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5课 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5课 辛亥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1 18: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辛亥革命
1.“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帝退位 ②武昌起义 ③成立中华民国 ④《辛丑条约》签订 ⑤黄花岗起义
A.①③②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②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1901年《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丑条约》签订,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C项符合题意。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此观点旨在强调
①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②国人当时很难在共和制度里创造一个新的秩序
③资产阶级并未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的制度
④革命并不一定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办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历史性巨变,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时期。本观点旨在强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D符合题意。
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能等同,故B说法错误,因此答案选B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清除封建思想的影响,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就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表现,因此A、C说法正确,故排除;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说法正确,排除。
4.下图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左图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
B.右图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
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
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平天国运动和辛亥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左图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故A项错误。右图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孙中山还未就任临时大总统,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试图建立“人间天国”,不具有民主性,故D项错误。
5.“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中华民国成立时,最能反映对总统权力的限制的措施应当是
A.总统由选举产生 B.定都南京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C
【解析】《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设立责任内阁制的主要意图就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故选C项。
6.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关,你看哪一项不合适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责任内阁制与三权分立体制,不是总统制,当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制定了约法,而总统制是要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显然与制定约法的初衷相违背。
7.民国初年,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无分伦类,皆托义于公民。辄日,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这反映了
A.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的政体 B.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
C.革命后民主思想渐入人心 D.人民主权在中国已基本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共和之路。根据题干信息“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并结合辛亥革命影响可知,革命后民主思想渐入人心。故本题选C。A、D说法与史实不符,故不选;题干中人们只是在公共场合讨论国事并未体现人民参政,故不选B。
8.辛亥革命以后的政治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引入了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度。当时中国出现了三百多个政党,各党派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不遵守游戏规则,在议会中进行权力博弈,最后出现了总统独裁,多元民主政治失败。这说明
A.议会民主制度弊端丛生 B.多党并存必然会导致无政府状态。
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政治败坏 D.中国社会缺乏法制传统
【答案】D
【解析】议会民主制度有积极作用也有弊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除A;多党合作并存必然导致无政府状态也属于错误的结论,中国现在就是多党并存,排除B;当时中国政局的混乱与辛亥革命本身没有直接联系,与材料更不相符,排除C。结合“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不遵守游戏规则”,即中国社会没有与之适应的法律传统,因此是D项。
9.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推行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时约法》规定国民言论、集会自由,为社会团体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故选B。A是清政府采取的措施,C、D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排除。
10.陈独秀曾说:“人权为法国大革命之赐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人权宣言》刊布以后,欧洲人心如梦觉醒,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君主,废贵族,各国宪章赖以成立。”下列内容可以作为其论据的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北美《独立宣言》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的共和制度最终确立,A项符合题意;北美《独立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显然不属于欧洲,C、D两项可以排除;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早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与“自《人权宣言》刊布以后”的时间背景相矛盾,B项显然错误。
11.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材料中“变乱”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阴历为阳历”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故答案为D。
12.阅读下图。此令的发布意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B.加快政治改革步伐
C.提高公民责任意识 D.宣扬专制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袁世凯的执政时间是1912—1916年,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4—1927年,两者时间不符,A项排除;袁世凯统治时期,实行专制独裁政策,政治上没有进行改革,B项错误;材料强调“服循圣道”,即遵循儒家的思想道德,这与参与、监督、法律等公民责任是相违背的,C项错误;袁世凯尊孔复古的目的在于否定当时的民主政治,为其复辟帝制服务,故答案为D项。
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下列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14.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信息“过去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说明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而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15.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意在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辛亥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故排除A、C项;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国体的根本改革,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项。
1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根据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阳历、鞠躬这一系列新现象可判断选C。
17.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历史事件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祟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这一现象
A.使鸦片战争失去人民支持 B.使太平天国运动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C.使义和团运动遭到八国联军的镇压 D.使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分崩离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没有对人民许下平等的诺言,A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言辞的祟高”“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可知这是一场以追求平等、平均为目标的运动,由此推断这场运动应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他们脱离了广大民众,最终导致其失败,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没有涉及“平等的许诺”,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的革命党人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不具备“行为的凶暴”,且他们追求民主、平等,D项错误。
18.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出现过许多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团体,其中影响最大、最足以代表整个革命运动的是孙中山创建并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其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摘编自《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材料二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络会党和新军,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湘赣边界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广东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
材料三 同盟会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即同盟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1904年时全国成立了很多革命组织,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辛亥革命以后多省独立……当时独立的十七个省投票选举大总统,十六票选孙中山,还有一票选黄兴,并没有出现南方的分裂,这正得益于同盟会组织上的统一。
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兴中会的成员百分之九十五是广东人,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
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孙中山对团聚各种革命力量,建立全国性革命政党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时留学海外的先进知识分子虽然具有新思想,但缺乏统一的领导,孙中山在当时发挥了凝聚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1)据材料一,兴中会的“开创之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实质及作用。
(3)金冲及说“同盟会的历史作用比兴中会更大”。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观点。
【答案】(1)表现: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组织武装革命(揭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孙中山成为民主革命的旗帜。
(2)实质:中国民族资产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革命党领导的脱离群众的单纯军事行动。作用: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在全国民众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3)金冲及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同盟会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的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同盟会频频发动武装起义,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回答。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2)问,第一小问从武装起义的主要特点分析,如脱离群众、单纯的军事行动等;第二小问从扩大革命影响、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等方面分析。第(3)问,提炼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19.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2)制度:责任内阁制。意义:制约专制。
(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历史)等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制专制。第(3)问“最坏的时期”是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分析“原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不要罗列教材的观点。
20.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分界线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
【答案】(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的理由: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质的差别:前者的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后者的依据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改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1) 从材料信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可知特点是东西结合;理解上是要列举史实说明孙中山的贡献,如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等。(2)从材料分析可知原因是孙中山认识逐渐深入,如坚持原有观点,会导致国家分裂。(3)理由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差别主要从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即可。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