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3-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3-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5 09: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12分)阅读下面的卷首语,按要求答题。
成长是什么?是    ,遇到障碍不pái huái    ,勇往直前,流入大海的怀抱;是    ,遇到风雨不kǒng jù    ,积蓄力量,绽放美丽的花朵;是    ,遇到困难不
jīng huáng    ,锲而不舍,飞向湛蓝的苍穹。承载美好梦想,经历各种duàn liàn    ,我们定会运筹帷幄,从容快乐地从yòu zhì    走向成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锲而不舍(qiè qì)    
承载(zǎi zài)    
(3)将下面三个短语填入语段横线上。(填序号)
A.初生的雏鹰
B.含羞的花蕾
C.涓涓的小溪
(4)请你推测“运筹帷幄”中“帷幄”是什么意思?   
A.一处地名
B.一种帐幕
C.一种器具
D.一种鸟巢
2.(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正可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不妨从另外的角度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C.如果看待问题总是见微知著,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就无法得到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D.老师们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如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2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写的《北京的春节》语言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
B.《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不能决”,正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科学态度。
C.《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题目即观点。
D.《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诗人借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来表达离情别意。
4.(9分)在下面的文段中补充合适诗文句。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有春日的惊喜:“   ,一枝红杏出墙来。”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有夏日的欣喜:“稻花香里说丰年,   。”读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五》,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快走踏清秋。”诗人常用月亮表达思念之情:“   ,   。”朱自清面对时间的流逝充满感慨:“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不由地让人想起《长歌行》中“   ,   ”的感叹,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进。读着读着,经典诗文就这样融入我们的生命。
5.(9分)综合性学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我们开展“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阅读分享会】
(1)读革命故事,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江江姐在万县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特务用尽各种酷刑,甚至用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地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往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A.江姐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B.江姐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
C.江姐面对酷刑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D.江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2)同学们在讲述三位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的故事后拟了一副上联:三英携手,揽月追星,火箭腾飞惊世界。你认为最佳的下联应是    
A.飞天建站,十四逐梦,神州破雾振苍穹。
B.十四逐梦,飞天建站,神州破雾振苍穹。
C.飞天建站,十四逐梦,展现雄姿使命肩。
D.十四逐梦,飞天建站,展现雄姿使命肩。
(3)对下面这段资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地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蛟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①这段话引用古代神话主要为了说明了华夏儿女想象力丰富。②这段话用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潜行范围广的特点。③“蛟龙号”名字带着大家的期冀和祝福,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④这段话中“目前”这个词可以省略,这样更加简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制作小诗集】
(4)搜集红色诗词,制作小诗集。我给诗集取名为《   》,它简洁明了,积极向上,诗集名的含义是   。
(5)在诗集的扉页,我会引用一句名言或诗句赞颂诗集反映的伟大精神。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二、阅读与鉴赏(28分)
6.(7分)名著阅读。
片段1:我也开始去挣钱了。每逢节假日,一大早我就拿起口袋,到街上去捡破烂。我沿着大街挨家挨户走过去,收集牛骨头、破布、废纸和钉子,然后把这些东西卖给收破烂的。一普特破布和废纸能卖20戈比,一普特废铁也能卖这么多钱,一普特骨头能卖10戈比或者8戈比。平时放学后我也去捡破烂,每到礼拜六我就把这些破烂卖了,能挣三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点儿。外祖母每次接过我的钱,急忙塞进裙子口袋里,低垂着眼睛夸奖我说:“谢谢你啦,好孩子!谁说我们俩养活不了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 片段2:看来,这只大雁要成为斯密尔晚餐了。他也看到了这一切,他几乎没有思考,立刻去追赶,想要夺回那只大雁。他听到莫顿在他身后高声呼叫:“当心啊,大拇指!当心啊,大拇指!”可是,男孩并没有觉得害怕,而是一往无前地冲了过去。 片段3:我看着周围的海水,感觉自己被困在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监狱里。每一天都像是在折磨我,让我感到绝望和孤独。但是,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要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刻。我开始在岛上四处探索,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我发现了一些水果和蔬菜,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开始学习种植和收割,希望能在这里生存下去。
(1)三个片段分别选自《   》《   》《   》(写出书名)。
(2)片段2中的“他”在整个故事中发生了变化,请写出两点变化:身体    ,品行    。
(3)书中主人公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呢?选择其中一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7.(8分)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②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薛谭乃谢④而求反⑤,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抚节:弹琴。③遏:使……停止。④谢:道歉。⑤“反”同“返。”
(1)解释带点字。
未穷青之技    
秦青弗止    
