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1.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INCLUDEPICTURE "E:\\WCFUpload\\Upload\\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47529061\\QQ\\WinTemp\\RichOle\\1[VBETNF50QK6R_I~WOM)XP.png" \* MERGEFORMAT
A.1921年和1924年B.1927年和1928年
C.1924年和1927年D.1928年和1937年
【答案】B
【解析】1921年中共成立,1922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二大,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转入农村地区,1928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徐州会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巩固政权,根据事件可得出B项比较符合题意。
2.下图是中共中央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连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在这次会议上, “毛泽东站起来,手里拿着那份毛边纸的铅笔记录稿,义正词严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李德是‘瞎指挥’”。下列各项符合这次会议的是()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B.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D.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答案】A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这个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路线、政策,中国共产党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BCD三个选项均和遵义会议无关。
3.“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答案】C
【解析】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表明这种行动是红军的长征,所以AB都在此前,故排除这两项。瓦窑堡会议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并不是长征期间,所以也不正确。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单独解决了党的路线、方针等问题,长征此后开始逐步走向胜利,故答案选择C项。
4.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召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的会议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没有立足国情,而中共二大开始立足国情,A,D属于中共一大的内容,C与辛亥革命相关,根据当时的国情,最合适宜的任务应该是反帝反封建,所以B符合题意。
5.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通过比喻的方式说明此人依然主张中国革命应该坚持“城市中心论”,即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发动革命暴动的形式争取革命的胜利,这与此时中国革命正在积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试图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完全相反,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上述史实特点。
6.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D.秋收起义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是指南昌起义。所以答案选A。
7.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 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该题的时间信息比较重要,需要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由表格信息可知,1921.7—1927.4上升,这一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1927.8—1934年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故B项正确; 1927.4—1927.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故C项错误; 1934—1937年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败,故D项错误。
8.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的看法的同志们)产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答案】B
【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在秋收起义等革命失败之后,由于中国独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环境,中国的革命只能进军井冈山,所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环境里”等字眼即可以看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井冈山时期。
9.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129师师长刘伯承”“红军装、五星帽”换成“青天白日帽徽”等信息可知,这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的情景。这从时间上可以排除C和 B;另外,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共产党的军队主要是活跃在敌后战场上,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也应排除。所以答案选A。
10.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了日本侵略军从中国迈向太平洋,因此①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的时间信息是1941年,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因此②错误;图片反映了日本侵华后,由于中国的抗战使其陷入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C。
11.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答案】C
【解析】A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日本的作为,所以排除A项。对比材料中两方的统计的数据无法证明日本数据的可信,所以B项错误。D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国共双方的抗战,所以排除D项。故选择C项。日本与中国双方都在进行对自己有利的宣传活动。
12.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④③②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准确识记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①中“碾庄”“蚌埠”“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等信息可判断是发生在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由图②中“晋冀鲁豫”“大别山”判断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③依据图示中“抗日根据地”可推断出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图④依据作战形势及图释可判断出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所以答案选D。
13.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B.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已学史实可知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并不是与国民党设想的那样,从而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计划。所以答案选B。
14.《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 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答案】C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发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苏联顾问”,(苏联成立于1922年),发生的事件肯定在1922年以后,AB两项的时间是在1922年以前,故排除A B两项;“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北京周边战事连连”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并未开始,排出D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表述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北伐战争,故,正确答案选C。
15.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题干,注意时间——1947年底,1947年6月—1947年9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题干所述 “优势问题” “解决”正是战略反攻带来的结果或者影响。故选A项。
16.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答案】A
【解析】
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民主革命,所以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所以选A。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C、D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B错误。
17.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某次全体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报告中说:“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是()
A.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B.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统治结束
C.人民解放战争顺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D.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答案】C
【解析】
“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说明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意识到农村是很重要的,“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说明共产党有机会管理和建设城市了,据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七届二中全会上)说的,故选C。
18.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答案】D
【解析】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5年七大上,地点在延安,故A错;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地点是在井冈山,故B错;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地点在遵义,故C错。故选D。
19.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的革命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表明这是中国的解放战争,而不是抗日战争,所以A项错误。B项是蒋介石的统治在大陆上的统治的覆灭的标志,并不是其灭亡的转折点,所以B项错误。C项是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基本上被消灭的表现,所以答案选择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反攻,是国民党反动势力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0.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2分)
【答案】(1)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2分)
(2)中国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并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日本失去国际政治大国地位,沦为美国的附庸;西欧殖民体系在亚洲解体;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逐渐形成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4分)
(4)启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理性互信、和则双赢;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2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针对甲午战争的结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赢家”应该从对中国、对日本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一信息“日本……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概括能力。从材料“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英国、法国和荷兰……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中可以得出答案。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根据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三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启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理性互信、和则双赢;应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