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之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有”、“五四运动之后,多达四百种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题干内容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所以答案选C。
2.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
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
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所学,五四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 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 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群众基础的内容,故D项错误。 所以应选C。
3.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五四运动之前,仅有”、“五四运动之后,多达四百种左右”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是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题干内容无从体现。进一步可知,C项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答案】B
【解析】
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不是鸦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所以A项错误。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不是辛亥革命,所以C项错误。中国近代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是新文化运动而非五四运动,所以D项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以自己的方式改造中国社会,所以B项正确。
5.“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是二十一条带给中国人的国耻的一种延后的爆发。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国民政府的无能
【答案】B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皖系”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分支,材料中的“归根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足以证明材料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即皖系的亲日政策)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6.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可以看出ABC正确,D项中工人阶级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项。
7.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的能力。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单纯的文化运动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选B。A C D三项都与题意不相符。
8.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到了这个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这个时候”是指( )
A.鸦片战争后B.《马关条约》签定后
C.五四运动后D.《辛丑条约》签定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材料信息“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说明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双半社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9.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和解读能力。从图片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注意“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的信息,说明这一标语口号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所以答案选B。
10.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答案】D
【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五四运动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外争国权是反封建,内除国贼是反帝,所以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才能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
11.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答案】A
【解析】
主要考查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项说法明显错误。所以应选A。
12.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B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对五四运动影响的认识。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23年,陈独秀”“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据此,本题正确答案选B。
13.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发、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1 ( http: / / www.21cnjy.com )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最后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革命,所以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BC的运动学生没有参加,故答案选择D。
14.有人这样评价某一历史事件:“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可知,A符合题意。
15.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当指( )
A.由君主专制走向共和B.由半殖民地走向民族独立
C.由愚昧走向科学D.由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的三次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巨变。“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实现了由专制到共和,故选A。而B应是第二次历史巨变,C,不属于巨变内容,D为第三次巨变,因此B、C、D皆可排除。综上,本题选A。
16.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即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去思考。据此,可知:CD两项属于无关项。A项易误选,仔细分析,A项具有片面性,不够B项核心和准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17.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不难看出,反帝爱国性质的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使国人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引起教材内容的变化。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A。
18.关于五四运动,192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胡适、蒋梦麟曾指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由此可见,胡、蒋两位教授()
A.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
B.主张青年学生要积极干预政治
C.赞赏中国国民的政治素养
D.认为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荒唐的中年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知,胡、蒋两位教授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的罢课行动,认为这种行为是最不经济的事情。本题选A。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
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的新文化》
请回答:
(1)椐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1分)
(2)椐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 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分)
(4)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5分)
【答案】(1)反帝反封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国运动。(1分)(2)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4分)(3)社会风俗的变化。(1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分)(4)爱国主义情感。(1分)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思想启蒙,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解析】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问从思想倾向,道路途径来回答。第三问是社会风俗的变化,从新文化运动内容来回答。第四问“中国人的国家情感”从五四运动的思想核心来回答,第(2)小问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来回答五四运动的影响。
20. 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
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原因。(8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4分)
【答案】(1)理由:都蕴含了歌颂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2分)
背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主要面临着教会神权的控制;(2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主要面临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2分)
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个性解放;(2分)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2分)
(2)归纳: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新起点:
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形成了统一战线参加了革命;
知识分子起到了先锋作用;
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每点1分,共4分)
(3)态度:批判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2分)
肯定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2分)
原因: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2分)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2分)
看法:a.蒋的态度有失偏颇,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建立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或者传统的礼教只能强化农业社会制度下的专制统治);
b.蒋的态度比较理性,国家的独立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亟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4分,注意: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且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标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的历史事件(2分,其它言之成理均可得分);不同时代和不同立场的人们为各自目的以不同的视角选取不同的内容解释五四时期的
历史。(2分)
【解析】(1)主要是从材料得出有效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 五四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背景和内容的差异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和(3)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主要观点从材料获取。其原因主要从时间上判断。抗日战争时期说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主要是肯定的。(4)实际是考查五四运动的特殊地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