(2)判断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②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下列选项中的“之”与“未穷青之技”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薛谭“遂辞归”到“求反”是因为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8.(13分)现代文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升起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大地,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飞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⑨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在春天的蓝天上翱翔。 ⑩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从中感受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照样子完成导图。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
①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升起对刘老师的尊敬。(句中加点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②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文章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回忆。
B.“……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刘老师说话的语气应该是凝重伤心的。
C.文章结尾与开头前后照应,表达出对刘老师的思念与尊敬。
D.全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详略得当。
(4)文章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联系全文谈一谈。
三、表达与交流(35分)
9.(2分)小明要以“玩也能玩出名堂”为主题参加演讲比赛,下列事例中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个观点的是(  )
A.沈括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晚?于是,他上山考察,解开了疑惑。
B.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即使遭遇飞来横祸仍坚持写作,历时十四年,最终完成这部巨著。
C.法布尔从小喜欢昆虫,经常去田野听纺织娘唱歌,看漂亮的小甲虫……后来他写成了《昆虫记》。
D.司马光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看到小伙伴落水后不慌张,砸缸救出了落水的儿童。
10.(3分)参与小辩论。
时代在发展,我们要/不要过传统节日。请你选择正方或反方,阐明观点和理由(至少两点)。
   方的观点:   
理由:   。
11.(30分)作文。
难忘小学生活,我们不断成长。瞧!我们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孝心,多了一份担当,多了一份勇敢,多了一份自信…… 请你以“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用具体事例展开叙述,表达真情实感。(3)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1)徘徊 恐惧 惊惶 锻炼 幼稚;
(2)qiè zài;
(3)C B A;4
(4)B。
【解答】(1)认真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汉字、正确。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载:[zǎi]记载。[zài]承受。
(3)结合不同事物的特点选择。雏鹰在天空中飞翔;小溪会流向大海、B、A。
(4)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帷幄”都带有“巾”旁,所以“帷幄”应是一种帐幕。
故答案为:
(1)徘徊 恐惧 锻炼 ;
(2)qiè zài;
(3)C B ;
(4)B。
2.【答案】C
【解答】A.恰当。走马观花: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与语境相符。
B.恰当。“穷则变,通则久”的意思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如此才会让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与语境相符。
C.不恰当。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与语境不相符。
D.恰当。“随风潜入夜,句意:伴随和风。细细密密。与语境相符。
故选:C。
3.【答案】D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
故选:D。
4.【答案】春色满园关不住 听取蛙声一片 何当金络脑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解答】分别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汉代汉乐府的《长歌行》。
故答案为:
春色满园关不住 听取蛙声一片 举头望明月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少壮不努力 。
5.【答案】(1)C;
(2)B;
(3)C;
(4)红星照耀 中国革命如红日东升,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答】(1)考查概括主要内容。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江姐面对酷刑坚贞不屈。
(2)考查对联。“三英”对应“十四”,“揽月”对应“飞天”,“火箭腾飞”对应“神州破雾”,故选B;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由“目前,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可知这段话用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由“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可知“蛟龙号”名字带着大家的期冀和祝福、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嫦娥奔月,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如今,神话变成了现实”可知;这段话中“目前”这个词不可以省略,不代表未来会不会有改变;故选②③;
(4)考查实践活动,取名有意义即可,照亮前行的道路。
(5)考查名言诗句。例如:《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句诗歌颂了红军长征的英勇壮举。
故答案为:
(1)C;
(2)B;
(3)C;
(4)红星照耀 中国革命如红日东升,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答案】(1)童年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鲁滨逊漂流记;
(2)变成拇指大的小人 变得善良、勇敢;
(3)我最喜欢《童年》这部书,书中的阿廖沙善于观察,十分敏感,能辨别好坏;在他朋友帮助下,他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他还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倔强的精神;他坚强、正直、勇敢、自信;善良,同情贫苦,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真正的朋友。我要学习阿廖沙优秀的品质,做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
【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三个片段分别选自《童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当小男孩变成了小人儿后,他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勇敢。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选择其中一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即可,书中的阿廖沙善于观察,能辨别好坏,他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不屈不挠意志和倔强的精神、正直、自信,同情贫苦。我要学习阿廖沙优秀的品质、正直、自信的人。
故答案为:
(1)童年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鲁滨逊漂流记;
(2)变成拇指大的小人 变得善良、勇敢;
(3)我最喜欢《童年》这部书,书中的阿廖沙善于观察,能辨别好坏,他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不屈不挠意志和倔强的精神、正直、自信,同情贫苦。我要学习阿廖沙优秀的品质、正直、自信的人。
7.【答案】(1)尽、完 没有;
(2)①√;②×;
(3)C;
(4)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人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骄傲自满。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未穷青之技”大意为: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的技艺、尽;
“秦青弗止”大意为:秦青没有挽留他。弗:没有。
(2)考查文言断句。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就自以为学全了。故停顿为:未穷/青之技,遂/辞归。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大意:薛谭听后深感惭愧,从此以后。故停顿为:薛谭/乃谢/而求反;
