HCl、H O 的加成反应
【评价任务5】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加成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
【评价任务6】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环节五应用升华
催化剂
n CH =CH
[CH - -CH,
单体 链节|聚合度
聚合反应
PE
外层纺粘布 中层熔喷布 内层纺粘布
聚合反应的价值
PP
· 化学创造物质,
· 化学创造世界;
学好化学,
· 造福人类/
A
从传统文化引入课 题,培养民族自信, 文化自信。
C
从预测、猜想到探究 设计、推理、迁移, 培养学科探究思维。
B
以问题探究驱动深度 学习,形成证据推理 意识。
D
注重培养认识有机物 与有机反应的学科视 角和方法。
教学设计反思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