(3)考查多义字。
未穷青之技”中“之”的意思为:的。
A.之:代词,代鸿鹄;
B.之:代词,代老媪;
C.之:的;
D.之:到。
故选:C;
(4)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以及情感主旨。文言文大意为: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自以为学到了全部。秦青没有阻止他。秦青击节而歌,震动林木。薛谭被这歌声深深打动,于是向秦青道歉并请求留下继续深造,专心致志地学习唱歌技艺,薛谭“遂辞归”到“求反”是因为秦青弗止,抚节悲歌,响遏行云,不可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1)尽、完 没有;
(2)①√;②×;
(3)C;
(4)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声振林木 人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8.【答案】(1)激情讲课 放风筝
乐观向上、幽默风趣 顽强执着、热爱生活;
(2)①表现了同学们既为他难过,又对他的乐观感到敬佩。
②主要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刘老师的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B;
(4)①这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②放风筝的刘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③文章以风筝引出下文,重点写对刘老师放风筝的回忆,“风筝”也是行文的线索。所以文章用“理想的风筝”作题目。
【解答】(1)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由“他的课讲得极好,使他自豪,他慷慨激昂;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可概括为:刘老师激情讲课,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翩翩起舞。他仰望白云。我常常站在他身旁。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他故意撒手。刘老师谈到自己的腿时,说明刘老师是乐观向上;虽然腿有残疾,说明刘老师是敬业、身残志坚的人,亲手制作风筝,说明刘老师是顽强执着。由此可知、敬业、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的人。
(2)考查对句子描写角度和作用的分析能力。①从“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可知、升起”表现了同学们既为他难过。
②“他笑着,叫着,蹦跳着去追赶线拐”是动作描写,我自己来”是语言描写、积极向上。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A、C。正确,由句子“只是有一次,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被甩丢了腿和胳膊。’”可知、放松的。
(4)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纵观全文,歌颂了刘老师身残志坚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文章之所以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②放风筝的刘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③文章以风筝引出下文,“风筝”也是行文的线索。
故答案为:
(1)激情讲课 放风筝
乐观向上、幽默风趣 顽强执着;
(2)①表现了同学们既为他难过,又对他的乐观感到敬佩。
②主要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描写、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3)B;
(4)①这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②放风筝的刘老师给“我们”树立了榜样。③文章以风筝引出下文,“风筝”也是行文的线索。
9.【答案】C
【解答】A.这个事例的描述是为了沈括学贵有疑,不能说明了“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观点。
B.这个事例说明了司马迁顽强的意志力,不能说明了“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观点。
不能说明了“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观点。
C.这个事例能说明了“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观点。
D.这个事例的描述是为了体现司马光冷静、果断和勇敢的品格。
故选:C。
10.【答案】正 我们要过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解答】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即可。阅读材料。
故答案为:
正 我们要过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
11.【答案】
瞧,我多了一份自信
岁月悠悠,时光如梭,转眼间我都十二岁了。牙牙学语对我来说那是久远的过去,我已经不会在指着天上的星星叫“眼睛”。十二岁的我仰望蓝天也会思绪万千。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天空好像离我越来越近了。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长高了许多。十二岁的我,没有了以前的迷茫,我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树立信念,放飞梦想,将来随它一起到达美丽的地方。
我记不清楚是谁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现在想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前的我荒废了许多学习时光,我对自己的学业是漫不经心的,从来不认为学习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想法让父母为我操了很多心。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导致我和同龄的孩子拉开了一段很大的距离。此时的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庆幸,我是一位幸运儿。班里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就是穆老师。他经常找我谈话,为我建立自信。在他不断劝说和开导下我放下心中的包袱,重新建立了自信心。改变以前的态度,端正思想、规范行为,铆足了全部精力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我的学习成绩在老师、妈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提高。
记得我把六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卷拿给妈妈看时,心里不再慌张、不再胆怯,反而比以前多了份自信。妈妈看完考试卷上的分数后,她激动地说:“儿子,这才是我儿子,爱学习、有能力的儿子又回来了。”看到妈妈眼里的泪花,一股酸楚同时涌上心头。是啊!这两年我让妈妈操了很多心,也为她惹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在心里默默地承诺:“妈妈您放心吧!您的儿子回来了,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和爸爸。”我更不会忘记妈妈和我说的那句话,“穆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更感激他在我十二岁时让我多了一份自信。
谢谢您!尊敬的老师,谢谢您让信念在我心中开花。
【解答】范文:
瞧,我多了一份自信
岁月悠悠,转眼间我都十二岁了,我已经不会在指着天上的星星叫“眼睛”。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啊,我也长高了许多,没有了以前的迷茫,树立信念,将来随它一起到达美丽的地方。
我记不清楚是谁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现在想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前的我荒废了许多学习时光,从来不认为学习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此时的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庆幸。班里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经常找我谈话。在他不断劝说和开导下我放下心中的包袱。改变以前的态度、规范行为、好好学习、妈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提高。
记得我把六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卷拿给妈妈看时、不再胆怯。妈妈看完考试卷上的分数后,这才是我儿子、有能力的儿子又回来了,一股酸楚同时涌上心头!这两年我让妈妈操了很多心。我在心里默默地承诺:“妈妈您放心吧,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和爸爸,“穆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更感激他在我十二岁时让我多了一份自信。
谢谢您,谢谢您让信念在我心中开花。
同课章节目录